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斌龙  赵依勤 《昆虫知识》1999,36(6):341-343
元胡龟象Calonsirussp.属象甲科,短沟龟象属。该虫1995年首次发现为害元胡Coryda-lisyanhusuoW.T.Wang,以幼虫钻蛀叶片、叶柄及地下茎,造成叶片枯死,严重的甚至整株枯死。该虫近年为害逐年严重,据田间调查,在浙江省磐安县1997年虫株率为30~7%,元胡减产5%,经济损失318万元,1998年虫株率达10%-15%,元胡减产约10%,经济损失约77万元。为摸清其生物学特性,尽快控制该虫危害,我们于1997-1998年对该虫进行了研究,初步结果整理如下。1形态特征1.1成虫:体…  相似文献   

2.
中国龟象亚科分布概况(鞘翅目,象虫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中国龟象亚科标本信息的系统整理,得出龟象在中国各省均有分布,但分布的多少很不均衡,其中福建省最丰富,达到标本总数的36.6%.分布范围为18.6~51.7°N,最南端到海南省的保亭,最北为黑龙江省的大兴安岭,从热带、亚热带到温带均分布,其中26~30°N最丰富,占总数的47.7%.中国龟象生存的海拔范围记录为10~4 400m,最低海拔采集点位于海南省万宁,最高海拔位于四川省乡城中热乌,500~1 000m海拔范围的龟象标本数量最多,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数量逐步减少.多数龟象标本采集于5月到8月,随着纬度的上升,采集时间逐渐从4月到9月缩减为6月到8月.  相似文献   

3.
采用光学显微镜对中国蓼属分叉蓼组(Polygonum section Aconogonon)和冰岛蓼属(Koenigia)的21种植物的叶下表皮微形态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其叶下表皮微形态特征可分为三种类型:(1)气孔器类型为无规则型,表皮细胞多边形,垂周壁为波状;(2)气孔器类型为无规则型兼有非典型不等型,表皮细胞为多边形或不规则形,垂周壁为平直弓形或波状;(3)气孔器类型为不等细胞型,表皮细胞多边形,垂周壁为平直弓形。分叉蓼组(西伯利亚蓼除外)植物的叶表皮气孔器类型具有高度一致性,说明该组是一个自然类群。本文研究结果不支持将大铜钱叶蓼(Polygonum forrestii Diels)、铜钱叶蓼(P. nummularifolium Meissner)划归于冰岛蓼属的处理意见;支持将西伯利亚蓼(P. sibiricum Laxm.)独立成属,即西伯利亚蓼属(Knorringia Tzvel.)的观点;同时也支持仍将多穗蓼(P. polystachyum Wall.ex Meissner)和松林蓼(P. pinetorum Hemsl.)归在分叉蓼组的处理意见。  相似文献   

