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5 毫秒
1.
为探讨溴氰菊酯对烟草粉螟的亚致死效应,本文采用烟叶浸渍法以溴氰菊酯亚致死浓度(LC 10和LC 25)胁迫烟草粉螟3龄幼虫,并通过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的方法探究溴氰菊酯胁迫对烟草粉螟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溴氰菊酯LC 10、LC 25处理F 0代的平均单雌产卵量显著下降;LC 25处理F 0代的产卵前期及总产卵前期明显长于对照;LC 25处理与LC 10处理和对照间,F 0代雌、雄虫寿命均差异显著;LC 10处理和LC 25处理F 1代与对照存活率明显下降,F 1代各处理间的卵、1龄幼虫、3龄幼虫、5龄幼虫、7龄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无显著差异;但LC 25处理组2龄、4龄、6龄幼虫历期比对照延长了且差异显著;LC 25处理组的成虫前期比对照组延长了且差异显著。同时LC 25处理的雌、雄虫寿命最短,但3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研究表明,亚致死浓度的溴氰菊酯能够抑制烟草粉螟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以上研究结果可为田间用药控制烟草粉螟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1984年5—9月对本地区常见蚊种作了敏感性测定,所用纯品毒杀剂均由省寄研所提供。测定方法:成蚊按“WHO”接触筒法,幼虫按“WHO”1970年技术报告第443号及刘金发介绍的方法进行。每浓度组重复1次以上,每次成蚊数20~25只,幼虫数30~50只。宜宾、长宁、高县测定结果:中华按蚊成虫对DDT、马拉松、溴氰菊酯的LD50,分别在3.19~5.69、0.22~0.43、0.0022~0.0043mg/药纸之间。LT50(浓度分别为1%,0.05%,0.001%)分别在17.4~25.6、23.1~35.7、5.77~14.97分钟之间。幼虫结果均属敏感。(见下表)。表1溴氰菊酯对二种蚊幼虫的敏感性的测定(LC5…  相似文献   

3.
1986—1987年以浸渍法或接触筒法,在成都、平武、珙县(或宜宾),用中华按蚊An.sinensis,致倦库蚊Cx.pipiensquinquefiscitatus和白纹伊蚊Ae.albopictus,分别对溴氰菊酯、二氯菊酯、DDT进行敏感性测定。结果成都致倦库蚊对二氯菊酯的LC50为0.0481ppm,显示抗性的存在;平武(0.0058ppm)、珙县(0.0081ppm)仅为区分剂量(0.048ppm)的1/5—1/8,说明比较敏感。成都、平武、珙县所测LC50平均值(0.021ppm)都高于海南省(0.0062ppm)、浙江省(0.019ppm)、云南省(0.0088ppm)、吉林省(0.0056ppm)和广西省(0.0062ppm),说明四川省致倦库蚊对二氯菊酯的敏感…  相似文献   

4.
