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杨天友 《生物多样性》2016,24(8):957-243
参考翼手目动物分类学和分子系统学的最新研究成果, 在《贵州兽类志》的基础上, 结合近年来有关翼手类研究的资料, 对贵州省翼手类名录进行整理, 并列出了贵州省翼手类的分布地点。截止到2015年10月31日, 贵州省共有蝙蝠7科17属51种, 占中国现有蝙蝠种类(134种)的38.1%。其中, 我国特有种8种(贵州特有种2种)。与《贵州兽类志》中记载的翼手类相比, 增加了14种, 3个物种未被列入, 更改了10个物种的名称。按照中国动物地理区划, 贵州省蝙蝠以东洋界种类占绝对优势, 共有42种, 古北界种类仅2种, 广布种7种。列入IUCN红色名录各濒危等级的有44种, 列入《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的有48种。  相似文献   

2.
海南岛马鞍岭火山口地区翼手目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鞍岭火山口为海南岛的重要农业区和旅游地,为了解该地区的动物资源,2004年我们对该地区的翼手目种类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马鞍岭火山口地区共有翼手目动物10种,隶属4科7属,占海南岛已知翼手目种类(31种)的32.3%,具有较高的翼手目物种多样性,其香农-维纳指数为2.734、均匀性指数为0.823、辛普森指数为0.817。本文还分析了马鞍岭火山口地区翼手目的区系特点,并对其物种的多样性和分布特征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中国哺乳动物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哺乳动物区系有鲜明的特色:有青藏高原分布的特有种属,有第三纪孑遗动物——大熊猫科和白鱀豚科,世界一半以上的鼠兔科动物为中国特有种,中国还是世界有蹄类最丰富的国家。新世纪以来,世界哺乳动物分类体系发生了变化,中国也发现一批哺乳动物新种和新记录种。因此,有必要对中国哺乳动物多样性名录进行及时更新和完善。我们在《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哺乳动物卷》的编研中,对中国哺乳动物的目级阶元采用在系统发育基因组学已经取得一致意见的方案;在科及以下阶元以《中国哺乳动物种与亚种分类名录与分布大全》和Mammal Species of the World:A Taxonomic and Geographic Reference(第3版)的分类系统为基础,有蹄类的分类采用Ungulate Taxonomy分类系统;收集整理了中国(包括台湾地区)所有哺乳动物资料,增加了截至2015年3月31日学术期刊发表的中国哺乳动物新种和新记录种,通过会议评审和通讯评审,调整了一些物种的名称和分类地位,确定了《中国哺乳动物名录(2015)》。该名录收录了中国现有哺乳动物12目55科245属673种,其中,新种18种(包括11种最近发现的或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确定的、尚有争议的新种)、新记录种18种、60个亚种提升为种。根据研究结果和专家意见,剔除了52种哺乳动物。此外,中国分类学家对新版名录中的20种啮类(Glires)的分类地位持不同意见,这些种类需要进一步研究。以《中国哺乳动物名录(2015)》收录的中国哺乳动物种数与其他国家比较,中国哺乳动物种数超过IUCN(2014)报道的世界哺乳动物排序第一的印度尼西亚(670种)。中国有150种特有哺乳动物,特有种比例为22.3%。兔形目特有种比例达43%,鼠兔科特有种比例更高达52%。劳亚食虫目的特有种比例为35%。中国灵长目、啮齿目和翼手目特有种比例约占各目总种数的1/5,翼手目特有种包括近十年发表、模式产地为中国的12个蝙蝠新种。《中国哺乳动物名录(2015)》为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提供了最新的本底资料。  相似文献   

