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两栖爬行动物学史上的里程碑─—读《中国两栖爬行动物学文献》王培潮华东师范大学生物学系上海2000621994年在世界两栖爬行动物科学发展史上的头等大事,是继1989年在英国坎得伯雷大学举行首届世界两栖爬行动物学大会后的第二次世界两栖爬行动物学大会...  相似文献   

2.
第三次世界两栖爬行动物学大会在布拉格召开第三次世界两栖爬行动物学大会(THIRDWORLDCONGRESSOFHERPETOLOGY)于1997年8月2~10日在捷克共和国首都布拉格召开。此次大会由捷克共和国科学院、捷克两栖爬行动物学会主办,会议正式...  相似文献   

3.
时间:1989年9月11—19日地点:英国坎特伯雷(Canterbury)肯特大学这是首届国际两栖爬行动物学科学大会。今后,将在世界各地每隔一定时期召开一次。这次科学大会将是全世界所有对两栖爬行动物学有兴趣的学者的一次集会,交流信息,促进知识进步和世界性的两栖动物及爬行动物的保护工作。大会内容包括专题讨论、小字报交流、大会发言、展览、旅游以及小型座谈会等。专题讨论会的主题及主持人将事先通知,以便使更多的与会者自愿参加。大会接受所有的学者参加。报名时间自1988年1月1日开始。需了解详情及寄递邮件者,请迳函:Dr.Ian R.Swingland W…  相似文献   

4.
本会第二届执行委员会决定:第二次世界两栖爬行动物学大会订于1993年12月29日至1994年1月5日在澳大利亚南部阿德雷德市召开,1992年元旦开始办理注册手续。欢迎对两栖爬行动物有兴趣的全球人士与会交流学术与经验,以推动科学研究与保护工作的进展。大会将安排专题讨论、大会发言、墙报、经验交流、旅游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并提供了解丰富多彩的澳州两栖爬行动物的机会。有关注册、交通、食宿及程序等事项将于近期在各国出版的两栖爬行动物学刊物上公布。中国联络处:成都416信箱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赵尔宓教授。邮政编码610015。来函询问请…  相似文献   

5.
“第四届亚洲两栖爬行动物学会议”于 2 0 0 0 - 0 7- 1 6~ 2 0在成都望江宾馆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承办 ,美国科学院院士DavidB Wake、日本著名两栖爬行动物学家松井正文等 1 7个国家的近 5 0名代表和我国大陆、台湾及香港地区的近 80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本次大会的主席、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陈宜瑜院士因事未能出席大会 ,他发来贺电并表示了歉意 ;中国科学院生物局康乐副局长到会致贺。大会收到论文摘要近 1 5 0篇 ,基本涵盖了两栖爬行动物学研究的各个分支学科。大会用语为英语 ,极少数英语有困难者用汉…  相似文献   

6.
受亚洲两栖爬行动物学会委托,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动物学会、中国两栖爬行动物学会、成都地奥制药(集团)、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等单位联合举办的第四届亚洲两栖爬行动物学国际学术报告会暨第五届中国两栖爬行动物学会代表大会将于2000年7月中旬在成都举行,已有数十位亚洲和欧美学者表示届时将参加学术交流,近期将发出会议正式通知。热烈欢迎全国的两栖爬行动物学界的学者、专家以及热爱两栖爬行动物学的人士参加这一在成都举行的世纪之交的学术盛会。国际会议消息  相似文献   

7.
两栖爬行动物是良好的环境指示类群,容易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目前正经历着全球范围的种群快速下降和物种灭绝。最新的《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评估发现, 37.05%的两栖动物和30.5%的爬行动物受到威胁。开展国家级科学监测,研究和分析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变迁及其驱动因素是保护的前提。作为中国生物多样性监测与研究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两栖爬行动物监测与研究专项网通过对11个典型样区中两栖爬行动物的组成、种群动态和结构进行长期监测和研究,将野外数据与生态模型相结合,探讨两栖爬行动物的种群现状、群落结构及其动态,以及针对我国两栖爬行动物应对未来环境变化提出及时有效的保护管理对策。在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研究、极危两栖动物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和濒危两栖动物大凉螈(Liangshantriton taliangensis)的保护、环境DNA (eDNA)技术和无线电追踪技术开拓与应用、荒漠化生境对爬行动物的生态影响、外来入侵种的扩展机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明显提升了中国两栖爬行动物监测能力和研究水平。未来尚需持续加大监测网络建设,普及先进监测技术,从法律法规层面强调两栖爬行动物...  相似文献   

