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4 毫秒
1.
王红霞  胡金朝  施国新  杨海燕  李阳  赵娟  许晔 《生态学报》2010,30(10):2784-2792
采用营养液水培的方法,研究了外源亚精胺(Spd)和精胺(Spm)对Cu胁迫下水鳖叶片3种形态多胺(PAs)、抗氧化系统及营养元素的影响。结果表明:(1)Cu胁迫使水鳖叶片腐胺(Put)急剧积累,Spd和Spm明显下降,从而使(Spd+Spm)/Put比值也随之下降。外源Spd和Spm显著或极显著逆转Cu诱导的PAs变化,抑制Put的积累,缓解Spd和Spm的下降,从而提高了(Spd+Spm)/Put比值。(2)外源Spd和Spm抑制了Cu胁迫诱导的多胺氧化酶(PAO)的增加,缓解了二胺氧化酶(DAO)的下降。(3)与单一Cu胁迫相比,Spd和Spm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和抗坏血酸(AsA)、谷胱甘肽(GSH)、游离脯氨酸(Pro)含量,从而降低了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极显著降低了丙二醛(MDA)含量,缓解了Cu诱导的氧化胁迫。(4)外源Spd和Spm显著或极显著缓解了Cu胁迫下矿质营养元素吸收平衡的紊乱。以上结果均说明了外施Spd和Spm可增加水鳖对Cu胁迫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2.
鉴于哺乳动物分类系统的修订、中国哺乳动物的新发现以及保育实践的需要,有必要更新中国哺乳动物多样性编目。在收集整理2015年3月以来发表的中国哺乳动物新种和新分布记录种的基础上,我们采用新的分类系统,综合作者的最新研究,补充了以前知之甚少的藏南地区哺乳动物信息,更新了中国哺乳动物多样性编目。主要修改有:(1)将鲸偶蹄类(Cetartiodactyla)列为总目,将鲸类与偶蹄类恢复为鲸目(Cetacea)和偶蹄目(Artiodactyla);(2)劳亚食虫目增加了新种霍氏缺齿鼩(Chodsigoa hoffmanni)、林猬一新种(Mesechinus sp.)及由亚种提升为种的烟黑缺齿鼩(Chodsigoa furva);(3)翼手目增补了梵净山管鼻蝠(Murina fanjingshanensis)、渡濑氏鼠耳蝠(Myotis rufoniger)和葛氏菊头蝠(Rhinolophus subbadius),删除了毛须鼠耳蝠(Myotis hirsutus)和琉球长翼蝠(Miniopterus fuscus);(4)灵长目增补了高黎贡白眉长臂猿(Hoolock tianxing)、戴帽叶猴(Trachypithecus pileatus)、懒猴(Nycticebus coucang)和西白眉长臂猿(Hoolock hoolock);(5)食肉目增补了分布在中国藏南的懒熊(Melursus ursinus)、亚洲胡狼(Canis aureus)、孟加拉狐(Vulpes bengakensis)、灰獴(Herpestes edwardsii)和渔猫(Felis viverrinus);(6)依据Wilson和MittermeierHandbook of the Mammals of the World,Vol.2,Ungulates(2012)的偶蹄类分类系统,重新厘定了中国偶蹄目动物分类。偶蹄目增加了阿尔泰盘羊(Ovis ammon)、哈萨克盘羊(O.collium)、高黎贡羚牛(Budorcas taxicolor)和印度麂(Muntiacus muntjak)。将中国境内的梅花鹿合并为Cervus nippon、驼鹿合并为Alces alces。删去了阿拉善马鹿(Cervus alashanicus)、四川马鹿(C.macneilli)和矮岩羊(Psuodois sharferi)。将分布在西双版纳的小鼷鹿定为鼷鹿未定种(Tragulus sp.);(7)鲸目增加了恒河豚(Platanista gangetica),删除了长喙真海豚(Delphinus capensis),将短喙真海豚(D.delphis)的中文名修改为真海豚;(8)啮齿目增加了小板齿鼠(Bandicota bengalensis)、小猪尾鼠(Typhlomys nanus)、墨脱松田鼠(Neodon medogensis)、聂拉木松田鼠(N.nyalamensis)以及由亚种提升为种的大猪尾鼠(Typhlomys daloushanensis);还增加了甘肃鼢鼠(Myospalax cansus)、比氏鼯鼠(Biswamoyopterus biswasi)、白腹鼠(Niviventer niviventer)、印度小鼠(Mus booduga)。删去了休氏壮鼠(Hadromys humei)。同时厘清了我国田鼠亚科Arvicolini族的分类;(9)兔形目增加了粗毛兔(Caprolagus hispidus)和尼泊尔黑兔(Lepus nigricollis)。理清了鼠兔属(Ochotona)的分类,降级了5个鼠兔种,提升了4个鼠兔亚种为种,增加了5个新种。中国有29种鼠兔分布,北美鼠兔(O.princeps)、斑颈鼠兔(O.collaris)、荷氏鼠兔(O.hoffinanni)、阿富汗鼠兔(O.rufescens)和草原鼠兔(O.pusilla)在中国没有分布。与2015年的《中国哺乳动物多样性》比较,本编目删除了21个种,新增了41个种,其中,新增了藏南地区分布的哺乳动物16种。截至2017年8月底,中国记录到哺乳动物13目56科248属693种,比《中国哺乳动物多样性》多1目1科3属20种。人们对18种中国哺乳动物的分类地位尚存在争议。中国有146种特有哺乳动物,占中国哺乳动物总数的21%。兔形目、劳亚食虫目和偶蹄目中的特有种比率分别为37%、35%和25%。  相似文献   