4.
泛树蛙属Polypedates物种形态特征较相似,分布范围广,分布区部分重叠,对该属物种的分类鉴定与分布一直存有疑议。海南岛有泛树蛙属物种分布,但目前尚无该区域泛树蛙属物种多样性及其分布的系统调查,是否具有隐存种尚不清楚。2015年7月—2017年7月,根据海南岛的地形,在全岛范围内选取了30个泛树蛙属物种地理种群,采集了256号标本。通过对115号成体标本形态特征的比较及分子系统发育关系的研究,确认海南岛泛树蛙属物种只有斑腿泛树蛙P. megacephalus和无声囊泛树蛙P. mutus,未发现隐存种。斑腿泛树蛙为全岛广布性物种,无声囊泛树蛙仅分布于海南岛中南部山区。此外,体型、体侧斑点及其后半部网纹、股后部斑点和胫跗关节前伸至眼/鼻/吻端的位置等特征可作为稳定且典型的鉴别特征。形态特征鉴定结果与分子数据鉴定结果一致,该特征可为其他分布区这2个物种的分类鉴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国冰岛蓼属植物花粉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国产冰岛蓼属Koenigia L. 9种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花粉均为球形;直径为17.0-32.5 μm(包括刺长);萌发孔有7(-8)赤道环沟、散沟、散孔;外壁纹饰均为刺状。根据萌发孔类型和外壁纹饰,将该属花粉划分为3种类型,即细冰岛蓼型(Delicatulum-type)、大连线冰岛蓼型(Forrestii-type)及冰岛蓼型(Koenigia-type)。细冰岛蓼型花粉的主要特征是具7(-8)赤道环沟,覆盖层无穿孔,外壁纹饰为显著的长刺状,此种类型的植物有细冰岛蓼K. delicatula (Meisn.) Hara。大连线冰岛蓼型花粉的主要特征是具12散沟,覆盖层无穿孔,外壁纹饰为显著的长刺状,此种类型的植物有大连线冰岛蓼K. forrestii (Diels) Měsíek & Soják 及连线冰岛蓼K. nummularifolia (Meisn.) Měsíek & Soják。冰岛蓼型花粉的主要特征是具15,20(-30)散孔,覆盖层无穿孔,外壁纹饰为显著的长刺状,此种类型的植物有冰岛蓼K. islandica L.、蓝蕊冰岛蓼K. cyanandra (Diels) Měsíek & Soják、线茎冰岛蓼K. nepalensis D. Don、柔毛蓼K. pilosa Maxim.、陕甘蓼K. hubertii (Lingelsh.) Měsíek & Soják及青藏蓼K. fertilis Maxim.。结果表明冰岛蓼属的花粉形态具有重要的分类学意义,研究结果支持Koenigia的属的地位,大铜钱叶蓼Polygonum forrestii Diels和铜钱叶蓼P. nummularifolium Meisn.应从蓼属分叉蓼组Polygonum L. sect. Aconogonon Meisn.中移入冰岛蓼属中,细冰岛蓼、蓝蕊冰岛蓼、青藏蓼、陕甘蓼、线茎冰岛蓼和柔毛蓼应从蓼属头状蓼组Polygonum L. sect. Cephalophilon Meisn.中移入冰岛蓼属中。  相似文献   

6.
对中国绢斑蝶属Parantica Moore,1880进行了系统分类.我国已知4种:绢斑蝶P.aglea(Stoll)、大绢斑蝶P.sta(Kollar)、西藏绢斑蝶P.pedonga Fujioka和黑绢斑蝶P.melaneus(Cramer),确认琼绢斑蝶P.hainanica Chouet Yuan,2001是绢斑蝶P.aglea(Stoll)的新异名.文中提供该属鉴别特征,世界种类名录及分布,中国绢斑蝶属分种检索表、形态描述和特征图、地理分布.  相似文献   

