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银缕梅(Parrotia subaequalis)是我国华东地区特有种,属国家Ⅰ级濒危保护植物.分别于5月份与8月份采用Li-6400光合系统测定了江苏宜兴龙池大垅西芥银缕梅种群内大 (胸径>10 cm)、中 (2 cm<胸径≤10 cm)、幼 (胸径≤2 cm) 3个径级个体的光合生理参数、光合-光强响应曲线及光环境因子,探讨了不同径级个体的光合能力差异及其对种群更新的影响.结果表明:幼树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和暗呼吸速率(RD) 显著低于大树与中树,但比叶面积(SLA)显著高于大树及中树;低LCP、低RD与高SLA是银缕梅幼树对弱光环境做出的适应性反应.中树LSP仅为大树的二分之一,而其LCP与大树无明显差异,且显著高出幼树;中树LSP与LCP之间的光能利用区间极为狭窄;中树全天平均接受的RAR稍高于LCP,但远低于其LSP;同时,中树的SLA显著低于幼树与大树,致使中树全天碳同化总量严重不足.基于净光合速率(Pn)与光环境参数建立的逐步回归方程进一步证实了光合有效辐射(PAR)对Pn的贡献最大,是影响银缕梅光合碳同化能力的关键因子.由于幼树与中树受到大树遮荫,叶片上方的光合有效辐射均显著降低.尽管银缕梅幼苗在林下表现出较强的弱光适应能力,但在后期建成为中树的过程中,叶片形态与光合生理特性均表现出对遮萌环境的不适应,光资源不足构成银缕梅种群更新的主要限制因子,导致种群的中等径级个体急剧减少.人为干预以形成适宜的林窗环境,有利于银缕梅幼树的后期生长,并促进银缕梅种群的顺利更新.  相似文献   

2.
利用Hegyi单木竞争指数模型,对安徽万佛山自然保护区不同生境下珍稀濒危植物银缕梅(Parrotia subaequalis)种群的种内、种间竞争强度进行定量分析,并讨论了森林群落中同一树种不同生境条件下的竞争强度。结果表明:银缕梅竞争压力主要来自种间,竞争强度为240.6,占总竞争强度69.3%;对象木银缕梅的种内、种间竞争强度依次为银缕梅紫弹朴(Celtis biondii)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朴树(Celtis sinensis)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薄叶润楠(Machilus leptophylla);不同生境下银缕梅的数量以及种内、种间竞争强度不同,在山坡生境下银缕梅数量较多(178株),而沟谷生境下较少(仅65株);且前者的种内、种间竞争强度均大于后者。在两种生境下均是小径级(4.0 cm≤DBH8.0 cm)银缕梅的种内、种间竞争强度最大;该区对象木银缕梅的竞争强度与其胸径大小近似服从幂函数关系(CI=ADB);随着银缕梅胸径的增大,所受到的竞争压力逐渐减小,当银缕梅胸径小于16 cm时,对象木受到的竞争强度较大。此外,森林群落中同一树种因生境不同其竞争强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辽东栎林乔木种群龄级结构动态的量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应用分形维数对样带内乔木种群的龄级结构进行研究, 探讨了植物种群龄级结构动态干扰条件下的敏感性, 进行了种群龄级结构的稳定、衰退、增长变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样带各地段辽东栎种群均为优势种群, 各龄级个体空间占据能力强于其它种群;大叶白蜡种群的龄级随海拔升高趋于丰富、五角枫种群的龄级趋于单一。所有乔木种群的龄级结构均为年轻的增长型, 种群增长性(Vpi)、干扰敏感性大小差异很大, 与龄级数量和空间分布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刘旻霞 《生态学杂志》2017,28(6):1817-1823
植物种群在不同干扰条件下对环境的适应对策可以通过其空间分布格局及关联性反映出来.金露梅是甘南亚高寒草甸中的优势种,通过野外群落调查,运用空间点格局分析的Ripley K函数,分析甘南不同坡向亚高寒草甸中金露梅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关联性.结果表明: 金露梅种群在3个坡向的分布具有显著差异,重要值、生物量和盖度在北坡均高于南坡;北坡和西坡金露梅种群Ⅰ、Ⅱ级个体在小尺度上呈显著聚集分布,随着龄级和空间尺度的增加,金露梅种群聚集强度逐渐减弱,趋向于随机分布;南坡由于其生境条件对金露梅生长的抑制,种间竞争激烈,各级金露梅种群的分布格局均以随机分布为主;不同坡向的金露梅种群Ⅰ、Ⅱ级个体之间在一定尺度内表现为负关联,随着尺度增加,关联度降低,Ⅲ、Ⅳ级与Ⅰ、Ⅱ级个体之间的关联性呈显著负关联;较大个体之间无明显关系,表明年龄接近的个体在空间分布上是相互独立的,利于其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相似文献   

5.