3.
用均三甲基苯磺酰氯(M8)作缩合剂,合成了二个六脱氧核糖核苷酸(d-_(MMTr)G_p~(Bz)A_p~(Bz)C_p~(An)G_p~(Bz)A_p~(Bz)G_p~(Bz)和d-_(MMTr)C_p~(An)G_p~(Bz)A_p~(Bz)A_p~(Bz)C_p~(An))*,脱去保护基后经双向同系层析测定核苷酸排列顺序,完全符合实验设计要求(d-G_pA_pC_pG_pA_pG和d-T_pC_pG_pA_pA_pC)。上述二个带保护基的六脱氧核糖核苷酸合成的每一步,都是采用溶剂抽提方法分离的,大大简化了分离的步骤和缩短了分离的时间,便于脱氧寡核苷酸的大量制备。此法也适用于其他带保护基寡核苷酸的制备,不论其三苯甲基衍生物基团在5′端或3′端(例如d-_pG_p~(Bz)A_(ODMTr)~(Bz))。  相似文献   

4.
用均三甲基苯磺酰氯(MS)作缩合剂,合成了二个六脱氧核糖核苷酸(d-_(MMT_r)G~(Bz)_pA~(Bz)_pC~(An)_pG~(Bz)_pA~(Bz)_pG~(Bz)和d-(MMT_r)T_pC~(An)_pG~(Bz)_pA~(Bz)_pA~(Bz)_pC~(An)),脱去保护基后经双向同系层析测定核苷酸排列顺序,完全符合实验设计要求(d-GpApCpGpApG和d.TpCpGpApApC)。上述二个带保护基的六脱氧核糖核苷酸合成的每一步,都是采用溶剂抽提方法分离的,大大简化了分离的步骤和缩短了分离的时间,便于脱氧寡核苷酸的大量制备。此法也适用于其他带保护基寡核苷酸的制备,不论其三苯甲基衍生物基团在5’端或3’端(例如如d-_pG~(Bz)_pA~(Bz)_(-ODMT_r))。  相似文献   

5.
核仁组织者区域(NORs)存在185+285核糖体核糖核酸(rRNA)的密码基因(rDNA),可用银染色技术特异性地显示出来。Schwarzacher等(1978),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研究了银染色体的原理,证明银可染物质是活性NORs周围或外面的酸性蛋白,而不是基因本身。 许多学者先后以银染色技术,测定了狨猴(Saguinusoedipus,Saguinus fuscicollis,Callithrix jacchus)、恒河猴(Macaca mulatta)、食蟹猴(M.fasciculars)、狒狒(Papio papio)等猴子的核仁组织者区域(Bedard等,1978;Goodpasture等,1975;Dutrillaux等1979)。Tantravahi等(1976)对人、黑猩猩猿(Pan troglodytes)、大猩猩(Gorlla gorilla)、猩猩(Pongo Pygmaeus)、银色长臂(Hylobates moloch)进行了NORs的比较研究。 本文报告了我国灵长类动物5个属11个种染色体的银染色的NORs(Ag—NORs)分布,并作了初步比较。  相似文献   