7.
中国蓼属叉分蓼组植物花粉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中国蓼属叉分蓼组20种3变种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其花粉形态大多数为近球形至近长球形,少数为扁球形或长球形;花粉大小为20.4~44.0µm×17.0~34.0µm:从萌发孔看,有3沟、3 孔沟、多沟、散沟;外壁纹饰为微刺—穴状、刺状、粗网状、皱块状。据此,该组花粉可划分为5种类型,即叉分蓼型(Aconogonon-type)、钟花蓼型(Campanulatum-type)、大连线冰岛蓼型(Forrestii-type)、西伯利亚蓼(Sibiricum-type)及多穗蓼型(Polystachyum-type),编制了这些花粉类型检索表。叉分蓼型花粉的主要特征是具3沟,外壁纹饰为微刺-穴状,此种类型的植物有14种2变种。钟花蓼型花粉的主要特征是具6散沟,外壁纹饰为微刺-穴状,此种类型的植物有钟花蓼和绒毛钟花蓼。西伯利亚蓼型花粉的主要特征是具3孔沟,外壁纹饰为皱块状,此种类型的植物有西伯利亚蓼。多穗蓼型花粉的主要特征是具6(~8)多沟,外壁纹饰为粗网状,此种类型的植物有松林蓼及多穗蓼。大连线冰岛蓼型花粉的主要特征是具散沟,外壁纹饰为显著的长刺状,此种类型的植物有大铜钱叶蓼及铜钱叶蓼,结果表明叉分蓼组的花粉形态具有重要的分类学意义,研究结果支持将叉分蓼组上升为属的等级,也支持Knorringia的属的地位,大铜钱叶蓼和铜钱叶蓼应移入Koenigia属中,而松林蓼和多穗蓼仍保留在蓼属中。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湿地藓属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研究标本的基础上,根据配子体和孢子体的外部形态及其解剖结构和文献中对中国湿地藓属(Hyophila)系统位置的主要观点,鉴定出河南省分布有该属植物6种,其中花状湿地藓(H.nymaniana)、四川湿地藓(H.setschwanica)、匙叶湿地藓(H.spathulata)3种为河南省藓类新记录.编制了河南省湿地藓属植物分种检索表,对每个种的生境、分布及识别特征进行了概述.并对湿地藓属的系统演化位置以及该属植物在河南省的分布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中国木蓼属的研究兼论木蓼族的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木蓼属有11种,3变种,其中特有种3个。本文通过对它们的形态,花粉等性状的研究,探 讨了属的系统位置,提出了木蓼族的演化系统。在分析了木蓼属的性状后,认为木蓼组Sect Tragopyrum(Bieb.)Meisn.较为原始,应置于刺木蓼组Sect.Atraphaxis之前。本文还研究了该属的地理分布,初步探讨了它的起源及现代分布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翼蓼Pteroxygonum giraldii Damm. &; Diels及相关属(蓼属Polygonum、何首乌属Fallopia、虎杖属Reynoutria、荞麦属Fagopyrum和金线草属Antenoron)的形态观察、果实解剖学观察、花被片脉序观察、花粉形态、核型分析, 以及ITS序列的分析确定了翼蓼和荞麦F. esculentum Moench较远的亲缘关系。其中我们发现翼蓼果实基部有三个角状物明显不同于其他属果实的形态特征。翼蓼外果皮明显加厚, 并有零星散布的波状内腔, 而荞麦的外果皮很薄, 细胞不等径, 中果皮极厚。以上证据证明了翼蓼与荞麦属亲缘关系较远。在观察荞麦属和翼蓼的花被片脉络时发现了两种不同的脉序类型, 符合将荞麦属分为两个组的划分。翼蓼花被片脉序为三出状, 支持将翼蓼归为Persicarieae族。对翼蓼及荞麦属植物的花粉进行比较后, 发现荞麦属植物的花粉网孔有明显的内凹穿孔而翼蓼却没有, 结果表明二者亲缘关系较远。通过对nrDNA ITS区域序列分析得出翼蓼及相关属为一个单系类群, 含有两个稳定的分支: 第一个分支由蓼属(萹蓄组sect. Avicularia)、何首乌属、虎杖属的植物组成, 第二个分支由蓼属(刺蓼组sect. Echinocaulon、蓼组sect. Polygonum、分叉蓼组sect. Aconogonon、拳参组sect. Bistorta、翼蓼和荞麦属植物组成。同时第二个分支又分成了两个亚分支, 蓼属(刺蓼组、蓼组、分叉蓼组、拳参组)和翼蓼属Pteroxygonum植物属于第一个亚支而荞麦属植物属于第二个亚支。结果支持翼蓼不属于荞麦属的范畴。实验结果显示翼蓼是个单型属, 属于Persicarieae族。  相似文献   

11.
中国蓼属头状蓼组植物叶表皮微形态及其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光学显微镜对中国蓼属头状蓼组17种7变种植物的叶片下表皮微形态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其叶片下表皮微形态特征分为4种类型:(1)气孔器类型为无规则型,表皮细胞不规则形,垂周壁波状或深波状;(2)非典型不等型,偶有无规则型,表皮细胞多边形或不规则形,垂周壁弓形、波状或深波状;(3)平列型,表皮细胞不规则形,垂周壁深波状;(4)平列型兼有非典型不等型,表皮细胞不规则形,垂周壁波状。根据其叶片下表皮气孔器类型,结合该组植物形态、习性等特征,将中国蓼属头状蓼组植物划分为4个系,即掌裂叶系、多年生系、蓼子草系以及一年生直立系。  相似文献   

