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红外线照射与局部氧疗对伤口愈合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近红外照射与局部氧疗相结合对伤口愈合的作用及机理.方法:以新西兰种兔为研究对象,建立创伤模型,并将创伤兔随机分为四组,分别对伤口施加近红外照射、局部氧疗、近红外照射 局部氧疗三种治疗,而对照组不施加任何干预,观察伤口愈合情况30天,记录各组伤口愈合数目和愈合天数并计算平均愈合时间.结果:结合治疗组(即近红外照射 局部氧疗组)的20个伤口全部愈合.平均愈合天数是(20.2±2.1)天,分别与红外线照射组、局部氧疗组、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近红外照射与局部氧疗相结合能促进伤口愈合,是一种新的治疗创伤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是传统的中药材,其提取物已在临床上广泛用于创面治疗,但对其中的分子机制知之甚少。本文通过构建小鼠皮肤创伤模型,并基于转录组测序(RNA-seq)深入分析美洲大蠊提取物促进小鼠创面愈合的分子机制。首先构建C57小鼠皮肤全层切除模型,并将其分为3组,其中实验组分别以2种美洲大蠊提取物(康复新液、精粉)为敷料,而对照组以75%乙醇为敷料。用药处理3 d后取伤口皮肤组织送样进行RNAseq,然后分析转录组数据找出与伤口愈合相关的差异性表达基因,并利用荧光定量PCR(Q-PCR)对伤口组织中相关基因的表达量进一步验证。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小鼠伤口的结痂速度比对照组快,这表明了小鼠创面模型中,美洲大蠊提取物能促进伤口愈合。经转录组分析,得到显著性差异表达基因数:对照组vs.精粉组为545,对照组vs.康复新液组为938。结合生物信息分析结果和已发表的文献,发现3个可能参与调节伤口愈合的关键基因:表皮调节素(Ereg)、Gli-kruppel家族成员(Gli2)和表皮型转谷氨酰胺酶3(Tgm3)。Q-PCR实验表明,这3个基因在美洲大蠊提取物加药组中均高表达。本文研究结果表明,2种美洲大蠊提取物:康复新液、精粉可能通过诱导Ereg、Tgm3和Gli2的高表达来促进皮肤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拟以C57糖尿病小鼠为研究对象,建立糖尿病小鼠OPN-/-MSCs组、糖尿病小鼠MSCs组及溶剂组对照组,采用小鼠创面愈合率检测、HE染色、免疫组化等试验方法,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及OPN基因敲除的MSCs对糖尿病小鼠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原代提取MSCs及OPN-/-MSCs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利用STZ溶液腹腔注射的方法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将MSCs及OPN-/-MSCs分别注射至小鼠尾静脉,并观察创面愈合情况.结果:成功提取和培养了两组细胞,并成功建立了糖尿病小鼠模型;溶剂组小鼠完全愈合用了19.90± 0.55天,OPN-/-MSCs注射组完全愈合用了18.52±0.75天,MSCs尾静脉注射糖尿病组小鼠用了13.70±0.35天.尾静脉注射MSCs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普通糖尿病小鼠组.结论:通过观察三组糖尿病小鼠创面愈合情况,证实MSCs尾静脉注射糖尿病组小鼠比OPN-/-MSCs注射组小鼠和溶剂组小鼠的创面愈合速度快,说明OPN具有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为临床治疗糖尿病足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海参胶原低聚肽是否具有促进db/db 2型糖尿病小鼠术后伤口愈合的作用。 方法:取90只10w龄的db/db小鼠分为5组,包括模型对照组乳清蛋白组和3个海参胶原肽组(从低到高分别为0.25、0.50、1.00 g/kg·BW),每组18只。另设一组同周龄、性别的db/m小鼠18只作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使用溶剂(蒸馏水)灌胃。进行背部切口手术后开始干预,分别于术后第4、7、14d分批处死动物,每组每次处死6只。术后观察不同时期伤口愈合情况,测定血清生化指标、皮肤切口抗张力强度以及进行皮肤组织HE染色。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海参胶原肽剂量组小鼠血清IL-8水平降低,IL-10水平升高,NO水平升高,伤口抗张力强度提升,伤口愈合较好。结论:海参胶原低聚肽能够改善糖尿病小鼠术后营养状况,促进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评价微波治疗妇产科腹部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62例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1例,前者进行微波治疗;后者采用传统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病人的治疗所需时间、伤口愈合时间以及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显著(P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微波治疗能明显缩短治疗时间,促进病人的伤口愈合,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牛骨胶原低聚肽对正常小鼠伤口愈合的影响及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SPF级ICR雄性小鼠240只,随机分为1个对照组和5个BCOPs剂量组(0.375、0.75、1.5、3.0、6.0g/kg·BW)。