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黏虫Mythimna separata是为害禾本科作物的重大迁飞性害虫。汉江中游流域是湖北小麦等作物的主产区,也是黏虫的常年发生地。2012年至2017年,连续6年在汉江中游湖北省宜城市利用糖醋液、频振式杀虫灯调查了黏虫成虫种群动态。结果表明:宜城地区黏虫成虫可分为4代:越冬代及1代至3代。越冬代成虫峰期出现在2月中下旬至3月底,其中最早始见期为2017年2月14日,最晚为2015年3月10日。1代成虫峰期为5月中旬至6月底,且1代为黏虫累积虫量最多的世代,7月至10月的2代、3代黏虫成虫数量稀少,没有明显的成虫峰期,但2017年7月底至8月初出现较明显2代成虫峰期。汉江中游流域宜城地区属于1代黏虫多发区;1月份温度不足以影响此地黏虫越冬,此地可能为黏虫常年越冬地;在田间变温环境下,夏季高温对宜城黏虫成虫种群无显著抑制作用;黏虫在宜城越冬代及1代成虫量是全国黏虫发生量的重要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2.
沟胸细条虎天牛(华立中,1982年,《中国天牛科昆虫名录》上又称“沟胸克虎天牛”——编者)是近几年乌鲁木齐地区发现的一种为害林木果树的害虫;幼虫为害林木幼枝,而成虫大量吞食花粉;造成果树授粉率降低,减少座果和果品产品。在乌市一年发生一代;5月中旬开始出现成虫,5月下旬至6月中旬成虫大量飞出、交配并产卵,成虫经16天左右死亡。幼虫在树枝内钻蛀生活到10月下旬,蛹期9天左右即羽化为成虫,以成虫在枝条内越冬。  相似文献   

3.
麻皮蝽和茶翅蝽对枣树的危害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宏伟  王彩敏 《昆虫知识》1993,30(4):225-228
在河南新郑枣区麻皮蝽1年发生1代。茶翅蝽1年1代,少数1年2代。它们对枣树的危害主要是造成缩果和落果,危害程度以茶翅蝽成虫>茶翅蝽若虫>麻皮蝽若虫>麻皮蝽成虫,对不同枣树品种危害有很强的选择性。防治主要抓成虫群集越冬时消灭,秋季树干束草可诱杀越冬成虫。对发生量大的地块可在若虫发生高峰期喷施40%水胺硫磷乳剂1500倍稀释液防冶。  相似文献   

4.
杨树粒肩天牛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杨树粒肩天牛在福建省2a发生1代;老熟幼虫在第2年4月下旬至5月初开始化蛹,成虫出现期始于5月底6月初,6月中下旬到7月上旬为盛发期,9月上旬只见个别成虫;产卵期始于6月中旬,6月下旬至7月中旬为产卵高峰期;幼虫孵化期为6月下旬到8月中旬,7月上中旬为为盛发期;幼虫不越冬。杨树粒肩天牛成虫为补充营养所取食的树种较集中,主要是构树与桑树。杨树粒肩天牛幼虫对杨树危害严重,但成虫却不喜欢取食杨树,用杨树饲养的粒肩天牛成虫寿命很短,仅3-19d,不产卵;而以桑树为补充营养的雌成虫的平均寿命为55d、雄26.5d;以构树为补充营养的雌成虫的平均寿命为78d、雄45.5d,补充桑树与构树的粒肩天牛成虫均可正常产卵。雌雄成虫一生可多次交尾。雌虫有多次产卵现象,单雌每天产卵数量1-12粒不等。  相似文献   

5.
雷朝亮  吴家全 《昆虫知识》1992,29(5):294-296
黑膝愈片隐翅虫在武昌一年发生1代,以成虫越冬;成虫、幼虫均能捕食同翅目、缨翅目昆虫的若虫及鳞翅目昆虫的卵与初孵幼虫;成虫在一年中于4月中、下旬,7月上、中旬有二次活动高峰期。  相似文献   

6.
作者于2001~2002年对安徽省桐城市的稻水象甲的分布区域进行了调查和监测。该虫在当地每年发生1代,越冬代成虫高峰出现在5月下旬,当年成虫于8月中、下旬直接越冬成为下一年的虫源;在5月20日左右田间出现成虫明显为害状,水稻植株主要受害期在分蘖期;其寄主除水稻外,还有稗草、李氏禾、狼尾草、雀麦等多种杂草;成虫在田间呈聚集分布型。  相似文献   