6.
我国若干蚤类幼虫形态的比较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蚤类幼虫的研究开始于Laboulbene(1872)对猫栉首蚤(Ctenocephalides felis)幼虫的描述。王敦清(1956)对国内常见的人蚤(Pulex irritans)、印鼠客蚤(Xenopsylla cheopis)、猫栉首蚤、适存病蚤(Nosopsyllus nicanus)、不等单蚤(Monopsyllus anisus)、缓慢细蚤(Leptopsylla segnis)、印度蝠蚤(Ischnopsyllus indicus)等7种蚤幼的形态进行了比较研究;柳支英(1957)描述了幼稚狭蚤(Stenoponia sidimi)(现核正为上海狭蚤S.shanghaiensis)幼虫形态;虞以新(1957)报道了麻雀脊蚤(即禽角叶蚤欧亚亚种的同物异名)(Ceratophyllus gallinae tribulis)幼虫;孙昌秀(1965)描述了二齿新蚤(Neopsylla bidenta-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了百里香杜鹃叶挥发油的化学成份的分离鉴定和定量测定工作。已鉴定的成份为大香叶酮(germacrone)、桧脑(juniper camphor)、壬醛(nonaldehyde)、月桂烯(myrcene)、柠檬烯(limonene)、葎草烯(humulene)、莰烯(camphenc)、法呢烯(farnesene)、α-蒎烯(α-pinene)、β-蒎烯(β-pinene)等10种成份,测定了它们的含量。  相似文献   

8.
根结线虫生防资源概况及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结线虫(Mdoidogyne spp.)作为农业生产上的一类重要病原物,其生物防治受到了人们的日益重视。根结线虫生防天敌资源包括食线虫菌物(Nematophagous fungi)、专性寄生细菌(Obligate endoparasitic bacteria)、根际细菌(Rhizobacteria)、放线菌(Actinomycetes)、病毒(Viruses)、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原生动物(Protozoa)、水熊(Tatdigrade)、扁虫(Turbellarians)、螨类(Mites)、跳虫(Collembola)、Enchytraids以及捕食性线虫(Pledacious nematodes)等,对它们进行了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9.
大型溞(Daphnia magna Straus)的初步培养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一、引 言 溞类是淡水水域中常见的一类甲壳动物,是淡水鱼类良好的天然饵料。 由于溞类作为一种活饵料,在渔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继Banta(1937)所提出的室内小规模培养方法之后,各国学者对于大面积培养溞类也作了不少研究。例如:(1948)、Janos(1959)报导了在鱼池边挖坑培养溞类的方法;(1953)、Elek(1958)等研究了投放藻类作为溞饵的方法;藤田(物心)吉(1955)、(1953)、等(1956)研究如何单独施用化肥的培养法;(1955,1958)、a等(1958)、等(1956)、(1957)、(1950)等说尽地  相似文献   

10.
外源NO对NaHCO3胁迫下黑麦草幼苗光合生理响应的调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建新  王金成  王鑫  王瑞娟 《生态学报》2012,32(11):3460-3466
采用营养液砂培方法,研究了外源一氧化氮(NO)对100 mmol/L NaHCO3胁迫下黑麦草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光能分配及叶黄素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1)外施60μmol/L NO供体硝普钠(SNP)显著缓解了NaHCO3胁迫下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气孔限制值(Ls)的下降及胞间CO2浓度(Ci)的升高,提高了光系统Ⅱ(PSⅡ)的潜在活性(Fv/Fo)、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和光化学猝灭(qP),降低了初始荧光(Fo)和非光化学猝灭(NPQ)。(2)NaHCO3胁迫下,外施SNP显著抑制了天线转换效率(Fv’/Fm’)的下降,降低了光系统间激发能分配的不平衡性(β/α-1)和天线热耗散的比例(D),提高了吸收光能中用于光化学反应的比例(P),而对PSⅡ反应中心的过剩光能(Ex)无明显影响。(3)外施SNP显著降低了NaHCO3胁迫下叶黄素循环库(V+A+Z)下降和叶黄素循环脱环氧化状态(A+Z)/(V+A+Z)上升的幅度。但SNP对NaHCO3胁迫的缓解效应可被NO清除剂血红蛋白(Hb)部分或完全地逆转,SNP的分解产物NaNO2处理对NaHCO3胁迫无明显改善。表明外源NO可能通过提高光化学效率,缓解了碱胁迫引起的光抑制对光合机构的破坏,从而提高黑麦草的光合效率。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水螅水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我国水螅水母的调查研究,已发表不少的报告。徐锡藩(1928)曾记载了厦门港的水母一新种;费鸿年(1937)记录了海南岛管水母2种;林绍文(l937)报告了浙江嵊山沿海的水母10种;丘书院(1954)发表了厦门的水母18种;高哲生等(1958)记载了山东沿海(主要是青岛)的水母33种;周太玄等(1958)发表了烟台水母33种;魏崇德(1959)报告了舟山水母10种;高哲生等(1962)又报告了舟山水母22种;许振祖等(1962)发表了福建沿海水母类,其中水螅水母有18种;Bigelow(1918)曾述及Vanhoffen记载了香港水母8种;本文作者自秦皇岛采得水母5种。在淡水水母调  相似文献   