俞渊  陆秀琴 《昆虫学报》1964,(6):851-854
本工作系以实验室里饲养了6年迄未接触过杀虫剂的南京敏感性淡色库蚊 Culex pipienspallens Coquillett(NS)4龄早期幼虫,用甲基敌百虫浸液处理进行选育以及对666及DDT抗性蚊的杀灭试验,简要如下: 1.以NS幼虫用甲基敌百虫浸液处理,从母代开始累代选育到第40世代。经测定它们每一世代4龄早期幼虫对该杀虫剂的致死中浓度的幅度在0.04-0.09ppm之间,与NS幼虫的相接近,说明它们未产生抗性;交互抗性测定证明,它们对666及DDT两种氯化烃类杀虫剂也未产生交互抗性。 2.666及DDT抗性幼虫,分别用甲基敌百虫浸液处理选育了9及13个世代,它们对该杀虫剂的致死中浓度也都在NS幼虫对甲基敌百虫的致死中浓度的幅度之内,说明甲基敌百虫对杀灭该两种抗性蚊有良好的毒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茶尺蠖(Ectropis oblique) EoGST534原核表达,及其在溴氰菊酯处理下的体内表达规律。[方法]进行EoGST534生物信息学分析,将重组质粒p ET-32a-EoGST534转化大肠杆菌BL21中,诱导表达并纯化,将重组蛋白进行酶活测定。使用不同浓度的溴氰菊酯处理茶尺蠖,使用qRT-PCR检测目的基因表达量。[结果]成功表达目的蛋白,大小约为40 k Da。其最适温度为50℃,最适p H为10. 5时酶活为7. 32 U/mg。使用溴氰菊酯处理不同龄期的幼虫。在IC50浓度溴氰菊酯处理不同龄期幼虫12 h后,2、3、4龄幼虫EoGST534表达量显著降低。而3、4龄幼虫EoGST534表达量在处理后24 h后升高,其表达量变化分别约为20倍和26倍。在IC25浓度溴氰菊酯处理12 h后,EoGST534在2龄及3龄幼虫中表达量均显著降低。而在处理24 h后,4龄幼虫EoGST534表达量显著增加约10倍。[结论]原核表达了重组EoGST534,并测定了其最适条件酶活为7. 32 U/mg。初步研究了其在溴氰菊酯处理的茶尺蠖体内EoGST534表达量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
绿原酸提高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LdNPV)的致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CA)对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Lymantria dispar necleopolyhydrovirus(Ld NPV)致病力的影响,为舞毒蛾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食料给毒法进行生物测定,测定舞毒蛾2龄幼虫对单独Ld NPV及添加绿原酸的Ld NPV(CA+Ld NPV)的剂量及致死时间响应。【结果】CA+Ld NPV与单独Ld NPV对舞毒蛾2龄幼虫的剂量及时间响应间有显著差异,二者对舞毒蛾2龄幼虫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161.8 OBs/μL(95%的置信区间为105.6~235.3 OBs/μL)和264.4 OBs/μL(95%的置信区间为178.6~384.0 OBs/μL),前者对舞毒蛾的致病力较后者强。CA+Ld NPV对舞毒蛾2龄幼虫的致死中时间(LT_(50))较Ld NPV的短,当Ld NPV浓度为590 OBs/μL,CA+Ld NPV及Ld NPV对舞毒蛾2龄幼虫的LT_(50)分别为9.9 d和12.3 d;当Ld NPV浓度为5 900 OBs/μL时,则LT_(50)分别为6.9 d和8.0 d。绿原酸降低了Ld NPV对舞毒蛾幼虫的致死中浓度,缩短了致死中时间。【结论】绿原酸可提高Ld NPV对舞毒蛾2龄幼虫的致病力,其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替代寄主甜菜夜蛾Spodopteraexigua增殖的Se-DpCPV及其复合剂对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的防治效果,为进一步研究马尾松毛虫林间大规模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在室内利用接种不同浓度病毒的松针饲喂马尾松毛虫幼虫,比较替代寄主增殖的Se-DpCPV和野生型Dp CPV毒力能力以及Se-DpCPV对不同龄期马尾松毛虫幼虫毒力水平;同时,在林间利用固定翼植保无人机喷洒不同浓度Dp CPV及其复合剂,测定各组对第1代马尾松毛虫幼虫的防治效果。