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报道了昆虫化学不育剂噻派(Thiotepa)对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 Coq.)的不育作用,以及对雄蚊交配竞争力和副腺的影响。试验证明用噻派处理雄蛹,浓度范围在0.5—0.8%,处理时间为1—3小时,其不育率可达90%以上。0.7%浓度的噻派处理雄蛹1小时,不育雄蚊的交配竞争力胜过正常雄蚊。经用遗传标记蚊虫测试,表明雄蚊副腺未发生损伤,与其交配的雌蚊仍保持单配性。  相似文献   

2.
大劣按蚊不同时期游离氨基酸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复生  周成贵 《昆虫知识》1990,27(3):158-160
大劣按蚊幼虫期有28种氨基酸,β-丙氨酸含量最高;蛹期有27种氨基酸,雄蛹氨基酸总量比雌蛹高,其中羟脯氨酸、谷氨酸、谷氨酰胺、酪氮酸、β-丙氨酸,精氨酸含量较高;雄蚊有28种、雌蚊有27种氨基酸,雄蚊氨基酸总量比雌蚊高,其中羟脯氨酸、谷氨酰胺、脯氨酸、丙氨酸、半胱氨酸、酪氨酸、组氨酸、精氨酸含量较高。结果表明:同一种昆虫,不同时期、雌、雄的氨基酸含量和比例有差异。  相似文献   

3.
【背景】椰子织蛾是新入侵我国海南岛的棕榈害虫,昆虫不育技术是控制该害虫的潜在措施。【方法】通过研究椰子织蛾生殖、发育、存活等特性,探讨椰子织蛾不育技术的生物学基础。【结果】在(28±2)℃、(70±10)%RH、以椰子老叶饲养的条件下,每雌产卵量约170粒,净增值率约55.4,倍增时间约9.6 d,表明椰子织蛾可在室内大量饲养,为辐射不育提供虫源。椰子织蛾雌雄比为1∶1.04,雄虫先熟,产卵前期短,产卵期集中,表明该害虫交配行为相对简单,有利于不育雄虫发挥效能。雌蛹显著重于雄蛹,有利于不育过程中雌雄虫的分离。发育起点温度11.5℃,有效积温996.9日度,在海南岛每年发生4~5代,这些数据可用来预测椰子织蛾种群动态,便于释放不育雄虫。【结论与意义】本研究从生物学角度表明椰子织蛾可用昆虫不育技术进行防控,为其进一步的不育技术研发提供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4.
雌蚊翅振音及其在蚊虫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蚊虫飞翔时 ,翅上下拍打会形成连续的翅振音。雌蚊翅振音频率会随蚊种、蚊体长和日龄及环境温度而变化 ,一般在 3 0 0~ 5 0 0Hz之间。同种个体间翅振音频率变化较小 ,常在平均频率± 5 0Hz范围内。雄蚊只对基本频率的雌蚊翅振音起反应 ,雌蚊翅振音的偶然变化不会降低其对雄蚊的引诱力。雄蚊对雌蚊翅振音具有敏感反应的主要原因是其听觉器官对雌蚊翅振音形成了良好的适应性。因此 ,许多蚊虫研究者希望利用雌蚊翅振音来防治蚊虫。因该方法对环境安全 ,在今后蚊虫防治中其重要性将会日益显现。  相似文献   

5.
长须杵蚊Tripteroides(Rachionotomyia)longiplpisDong,ZhouetDong,1997系董学书等采自云南省西双版纳的雄蚊、蛹及幼虫描述,最近又采获一批幼虫,经饲养获雌、雄各3只,雌蚊描述如下。长须杵蚊Tripteroides...  相似文献   

