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2 毫秒
1.
间斑寇蛛生活习性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相结合的方法,观察研究了间斑寇蛛(Latrotectus tredecimguttatus)的生活习性和行为,介绍了对其生境、捕食、交配、产卵、孵化以及幼蛛成长、寿命等的观察结果,并对该蛛的互残行为、幼蛛饲养、伤害人畜等情况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采用星豹蛛(Pardosa astrigera)成熟雄蛛求偶时潜伏时间、静止时间、身体震动和第一墩步足伸展次数等行为参数,利用行为学方法测定了不同性别、日龄和生殖状态的星豹蛛雌蛛释放的拖丝对雄蛛求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雄蛛第一对步足伸展和身体震动等典型求偶行为是进行星豹蛛性信息素生物测定的可靠评价指标。星豹蛛雄蛛能通过拖丝上的性信息素辨别星豹蛛的性别、日龄和生殖状态。雄蛛在成熟3周未交配雌蛛拖丝处理过滤纸上潜伏时间和静止时间都相应最短,在交配未产卵雌蛛、雌亚成蛛和成熟雄蛛拖丝上时间中等,在卵孵化雌蛛拖丝处理滤纸上潜伏时间和静止时间都相应最长。成熟3周未交配雌蛛和交配未产卵雌蛛释放的拖丝都能引起雄蛛第一对步足伸展和身体震动等典型求偶行为,雄蛛对成熟3周未交配雌蛛拖丝典型求偶行为的频率都相应高于交配未产卵雌蛛。卵孵化雌蛛释放的拖丝虽也能引起雄蛛第一对步足伸展行为,但其伸展频率显著降低;而其它拖丝都不能引起雄蛛典型求偶行为。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携幼行为对简突水狼蛛 Pirata haploapophysis幼蛛的生长、存活、发育历期及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携幼行为的幼蛛和未经过携幼行为的幼蛛在体重增长、各龄期死亡率、发育历期及产卵率、平均每雌产卵袋数、平均每雌产卵总量、平均每卵袋含卵量、单雌最高产卵量等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机敏异漏斗蛛的捕食行为及其控虫效能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园林常见蜘蛛对害虫的控制能力,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发育期机敏异漏斗蛛Allagelena difficilis(Fox)对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的捕食行为及其功能反应,并对雌、雄蛛捕食能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机敏异漏斗蛛幼蛛和成蛛的捕食行为谱相似,均可分为靠近、奔向和试探、捕获、吸食、残体处理、清理附肢和休整,但具体行为稍有差异;对机敏异漏斗蛛雌性成蛛捕食黑腹果蝇的功能反应拟合,其结果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Na=1.003N/(1+0.002N),r2=0.98,其瞬间攻击率为0.95。雌蛛在未孕卵时其捕食量与雄性成蛛相近,但孕卵雌成蛛捕食量明显高于雄蛛。此结果可以为机敏异漏斗蛛的研究和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李枢强 《昆虫知识》2007,44(2):228-228
洞穴蜘蛛是洞穴生物中的物种十分丰富的一个类群,主要包括卷叶蛛(Dictynidae),弱蛛(Leptonetidae),皿蛛(Linyphiidae),类球蛛科(Nesticidae),花洞蛛(Ochyroceratidae),幽灵蛛(Pholcidae)和泰莱蛛(Telemidae)等。典型的真洞穴蜘蛛具有独特的形态、生理、行为和生活史适应,缺乏体  相似文献   