【结果】甜菜夜蛾增殖的Se-DpCPV和野生型Dp CPV对马尾松毛虫幼虫具有同样的感染致病能力,对马尾松毛虫3龄幼虫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4.73×103PIB/m L和3.36×103PIB/m L,二者毒力差异性不显著(P=0.107>0.05)。Se-DpCPV对马尾松毛虫2-5龄各龄幼虫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2.03×103、4.73×103、1.05×104、3.85×104 PIB/mL。当Se-DpCPV林间用量分别为375亿、750亿和1500亿PIB/hm2时,Se-DpCPV+3.2%阿维菌素复合剂防治组马尾松毛虫校正死亡率为86.05%、90.70%和94.19%,对马尾松毛虫的林间防治效果显著高于Se-DpCPV+25%灭幼脲复合剂(66.28%、72.09%和79.07%)和Se-DpCPV(59.30%、63.95%和70.93%)。活虫Dp CPV感染率最低为80.00%,最高可达93.33%。Se-DpCPV与3.2%阿维菌素、25%灭幼脲复配,比单独使用两种药剂防治效果至少分别提高17.45%和33.72%。【结论】在林间马尾松毛虫大暴发时,在马尾松毛虫3龄以下幼虫期,使用Dp CPV+3.2%阿维菌素复合剂(750亿PIB/hm2,7.5 mL/hm2)在短时间内迅速降低虫口基数,同时起到持续控制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Fabricius)是一种重要农业害虫,因药物、外界环境等选择压力的不同,造成其生长发育有所差异。噻虫啉是第二代氯代烟碱类杀虫剂,对昆虫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有很强的激动作用。本实验旨在探讨噻虫啉对斜纹夜蛾的亚致死效应,为斜纹夜蛾的综合防治和噻虫啉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饲料混毒法,测定噻虫啉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毒力,确定其亚致死剂量LC25和LC50。通过离体酶活性测定,分析噻虫啉亚致死剂量对斜纹夜蛾体内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多功能氧化酶3种代谢解毒酶活性的影响。记录各个年龄阶段的生长发育、繁殖力以及种群增长等数据,应用特征年龄-龄期及两性生命表方法分析LC25和LC50剂量处理和对照的斜纹夜蛾子代(F1)两性生命表参数的差异。【结果】以LC25和LC50剂量处理斜纹夜蛾3龄幼虫48 h,羧酸酯酶活性均受到明显诱导,分别升高了14.2%和45.1%;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受到明显的抑制,分别降低了9.8%和37.1%;而多功能氧化酶活性均低于对照,其抑制作用与浓度成正比,但差异不显著。LC25和LC50剂量处理斜纹夜蛾幼虫后,子代(F1)的成虫前期分别比对照延长了3.05 d和4.80 d,雄成虫寿命分别缩短了2.06 d和3.31 d,雌成虫寿命分别缩短了0.13 d和0.92 d;其单雌产卵量均显著减少,分别降低了17.7%和33.3%;化蛹率分别降低了10.7%和11.4%;两个处理的内禀增长率(r)、周限增长率(λ)和净增殖率(R0)均显著小于对照,平均世代时间(T)均明显延长。【结论】羧酸酯酶可能为斜纹夜蛾对噻虫啉解毒代谢过程中的主要解毒酶,在其后续抗性形成中起主要作用;噻虫啉亚致死剂量对斜纹夜蛾的生长、发育、繁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测定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2龄幼虫的毒力,研究金龟子绿僵菌侵染后寄主体内抗氧化酶活性和肠道内细菌群落的变化,探讨斜纹夜蛾对金龟子绿僵菌侵染的防御机制。【方法】采用浸渍法测定不同浓度金龟子绿僵菌对斜纹夜蛾2龄幼虫的毒力;应用Illumina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肠道细菌群落。【结果】不同浓度的孢悬液对斜纹夜蛾2龄幼虫均有一定的毒力,处理7 d时半致死浓度(LC_(50))为3.944 107个孢子/mL;浓度为1.0×10~9个孢子/mL时,半致死时间最短(LT_(50))为4.6 d,校正后的死亡率为81.03%。