6.
橘小实蝇遗传性别品系的建立及雄性不育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季清娥  侯伟荣  陈家骅 《昆虫学报》2007,50(10):1002-1008
为了更好地应用昆虫不育技术防治橘小实蝇,建立了以蛹色区分雌雄性别的橘小实蝇遗传性别品系。经过连续测交表明遗传品系能稳定遗传。质量监测表明遗传性别品系平均孵化率、蛹重、羽化率、飞出率、存活率等指标与普通种无显著差异。取遗传性别品系羽化前1、2、3天(分别用-1 d、-2 d、-3 d表示)的雄蛹,经过100 Gy的60Co辐射后,分别与野生雌虫杂交,F1代卵的孵化率均大大低于对照组。对经过辐射处理-1 d、-2 d、-3 d的雄蛹分别进行质量检测,飞出率、存活率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1 d、-2 d的羽化率之间及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3 d的羽化率与-1 d、-2 d及对照组差异均显著。取遗传性别品系的-2d的雄蛹辐射100 Gy的60Co,获得不育雄虫,和野生雄虫一起竞争与野生雌虫交配的机会,相对不育系数为0.4923,表明不育雄虫与野生雄虫交配能力相当。田间扩散能力研究表明,不育雄虫在田间存在丰富的寄主植物的情况下不会大量扩散很远的距离。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来源气味对石斛篓象Nassophasis sp.成虫嗅觉选择行为的影响,对于发展新型石斛篓象成虫防治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应用陷阱式嗅觉测定仪测试了石斛篓象成虫对同种个体气味、蛹壳气味、成虫粪便、球花石斛Dendrobium thyrsiflorum受害植株气味的嗅觉反应。【结果】雌成虫气味对雄成虫有引诱作用,对雌成虫没有引诱作用;雄虫气味对雌、雄成虫均无引诱效果。雌、雄蛹壳气味对雌、雄成虫均有显著引诱效果。两性成虫聚集时产生的粪便对雌、雄成虫均有显著引诱作用,雌虫或者雄虫单独放置时产生的粪便对雌、雄成虫均无引诱效果。被雌虫为害的球花石斛植株茎干释放的气味仅对雌虫有引诱作用, 而受雄虫为害后的茎干产生的气味仅对雄成虫有引诱作用。【结论】本研究为进一步分离、 鉴定对该虫有引诱作用的活性物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赵万源 《动物学研究》1980,1(2):269-273
自从库拉哥(Curacao)岛和美国东南部成功地应用释放不育雄虫根治螺旋虫(Callitroga hominivorax[Cqrl])后,促进了世界各国广泛地应用这一技术来消灭其它害虫的研究。 本实验的目的主要是研究γ射线照射粘虫雄蛹中、后期对其成虫不育效应,为进一步利用不育雄虫控制自然虫口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文旨在明确营养状况不同造成的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Busck)雌、雄蛹重量差异对其羽化的成虫产卵量、产卵期、寿命及下一代(F1)幼虫发育的影响。【方法】室内条件下,通过不同的饲养方法,获得个体重量不同的梨小食心虫雌、雄蛹,待其羽化交配后,记录其产卵量、产卵时间和成虫寿命;卵孵化前后,分别测量卵和初孵幼虫大小,计算卵孵化率,统计幼虫发育历期。【结果】雌蛹重量对梨小食心虫的成虫产卵量影响显著,其重量与产卵量呈正相关(y=15.505x-59.292);同一条件下,雌蛹与雄蛹重量也呈正相关(y=0.823x-0.538)。同时,雌蛹重量对成虫产卵期影响也较大,蛹重大的个体羽化的雌虫比蛹重小的个体羽化的雌虫产卵高峰期提前1 d;较重、中等和较轻蛹羽化出的雌虫个体每天产卵量高于10粒/雌的时间分别为9~10,7和5~6 d;产卵量高于5粒/雌的时间分别为12~13,9和6~7 d。而雄蛹重量对产卵量、雄成虫寿命影响没有明显影响。较轻的蛹羽化的雌成虫寿命比较重蛹羽化的雌成虫短2~3 d;而雄蛹重量对其羽化的雄成虫寿命影响没有明显规律。雌、雄蛹重量对其羽化成虫的卵孵化率、卵和初孵幼虫的大小影响均不显著,对F_1幼虫发育历期影响也不显著。【结论】梨小食心虫雌蛹重对羽化成虫的产卵量和产卵期等影响显著,田间防治时应注意在不同条件下完成发育的个体,尤其是雌虫,由于营养差异引起的个体大小对随后种群增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昆虫不育技术(sterile insect technique, SIT)已被用于防治农业害虫和人类健康相关的病媒害虫。相较于传统的农药控制策略,昆虫不育技术具有物种特异性和环境友好型等特点。通过释放不育雄虫的昆虫不育技术的主要障碍是在大规模饲养阶段将雄性与雌性分离,从而提高这些防治方法的成本效率,并防止释放携带和传播疾病的雌性群体。目前大多数针对双翅目害虫的遗传防治策略没有进行性别分离,少数害虫性别分离方法是基于蛹的大小或者雌雄蛹羽化时间差异进行人工识别和机械识别分离。双翅目昆虫性别决定及分化分子机制多种多样,其性别决定主要信号差异巨大,其多种性别决定基因已用于性别分离系统的开发。性比失衡性别分离策略通过破坏性别决定途径关键基因的表达获得雄性偏向后代,雌性条件性致死分离策略利用性别决定关键基因的雌雄选择性剪接差异实现性别分离,这两种性别分离策略目前正在害虫不育防治中接受大规模饲养应用评估,而基于双翅目昆虫雌雄性二态和基因标记发展的可视化性别分离策略也已成功实现多种害虫的性别分离。我们对性比失衡分离策略、雌性条件性致死分离策略和可视化性别分离策略在双翅目害虫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重点评估了这些方法在雄虫大规模饲养和释放的应用潜力,以期在更完善的性别分离技术支持下为害虫防治研究取得更多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11.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昆虫不育技术(sterile insect technique, SIT)已被用于防治农业害虫和人类健康相关的病媒害虫。相较于传统的农药控制策略,昆虫不育技术具有物种特异性和环境友好型等特点。通过释放不育雄虫的昆虫不育技术的主要障碍是在大规模饲养阶段将雄性与雌性分离,从而提高这些防治方法的成本效率,并防止释放携带和传播疾病的雌性群体。目前大多数针对双翅目害虫的遗传防治策略没有进行性别分离,少数害虫性别分离方法是基于蛹的大小或者雌雄蛹羽化时间差异进行人工识别和机械识别分离。双翅目昆虫性别决定及分化分子机制多种多样,其性别决定主要信号差异巨大,其多种性别决定基因已用于性别分离系统的开发。性比失衡性别分离策略通过破坏性别决定途径关键基因的表达获得雄性偏向后代,雌性条件性致死分离策略利用性别决定关键基因的雌雄选择性剪接差异实现性别分离,这两种性别分离策略目前正在害虫不育防治中接受大规模饲养应用评估,而基于双翅目昆虫雌雄性二态和基因标记发展的可视化性别分离策略也已成功实现多种害虫的性别分离。我们对性比失衡分离策略、雌性条件性致死分离策略和可视化性别分离策略在双翅目害虫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重点评估了这些方法在雄虫大规模饲养和释放的应用潜力,以期在更完善的性别分离技术支持下为害虫防治研究取得更多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12.
周祖琳 《昆虫知识》1997,34(5):279-281
作者曾报告葡萄透翅蛾ParanthrenerngalisBuber雌蛾与雄蛾一生都只交配1次,是用性引诱剂诱捕防治的理想对象[1,2]。但在性诱防治实践中,虽每年诱杀大量雄蛾,而下一年田间蛾量却未见下降[3],检查雌蛾交配率时又多次查获体积奇小的精包,从而引起对雄蛾一生只能交配1次的怀疑。1995年,在室外阳光下的已交配雄蛾群中,又发现个别推蛾有追逐异体、试图交尾行为,于是对雄蛾交配潜力再行检测,结果证实部分已交配雄蛾确有再次交配能力。三材料与方法1.l材料已交配雄蛾:从冬季修剪收集的虫技中剥取蛹,雌雄蛹分置盒中羽化,选当天上午羽…  相似文献   