五鹿山白皮松林不同龄级立木的点格局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皮松是五鹿山自然保护区的重要保护植物。本文采用能够分析各种尺度下空间格局的分析方法—点格局分析法,以山西五鹿山自然保护区白皮松种群个体在空间分布的点图坐标为基础,对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五鹿山白皮松不同龄级密度差异较大,中间龄级密度较大;6个龄级集群分布不明显,且随着龄级的增加集群分布特征逐渐减弱更加趋向于随机分布;龄级1和龄级2之间呈显著正关联,有利于种群的发展,其余各龄级之间在小尺度上关联性强,随着尺度的增大关联性减弱,说明龄级间的关联性与尺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甄江红  刘果厚 《生态学报》2008,28(4):1829-1841
对天然分布区及不同生境内四合木种群的径级结构、年龄结构、冠幅结构、高度结构及空间结构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运用静态生命表描述了四合木种群年龄结构动态变化规律,应用Clark-Evans的 R值法计算出四合木个体空间分布格局指标.结果表明:四合木种群径级、龄级与高度级结构均基本呈正态分布,冠幅级结构呈现出近乎指数型的衰减趋势;但不同生境的四合木种群因所处微环境各异,在径级、龄级、高度级、冠幅级结构上表现出一定差异.四合木种群的存活率随龄级的增大而降低,死亡率和消失率随龄级的增大而升高,其存活曲线接近于DeeveyⅠ型,表明该种群为下降种群.不同生境的四合木种群个体分布均不均匀,其空间分布为随机型.  相似文献   

7.
半日花是国家二级珍稀濒危植物,其种群数量日益减少,分布区破碎化。以宁夏新记录物种半日花为研究对象,分析在沙地和砾石质两种生境下半日花种群结构、各龄级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关联性。结果表明: 宁夏青铜峡地区半日花个体主要集中在龄级Ⅲ,种群年龄结构呈倒三角形,种群正在衰退。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与不同龄级间空间关联性受生境条件的影响较大,并且对空间尺度表现出很强的依赖性,与沙地生境相比,砾石质生境中半日花种群更趋向于聚集分布,各个龄级之间的正相关性也更明显,这种差别与两种生境的环境条件和群落结构有关。半日花种群中幼龄个体(龄级Ⅰ和龄级Ⅱ)具有相互依赖的生态关系。  相似文献   

8.
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变化的方法研究广东廉江谢鞋山野生荔枝的种群结构,并采用方差/均值比的t检验法判定其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野生荔枝种群呈随机分布,种群内低龄和高龄植株较少,中龄级植株较多,种群更新能力不足,存活曲线接近Deevey-Ⅰ型,属衰退种群,亟待保护。  相似文献   

9.
