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007年7月~2008年7月,对海南岛翼手类动物进行了物种多样性调查。按照《世界哺乳动物名典》和Simmons的分类系统进行分类,结合考察标本记录,整理调查结果和文献资料。统计海南岛翼手类动物计37种,隶属于2亚目7科(包括采集标本,计16种,隶属于2亚目4科)。依据分布型对其组成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海南岛翼手类动物东洋界种类相对较多,反映出强烈的华南区的特征;岛屿的影响表现在亚种分化和缺乏某些大陆类群。依物种组成对分布区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呈现明显的四阶现象。根据物种多样性组成和聚类分析结果,可以认为以乐东、东方和陵水为主要区域范围的尖峰岭和吊罗山两大山系是目前统计海南岛翼手类物种分布的热点区。  相似文献   

2.
1963—1964年曾三次到海南岛进行爬行动物资源及区系调查。目前已知海南岛及其沿海产爬行动物168种及亚种,隶61属18科3目。我国产爬行纲动物仅蜥蜴目的蛇蜥科及鳄蜥科和鳄目在海南岛尚无发现。区系分析认为海南岛爬行动物以东洋界成分为主体,其中华南区成分最多,占1/2;国内分布仅见于海南岛者亦占五分之一左右。因此,动物地理区划将其列为华南区海南亚区。现将3个新种、 1个修订种及3种国内新纪录报道于后。  相似文献   

3.
岛屿是开展生物区系与生物地理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海南岛是中国唯一的热带大陆性岛屿,地处中国–喜马拉雅植物亚区和马来西亚亚区交界地带,物种来源与迁移历史十分复杂。本文首先分析了海南岛苦苣苔科物种多样性与地理分布格局,然后利用核基因ITS1/2和叶绿体基因trn L-F序列建立海南岛苦苣苔科植物的系统发育树,揭示其物种迁移历史与特有类群的形成时间。海南岛苦苣苔科野生类群虽然仅有14属24种,但包括了扁蒴苣苔属(Cathayanthe)和盾叶苣苔属(Metapetrocosme)2个特有属、8个特有种(含1变种)。面积归一化处理后,海南岛该科的特有种比例仅次于广西,远高于云南和邻国越南。物种组成相似度分析结果显示,海南岛与广东省的共有物种最多,这可能是第三纪末期(~3 Ma)几度海进海退过程中,海南岛通过雷州半岛与广东多次连接的结果。海南岛苦苣苔科植物在海拔400–1,000 m和1,400 m以上形成2个集中分布区,特有种则集中分布在高海拔区域,表明海南岛中南部连绵的高山是苦苣苔科特有种形成与维持的一个重要原因。海南岛有着亚洲苦苣苔科的多个基部类群,且都与东南亚共享;海南岛–中国大陆分布的类群则处于系统树的较新分支,表明海南岛苦苣苔科植物早期是从东南亚迁入。海南岛两个特有属的形成时间约在12 Ma,特有种也都在15–5 Ma才分化出来,这可能与印度板块撞击亚欧板块导致的东亚季风气候(约28 Ma)和此时海南岛远距大陆约100 km造成的隔离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
2006年5月~2008年2月对海南岛稻田两栖动物资源进行了野外调查,共采得两栖动物标本15种,隶属于5科11属,结合文献资料,海南岛有两栖动物38种,隶属7科20属.其区系组成东洋界种类明显占优势,占总物种的93.33%,特有种占13.3%.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海南岛苔藓植物的研究历史和现状。目前海南岛已记录的苔藓植物共有87科227属806种,其中苔类33科71属366种,藓类51科152属436种,角苔类3科4属4种;苔藓植物的区系组成以热带亚洲成分为主,与香港、台湾地区的种属相似性高;对海南岛苔藓植物的研究集中在尖峰岭、霸王岭、吊罗山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叶附生苔是海南热带雨林主要的苔藓生态分布类型之一,共有7科23属123种;初步统计濒危苔藓植物有15种。今后应继续开展广泛和持续的物种多样性调查,从生态学、植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领域进行研究,促进合理的开发利用和推动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6.
中国麻晰属的分类历史简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鑫  王跃招  曾晓茂 《四川动物》2001,20(3):135-138
麻蜥属隶属于蜥蜴科,为典型的草原和荒膜动物,本文回顾了麻晰属物种的命名史,对目前梁色体和生化方面研究也做了报道。  相似文献   