12.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弃耕地草本植被演替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以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不同年限的退耕弃荒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草本植被恢复阶段的群落学特征,用聚类分析和极点排序的方法对各群落类型进行了划分,探讨了其自然演替规律,并对弃耕地植被恢复的一般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草本植被恢复演替过程可明显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荠菜(Capsella bursa—pastoris) 铁苋菜(Acalypha australis) 小白酒草(Conyza canadensis)群落(退耕1年);小白酒草(Conyza canadensis) 灰绿藜(Chenopodium glaucum)群落(退耕2年);艾蒿(Artemisia argyi) 小白酒草(Conyza canadensis) 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群落(退耕3~6年);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 牛尾蒿(Arternisia subdigitata) 野艾蒿(Artemisia lavandulaefolia) 狗尾草(Setaria viridis)群落(退耕7~12年^ )。退耕3年时群落已经趋于稳定,草本植被基本上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13.
几种担子菌胞外漆酶同工酶谱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猴头(Hericium erinaceus)、亚侧耳(Hohenbuehelia serotina)、毛柄金钱菌(Co-llybia velutipes)、多脂鳞伞(Pholiota adiposa)、香菇(Lentinus edodes)、黑木耳(Auriculariaauricula)、草菇(Volvaria volpacea)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和紫孢侧耳(Pleurotussapidus)、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风尾菇(P.sajor-caju)、金顶侧耳(P.citrinopileatus)、鲍鱼菇(P.cystidiosus)、佛罗里达侧耳(P.florida)、爪哇漏斗状侧耳(P.sajor-caju var.javanicus)商品化菌种的培养滤液里所得到的胞外漆酶(LC),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盘状电泳方法,分析比较了它们的胞外漆酶同工酶。经多批次比较试验,获得了侧耳属七个种和八个不同属间各自恒定的漆酶同工酶谱。在这些酶谱中,分别包含了 A 组(pH3—5)和 B 组(pH5—8)的谱带。而且,所有菌种间漆酶带的等电点值(pI)各有异同。没有测定菌种间各漆酶带含量差别。讨论了漆酶同工酶谱用于分类研究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太湖青草鲢镛鲤寄生血居吸虫及其季节感染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淡水鱼类寄生血居吸虫(Sanguinicolidac),早在1905年由Plehn氏在鲤鱼的循环系统中首次发现。随后,Odhner氏(1924)、Ejsmont氏(1926)、Rasin氏(1929)、Van Cleaveand Mueller氏(1932)、Fischthal氏(1949)及Szidat氏(1951)等曾先后报告了若干新种,并对部分种类进行了生活史的研究。这些文献(1951)曾加以总结。近年来Wales氏(1958)、Erickson and Wallace二氏(1959)及 Davis、Hoffman and Surber诸氏(1961)等又陆续发现了一些新种和进行了生活史的研究。此外,氏(1955,1956)  相似文献   

15.
正西藏岩蜥(Laudakiapapenfussi)隶属于爬行纲(Reptilia)有鳞目(Squamata)蜥蜴亚目(Lacertilia)鬣蜥科(Agamidae)岩蜥属(赵尔宓等1999,Baig et al. 2012)。1998年,赵尔宓仅以1号雄性标本描述了西藏岩蜥新种,没有雌性标本。邹大虎等(2016)丰富了西藏岩蜥的标本,特别是补充了西藏岩蜥雌性标本的空白。目前,  相似文献   