13.
骚扰阿蚊生物学的实验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关鸿  柯伟 《昆虫学报》1989,32(1):74-79
选育采自上海的骚扰阿蚊实验室品系,成蚊可在26×20×20cm蚊笼内饲养繁殖.该品系蚊虫在实验室养殖条件下:卵、幼虫及蛹期分别为4.02天、9.79天和3.99天.孵化、化蛹及羽化率分别为80.25%、82.66%和97.42%.成蚊的性比为1.00.喂糖水雌蚊、喂鼠血雌蚊和雄蚊的寿命分别为29.27天、61.96天和28.75天.成蚊一生平均产卵1.4次,每蚊平均产卵163.28粒.各变态期转换时间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孵化和羽化主要在白昼而产卵,蜕皮及化蛹集中在黑夜.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寻求高效无污染的防治害虫异迟眼蕈蚊Bradysia difformis Frey的方法。【方法】本文在人工气候室条件下,采用行为、化学生态学等研究方法,系统观察了异迟眼蕈蚊的羽化节律、交配行为,并对其性信息素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异迟眼蕈蚊羽化没有明显的昼夜节律,雌虫在16:00—21:00达到羽化高峰,雄虫羽化高峰出现在17:00—23:00,成虫在光期的羽化数量占总羽化数量的72%。成虫的求偶交配行为多发生在羽化后10 min左右,交尾时间3 min左右。异迟眼蕈蚊雄成虫在"Y"型嗅觉仪中对雌成虫及雌成虫腹部粗提物具有正趋向行为反应(P<0.01),证明异迟眼蕈蚊雌虫释放性信息素。【结论】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雌、雄成虫腹部粗提物进行化学分析,得到雌成虫特有的3种化学物质:正十二烷、正十六烷酸、(Z,Z)-9,12-十八烷二烯酸,这些化合物可能是异迟眼蕈蚊雌成虫的性信息素成分。  相似文献   