7.
松墨天牛成虫体内的松材线虫分布和速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快速测定松墨天牛成虫(下称成虫)的带疫性,用解剖方法和自制便携式显微镜,对成虫携带的松材线虫部位和速检(下称线虫)作了研究,得到下列结果:87.9%的线虫分布在成虫的节间、腹腔和生殖器内;雄成虫阳茎是松材线虫集中分布区,两头平均携带线虫498.5条;交尾时雄成虫把阳茎上的线虫传到雌成虫外生殖器,在雌成虫产卵时再把线虫带入松树形成层组织;在野外检测成虫带疫性平均需时1.57min。  相似文献   

8.
<正> 为了探求稻纵卷叶螟的发生预测,本站自1959—1973年在曲江马坝进行田间成虫、幼虫、天敌寄生率及水稻被害叶率的系统调查,1963年曾根据稻田中成虫发生数量,结合气候,天敌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预测大发生的成虫指标,经实践验证取得预期效果。1973年秋,本站迁至韶关芙蓉公社西联大队继续进行研究,并对稻纵卷叶螟成虫在不同季节中的栖息场所及其数量消长作了调查,近年来我们根据旱地作物、杂草中的成虫数量进行预测水稻前中期的幼虫发生趋势,亦取得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9.
贵阳地区白背飞虱的越冬及迁飞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赖仲廉 《昆虫学报》1982,(4):397-402
白背飞虱在我省常大发生,给水稻造成严重的为害。 本文根据1979—1981年在贵州省贵阳地区进行白背飞虱越冬及迁飞的观察结果,用大量新事实证明白背飞虱是迁飞的害虫。其迁飞规律为:春季白背飞虱长翅成虫随气流由西南迁入;夏季白背飞虱长翅成虫随气流往东北迁出,与此同时也有白背飞虱长翅成虫随气流由东南或西南迁入的;秋季白背飞虱长翅成虫随气流由东北迁入(回迁),与此同时也有白背飞虱长翅成虫随气流往西南迁出的。 本文还探讨了有关白背飞虱迁飞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豆秆黑潜蝇雌成虫卵巢发育的过程分为5级:Ⅰ级,乳白透明期,成虫0~1日龄;Ⅱ级,卵黄沉积期,成虫1~2日龄,部分成虫交配,但未产卵;Ⅲ级,成熟待产期,成虫2~3日龄,多数成虫交配,少数成虫开始产卵;Ⅳ级,产卵盛期,成虫3~5日龄,少数成虫交配,多数成虫大量产卵;Ⅴ级,产卵宋期,成虫4~6日龄,多数成虫产卵已近结束。上述规律可用于短期测报,准确性较高。 研究还发现,多数成虫仅能交配1次,少数(约6%)2次,但两次交配对繁殖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1.
蓼龟象甲生物学习性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蓼龟象甲RhinoncuspericarpiusL .是鲁梅克斯K 1饲料作物的重要害虫。在乌鲁木齐地区 1年发生 2代 ,主要以成虫在寄主根部附近土层中越冬。成虫、幼虫均可造成严重危害。成虫取食嫩叶 ,卵产于寄主根茎处 ;幼虫钻蛀于根部蛀食危害。受害植株根部易受根腐病毒的侵染而引起腐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齐齐哈尔市玉米田双斑长跗萤叶甲Monolepta hieroglyphica成虫发生规律,为该害虫的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7-2019年,通过在齐齐哈尔市玉米田间罩网,定点观察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羽化动态、虫体大小、发生数量与温度及降雨量的关系.[结果]成虫羽化出土始见期在7月上中旬,初期羽化出土的成虫虫体偏小;7月下旬-8月上旬为成虫羽化出土高峰期,虫体的长度与宽度明显增大,8月上中旬,羽化出土的成虫虫体达到最大值;8月中旬以后羽化出土成虫数量明显下降,成虫虫体的长度与宽度逐渐减小;到8月下旬-9月上旬只有少量的成虫羽化出土,成虫虫体的大小与初期羽化出土期的相近;9月中旬以后零星羽化出土的成虫虫体大小达到最小值;9月下旬以后未见有成虫羽化出土,10月上旬田间成虫消失.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羽化出土持续时间在61-74 d,平均1 m2玉米田羽化出土的成虫12.0-97.8头.温度对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羽化出土始见期、盛发期、持续时间影响较大,5-7月温度高有利于成虫羽化出土.降雨量对羽化出土的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总量影响较大,6-8月降雨量大羽化出土的成虫数量减少.[结论]齐齐哈尔玉米田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在7月上中旬羽化出土,8月上中旬达到高峰,与当地玉米抽雄吐丝期相遇,8月中旬后成虫羽化数量明显减少,8月下至9月初仅有零星羽化出土,9月下旬无新羽化出土,10月上旬田间成虫消失.成虫虫体大小与羽化时期密切相关,以羽化盛期的虫体最大.温度和降水影响成虫的羽化时间和数量.  相似文献   