4.
物种多样性及其地理分布是制定野生动物保护对策的重要依据。两栖、爬行动物在生物演化的历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又是脊椎动物分类体系变动较大的类群。为了掌握湖南省两栖、爬行动物物种多样性现状, 促进湖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和野生动物管理工作, 我们参考分类学及分子生物系统学的最新研究成果, 系统地收集了近10多年来有关湖南省两栖、爬行动物分类的文献资料, 结合团队长期以来的野外调查数据, 对湖南省两栖、爬行动物名录进行了整理与更新(截止到2021年10月31日)。结果表明: 湖南省已记录两栖动物2目10科30属86种(含亚种), 爬行动物2目22科55属105种(含亚种), 其中中国特有种分别有62种和30种, 湖南省特有种分别有10种和4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的两栖动物有11种, 爬行动物有10种; 列为《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2021)受威胁等级的两栖动物有20种, 爬行动物有30种。此外, 湖南省两栖、爬行动物区系特征明显, 以东洋界种类为主(81.2%), 广布种较少(18.8%), 无古北界种。在地理分布上, 湘南山地丘陵区、湘西北山地区是湖南省两栖、爬行动物物种丰富度较高的地区。  相似文献   

5.
正管鼻蝠属(Murina)是一类鼻部呈短管状的林栖型食虫性蝙蝠,隶属于翼手目蝙蝠科(Chiroptera:Vespertilionidae),其种类记录已达34种,在我国分布有16种(王晓云等,2016)。2016年3月13日,在对武陵山地区洞栖型蝙蝠的调查过程中,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里耶镇八面山燕子洞(北纬28°51'56″,东经109°16'15″,海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荔波世界自然遗产地翼手目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和生存现状, 作者于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 对中国南方喀斯特荔波世界自然遗产地区域内6个镇(乡)69个洞穴的翼手目动物进行了考察, 发现60个洞穴有翼手目动物栖息痕迹, 其中可以确定具体栖息物种的洞穴有37个。本次调查观察记录到翼手目动物10万余只, 隶属5科15种, 结合文献记载及贵州师范大学动物标本室保存的翼手目动物标本, 确认该地区共有翼手目动物7科24种。11种翼手目动物在荔波世界自然遗产地为首次记录, 其中狭耳鼠耳蝠(Myotis blythii)、果树蹄蝠(Hipposideros pomona)2种为贵州省翼手目新记录。该地区一些洞穴已被开发为旅游景点, 严重影响了洞穴内翼手目动物的生存, 翼手目动物保护状况令人担忧, 建议对翼手目动物栖息的洞穴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7.
参考两栖爬行动物分类学和分子系统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收集近年来甘肃省两栖爬行类相关研究文献,结合2018—2019年的野外调查,对甘肃两栖爬行动物名录进行了整理与修订,结果表明,甘肃现分布有两栖动物2目10科20属36种,爬行动物2目17科38属70种;与《甘肃脊椎动物志》相比,增加20种,删除10种;与《甘肃两栖爬行动物》相比,增加16种,删除7种;并对20个物种的归属或学名进行了修订。动物区系分析表明,古北界物种28种(26.42%),东洋界物种56种(52.83%),广布种22种(20.75%);在动物地理省级分布区中,陇南南部山地省物种最多(69.81%),陇南北部山地省次之(29.24%),祁连山地省最少(5.66%)。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种;被《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列为受威胁种40种;中国特有种42种。本文对甘肃分布的两栖爬行动物进行了梳理和探讨,旨在更新及完善甘肃本土生物多样性名录,为甘肃两栖爬行动物物种多样性保护与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两栖爬行动物名录修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永民  吴孝兵 《生物多样性》2019,27(9):1002-244
参考两栖爬行动物分类学和分子系统学的最新研究成果, 收集了近年来安徽省两栖爬行类相关的研究资料, 整理成安徽省两栖爬行类物种与分布名录。截止到2018年11月30日, 安徽省共记录两栖动物2目9科26属44种, 其中安徽特有种3种; 爬行动物3目11科48属72种, 其中安徽特有种1种。与《安徽两栖爬行动物志》(1991)相比, 共增加了12种, 删除1个物种, 更改了29个物种的名称。区系分析表明, 东洋界种类91种(78.4%), 古北界种类10种(8.7%), 广布型15种(12.9%)。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有4种, 列入《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的有112种。  相似文献   