用打孔器建立皮肤打孔手术模型,术后连续灌胃16 d,并在术后第4、8、12、16 d分批处死老鼠,测量不同时间点小鼠伤口剩余面积,检测血清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 1α)浓度,并进行HE染色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牛骨胶原低聚肽组小鼠术后伤口面积明显缩小(P<0.05),血清SDF 1α浓度显著增加(P<0.05)。并且同一时间点HE染色显示,牛骨胶原低聚肽组小鼠皮肤伤口上皮化水平、血管增生及纤维母细胞水平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牛骨胶原低聚肽具有促进小鼠术后伤口愈合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血清SDF 1α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朱荣丽  陶菊  龚旭初 《蛇志》2016,(2):141-142
目的观察红光治疗对蝮蛇咬伤伤口愈合和伤肢肿胀、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蝮蛇咬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红光照射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1周后伤口愈合时间和肿胀、疼痛消退时间。结果治疗组平均伤口愈合时间和肿胀、疼痛消退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光治疗对蝮蛇咬伤伤口愈合、肿胀及疼痛的缓解有促进作用,减轻了病人痛苦,提高了护理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SD)联合金因肽治疗手足外科难愈性伤口的临床疗效,为临床联合运用提供依据。方法:86例手足外科难愈性伤口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采用VSD联合金因肽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上皮化时间、愈合时间、创面愈合率、换药次数、伤口疼痛评分、住院费用差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70%;对照组总有效率72.0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上皮化时间、愈合时间、创面愈合率、换药次数、伤口疼痛评分、住院费用较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SD联合金因肽治疗手足外科难愈性伤口疗效确切,能更好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加速创面愈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上清凝胶对小鼠皮肤创面修复的作用,为临床皮肤创伤提供新的修复方法奠定基础。方法:从新生儿脐带分离出hUC-MSCs并培养,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成骨成脂细胞分化实验以及RT-PCR检测干性相关基因的表达证明其干细胞特性;收集上清液,进行粗提纯及总蛋白浓度检测,制成凝胶剂,用于小鼠背部损伤模型中创面的治疗;于第2、3、6、8、15 d取样,伤口及正常皮肤组织样品分别用于制备组织病理切片及愈合组织相关因子表达的Q-PCR检测。结果:从新生儿脐带分离出的hUC-MSCs其形态、表面标志物符合干细胞特性,具有成骨和成脂诱导分化潜能。实验小鼠皮肤创伤后3 d开始可见各组创面逐渐缩小,伤后15 d创面基本愈合;第5、7 d高剂量组创面愈合率大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切片结果显示高剂量组伤口愈合程度最高,低剂量组次之,两者都优于对照组。愈合组织相关因子检测表明,伤后第2 d,高剂量上清处理的小鼠伤口组织TGF-β1和Col1a1基因表达增加,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伤后第3 d,实验组VEGF的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从第3 d开始,IL-1β这一炎症因子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hUC-MSCs上清凝胶能够提高小鼠皮肤创面愈合的速度。  相似文献   

10.
甲壳素生物材料是一种天然存在的高分子材料,作为一种有特殊作用的材料被研究应用到创伤敷料的使用上面。在本实验中,利用甲壳素和凡士林两种材料进行对比,在全光谱分析和傅里叶变换光谱分析上,分析两种材料对光谱的吸收差异。并分析这两种材料在对不同年龄的人群的作用中,对于伤口愈合时间、疼痛度以及色素沉着比例进行比较。结果发现,相对于凡士林敷料来说,甲壳素敷料和基质的光谱结果更为近似。在实际的敷料使用上,比较两种材料对老人、成人和少儿三组共102例浅域度烧伤伤口进行覆盖治疗的情况。在三组不同年龄人群中,利用不同的两种材料,伤口均愈合,但是甲壳素材料的实验组中在伤口愈合时间、疼痛度比较以及色素沉着比例上面均优于凡士林材料。甲壳素的实际使用的效果和光谱分析的结合相吻合。  相似文献   

11.