13.
探究温湿度因子对田间斑翅果蝇Drosophila suzukii Matsumura种群发生动态的影响,为进一步开展环境胁迫下斑翅果蝇适应性机制研究提供前期基础和参考.本文监测统计了 2016-2017年田间斑翅果蝇成虫种群动态数据,并利用广义可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s,GAM)分析温湿度因子对成虫种群发生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模型检验和广义交叉验证值(Generalized Cross-Validation,GCV)对比,得出温湿度因子显著影响了2016-2017年斑翅果蝇田间成虫种群发生动态(P<0.05),斑翅果蝇雌成虫、雄成虫、总种群数量的GAM模型参数α分别为2.21346、2.55606和3.08316;雌成虫、雄成虫、总种群数量与温湿度因子关联的GCV值分别为0.57299、0.74501、0.64611,因此雌成虫种群数量与温湿度因子拟合的模型最优;结合温湿度预测曲线分析,斑翅果蝇成虫种群发生动态与温湿度因子之间呈非线性相关,其中温度在23℃以下呈局部负相关,在23℃以上呈局部正相关;与湿度呈正相关,但影响程度较低,因此温度是影响斑翅果蝇成虫种群数量动态的关键生态因子.本文通过探究环境因子对田间斑翅果蝇种群消长规律的影响,为斑翅果蝇的种群发生机制提供了生态学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北京郊区桃潜叶蛾成虫消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果园设置糖醋盆、性诱剂对桃潜叶蛾LyonetiaclerkellaL.成虫进行诱集试验,结果表明桃潜叶蛾越冬代成虫对糖醋盆有很强趋性,糖醋盆早于性诱盆14d以上诱集到桃潜叶蛾成虫,并且诱集量大;其余各代成虫在糖醋盆中少见,而性诱盆中诱集虫量较多。通过绘制桃潜叶蛾成虫消长曲线得出,北京郊区桃潜叶蛾1年发生6代,第1代成虫峰期为5月中下旬。3月中旬在果园内设置糖醋盆,能够大量诱杀桃潜叶蛾越冬代成虫,降低发生基数,桃潜叶蛾第1代发生整齐,是药剂防治的有利时期。  相似文献   

15.
系统研究大猿叶虫Colaphellus bowringi Baly江西龙南(24°9′N,114°8′E)种群生物学特性。结果显示,该虫仅在春季和秋季发生为害,以成虫在土中越冬和越夏。由于成虫滞育期的差异,该虫显示出生活史多样性,有些个体隔年繁殖;有些个体是一化性,仅在春季或秋季繁殖1代;有些个体是二化性,在春季和秋季各繁殖1代;有些个体是多化性的,春季1代,秋季2~3代,因此,在田间1年可发生1~4代。春季,滞育成虫于2月中旬至4月初陆续出土繁殖,羽化的成虫于4月上旬至5月中旬陆续入土越夏;秋季,滞育成虫于8月中旬至10月中旬陆续出土,羽化的成虫于9月中旬至12月中旬陆续入土越冬。成虫一生能多次交配,在25℃下,春季世代雌虫产卵期为8~29d,平均产卵量为776粒;秋季世代雌虫产卵期为9~39d,平均产卵量为1003粒。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在18~28℃间,卵为8.66~3.85d,幼虫为19.37~7.92d,蛹为8.57~3.41d。卵、幼虫和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0.5、11.5和11.9℃。滞育成虫的寿命为5~28个月。  相似文献   