9.
张勇  龚大洁 《四川动物》2022,(2):223-232
本文基于前人对陕西省两栖爬行类基础调查文献的总结,重新整理、修订了陕西省两栖爬行动物名录,并分析了区系分布特征。截至2021年6月底,记录陕西两栖动物2目9科20属28种,爬行动物2目15科34属57种,比《陕西省脊椎动物名录》记录的两栖动物(26种)删除或修订了11种,爬行动物(51种)删除或修订了13种,增补了两栖动物5种、爬行动物9种。中国特有种34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9种,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9种,《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受威胁物种20种。动物区系分析表明,古北界15种(17.65%),东洋界51种(60.00%),广布种19种(22.35%);分布型以南中国型为主(38种),东洋型次之(14种),古北型最少(2种)。生态类型以水栖-流溪型和陆栖型为主(共65种)。在动物地理省级区划中,秦岭南坡山地省物种数最多(82.35%),秦岭北坡山地省次之(52.94%),陕北沙漠省最少(11.76%)。本文通过整理并修订陕西省两栖爬行类物种与分布名录,旨为后续物种资源保护与管理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0.
贵州省松桃县东部地区翼手目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7月至2009年2月,对贵州省松桃县东部地区的14个镇(乡)47洞穴翼手目的种类、数量、分布及生境进行调查研究。通过标本的采集、鉴定,确定该地区共有翼手目动物3科14种,其中2种为待定种;爪哇伏翼(Pipistrellus javanicus)、棒茎伏翼(P.paterculus)、单角菊头蝠(Rhinolophusmonoceros)3种在贵州省首次发现,其中单角菊头蝠是在中国大陆首次发现。另外,还对该地区蝙蝠的冬眠行为、对冬眠地的选择以及栖息环境的受胁现状进行了初步调查,发现不同种类蝙蝠的冬眠行为是不一样的;同时发现,洞外捕食生境的不同会造成洞穴内分布翼手目种类的不同。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由国务院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每5年组织科学论证评估,根据论证评估情况进行调整,也可以根据野生动物保护的实际需要及时进行调整,报国务院批准公布;名录调整对我国野生动物保护不断适应各种新的变化和要求至关重要。为提高名录调整的效率和合理性,有必要建立一套高效的遴选方法。本研究使用公开的中国脊椎动物名录(不含海洋鱼类)数据,从国内外已广泛使用、由专门的组织或机构编制发布的专项名录中,选用了6项8个指标并赋予权重来遴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调整名录,并进行了案例研究。所得到的案例名录有一级保护动物204种、二级718种,合计922种,其中92.0%的物种与2021年颁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相对应部分相同,两者一致性较高;2021年名录中有8.0%的物种未进入案例名录,案例名录中有7.6%为新增种,并对部分物种的保护等级进行了调整。案例名录明显提升了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全球红色名录中受威胁种、中国特有种的保护比例(分别提升了6.5%、5.2%和5.6%),契合遴选出更濒危、更有意义、更具代表...  相似文献   