6.
化学通讯是蜘蛛类群普遍使用的种内和种间信息交流方式,极可能是蜘蛛进化过程中最初用来进行个体之间信息交流的途径。本研究利用双向选择系统,测试了阴暗拟隙蛛(Pireneitega luctuosa)对同种其他个体的蛛网和蛛体挥发物的选择行为,采用卡方检验的统计学方法、利用SPSS 19.0和Origin Pro 8等软件对所测蜘蛛的选择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①阴暗拟隙蛛雄蛛和雌蛛对来自同种异性的蛛网(P 0.001)和蛛体挥发物(P 0.05)均具有显著的趋向性,雌、雄蛛在异性蛛网或蛛体挥发物所在的选择盒表现更长时间的停留、探索、织网等行为;②雄蛛和雌蛛对幼蛛蛛体释放出来的挥发物均表现出显著的回避行为(P 0.05),倾向于远离具有幼蛛挥发物的选择盒;③幼蛛对同种幼蛛和雄蛛的蛛网(P 0.001)以及同种幼蛛的蛛体挥发物(P 0.05)均具有选择偏好性,说明幼蛛倾向于与同种个体接近。我们的研究表明,阴暗拟隙蛛雄蛛、雌蛛及幼蛛的蛛网和蛛体挥发物能诱导种内其他个体的趋向或回避行为,阴暗拟隙蛛幼蛛对同种幼蛛的选择偏好性可能是该种个体在同一地域聚集分布的主要原因。我们的研究从行为学角度证实,阴暗拟隙蛛的蛛网及体表均携带有能够标识其性别和龄期的相关信息化学物质。  相似文献   

7.
北京幽灵蛛的繁殖行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室内用数码摄像机记录北京幽灵蛛(Pholcus beijingensis)的求偶、交配、产卵和孵卵行为,并分析了行为动作系列。拨丝和慢跳在求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北京幽灵蛛有多次交配的习性,雌蛛第一次交配的持续时间显著长于第二次交配,PPMs动作(pedipalp movements)在交配阶段贯穿始终,铲状的引导器在PPMs动作里会移出雌蛛生殖腔内的竞争者的精液和雌蛛分泌物,反映的是最后一个交配雄蛛的精子优先模式。雌蛛有护卵行为,产卵后用螯肢咬住卵袋直至其孵化。  相似文献   

8.
狼蛛科蜘蛛的繁殖行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军  宋大祥 《蛛形学报》1999,8(1):55-62
根据国内外研究进展,对狼蛛科蜘蛛的繁殖行为进行了简要综述,内容涉及狼蛛科蜘蛛的求偶、交配、产卵和携卵、携幼等4方面的行为研究。  相似文献   

9.
吴芳  潘红春 《蛛形学报》2012,21(1):51-60
本文从妖面蛛总科和园蛛总科系统发生关系、园蛛总科网型不同的蜘蛛间的系统发生关系及蛛网构建行为等几个方面着重介绍了圆网蛛类系统发生及网型进化的研究进展.圆网蛛类系统发生与其网型进化有效地结合、进行综合研究将有助于圆网蛛类的起源及网型多样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中华狼蛛Lycosa sinensis雄蛛性成熟后织精网、逸精纳精;雌雄求偶交配;孕蛛产卵及护卵行为等有关生殖习性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1.
麝类行为谱的初步建构及行为型的描述性定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2005年1月至2006年2月对甘肃兴隆山麝场、福建上杭麝场、四川都江堰麝场、陕西镇坪麝场及上海崇明岛麝场的圈养林麝、原麝和马麝的行为进行了观察和记录,制定了圈养麝类动物的焦点取样行为谱、扫描取样行为谱、刻板行为谱和冲突行为谱,并区分和定义了扫描行为谱的站立及运动、摄食、反刍和静卧等4类行为型,通过辨识行为的基本单元,定义了其所有事件记录行为谱所包含的静卧、站立凝视、运动、摄食、反刍、蹭尾、尿粪标记、环境探究、尾阴探究、自我指向、亲和、警觉、冲突、刻板、繁殖行为及杂类行为等16种行为类,并描述性地定义了各行为类下所含行为型,此外,定义了麝的刻板行为谱,含食异物、刻板舔刮、狂奔、往返走、立台、跳墙和搭蹄凝视等7种刻板行为型,以及圈养麝的冲突行为谱,含威胁、进攻、取代、追击和防御等5种行为亚类,并描述和定义了各行为亚类下的行为型。本研究的行为谱建构和行为型定义可为麝类行为生态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侧沟茧蜂Microplitisspp .是鳞翅目害虫的重要天敌 ,它们在生物防治中的成功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成功的搜寻行为。在影响侧沟茧蜂搜寻行为的诸多因素中 ,化学信息物质起着关键作用 ,茧蜂通过感受来自于害虫、植物、害虫 -植物复合体的化学物质而找到害虫。茧蜂还通过学习与经验调整其行为 ,以适应不同的环境 ,提高搜寻的效率。蜂龄、成蜂生理状况、寄主的饲养方法等也对其搜寻行为有影响。本文对上述情况进行了总结 ,并对其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对于两性生殖的昆虫而言,两性交配过程是产生后代及维持种群繁衍的必要环节。然而,昆虫的生殖行为经常受到一系列的内部生理因素和外部生态因素的影响,最终导致昆虫的生殖适合度产生差异。本文以蛾类昆虫为例,通过检索国内外文献,分析比较了气候因素(温度、湿度和光照)、生物因素(寄主植物、天敌和共生菌)和农事活动等生态因素对这类昆虫交配行为和生殖适合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些因子不但影响该类昆虫的交配行为(包括求偶与交配高峰、交配成功率、交配次数和交配持续时间等),还影响其生殖适合度(如产卵前期、产卵期、产卵量、孵化率和寿命等)。这些研究为深入开展蛾类昆虫的生殖行为生态学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为揭示蛾类昆虫的种群暴发机制以及该类害虫的科学防控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The success of foraging behavior of Microplitis wasps is governed by many factors including semiochemicals, experience and learning, as well as physiological state, rearing method etc.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progress in the study on foraging behavior of Microplitis wasps. Its application in biological control is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
The aggressive behavior of 7 species of monkeys has been investigated. The definition of aggressive behavior has been suggested. The elements have been classified into three groups: warning, conflicting, contacting. Th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behavior permitting to determine the level of its development in representatives of different species have been proposed. The general principles of development of aggression such as the prevalence of the warning elements and its frequency, the curtailment of aggressive behavior etc. have been revealed. The differences in the aggressive behavioral characteristics are found to be specific and may be used in primate Taxonomy.  相似文献   