处理后未致死的斜纹夜蛾幼虫体内抗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处理后致死的斜纹夜蛾幼虫肠道细菌群落多样性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处理后致死的斜纹夜蛾幼虫肠道细菌群落组成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金龟子绿僵菌对斜纹夜蛾幼虫的致死率和致死效率与金龟子绿僵菌的浓度呈正相关;斜纹夜蛾幼虫体内的抗氧化酶可能在抵抗金龟子绿僵菌侵染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金龟子绿僵菌的侵染会导致斜纹夜蛾幼虫肠道细菌群落多样性升高和组成发生变化,Enterococcus、Escherichia和Pseudomonas等属可能是影响斜纹夜蛾幼虫抵抗金龟子绿僵菌侵染致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丁香酸(syringic acid,SY)对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LdNPV)致死及亚致死作用的影响,为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 L.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食料给毒法进行生物测定,评估LdNPV及SY与LdNPV共同对舞毒蛾2龄幼虫的致死和亚致死作用。【结果】取食添加丁香酸人工饲料和正常人工饲料的舞毒蛾幼虫LdNPV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91.1 OBs/μL和194.8 OBs/μL。当LdNPV浓度为2 400 OBs/μL,取食添加SY的饲料及正常人工饲料的舞毒蛾幼虫LdNPV致死中时间(LT_(50))分别为9.3 d和10.1 d,当LdNPV浓度为24 000 OBs/μL时,其LT_(50)分别为7.8 d和8.1 d,LdNPV的浓度越高致死中时间越短。丁香酸增加了LdNPV对舞毒蛾幼虫的致病力,降低了LdNPV对舞毒蛾幼虫的致死中浓度,缩短了致死中时间。LdNPV对取食正常饲料的雌、雄幼虫历期和蛹期及雌蛾寿命影响不显著,但显著缩短了雄虫寿命,降低了平均每雌产卵量。LdNPV对取食添加丁香酸饲料的幼虫产生明显的亚致死效应,并且LdNPV浓度高于240OBs/μL时雌、雄幼虫历期延长、雄蛾寿命缩短,雄性羽化率降低,雌成虫产卵量降低,产卵量较对照减少一半左右。【结论】结果提示,丁香酸可提高LdNPV对舞毒蛾幼虫的致病力,增加LdNPV对舞毒蛾的亚致死作用。  相似文献   

11.
阿维灭幼脲对马尾松毛虫幼虫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阿维灭幼脲生物复合剂对3-4龄的马尾松毛虫幼虫进行毒力测定,用机率分析法求得马尾松毛虫的死亡率与阿维灭幼脲剂量对数—机率直线,建立毒力回归线。研究表明,25%阿维灭幼脲悬浮剂对3-4龄幼虫的致死中稀释浓度为49.6倍液,即LC50=5.04 mg.L-1;阿维灭幼脲悬浮剂与尿素混合剂对3-4龄的致死中稀释浓度为52.5倍液,即LC50=4.76 mg.L-1;25%阿维灭幼脲悬浮剂10倍稀释液对3-4龄马尾松毛虫幼虫的LT50为0.57 d,到50倍稀释液时LT50为7.35 d;25%阿维灭幼脲悬浮剂与尿素混合剂10倍稀释液对3-4龄马尾松毛虫幼虫的LT50为0.71 d,到50倍稀释液时LT为6.13 d,随着浓度稀释倍数的增加,致死中时间延长。研究结果可为今后马尾松毛虫的林间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杀虫剂对天敌的非致死效应是杀虫剂安全性评估的重要内容。【方法】本研究以吡虫啉亚致死浓度处理的大豆蚜Aphis glycines饲喂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测定了异色瓢虫的发育历期、存活率、蛹重和捕食功能反应。【结果】异色瓢虫G0代不论从哪个龄期开始饲喂毒蚜,LC25(W)处理各龄期其发育均显著延长,且未成熟期(1龄至成虫)显著延长,蛹重和存活率显著降低;异色瓢虫G0代从1龄、3龄和4龄开始饲喂毒蚜,显著延长G1代的3龄龄期,显著缩短G1代的4龄龄期;G0代从4龄开始饲喂毒蚜,显著延长G1代1-3龄的发育历期;G0代不论从哪个龄期开始饲喂毒蚜,G1代蛹重都显著降低,G1代幼虫存活率无显著的变化;异色瓢虫对LC25处理的2龄、3龄和4龄幼虫的最大捕食量显著降低,其余组无显著变化。【结论】吡虫啉亚致死浓度对异色瓢虫G0代和G1代的生长发育均产生影响,且影响异色瓢虫的捕食能力,从而影响异色瓢虫种群的控害功能,这种杀虫剂对非靶标天敌昆虫的非致死效应需要在杀虫剂的安全性评估中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13.