16.
为了开展油橄榄果渣中主要抗氧化活性成分的研究,该文通过1,1-二苯基-2-苦肼基自由基(DPPH·)法测定了油橄榄果渣不同提取部位清除DPPH·的能力,并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方法对抗氧化活性部位的化合物进行分离,同时运用核磁共振波谱等方法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结果表明:(1)油橄榄果渣的乙酸乙酯部位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其清除DPPH·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为119.11μg·mL^(-1)。(2)从该活性部位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没食子酸(1)、羟基酪醇(2)、原儿茶酸(3)、酪醇(4)、儿茶素(5)、香草酸(6)、咖啡酸(7)、香草醛(8)、丁香酸(9)、木犀草苷(10)、橄榄苦苷(11)、丁香酚(12)、槲皮素(13)、木犀草素(14)、芦丁(15)、山楂酸(16)、齐墩果酸(17)。其中,化合物1、6、7、9、15为首次从油橄榄果渣中分离得到。该研究明确了油橄榄果渣的抗氧化物质基础,为油橄榄果渣进一步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大兴安岭曲壳类硅藻分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大兴安岭曲壳类硅藻进行了分类学研究,结合国际通用的分类系统对Karayevia RoundBukhtiyarova(卡氏藻属)、Lemnicola RoundBasson(附萍藻属)、Planothidium RoundBukhtiyarova(平面藻属)和Psammothidium BukhtiyarovaRound(沙生藻属)4个属的分类特征进行了描述,对在大兴安岭地区观察到的曲壳类硅藻12个分类单位进行了详细的形态学描述,并给出了他们的生境分布特点。研究观察到中国新记录3个分类单位:Achnanthes tumescens SherwoodLowe(膨胀曲壳藻)、Planothidium lanceolatoide(Sovereign)Lange-Bertalot(近披针形平面藻)、Psammothidium rossii(Hustedt)BukhtiyarovaRound(罗斯沙生藻)。  相似文献   

1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爬行动物区系与地理区划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时磊  周永恒  原洪 《四川动物》2002,21(3):152-157
1 研究历史新疆地区爬行动物的研究资料散见于Bedriaga(1 90 7~ 1 90 9)、Boulenger(1 885 ,1 887)、Boettger(1 885~ 1 887)、Nikolskii(1 91 5 )、赵肯堂 (1 979,1 983 ,1 996,1 998)、赵尔宓 (1 979,1 993 )等著作中。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新疆学者也作了很多工作 :王国英等 (1 989) ,李胜忠、王国英 (1 989) ,周永恒等 (1 988)在沙蟒和沙虎动物方面作了很多工作 ,发表了两个新种和一个新纪录。赵肯堂 (1 985 )作过基于蜥蜴的区划研究 ,戴昆等(1 991 )对塔里木盆地南缘的两栖爬行动物作了区系分析…  相似文献   

19.
以一种常见药食两用植物——美国薄荷(Monarda didyma L.)为实验材料,利用开顶箱(OTC)模拟法,研究了不同臭氧浓度(40 (CK)、80、120和160 nmol·mol-1)下薄荷叶片生理生态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 120、160 nmol·mol-1浓度的O3经过14 d的熏蒸对薄荷造成了明显的伤害,叶片表面出现了大量黄褐色斑块,80 nmol·mol-1处理下则无明显的可见伤害症状;(2)处理14 d时,高浓度O3熏蒸(160 nmol·mol-1)降低了薄荷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PSⅡ电子传递量子产率(ΦPSⅡ)和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与对照相比分别下降了30.2%、53.1%、25.7%和3.6%;(3)处理14 d时,与对照相比,高浓度O3熏蒸(160 nmol·mol-1)使得薄荷叶片的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增加(74.6%)、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显著上升(31.0%)(P 0.05);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19.5%)及可溶性蛋白含量(20.9%)显著下降(P0.05),表明高浓度O3导致了严重的膜脂过氧化和氧化胁迫,并且破坏了植株抗氧化系统的功能;脱落酸(ABA)含量显著增加(31.0%),表明O3熏蒸显著促进了植物叶片的衰老和脱落(黄叶率增加)。因此,O3污染可能会对薄荷等芳香类植物的生长及其食用和药用价值带来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报道了中国兰科2个新记录属及5个新记录种:固唇兰属(Plocoglottis)、栖林兰属(Drymoda)、滇南固唇兰(Plocoglottis bokorensis)、栖林兰(Drymoda siamensis)、泰国牛角兰(Ceratostylis siamensis)、景洪白蝶兰(Pecteilis hawkesiana)、三脉贝母兰(Coelogyne trinervis)、浮萍毛兰(Eria spirodela).对2个属及5个种进行了特征描述,并对比了近似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