12.
肖宁  曾祥  周江 《动物学杂志》2020,55(3):339-352
翼手目(Chiroptera)动物已被确认是人畜共患病毒的重要自然宿主。贵州省翼手目物种多样性资源丰富,包括了2亚目7科19属65种,但在其携带病毒方面的研究仍然不全面。本文基于病毒宏基因组学和s RNA病毒检测,对贵州省广泛分布的大蹄蝠(Hipposideriderosarmiger)、三叶蹄蝠(Aselliscus wheeleri)、贵州菊头蝠(Rhinolophus rex)和皮氏菊头蝠(R. pearsoni)携带的病毒进行注释及鉴定。通过分析得到所携带病毒的种类;并比较了贵州省与云南省和广西省3个地区翼手目携带病毒在种类上的差异。结果显示,在4种蝙蝠中检测出脊椎动物病毒、昆虫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4大类,共计53科111属170余种病毒,其中具有公共卫生学意义病毒9科10属46种,如:人疱疹病毒1型病毒(Human herpesvirus 1)、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人乳头瘤病毒16型(Human papillomavirustype16)等相关的病毒。贵州省与云南省和广西省3个地区的蝙蝠所携带病毒种类比较发现,只有腺病毒科(Adenoviridae)和逆转录病毒科(Retroviridae)均存在于3个省份的蝙蝠体内,说明病毒种类在不同地域分布的蝙蝠种类中存在较大的差异。贵州省分布的大蹄蝠、三叶蹄蝠、贵州菊头蝠和皮氏菊头蝠携带病毒的种类较多,其病毒种类在公共卫生学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开展贵州省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甘什岭保护区是海南岛南端的热带森林保护区,植物区系特殊,特有植物无翼坡垒(Hopea exalata)在这里成片分布。2010年保护区范围得到调整,为全面了解保护区内珍稀濒危植物的分布状况,作者于2010–2012年对植物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系统的野外调查,并对其保护等级进行评估,以期为我国热带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保护区内共分布有野生珍稀濒危植物106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和第二批(讨论稿)收录43种,《中国植物红皮书》收录19种,《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收录29种,《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收录61种,《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收录34种,《海南省省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收录76种。保护区内珍稀濒危植物种类占植物种类总数的比例较附近的五指山、鹦哥岭、尖峰岭三大国家级雨林保护区略低。根据这些种类的分布状况,分为罕见种(3种)、稀有种(15种)、偶见种(63种)和常见种(25种)。特有性分析发现,海南特有种有22种(包括2种甘什岭特有种),中国特有种有13种。根据我们的评估结果,建议将46种植物的保护等级提升或增补于保护范围。  相似文献   

14.
2018年7月至2021年2月,采用栖息地调查法和网捕法对贵州洋溪省级自然保护区翼手目动物物种多样性及保护现状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翼手目动物3科6属13种,包括蝙蝠科5种,菊头蝠科5种,蹄蝠科3种。按照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以东洋界种类为主,共有11种,另有2种为广布种。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哺乳动物》近危级(NT)7种、无危级(LC)物种6种;列入IUCN物种红色名录近危(NT)级1种,无危级(LC)12种。此次在洋溪自然保护区共调查了27个洞穴,其中20个洞穴有蝙蝠栖息。大蹄蝠(Hipposideros armiger)分布最广,在10个洞穴有分布;其次是皮氏菊头蝠(Rhinolophus pearsonii),在8个洞穴发现;小菊头蝠(R. pusillus)在7个洞穴有分布。对蝙蝠栖息洞穴的干扰情况进行调查发现,超过一半(55%,n = 20)的洞穴存在人类干扰活动,如村民进洞游玩、在洞内饲养家畜、驱赶蝙蝠、进行祭祀活动以及破坏洞口等。建议对村民在洞内养殖家畜、游玩、驱赶蝙蝠等行为加以限制,并通过引导村民文明祭祀、对被封洞口进行疏通、对古老建筑进行修缮等方式,加强对该地区蝙蝠的保护。同时还建议对该保护区的蝙蝠及其栖息地进行长期监测。  相似文献   

15.
任立  张润志 《昆虫知识》2010,47(1):193-196
2007年5月28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中,隶属于鞘翅目象虫总科的2种象虫的学名需要更正。李虎象Rhynchites cupreus(L.)正确的学名应为Involvulus cupreus(L.);西瓜船象Baris granulipennis(Tournier)正确的学名应为Acythopeus granulipennis(Tournier),文章根据《国际动物命名法规》对上述种类的学名变更进行论述。同时,文章还讨论进境植物检疫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梅花鹿     
鹿的种类在我国分布不少,而被国家重点保护一、二级的鹿科种类就有10余种。我国《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所列保护动物共计206种,其中一级保护动物84种。偶蹄目、鹿科中的梅花鹿(Ceruvs nippon)的排号在第29位。梅花鹿分布于我国东北地区  相似文献   