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data Sieb. et Zucc)系红豆杉属的第三纪孑遗的珍贵乔木.为了探讨东北红豆杉自然演替的种群现状和发展动态,本研究在东北红豆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5 hm2固定监测样地内进行,对区域内东北红豆杉种群进行每木调查,运用"空间代替时间法"编制静态生命表,分析其种群结构、数量特征及空间分布格局,研究东北红豆杉种群的现状与发展动态.结果表明,径级结构呈倒"J"型,种群幼苗、幼树、成树个体数目相近,种群数量呈现稳定的趋势,但按照龄级划分后,发现东北红豆杉种群前期呈现不稳定的状态.东北红豆杉种群存活曲线呈现为龄级Ⅰ,Ⅱ为Deevey-Ⅲ型曲线,龄级Ⅲ以后更接近于Deevey-Ⅱ型曲线,表现出幼龄期生长非常不稳定,中龄期、成熟期相对稳定衰退的特点,说明东北红豆杉种群早期死亡率很高,以至于龄级Ⅲ后数量稀少.东北红豆杉种群各龄级在不同尺度上表现出聚集分布格局为主.本研究为了解东北红豆杉种群濒危机制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为其保护提供前期研究基础,为其种群恢复重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川西亚高山红桦-岷江冷杉林优势种群的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红桦-岷江冷杉林4 hm2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点格局分析法O-ring函数,分析了红桦和岷江冷杉2个优势种群不同龄级的空间分布格局,以及各龄级间的种内和种间关联性.结果表明:红桦种群径级分布呈单峰型,为衰退种群;岷江冷杉种群径级分布呈倒“J”型,为进展种群.岷江冷杉与红桦大树在所有尺度上均为随机分布,其余龄级在小尺度上为聚集分布,随尺度增大趋于随机分布和均匀分布,最大聚集强度随龄级增大而减弱.空间关联主要发生在小尺度上.岷江冷杉种内关联以小尺度正关联为主,红桦种内关联以小尺度负关联为主.对于2个种群的相同龄级,小龄级、中龄级和大龄级间,分别以空间无关联、负关联和无关联为主.2个种群间不同龄级间以负关联为主,龄级相差越大,其负关联越强.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描述了产自华南贵州下奥陶统红花园组(桐梓红花园标准剖面,沿河甘溪剖面和贵阳黄花冲剖面)的四个镰箭类牙形刺种:Drepanoistodus sp.cf.nowlani,Paltodus sp.cf.P.subaequalis,Paltodus sp.A和Paroisto-dus sp.。D.sp.cf.nowlani为红花园组常见种,但另三种则相对稀少。在红花园组标准剖面,Paltodus sp.cf.P.subaequalis最低出现于该组底部,证实此层位为晚特马豆克期。文中详细图示了产于瑞典下奥陶统的两个带化石种:Paltodus deltifer和Paroistodus proteus,以及瑞典镰箭刺属的三个常见种:Drepanoistodus forceps,D.basiovalis和D.sp.cf.D.suberectus。通过与瑞典材料的详细对比,我们认为华南以前关于P.proteus和P.deltifer两种的记述多有误,须重新厘定。  相似文献   

12.
优势树种对群落的构建和形成起主要作用。该文以海南岛尖峰岭60 hm2样地内重要值第二大的树种白颜树(Gironniera subaequalis)为研究对象, 探索其种群分布格局特征, 讨论环境异质性、密度依赖死亡、扩散限制等机制在格局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将白颜树10022个植株分为6个径级, 分别归属于幼树、中龄树、成年树三个生活史阶段, 采用成对相关函数分析各径级的空间分布特征; 双变量成对相关函数和标签关联函数分析不同生活史阶段之间的空间关系; Berman检验方法检验3个地形因子分别对幼树、中龄树、成年树分布影响的显著度。结果表明: 白颜树种群内I、II、III、IV径级呈现聚集分布, 聚集程度随径级的增加减弱; V和VI径级小尺度上均匀分布, 大尺度上以随机分布为主。幼树与中龄树空间正关联; 幼树与成年树空间负关联; 成年树与中龄树在较小的尺度上负关联, 大尺度上微弱正关联。但是不同生活史阶段的个体之间彼此分离, 个体间无直接的促进作用。地形因子中, 坡度、海拔、凹凸度对幼树的分布影响显著; 坡度、凹凸度对中龄树的分布影响显著; 仅坡度对成年树的分布影响显著。从现有的空间格局可以推断出环境异质性和密度依赖死亡对格局形成起作用, 但是种子的扩散限制对空间格局的影响没有明确地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3.
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银缕梅属(Parrotia C.A.Mey.)仅包含银缕梅(Parrotia subaequalis(H.T.Chang)R.M.Hao&H.T.Wei)和波斯铁木(Parrotia persica(DC.)C.A.Mey.)两种落叶阔叶乔木,其中银缕梅是我国华东地区特有的Ⅰ级濒危珍稀保护植物,属东亚第三纪孑遗成分;其姊妹种波斯铁木则间断分布于伊朗北部,属北极第三纪孑遗植物类群。本研究首次利用流式细胞术和K-mer分析方法对银缕梅属两姊妹种的基因组大小进行了测定,建立和优化了以萝卜(Raphanus sativus L.‘Saxa’)为内标、WPB(Woody plant buffer)为细胞核解离液的两种植物单倍体基因组的DNA含量(DNA C值)流式测定的适宜体系,旨在为金缕梅科银缕梅属植物的全基因组测序、基因组学研究、种质资源开发和利用以及物种保育等提供前期基础数据参考;同时也可为金缕梅科其他属、种的基因组大小测定提供借鉴。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流式测定银缕梅基因组大小约为971.45±13.91 Mb,波斯铁木基因组大小约为890.52±24.69 Mb;(2)K-mer分析估测银缕梅基因组大小为951.70 Mb,杂合率为1.740%,重复序列比例为77.50%;波斯铁木基因组大小为858.50 Mb,杂合率为0.695%,重复序列占74.30%;(3)银缕梅属于高杂合和高重复基因组,波斯铁木则属于微杂合和高重复基因组。本研究的结果为银缕梅属植物后续基于DNA三代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全基因组测序、组装及去冗余处理等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4.