实验证明,溴氰菊酯对方形黄鼠蚤松江亚种各发育期有不同程度的毒杀作用:5ppm浸渍法对卵的校正死亡率为92%;0.05ppm混药法对幼虫的校正死亡率为91%;50ppm混药法对茧蛹的校正死亡率为52%;点滴法对2日龄吸血成蚤的LD_(50):雌虫为1.17×10~(-6)μg/只,雄虫为1.08×10~(-6)μg/只。药膜法:1ppm以上在玻璃表面、10ppm以上在滤纸面,有长达2年的残效期。在土壤表面,2mg/m~2为灭蚤的有效剂量,残效期在5个月左右。  相似文献   

14.
杨桦  杨伟  杨春平  王熊莉  黄琼  朱天辉  韩珊 《生态学报》2013,33(5):1405-1412
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药膜法研究了3种杀虫剂对川硬皮肿腿蜂Sclerodermus sichuanensis Xiao成蜂的毒力和对繁殖的亚致死效应,并采用EthoVision3.1行为仪分析了杀虫剂对其搜寻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川硬皮肿腿蜂对啶虫脒最敏感,致死中浓度LC50和亚致死浓度LC10分别为7.71和4.46 mg/L,其次为吡虫啉(11.22和6.68 mg/L)和功夫菊酯(27.72和9.36 mg/L).经啶虫脒、吡虫啉和功夫菊酯亚致死浓度(LC10)处理的肿腿蜂,亲代、F1和F2代的寄生成功率均受到抑制;经功夫菊酯处理的肿腿蜂,亲代单蜂产卵量显著增加(P<0.05);经啶虫脒和吡虫啉肿腿蜂,亲代的出蜂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对F1代影响显著(P<0.05).经啶虫脒和吡虫啉亚致死浓度(LC10)处理的肿腿蜂搜寻行为变弱.结果表明,功夫菊酯对川硬皮肿腿蜂较安全;啶虫脒和吡虫啉对川硬皮肿腿蜂的繁殖和搜寻行为影响较大.研究结果对评估3种药剂对川硬皮肿腿蜂的安全性,为指导合理用药,协调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昆虫病原线虫 Heterorhabditis beicherriana LF品系(LF)与苏云金芽孢杆菌 Bacillus thuringiensis HBF-18菌株(Bt HBF-18)混用后对华北大黑鳃金龟 Holotrichia oblita 幼虫的致病力的协同增效作用,为该害虫的防治提供新的技术措施。【方法】在室内测定了LF在不同使用剂量、不同环境温度及不同土壤湿度条件下对华北大黑鳃金龟7-10日龄幼虫的致病力;通过室内生测测定了Bt HBF-18对LF存活的影响,以及Bt HBF-18与LF两者混用后对7-10日龄华北大黑鳃金龟幼虫的防治效果;同时通过室外盆栽试验测定了两者混用对华北大黑鳃金龟幼虫的防治效果。【结果】华北大黑鳃金龟幼虫死亡率随LF施用剂量和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升高,其中,侵染期线虫(infective juveniles, IJs)800 IJs/100 μL及以上剂量处理7 d后幼虫死亡率达到了100%;25℃为该线虫侵染的最适宜环境温度;适宜土壤湿度范围为14%~20%,湿度过低或过高都会显著影响其侵染效率。室内生测结果表明, Bt HBF-18处理9 d对华北大黑鳃金龟幼虫的致死中浓度(LC 50 )为 1.44× 10^8 CFU/g土,此浓度对LF的存活基本没有影响。另外,室内生测和室外盆栽试验结果均表明,将LF与Bt HBF-18混用能显著提高对华北大黑鳃金龟幼虫的防治效果,混用后具有不同程度的加成或协同增效作用。室内生测试验中LC 50 Bt+200 IJs/100 μL LF混用处理3 d后,较单独LF和Bt HBF-18处理幼虫死亡率分别提高了约43.07%和36.05%,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室外盆栽试验中1/2 LC 50 Bt+1 000 IJs/mL LF, LC 50 Bt+1 000 IJs/mL LF和1/2 LC 50 Bt+1 500 IJs/mL LF均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其中1/2 LC 50 Bt+1 500 IJs/mL LF增效作用最佳,较单独LF和Bt HBF-18处理幼虫死亡率分别提高了约38.89%和80.55%。【结论】将昆虫病原线虫LF与Bt HBF-18混用对华北大黑鳃金龟幼虫的防治具有加成或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6.