17.
甘肃蝴蝶名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森  笪欣慰  骆爽 《四川动物》2015,(2):229-238
基于近几年的野外工作,结合前人对甘肃省蝶类的研究,对甘肃省蝴蝶名录进行了整理,并对各分类阶元进行了统计。截至2013年,甘肃省共记录蝶类12科210属614种,科、属、种的数量分别占中国总数量的100%、57.22%和28.52%。按照中国动物地理区划,古北种285种,东洋种233种,广布种95种。甘肃省境内分布有各类珍稀濒危蝶类37种,其中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种(凤蝶科的三尾凤蝶和绢蝶科的阿波罗绢蝶),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野生动物名录》的有11属33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有4种,列入《世界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有5种。  相似文献   

18.
区域物种编目及适时更新是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实践的必要前提。本文基于福建省全省网格化的野外调查, 并整合文献资料(截至2021年12月), 更新了该省现生本土两栖、爬行动物名录。本名录共收录两栖动物2目9科29属55种、爬行动物2目25科72属126种。其中, 分别有4种两栖动物和2种爬行动物是福建省特有种; 24种两栖动物和18种爬行动物的模式产地位于福建省。与《福建省两栖动物区系及地理区划》和《福建省爬行动物区系及地理区划》的物种名录相比, 本名录新增物种22种, 删除8个物种, 修订64个物种的名称。有6种爬行动物被列为国家I级重点保护动物, 分别有5种两栖动物和25种爬行动物被列为II级保护动物。10种两栖动物被《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第四卷): 两栖动物》评估为受胁物种(2种极危, 1种濒危, 7种易危, 分别占两栖动物物种数的3.64%、1.82%和12.73%); 41种爬行动物被《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第三卷): 爬行动物》评估为受胁物种(11种极危, 15种濒危, 15种易危, 分别占物种数的8.73%、11.90%和11.90%)。  相似文献   

19.
初中《动物学》课本在讲哺乳纲的翼手目和鲸目时,介绍了蝙蝠和鲸。我们查阅了《辞海》(生物分册)553页,书中写到:“蝙蝠,哺乳纲、翼手目动物的通称,是具有飞翔能力的哺乳动物……分大蝙蝠和小蝙蝠两大类。前者体型大,第一和第二指均有爪,以果实为食,如狐蝠、果蝠、犬蝠。后者体型较小,仅第一指具爪,种类较多,一般以昆虫为食,如菊头蝠、蹄蝠、伏翼(家蝠)、山蝠、大耳蝠等。可见,  相似文献   

20.
中国翼手目地理分布的环境因子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提取了中国翼手目90个物种已知地理分布点的环境因子数据,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研究了这些环境因子对中国翼手目动物地理分布和种数密度分布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按其影响程度大小,影响中国翼手目动物地理分布的连续型环境因子依次为年平均气温、大于零度日数、一月份平均气温、无霜期日数、年降雨量、年平均相对湿度、七月份平均气温、海拔高度和年日照时数,其中年日照时数和海拔高度为负影响;影响翼手目种数密度分布的决定环境因子是年降雨量,但年平均气温也有明显作用。作者认为,气候因子影响翼手目动物地理分布的机制是限制性因子的作用,主要受冬眠和活动及摄食时间长短的限制,而种数密度分布则决定于环境资源的丰富度,即主要受到由降雨量决定的食物种类多少的影响。另外,对类别环境因子的研究表明:植被类型对翼手目的种数分布没有明显影响;具有多洞穴特点的喀斯特和火山熔岩地貌具有较多的翼手目种类,但红层地貌由于分布于南方和分散分布的特点而具有最高的翼手目种数密度[动物学报51(3):413—422,2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