根据对黄龙山林区经过抚育、渐伐和封育措施的3类油松林种群开展样地调查,研究了3种培育措施对油松林种群的年龄结构、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并运用时间序列模型对不同培育措施的油松林种群数量动态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3种油松林种群结构特征基本一致,其幼、老龄级个体数较少,中龄级个体数量较大,总体判断黄龙山油松林种群属于稳定状态.在经历3种不同培育措施的油松林群落中,抚育和渐伐措施物种丰富度指数最大;封育措施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最大.经过抚育和渐伐措施的油松种群属进展型,而经过封育措施的油松种群属稳定型.说明在黄龙山林区,油松林种群未来应该以封育为主,适当的抚育和渐伐措施为辅,以促进群落持续发育.  相似文献   

15.
秦岭水灾迹地油松和华山松更新种群数量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不同植物种群种间比较研究利于揭示种群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该文研究了秦岭地区蔡玉河流域范家庄段水灾迹地恢复17年后群落优势种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和华山松(P. armandii)的种群数量特征。水灾灾后第一年(1989年)就有油松和华山松个体进入迹地,由于较大的高生长速度和侧生长速度,油松种群的平均高度和地径高于华山松,占据了较大的垂直和水平空间。相对来说, 油松和华山松高度结构和径级结构模式不同,二者均是小个体数量居多,大个体数量极少,但油松中等大小个体多于华山松。油松和华山松种群的年龄结构模式不同,油松的为单峰右偏曲线,华山松的则近似于正态分布。坡向对油松的年龄结构模式没有影响,但对华山松种 群有影响。油松和华山松种群不同高度级、径级和年龄级之间存在显著正或负相关关系,缺少一致性,表明种群大小结构不一定反映年龄结构。油松和华山松种群的密度动态和存活曲线类型一致,均为Ⅱ型,表明二者具有相同的种群动态。总体上说,油松和华山松具有不同的树种生物学特性,使得种群的大小结构和年龄结构不同,但对种群更新存活动态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浙北安吉龙王山维管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浙江北部安吉龙王山共有维管植物1308种、6亚种、81变种。区系成分以温带属为主,占6030%;种在国内以长江以南的分布类型为主,占5223%。从区系成分、优势科属、生活型等方面看,龙王山维管植物区系与天目山、黄山有密切联系。首次记录了睫毛蕨科(Pleurosoriopsidaceae)在浙江分布。文中还就华中植物区系通过大别山向华东迁移以及区系研究中若干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塔里木河上游胡杨种群结构与动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韩路  王家强  王海珍  宇振荣 《生态学报》2014,34(16):4640-4651
采用样带调查法对塔里木河上游3个断面8.5 hm2天然胡杨林进行野外调查,绘制了胡杨种群年龄结构图和存活曲线,结合种群动态量化方法与时间序列预测,分析种群结构与动态特征。结果表明:塔里木河上游胡杨种群密度随径级增大而减小,自疏指数接近-3/2,个体胸径达24 cm后种群密度保持相对稳定。中、下段胡杨种群年龄结构呈金字塔型,幼龄级所占比例较大、林分年轻;存活曲线为Deevey C型,且动态指数0,为增长种群。受所处生境条件影响,上段不同生境胡杨种群年龄结构差异明显。阿瓦提县胡杨种群结构呈金字塔型,幼龄级比例高达77.2%,存活曲线属Deevey C型,为增长种群;南口镇与托海乡胡杨种群结构呈壶型,幼龄级比例极低、中大龄级比例高达84.7%,存活曲线属Deevey A型,为衰退种群;沙黑里克镇胡杨种群结构呈钟型,存活曲线属Deevey A型,为暂时稳定种群。种群数量动态与时间序列分析表明,中、下段胡杨更新资源丰富,未来种群能够稳定增长;上段南口镇、托海乡与沙黑里克镇幼龄级数量随时间推移减少,种群向大老龄级发展,未来种群将走向衰退。总之,上段胡杨种群因更新资源不足而趋于衰退,未来保持适当的人工辅助恢复措施和加强保护现有植株及其生境是保持胡杨种群自然更新和进行种群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通过野外调查和随机取样法,对仅产于陕西勉县的中国特有濒危植物秦岭石蝴蝶( Petrocosmea qinlingensis W. T. Wang)群落的维管植物组成、垂直结构和分布区类型及其种群特征和土壤化学性质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了该种类的濒危原因。