7.
黄红英 《四川动物》2002,21(1):37-37
2001年5月,笔者在广东省乳源瑶族自治县大桥镇进行蜥蜴类动物调查时捕捉到8条活体蜥蜴标本,经鉴定为蜥蜴蝌草蜥属北草蜥(Takydromus septentronalis),是广东省爬行动物蜥蜴类的新记录,标本现保存于韶关学院英东生物工程学院动物标本室.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中国鳖属的分类历史简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萍  唐业忠  王跃招 《四川动物》2011,30(1):156-159
鳖属Pelodiscus隶属于鳖科Trionychidae,是我国分布较多的龟鳖类动物.现生龟鳖类物种繁多,中国已报道了鳖属动物4种,分别是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东北鳖Pelodiscus maackii、砂鳖Pelodiscus axenaria和小鳖Pelodiscus parviformi...  相似文献   

9.
甘肃无尾两栖动物的资源与保护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龚大洁  杨莉 《四川动物》2006,25(2):329-331
甘肃无尾两栖类动物共有6科、16属、32种和亚种,在两栖动物中占绝对优势.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直接威胁着无尾两栖类的生存环境,也造成其种群数量大幅度减少.本文在对甘肃无尾两栖类动物资源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无尾两栖类动物生境和物种多样性保护,从而合理利用无尾两栖类动物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对海南岛野生土著药用木本植物区系的研究表明,该区系由70科206属332种组成,呈现出热带北缘特征,物种主要集中在岛南部、中南部和东南部地区。本文还对海南岛药用植物资源的应用现状及发展思路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海南植物增补(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继续报道海南岛新记录的植物,计4个新记录属,8个新记录种。文中引用的标本,全部收藏在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标本室(SCBI)。  相似文献   

12.
欧芷阳  杨小波 《广西植物》2008,28(3):344-351
铜鼓岭位于海南省东北部,共有维管植物166科626属984种及变种。五指山位于海南岛中部山区,共有维管植物196科911属2146种及变种。前者共有单型科54科,单种属431属,分别占科和属总数的27.11%,68.74%;后者共有单型科35科,单种属496属,分别占科及属总数17.77%,54.5%。说明五指山物种组成比铜鼓岭的更丰富,但两个区系属内种系分化程度都较弱。区系分析表明:(1)铜鼓岭以泛热带分布占优势,热带亚洲分布次之,分别占该区非世界分布属总数的34.5%和17.8%;五指山以热带亚洲分布占优势,泛热带分布次之,分别占非世界分布属总数的37.5%和24.1%;两个区系热带性质强烈,但前者以泛热带分布为主,后者以热带亚洲成分为主。(2)铜鼓岭共有35种海南特有种,占海南536个海南特有种(变种)的6.53%;五指山共有284个海南特有种,五指山特有种16种,占海南特有种的52.99%,说明其在海南植物区系中比铜鼓岭更重要。  相似文献   

13.
(山弄)岗植物区系考察报告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正> 前言 一、鼻岗植物区系的组成 (一)科、属、种的统计 (二)10种以上的科的统计 (三)含10种以上的科在世界区系中的比重 (四)含10种以上的科在广西区系中的比重 (五)木本植物统计。 二、鼻岗植物区系的特点 (一)热带边缘性质 (二)特有性 (三)岩溶特性 三、鼻岗植物区系的地形分布特点及生态变化 (一)谷地、山坡、崖顶的分布概况 (二)水平分布的差异 (三)生态变化 四、鼻岗植物区系与邻近地区植物区系的关系 (一)与中印半岛的关系 (二)与海南岛的关系 (三)与广西阳朔的关系 (四)与花坪的关系 (五)与马来半岛岩溶植物区系的关系 (六)总的比校  相似文献   