啶虫脒是日本曹达公司新开发的一种氯代烟碱类杀虫剂,为了探讨其用于蚊虫幼虫控制的可能性,我们在室内用浸渍法测定了啶虫脒对淡色库蚊幼虫的致死和亚致死影响,结果表明,淡色库蚊幼虫对啶虫脒较敏感,幼虫的死亡高峰出现在处理后第3天,幼虫的四个龄期中,一龄最敏感,四龄耐药力最强,二在处理后72h时的LC50值分别为0.020mg/L/升和0.296mg/L。幼虫在亚致死浓度的啶虫脒溶液作用下,发育期延长,蛹重下降。说明啶虫脒可用于蚊虫幼虫的控制。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金龟子绿僵菌M09、CQMa117和CQMa128三个菌株对红火蚁的侵染能力。结果表明在1.0×10~8孢子/mL浓度下M09、CQMa128和CQMa117菌株处理后10 d红火蚁的工蚁累计死亡率分别为73.3%、14.6%和55.5%;M09菌株对工蚁的LC50为3.50×106孢子/mL,8.0×107孢子/mL浓度处理LT50为4.35 d。对M09菌株侵染红火蚁幼虫和蛹的能力测定结果显示,1.0×10~8孢子/mL浓度处理后10 d该菌株对幼虫和蛹的累计侵染率为98.9%和100%,对幼虫和蛹LC50分别为6.34×10~4孢子/mL、1.01×10~4孢子/mL。以上研究证实金龟子绿僵菌M09菌株对红火蚁具较强的致病力,致死速度较快,可作为该蚁生物防治的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文研究了三唑磷和毒死蜱LC20/LD20浓度对大螟Sesamia inferens(Walker)种群增长和卵黄蛋白含量的影响,为揭示大螟田间种群猖獗的生态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采用浸渍和点滴法测定了三唑磷和毒死蜱对大螟1龄和3龄幼虫的毒力,并测定了LC20/LD20的两种药剂处理后大螟种群增长参数和卵黄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大螟幼虫对三唑磷的敏感性显著高于毒死蜱。三唑磷LC20处理大螟幼虫1龄期显著增加了蛹重和产卵量,且1龄、3龄期的两次处理除了明显增加蛹重和产卵量外,还显著增加了卵黄蛋白含量。毒死蜱LC20/LD20浓度对大螟种群增长影响不明显。【结论】三唑磷亚致死剂量刺激大螟生殖,有利其种群的增长。  相似文献   

19.
苏云金杆菌对甜菜夜蛾毒性的筛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测定了 10 0株野生型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株对夜蛾科甜菜夜蛾幼虫的毒力活性 ,经回归分析 ,2 3株对甜菜夜蛾初孵幼虫的毒力与浓度有高相关性 (R >0 .90 ) ,按LC50 计算 ,CN73活性最强 ,LC50 达 2 .393微升培养液 /克饲料 ( μL/g) ;另有 2 3株进行了不同浓度下校正死亡率的比较 ,得到高毒株 13株 ,CN33在 5μL/g浓度下校正死亡率达到 10 0 %。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钛离子对大型蚤的毒性研究表明,其24、48、96h的半数抑制浓度EC_(50)为6.2,5.1,0.26mg/L.半数致死浓度LC50为6.3,6.0,1.5mg/L。长期实验表明,0.000lmg/L浓度是对大型蚤的生长和繁殖均有影响的最低浓度。本研究为制订饮用水水质卫生标准提供水生生物毒理学方面的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