15.
利用家蝇成虫作为不育性试验对象有许多优点:饲养和处理方便,并对药剂敏感。采用标准培养基饲养幼虫,可以维持家蝇成虫性比在1:1。这就减少了在大量筛选试验中区分性别的工作。 本试验企图阐明,不同处理方法、不同性别、年龄、不同发育阶段对于测定效果有无差异。首先,用了三种不同处理方法,结果显示出以饲食法处理效果比较好,既方便又经济(用药量少),而且兼有滴液接触的有效性。这说明了Thio-TEPA很可能在昆虫消化道中不被代谢而被吸收,与表皮的穿透性大致相等的缘故。使用这三种不同处理方法使家蝇完全获得不育的有效浓度(或剂量)分别是:饲食法,0.5%Thio-TEPA 48小时(不产卵)或24小时(产卵不孵化);体壁液滴法,每蝇 50微克:接触法,5平方寸面积上点药 10毫克,接触半小时。如果减低浓度和时间,效果稍差一些。 其次,以有效浓度0.5%和50微克的Thio-TEPA处理不同性别的家蝇成虫(无论是饲食法或是体壁液滴法),对处理雌蝇×处理雄蝇,以及处理雌蝇×正常雄蝇,都能造成家蝇成虫完全不产卵,卵巢显著见小。处理雄蝇×正常雌蝇,虽然也能产卵并孵化,但不育性的总效果仍在85—90%以上。而且孵化出来的幼虫大都不能继续生长发育。这说明雌蝇对Thio-TEPA更为敏感,可能由于卵巢发育过程中卵黄蛋白质合成代谢受到影响之故。对于雄虫,可能只有部分尚未完成成熟分裂的精细胞受到 Thio-TEPA的抑制作用。 再次,从发育阶段来看,三龄幼虫较一龄幼虫更为敏感(有较高的死亡率);幼虫的处理且能引起后期蛹及成虫形态上的反常。以20ppm浓度的 Thio-TEPA处理三龄幼虫,总的不育效果达87.6%以上;以48ppm和112ppm的浓度处理时,幼虫不能化蛹或蛹不能羽化。如用浸液法处理蛹(2%浓度的Thio-TEPA),未见成虫期有显著不育现象,只是产卵的成虫数有所减少。从处理不同年龄的成虫的结果来看,饲食刚羽化的和羽化后第2天的成虫48小时,可以完全获得不育。处理羽化后第4天和第6天的成虫,仅在第1—3天产极少数卵,以后不再产卵(总的不育效果在90.3—93.2%以上)。 试验结果显示出用不育性药剂来防治家蝇成虫是比较合适的;防治幼虫造成形态上的不正常的成虫;浸蛹处理,要求更多的剂量,显然不够理想。在成虫处理上,接触与饲食同样有效,估计以饲食法(毒饵法)可能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16.
苏龙  王才 《昆虫学报》1981,(3):327-331
我们在1974、1978两年于吉林省安图县二道白河黄松浦及和平林区,从杨树(Populus sp.)、桦树(Betula sp.)和色树(Acer sp.)等树洞积水中采获巨蚊幼虫10只、蛹2只,经饲养羽化出9只雌蚊和1只雄蚊。对成虫、幼虫和蛹的研究发现,它们与阿穆尔巨蚊Toxorhynchites christophi(Portschinsky),1884和十和田巨蚊Toxorhynchites towadensis(Matsumura),1916有近缘关系,在形态上很相似,但也有明显差别,乃定为新种。因采自长白山,故名为长白巨蚊Toxorhynchites changbaiensis。  相似文献   