14.
海南岛淡水龟类区系特点及保护优先性分析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海南岛是我国淡水龟类分布较为集中、物种丰富度高、动物区系独特的地区,已知的淡水龟有2科8属11种,占全国淡水龟种数(24种)的46%。海南岛淡水龟物种密度为3.2种/10^4km^2,均为东洋界成分,其中华南区种4种,占36.4%;华中-华南区共有的种7种,占63.6%;海南特有种2种,占岛内淡水龟种数的18.2%。海南岛淡水龟占华南地区淡水龟种数(19种)的57.9%。海南与广东、广西和香港的淡水龟类区系关系也十分密切,与它们的生物相似值分别为0.76、0.64和0.47。目前,中国75%的淡水龟类濒危,海南岛81.8%的淡水龟类濒危。分析表明,海南岛应是我国淡水龟类资源优先保育的地区。  相似文献   

15.
Both the continental or island origin of Hainan, and the Indo-Malaysian or East Asian affinity of its flora, are debatable. In this study, 196 families, 1283 genera and 3894 species of Hainan plants were recognized. Patterns of seed plant distribution were quantified at the generic and the family levels. The floras of Vietnam, and the adjacent Guangxi and Guangdong provinces of mainland China, were compared with Haina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lora of Hainan Island is dominated by families and genera with tropical distributions. Among its floristic elements, tropical Asian distributions make up 23.85% of the total flora, while East Asian distributions contribute only 3.74%. There are only 7 genera and c. 10% of species endemic to Hainan Island. The Hainan flora has strong similarities to the flora of Vietnam at the family and the generic levels, and also to the flora of Guangxi, but less with the adjacent Guangdong province. 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Hainan’s flora is tropical in nature with a strongly tropical Asian affinity, and it has very low endemism at the generic and species levels, which implies a continental origin. We conjecture that Hainan Island could have been adjacent to northern Vietnam and the Guangxi at least in Eocene. This suggestion is supported by palaeobotanical, palaeomagnetic and volcanism studies.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台湾岛和海南岛兰科( Orchidaceae)植物区系特征,在充分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2个岛屿兰科植物的物种组成、生活型和分布区类型进行分析,并对这2个岛屿与大陆陆地和周边国家兰科植物的分布特征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2个岛屿的兰科植物共有146属639种,其中,台湾岛有107属446种,海南岛有96属302种。2个岛屿树兰亚科( Subfam. Epidendroideae)的属和种比例均最高;原始的拟兰亚科( Subfam. Apostasioideae)在台湾岛无分布,而在海南岛分布有2属4种。从属和种的数量看,含1种和2~5种的属比例较高,分别占台湾岛兰科植物总属数的43.9%和36.4%,占海南岛兰科植物总属数的45.8%和40.6%;且包含种数多的属的比例较低。从生活型看,2个岛屿地生兰和附生兰的比例较高,分别占台湾岛兰科植物总种数的52.7%和34.3%,占海南岛兰科植物总种数的37.1%和55.3%。从分布区类型看,台湾岛和海南岛的兰科植物分别可划分为11和10个分布区类型,且均以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型属和种的比例最高,热带亚洲分布型属和种的比例也较高。从热带成分与温带成分的数量比(R/T)看,台湾岛和海南岛兰科植物属的R/T值分别为3.6和3.3,种的R/T值分别为10.9和11.9,说明2个岛屿的兰科植物均以热带成分为主,台湾岛还包含一定的温带成分。从共有属和共有种看,2个岛屿与大陆陆地的兰科植物共有属均约占各自兰科植物总属数的90.7%,其中,三地共有属有66属;台湾岛与大陆陆地的兰科植物共有种比例较低(46.2%),而海南岛与大陆陆地的兰科植物共有种比例较高(74.9%),说明2个岛屿与大陆陆地兰科植物属的同源性较高,且海南岛兰科植物的大陆性特征更明显。与周边国家相比,2个岛屿与越南的兰科植物共有种比例较高,分别占台湾岛和海南岛兰科植物总种数的33.9%和75.2%。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台湾岛和海南岛的兰科植物种类丰富,生活型齐全,且具有明显的热带性质,但台湾岛的兰科植物还表现出一定的温带性质;2个岛屿与大陆陆地兰科植物的亲缘关系较近,但台湾岛兰科植物的特有性更明显。  相似文献   