12.
记述了中国蚜科Aphididae蚜亚科Aphidinae长管蚜族Macrosiphini小瘤蚜属Micromyzodium David,1958,描述了中国2新纪录种,水蛇麻真瘤蚜Micromyzodium kuwakusae(Uye,1924)和蓼肖小瘤蚜Micromyzodium polypodii Takahashi,1963。提供了该属中国已知物种检索表、地理分布与寄主植物信息,绘制了形态特征图。研究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国家动物博物馆。  相似文献   

13.
为揭示江西齐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大型真菌资源及区系特征,采用随机调查法对该区大型真菌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该保护区共有大型真菌40科88属180种,其中子囊菌门2科4属10种,担子菌门38科84属170种;(2)优势科为多孔科、牛肝菌科、红菇科、侧耳科和口蘑科,共计93种,占总种数的51.67%;(3)优势属为红菇属、牛肝属、云芝属、香菇属、小孔菌属、马勃属,共计38种,占总种数的21.11%;(4)从属的区系地理成分上划分为世界分布成分(72.72%)、泛热带成分(15.91%)、北温带成分(10. 23%)和东亚-北美分布成分(1.14%);(5)从种的地理成分上划分为世界分布种(53.33%)、热带-亚热带分布种(11.67%)、东亚-北美间断分布种(11.11%)、北温带分布种(10.00%)、东亚分布种(3.33%)、中国-日本共有种(3. 33%)、中国特有种(2. 78%)、温带-亚热带、热带分布种(1. 67%)、北温带-澳大利亚分布种(1. 11%)、欧亚大陆分布种(1.11%)及温带分布种(0.56%) 11个分布类型。齐云山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表现出从亚热带向北温带过渡的区系特征。  相似文献   

14.
应用植物形态分类和区系地理的方法,研究了蒙古高原八宝属植物的种类及其区系生态地理的分布特征和规律。修改了《内蒙古植物志》(第二版)中一些种图版的错误说明和产地的不确切分布,认为所记载的库布齐八宝应为华北八宝[Hylotelephium tatarinowii(Maxim.)H.Ohba],且在鄂尔多斯没有分布。确认蒙古高原现共有5种八宝属植物,编制分种检索表,并分别绘制了分布区图。  相似文献   