17.
γ射线照射引起松毛虫不育在防治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根据松毛虫防治工作的需要,我们在室内对松毛虫蛹后期以25,000伦到30,000伦的剂量并以每分钟100—200伦的剂量率进行了照射。在这种条件下获得的不育虫体在交配竞争能力上基本不受影响。胚胎死亡率高,不育效果明显。在不育效果检查中,采用了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经检查测量证明,雌蛾基本上是一次交配,当虫口密度增大时也可多次交配。在不育卵块和胚胎死亡等判断上均能得到可信的数据。所以在室内试验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了野外林间释放试验工作。  相似文献   

18.
林氏局限蚊Topomyia (Topomyia) lindsayi Thurman,1959 Thurman(1959)在泰国仅描述过雄蚊,雌蚊、蛹及幼虫迄今未见描述,笔者1984年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芭蕉叶腋和芋头叶腋内采获一批局限蚊幼虫,经隔离饲养,获得两性成蚊,经雄蚊尾器鉴定,确证为林氏局限蚊,兹将雌蚊、幼虫及蛹记述如下。 雌蚊(根据11只雌蚊描述) 头 三角形的顶白斑为纯银白色宽鳞所组成,后头为墨蓝色平铺宽鳞,颊部具大片银白平铺宽鳞,两颊的银白宽鳞在腹面相连。触角梗节被霜,鞭节棕褐色。唇基浅棕色。触须银白色或杂有少许暗鳞,甚短,为喙长的1/10。喙  相似文献   

19.
作者等于1956年在四川乐山一树洞中陆绩采获幼虫若干,饲养中羽化出雌蚊14只,雄蚊10只,经鉴定为新种,命名为乐山蓝带蚊。又于1958年在云南思茅一水池中采获幼虫一批,经饲养羽化出雌蚊6只、雄蚊4只,鉴定为罕培蓝带蚊。由于在文献上尚未见到其雄蚊及幼虫形态的描述,故一并将其描述于此。  相似文献   

20.
<正> 近年来,贮粮害虫遗传防治方面有不少工作,主要可归纳为下列几个方面。 1.不育性的利用 一般是用伽马等射线或化学不育剂使雄虫不育,大量释放此种不育雄虫的方法现已广泛使用。S.Pradham(1971)提倡用伽马照射防治贮粮甲虫,但因处理引起甲虫竞争力的显著减退,没有获得良好效果。但Ducoff(1971)则认为可由照射剂量分级产生健康而不育的杂拟谷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