17.
海南鹦哥岭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充分的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海南鹦哥岭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的区系组成、生态分布与濒危状况。初步结果如下:1.鹦哥岭现有蕨类植物50科119属282种,科、属、种的比例分别占海南蕨类科、属、种的89·3%、84·4%和62·7%,其中台湾马尾杉(Phlegmariurus taiwanensis)、粗齿桫椤(Al-sophila denticulata)、启无蹄盖蕨(Athyrium wangii)、紫柄蕨(Pseudophegopteris pyrrhorachis)、微红新月蕨(Pronephrium megacuspe)、羽裂圣蕨(Dictyocline wilfordii)、多羽复叶耳蕨(Arachniodes amoena)、华南鳞毛蕨(Dryopteris tenuicula)等8种为海南分布新记录种。2.鹦哥岭蕨类区系以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蹄盖蕨科(Athyriaceae)、金星蕨科(Thelypteridaceae)、铁角蕨科(Aspleniaceae)为优势科,以铁角蕨属(Aspleni-um)、凤尾蕨属(Pteris)、短肠蕨属(Allantodia)、卷柏属(Selaginella)、毛蕨属(Cyclosorus)等为优势属,是一个以热带成分为主的热带区系,兼有较高比例的地区特有成分和东亚成分,其中,热带分布的科、属、种的比例分别为97·3%、88·3%和63·4%。3.鹦哥岭蕨类的生活环境大致可以区分为4种类型:低海拔次生林或灌草丛干旱生境、中高海拔林下阴湿生境、中高海拔林下湿润溪流生境和高海拔湿润苔藓矮林生境,以中高海拔林下阴湿生境中的蕨类最为丰富。4.鹦哥岭保存有许多海南珍稀蕨类,有10种国家二级保护蕨类,有56种海南受威胁蕨类,其中海南蹄盖蕨(Athyrium hainanense)、和七指蕨(Helminthostachys zeylanica)为海南极危种(CR),另有17种海南濒危(EN)、37种海南易危(VU)蕨类。  相似文献   

18.
海南岛位于我国南部, 地处热带北缘, 其独特的岛屿气候环境孕育了丰富的生物资源, 为我国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为探究岛内的翼手目物种多样性状况, 本研究组使用雾网、蝙蝠竖琴网等工具, 于2002年至2016年先后对海南岛进行了15次翼手目多样性调查, 并根据其外形与头骨特征及系统发育学方法进行标本鉴定。共获取了1,025号标本, 隶属5科15属31种, 其中2016年12月21日在海南琼中捕获的艾氏管鼻蝠(Murina eleryi)为海南岛蝙蝠分布新记录。结合前人调查及发表结果统计, 岛内共有翼手类8科20属41种。同时基于本调查采集位点和前人调查位置信息(共计363个位点), 结合WorldClim 32种气候数据, 运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对海南岛翼手目物种的分布进行预测, 结果显示五指山、吊罗山、鹦哥岭、尖峰岭及海口火山口国家地质公园等地为翼手目物种多样性较丰富的区域, 而三亚、澄迈、屯昌、临高、琼海等地翼手目物种多样性较低。本研究结果为海南岛翼手目资源分布及多样性状况提供了基础资料, 也为岛内后续开展翼手目资源保护管理、蝙蝠疾病防控等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赵尔宓  赵蕙  史海涛  王力军 《四川动物》2005,24(3):F0013-F0014
2002年至2004年寒似前后,作者(赵与赵)应邀到海南师范大学参加该校生物系组织的几次海南岛两栖爬行动物调查,该校生物系学乍历年野外实习也收集了一部分标本。2003年寒假,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少数教师和研究生曾到海南岛采集研究材料,本文也参考了其中的部分蛇类标本。按调查课题分工,本文报道陆生蛇类的调查结果,计共得海南陆生蛇类标本191号37种,隶23属5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