陶菊  马胜君  周丽 《蛇志》2013,(4):386-387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辅助闭合(VAC)技术在难愈性伤口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9例难愈性伤口患者(为观察组)采用美国KCI公司VAC治疗系统进行负压封闭治疗,并随机选择2011年以前收治的难愈性伤口患者19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伤口愈合率、愈合时间及换药次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伤口愈合率较高(P〈0.05);伤口平均愈合时间缩短,平均换药次数明显减少(均P〈0.01)。结论 VAC技术治疗难愈性伤口的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槐角黄酮栓的抗炎、止血、抗溃疡作用。方法:从中药槐角中提取总黄酮,与脂肪酸甘油酯混合后用热融法制成栓剂。采用小鼠耳廓肿胀法、滤纸肉芽肿法、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试验和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法观察槐角黄酮栓的抗炎作用;通过玻璃毛细管法和断尾法测定小鼠出、凝血时间,评价槐角黄酮栓的止血效果。复制大鼠直肠损伤模型,直肠给药治疗,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并HE染色,评价槐角黄酮栓的促愈合作用。结果:槐角黄酮栓具有明显的抗炎、抗溃疡作用,并能缩短小鼠出、凝血时间,提高直肠创面愈合率。结论:槐角黄酮栓制备工艺简单,具有较好的抗炎、止血、抗溃疡作用。  相似文献   

13.
恒磁场对伤口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平行对照实验,探讨恒磁场对不同种类手术后患者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征集志愿者260例,结合手术种类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常规拆线、普通敷贴,磁场组采用0.2T恒磁敷贴.1月后,对两组问以及磁场组不同手术种类的创伤愈合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恒磁场能提高术后的伤口愈合速度和质量(P<0.01),不同手术种类的患者其疗效之间的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恒磁场在临床术后伤口护理中具有适应症广、使用方便的特点,为临床上磁疗的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牛骨胶原低聚肽对小鼠术后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将180只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6组,包括1个空白对照组(蒸馏水)和5个BCOPs剂量组(0.375、0.75、1.5、3.0、6.0g/kg·BW),每组30只。进行深达腹腔的背部切口手术,并分别于术后第3、7、11d处死动物,每个时间点10只。术后观察小鼠一般情况并进行皮肤切口抗张力强度检测、血清PA、IL 10、TNF α检测以及HE染色。结果:牛骨肽剂量组切口抗张力强度呈现大于对照组的趋势;POD3,牛骨肽剂量组血清PA浓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牛骨肽剂量组可见小鼠血清IL 10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NF α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牛骨肽可在术后早期提供营养支持,并可能通过促进IL 10表达、抑制TNF α表达的方式促进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牛骨胶原低聚肽对小鼠术后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将180只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6组,包括1个空白对照组(蒸馏水)和5个BCOPs剂量组(0.375、0.75、1.5、3.0、6.0g/kg·BW),每组30只。进行深达腹腔的背部切口手术,并分别于术后第3、7、11d处死动物,每个时间点10只。术后观察小鼠一般情况并进行皮肤切口抗张力强度检测、血清PA、IL 10、TNF α检测以及HE染色。结果:牛骨肽剂量组切口抗张力强度呈现大于对照组的趋势;POD3,牛骨肽剂量组血清PA浓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牛骨肽剂量组可见小鼠血清IL 10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NF α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牛骨肽可在术后早期提供营养支持,并可能通过促进IL 10表达、抑制TNF α表达的方式促进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16.
与单次施用由双旋转法离心的小鼠富含血小板的血浆(PRP)制备的PRPr相比,探究用PRP释放剂(PRPr)浸渍的可生物降解明胶水凝胶在伤口愈合和血管生成过程中的效果。在本研究中使用等电点为5.0的明胶水凝胶盘,总共160只老鼠(n=40/组)随机分配到以下4个实验组、对照组、可生物降解的明胶水凝胶组、PRPr组和用PRPr (PRPrG)组浸渍的明胶水凝胶。在创伤后第1天、第5天、第7天、第14天和第21天比较伤口面积和上皮形成。并在完全上皮形成后,评估伤口收缩。在第14天评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新血管形成状况。在第5天、第7天和第14天,PRPrG的伤口面积小于其他组(p0.05)。PRPrG在第7天和第14天的上皮形成的长度明显长于其他组(p0.05)。在第14天,PRPrG的毛细血管形成也优于其他组。在第21天,所有伤口完全上皮化并且PRPrG防止伤口收缩最多。研究结果表明,与单独施用PRP相比,浸渍有PRPr的明胶缓释系统(PRPrG)可刺激血管生成并加速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17.