16.
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具有偏雌性的特点,了解桉树枝瘿姬小蜂的性比规律,有利于监测和掌控该蜂的种群动态,便于及时有效防控该蜂.2017年至2019年,采用在桉树Eucalyptus林中悬挂黄色粘虫板的方法,监测、观察桉树枝瘿姬小蜂成虫的发生动态,通过分析该蜂雄成虫比率及其影响因子,以弄清生态因子对该蜂雄成虫比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赣南桉树枝瘿姬小蜂雄成虫平均比率为2.44% ~34.05%,呈现季节波动性,在4-8月期间,雄成虫比率随时间推移逐渐上升,至7-8月时达到高峰,之后(9-11月)呈波浪式缓慢下降趋势.该蜂雄成虫比率与温度密切相关,在4-8月期间,雄成虫比率与月平均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87,P<0.01),而在9-11月期间,则随温度下降而缓慢下降;另外,由于2019年的夏秋温度比其它年份更高,导致2019年的雄成虫比率显著高于2017年和2018年.桉树品种也影响着该蜂性比,窿缘桉E.exserta上的该蜂雄成虫比率显著地高于DH201-2(E.grandis×E.tereticornis)和大叶桉E.robusta上的雄成虫比率(P<0.01).桉树枝瘿姬小蜂雄成虫比率与其种群动态存在一定关系,雄成虫比率与其成虫数量呈弱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1961—1963年在安徽省五河县对小地老虎进行了越冬调查,现将结果简报于后。 1.越冬虫态 三年来均以蛹及幼虫越冬。其比例是:蛹分别为47.2%,48.1%和79.0%;老熟幼虫为31.5%,32.0%和16.2%;低龄幼虫为19.9%,21.3%和4.8%。人工饲育低龄幼虫的安全越冬率是18.5%。 同时发现成虫也有越冬的可能。1961年2月21日在新集公社大庄生产队的草垛内捕得未活动成虫2头;1962年2月24日在红旗公社高粱秸垛内捕获1头活动成虫,1963年3月4日从作者宿舍内芦席搭的  相似文献   

18.
在河南省洛宁县小麦田夜间用黑光灯诱集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Gehin)成虫,结果表明黑光灯对麦红吸浆虫成虫有极强的吸引作用,2010年4月30日至2010年5月19日之间日累计灯诱数量在9~5661头之间。5月7日是麦红吸浆虫发生的最高峰,当晚从20:00-23:30累计灯诱数量多达5661头;20:00以前天未完全黑,麦红吸浆虫成虫对黑光灯灯光不太敏感,灯诱数量较少;21:00-21:30时间段是麦红吸浆虫成虫夜间灯诱的高峰期,监测期间该时间段累计灯诱4134头;22:30以后吸浆虫活动显著减少。每晚灯诱数量与当日田间黄色粘板捕捉数量、网捕数量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诱集到的红吸浆虫性比偏向雌性,表明黑光灯可以用作麦红吸浆虫成虫的监测工具。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成虫在新疆阿勒泰地区发生消长规律以及卵巢发育与种群动态和迁飞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高空探照灯诱集草地螟成虫并解剖卵巢,观察卵巢发育进度。【结果】研究区域存在草地螟成虫数量突增突减现象; 2015年发生量比2016年多,2015年草地螟8月30日消失,2016年草地螟8月22日消失。2015和2016年草地螟成虫夜间在第2时段(00:10-01:50)、第3时段(01:50-03:30)出现次数多。2015年第一代草地螟成虫数量突然增加时,65. 5%的雌蛾卵巢发育处于Ⅲ级;自7月下旬第一代草地螟成虫数量呈现下降趋势,此时69. 1%的雌蛾卵巢发育处于Ⅱ级。2016年第一代草地螟成虫数量突然增加时,71. 25%的雌蛾卵巢发育处于Ⅳ级。2015和2016年第一代草地螟雌蛾中各级别卵巢均能解剖到,但是Ⅲ和Ⅳ级卵巢的比例仍然最高。【结论】2015和2016年新疆阿勒泰地区草地螟属于外地虫源迁入和本地虫源形成的混合种群。  相似文献   

20.
<正> 麦鞘毛眼水蝇Hyarellia chinensis Qi et li是麦类的重要害虫,以往曾报道过该蝇产卵前以及春季世代成虫在油菜、苕子等花上取食花蜜的问题,但1978年我们发现,有大量越夏世代成虫在荞麦花上取食花蜜,以往未有报道,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