15.
中国蓼族(蓼科)植物区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王珂  侯元同  高召兰  张璞  王小芬  李法曾   《广西植物》2007,27(2):197-202
根据蓼族植物的生境及分布状况,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多年的野外考察和标本采集,同时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对中国蓼族植物区系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蓼族植物有12属、170余种及变种,包括发现的多个新种(其中3新种已正式发表,1新种已被植物分类学报接受);同时揭示了其区系特点:(1)分布广泛,在全国各省区从低海拔到高海拔的区域内均有分布;(2)区系具温带性质,以北温带成分为主;(3)全国范围内,四川拥有该族在中国分布的全部12属,种及变种数占全国的51.7%,特有种数占全国的44.4%;云南分布11属占全国的91·7%,种及变种数占全国的62.2%,特有种数占全国的55.6%。这表明西南地区的云南、四川是中国蓼族植物的现代分布中心和多样化中心;(4)中国有该族植物12属,170余种及变种,分别占世界属种数的85.7%和48.0%~58.2%。可见中国(尤其是四川、云南)是世界蓼族植物的现代分布中心和多样化中心。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凤尾蕨属(Pteris L.)8种,即半边旗(P.semipinnata L.)、傅氏凤尾蕨(P.fauriei Hieron.)、阔叶凤尾蕨(P.esquirolii Christ)、三叉凤尾蕨(P.tripartita Sw.)、蜈蚣草(P.vittata L.)、溪边凤尾蕨(P.excelsa Gaud.)、有刺凤尾蕨(P.setuloso-costulata Hayata)、西南凤尾蕨(P.wallichiana Agardh)孢子的人工培养,观察并总结了该属配子体发育各阶段形态特征,并与以往的观察结果进行比较.最终选取孢子萌发型与配子体发育类型等稳定特征作为判断依据,讨论该属与书带蕨科(Vittariaceae)、中国蕨科(Sinopteridaceae)、铁线蕨科(Adiantaceae)等科的亲缘关系.研究认为蕨类配子体生长点上方边缘细胞分布情况多变,不是稳定的系统学特征.而配子体特定部位边缘细胞的外侧壁形态则具有较高的系统学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中国刻斑蚜属分类研究(同翅目: 蚜科: 角斑蚜亚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中国蚜科Aphididae角斑蚜亚科Myzocallidinae的刻斑蚜属 Clethrobius Mordvilko,1928,记述了中国2新纪录种,毛刻斑蚜 C.comes(Walker,1848)和赤杨刻斑蚜C.dryobius Chakrabarti et Raychaudhuri,1976,编制了中国刻斑蚜属分种检索表,各种提供了寄主植物、分布及形态特征图。研究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标本馆。  相似文献   

18.
中国蓼属春蓼组植物果实形态及果皮微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应用解剖镜和扫描电镜对中国产蓼属春蓼组(Polygonum sect. Persicaria)19种3变种植物的果实形态和果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蓼属春蓼组植物的果实形态为卵形或椭圆状卵形,具三棱、双凹或双凸,顶端渐狭,有喙或无喙;果皮微形态可分为7种类型: 洼点、浅洼点,脑纹状纹饰,拟脑纹状纹饰,网状纹饰,不规则褶皱,不规则小疣状颗粒以及密浅网状纹饰。观察结果支持将绵毛酸模叶蓼(P. lapathifolium L. var. salicifolium Sibth.)合并到酸模叶蓼(P. lapathifolium L.),做为酸模叶蓼的异名处理;支持将长鬃蓼(P. longisetum De Br.)作为丛枝蓼(P. posumbu Buch. Ham. ex D.Don)的变种处理的意见;认为密毛酸模叶蓼(P. lapathifolium L. var. lanatum (Roxb.) Stew.)应恢复种级,圆基长鬃蓼(P. longisetum De Br. var. rotunatum A.J.Li)应升为种级;支持平武蓼(Polygonum pingwuense F. Z. Li et Y. T. Hou et S. J. Fan, sp. nov.)新种的成立。  相似文献   

19.
作者在研究新疆紫萼藓科植物时,发现了紫萼藓属(Grimmia Hedw.)植物4个新记录种,包括Grimmia capillata,紫萼藓(G.plagiopodia),贺兰山紫萼藓(G.crassiuscula)和卷叶紫萼藓(G.incurva),其中G.capillata为中国新分布。该研究对新记录种的形态特征、地理分布进行了详细描述,将其与属内相似种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20.
小柱芥属(Microstigma Trautv.)为十字花科(Brassicaceae)一寡种属,目前由于缺乏系统研究,存在属内物种划分不明确,地理分布不确定等问题。该文通过在甘肃、内蒙古的标本采集,以及GBIF的标本记载和相关文献的查阅,对小柱芥属植物的形态特征和地理分布进行了详细描述,确定了小柱芥属内的物种数目并编制了属内物种检索表,绘制了地理分布图。结果表明:支持尤那托夫小柱芥(Microstigma junatovii)为一个独立的种,同时该种为中国新分布记录种;确定小柱芥属为蒙古高原近特有属,含4个种。该研究不仅丰富了中国小柱芥属的物种多样性,为小柱芥属的植物鉴定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蒙古高原植物区系、植被等相关研究积累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