16.
长江圈养和饲养池中江豚行为的几点观察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作者对长江自然环境圈养条件下和人工饲养池中江豚(Neophocaenaphocaenoides)的部分行为作了初步的记录和分析。江豚对人工饲养的适应与环境变化的大小以及群体结构受损程度有关。环境变化大,群体结构受损大,适应慢。反之亦然.江豚常以一母一仔、一母一仔一幼或一雄一雌一起活动,是群体构成的核心单元.存在救助、争斗等社群行为及嬉戏行为。抚养关系严格。对窄小的过道有畏惧反应。  相似文献   

17.
From the population of 89 adult sexually inexperienced Wistar male rats 20 animals that initiated copulatory behavior with females exhibiting low intensity of precopulatory behavior (presenting females) were preselected. Prior to castration all 20 males had the same sexual experience: three ejaculatory series in four weekly sessions with females exhibiting high intensity of precopulatory behavior (darting females). Following castration, the decline of copulatory behavior was much slower for the nine males tested with darting females as compared to the 11 males tested with presenting females. Male precopulatory behaviors (anogenital sniffing, touching flanks, etc) outlasted the loss of copulatory behavior and seem to be less dependent on both external and internal determinants. It is concluded that intensive external sexual stimuli can function to compensate, and therefore mask, the subnormal operation of androgen-dependent mechanisms in initiating the copulatory behavior.  相似文献   

18.
19.
污染物在根-土界面的化学行为与生态效应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根-土界面是污染物进入植物体内的主要通道和导致一系列生态安全问题的特殊微生态区,本文提出污染物在根-土界面上的化学行为和生态效应包括根际化学行为与生态效应,根系化学行为与生态效应两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并从理论上根据最新的研究进展对这两方面内容进行了探讨,指出根际化学行为与生态效应包括根际pH环境与吸附行为、根际氧化-还原行为、根际化学致毒效应、根际微生物效应及根际生物酶反应等;根系化学行为与生态效应包括根系分泌物、根系酶系统的影响、干扰正常生理过程、改变细胞结构与功能、干扰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等,并阐述根-土界面上的化学行为和生态效应在污染生态学中的重要性以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