调查结果显示:秦岭石蝴蝶为喜阴植物,仅分布于山体海拔约640 m的区域,种群面积仅约42 m2;土壤为黄棕壤,呈中性(pH 6.50),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较高,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较低,有效铁、有效镁、有效钠和有效钙含量则较高;秦岭石蝴蝶种群中个体数量约1000株,多生长于覆有土壤或苔藓的岩石上,也有部分成年个体生长在裸露且瘠薄的岩石上。秦岭石蝴蝶群落中共有维管植物28种,隶属于23科28属;其中,蕨类植物3科4属4种,裸子植物1科1属1种,被子植物19科23属23种,优势科和优势属不明显。秦岭石蝴蝶群落垂直结构明显,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其中,乔木层优势种为杜仲( Eucommia ulmoides Oliver),灌木层优势种为华西小石积( Osteomeles schwerinae Schneid.),草本层优势种为裂叶荨麻( Urtica lobatifolia S. S. Ying)。该群落维管植物科的分布型以热带分布型科为主,其中泛热带分布型科占明显优势;属的分布型以温带分布型属为主,其中北温带分布型属占优势;中国特有分布的科和属均很少;总体上看,该群落具有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的特点。在秦岭石蝴蝶种群的不同样方中,成年个体和幼苗数量均有一定差异,成年个体占14.6%~37.5%,幼苗占61.3%~80.0%,幼苗数量明显高于成年个体;各样方的单株叶片数为7~9,冠幅为6.0~7.2 cm,大多数样方的单株结实量小于4,表明在同一个种群的不同生境中秦岭石蝴蝶的分布和生长状况有明显差异。根据调查结果,推测种群规模较小、分布范围狭窄以及人为干扰可能是造成秦岭石蝴蝶濒危的主要原因,而人为干扰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作为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物种,天然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 Baill.)的种群特征已被众多文献所报道,但纬度变化对其结构和动态的影响还未见研究。本研究对比分析了四川平武县和云南滇东北两个地处相似经度而不同纬度区域的天然珙桐种群的年龄结构动态指数、静态生命表、生存力及其数量变动差异。结果表明:高、低纬度种群结构均为增长型,两地种群的存活曲线均属于Deevey-Ⅱ型,与高纬度的平武县种群相比,低纬度的滇东北珙桐种群表现出更高的增长趋势和较强的种群抗干扰能力;种群动态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高纬度的平武县珙桐种群幼龄级个体生长较好,中龄级个体竞争激烈,低纬度的滇东北种群幼龄级个体死亡率高,中龄级个体生长稳定。综上,天然珙桐种群结构和动态特征存在纬度差异。低纬度地区的珙桐幼树存活率低,但成年个体生长良好;高纬度地区的珙桐幼树生长较好,但中龄级个体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20.
武夷山木荷种群结构和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88,自引:2,他引:8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变化”的方法,对武夷山区常绿阔叶林演替过程中木荷种群动态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木荷种群侵入黄山松幼林向木荷林以及成熟木荷、甜槠、青冈林的发展过程中,种群结构由增长型→稳定型→成熟型→衰退型,空间分布格局由随机型趋于集群分布,种群密度呈现负增长;在成熟木荷、甜槠、青冈林中,由于种间和种内竞争的影响以及林窗效应,木荷种群结构和密度有一个波动性的变化过程,在这一变化过程中,木荷种群仍趋于集群分布。此外,对成熟木荷、甜槠、青冈林中木荷种群不同大小级的分布格局动态进行了研究,表明其幼苗、幼树和中树等级的个体均呈集群分布,而大树等级的个体呈随机分布。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对木荷种群动态机制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