肝素促进深Ⅱ度烧伤小鼠bFGF及PDGF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素对深Ⅱ度烧伤小鼠内源性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和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表达的影响.方法:制作小鼠深Ⅱ度烫伤模型,肝素组用3000U/mL肝素外敷伤口2min,每日2次,观察创面愈合状况,并在给药后第3天分别从肝素组(烫伤后用肝素处理)、烫伤组(烫伤后自然愈合)及对照组(未进行烫伤处理)取5只小鼠处死,提取烫伤及其周围皮肤组织的蛋白质,用Western-blotting检测bFGF和PDGF的表达状况.结果:肝素组bFGF和PDGF表达均高于烫伤组;而烫伤组的两种生长因子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结论:烫伤后bFGF和PDGF的表达量增高,且肝素能促进深Ⅱ度烧伤内源性生长因子bFGF、PDGF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揭示TGF-β3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伤口愈合和瘢痕组织形成中的作用,本研究建立了日本大耳白兔外耳全层皮肤伤口模型,20只白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A组,用无血清DMEM/F12培养基(0.5 mL)局部涂抹伤口作为阴性对照组;B组,涂抹表达TGF-β3 (Ad-TGF-β3)的重组腺病毒(0.5 m L,2.27×10~5PFU/mL);C组,涂抹异基因BMSCs (0.5 m L, 1.3×10~5细胞/mL);D组,涂抹BMSCs TGF-β3/GFP(0.5 mL, 1.3×10~5细胞/mL)。伤口创建90 d后检查伤口愈合情况,并进行组织学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与A、B和C组相比,D组显著降低了伤口瘢痕的深度和密度。与B组相比,D组中表达GFP的细胞数目显著增加。与其他治疗组相比,D组中TGF-β3和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显著增加,而Ⅰ型与Ⅲ型胶原蛋白的比例也显著降低。本研究初步证明经TGF-β3修饰的BMSCs能够通过降低Ⅰ型与Ⅲ型胶原蛋白的比例来促进伤口愈合并减少瘢痕组织形成。  相似文献   

19.
目的:低强度激光的生物效应已经得到广大科研工作者和临床医生的广泛关注,诸多研究证明低强度激光能够促进创伤组织的修复,但是其对于糖尿病创伤的组织愈合效果目前仍鲜有报道.本文旨在系统探索650 nm波长的低强度激光照射对糖尿病大鼠皮肤创伤愈合的作用效果.方法:3月龄雄性SD大鼠,腹腔注射50 mg/kg的链脲做菌素,3天后检测空腹血糖值,高于16.7mmol/L的大鼠用于实验.于48只大鼠(32只糖尿病+16只正常)的背部构建直径2 cm的圆形创伤切口,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糖尿病激光治疗组,每组16只,激光组大鼠伤口每天暴露于650 nm激光下2h.每组分别于第5、12、19天处死4只大鼠,对其进行创伤愈合率和创伤表皮组织生物力学实验评估.结果:相比于对照组,糖尿病大鼠的伤口愈合速度在第5、12、19天均显著降低(P<0.05),伤口完全愈合时间显著增加(P<0.05),伤口抗张强度显著下降(P<0.05).低强度激光刺激显著提高了第5、12、19天大鼠伤口的愈合速度(P<0.05),显著降低了伤口的愈合时间(P<0.05),显著提高了伤口抗张强度(P<0.05).结论:650nm低强度激光能够显著加速糖尿病大鼠创伤的延迟愈合,使其愈合速度接近于正常状态的组织,该研究揭示了650nm波长下的低强度激光治疗具有良好的用于促进糖尿病患者伤口愈合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已有研究显示,胎龄小于14 d的小鼠胎儿皮肤能够实现无疤痕创伤愈合。深入研究胎儿无疤痕愈合的分子机理,对于伤口护理方法优化与创伤医学的发展至关重要。利用已有数据库进行不同胎龄的小鼠皮肤组织转录组深入挖掘是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在线数据库中寻找适合无疤痕愈合研究的基因表达谱芯片(GSE71619),其中包含胎龄14 d(E14)、胎龄18 d(E18)和6周龄成年鼠(W6)的皮肤组织样本。分别将无疤痕愈合(E14)与疤痕愈合皮肤组(E18+W6)对比分析,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 genes,DEGs),获得了4 654个DEGs(|log2 FC|≥1,P<0.05)。通过维恩图分析和基因功能注释确定了228个候选基因,并分为4个不同的Cluster。进一步重点分析了Cluster 3中涉及的基因:对于E14组,上调基因主要与促进伤口愈合的组织重塑和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形成功能相关。通过蛋白互作网络分析,确定了17个属于胶原家族和成纤维细胞迁移相关基因的关键基因。研究结果揭示了ECM的重塑和成纤维细胞活化在早期妊娠胎儿无疤痕愈合模式中的重要性,并筛选出可能的关键基因,为无疤痕伤口护理和创伤、医美领域提供了重要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