8.
《蛇志》1992,(3)
两栖爬行动物学分会成立十周年纪念暨学术讨论会,于1992年6月5日至10日,在大连市顺利召开.在大会的开幕式上,由两栖爬行动物学分会理事长李德俊教授致开幕词,他说学会成立十年来是经历了风风雨雨,克服种种困难的十年,在广大会员的积极支持下,做出了一定的成绩.办了《两栖爬行动物学报》先后发表了论文400余篇,分别在成都、南京、福州、大连召开四次国内学术讨论会,并在广州、日本京都召开了两次中日两栖爬行动物学术讨论会,从而促进了学科的发展,壮大了会员队伍,到目前为止,已有会员257人.大会向为我们学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老专家张孟闻教授、胡淑琴教授、丁汉波教授以及潘炯华教授表示深深的敬意并发了致敬电.学会秘书长郑建州同志汇报了第三届理事会组成  相似文献   

9.
为深入了解大熊猫国家公园长青管理分局辖区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现状,促进动物多样性管理,于2021年5月、7月和10月开展了调查工作。将调查区划分为5 km×5 km调查样区,每个样区设置调查样线1~3条,样线长500 m~2 km。主要沿溪沟、河流、林地、草地、公路等生境设置,涵盖所有生境类型。调查获得两栖爬行动物标本437号,经形态特征和DNA条形码鉴定37种,并结合文献资料记载14种,共记录两栖爬行动物51种。其中,两栖动物15种,隶属2目8科13属;爬行动物36种,隶属2目6科22属,分别占陕西省两栖爬行动总数的53.6%和63.2%。与合并前的长青、皇冠山、桑园三个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结果相比,新增两栖动物5种、爬行动物5种。保护区内东洋界物种具明显优势,占63%,广布种占25%,古北界物种占12%;我国特有种26种,被列入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中受威胁等级的有14种。结果显示,长青管理分局辖区的两栖爬行动物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本次调查有助于全面了解大熊猫国家公园长青管理分局辖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概况,为科学保护和管理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0.
《四川动物》2006,25(2):227-227
[本刊讯]本刊名誉主编赵尔宓院士于2005年应邀担任“Salamandra,Herpetology of Germany”(《蝾螈———德国两栖爬行动物学杂志》)编委。该杂志由德国两栖爬行动物学会主办,已有四十余年历史,目前在德国Rheinbach出版。该杂志刊登世界范围两栖爬行动物的研究论文,如2005年8月出版的该刊第41卷第3期就发表了越南中部棱蜥属(Tropidophorus)一新种。本刊名誉主编赵尔宓应邀担任“Salamandra”编委  相似文献   

11.
1989年9月11-19日在英国坎特伯雷市肯特大学召开了首届世界两栖爬行动物学(以下简称蛙蛇学)科学大会。据大会正式统计,有61个国家共1368位代表出席。会议散发的文件中,有一册引人注目的蓝皮书籍,封面印有几十位已故世界知名蛙蛇学家风格各异的签名。它便是大会秘书长、美国康乃尔大学Kraig Adler教授主编、奉献给大会的纪念物《蛙蛇学历史的丰碑》一书。全书202页,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41页,是已故世界著名蛙蛇学家151人的小传,各有一幅清晰的照片及本人签名式样,按其主要著作发表的年代顺序排列。我国刘承钊教授被排印于第123页。此部分…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两栖爬行动物物种组成、区系结构和保护状况等情况,利用样带法和样方法于2018年7和8月对邢台西部太行山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现状进行了调查,共记录两栖爬行动物2纲2目8科12属18种,其中两栖动物5种,爬行动物13种。该区域两栖爬行动物存在种类和数量相对贫乏,区域优势种明显,分布海拔较高等特点。区系组成以古北种为主。本次记录的18种两栖爬行动物中,河北省重点保护动物8种,"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收录濒危级(EN)1种,易危级(VU)3种,该区域两栖爬行动物具有一定的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为掌握贺兰山两栖爬行动物物种多样性及区系特征,于2007-2008年,采用样带调查法对贺兰山两栖爬行动物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贺兰山两栖爬行动物共计2目8科12属19种,其中王锦蛇(Elaphe carinata)和玉斑锦蛇(E.mandarina)为宁夏爬行动物新纪录种;贺兰山两栖爬行动物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2.250,均匀性指数为0.563,其两栖爬行动物科数和种数分别占宁夏两栖爬行动物总科数和种数的72.7%和67.9%,分别占内蒙古两栖爬行动物总科数和种数的66.7%和50.0%;花背蟾蜍(Bufo raddei)、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荒漠沙蜥(Phrynocephalus przewalskii)、草原沙蜥(P.frontalis)、丽斑麻蜥(Eremias argus)和密点麻蜥(E.multiocellata)是贺兰山优势种,花条蛇(Psammophis lineo-latus)、黄脊游蛇(Coluber spinalis)和虎斑颈槽蛇(Rhabdophis tigrinus)为常见种,其余种类为偶见种;贺兰山两栖爬行动物物种中,14种为古北界物种,5种为广布种,且蒙新区物种成分优势明显,占42.6%,反映了贺兰山两栖爬行动物具有典型的蒙新区西部荒漠亚区的物种组成和区系特征。  相似文献   

14.
首届世界两栖爬行动物学科学大会于1989年9月11~19日在英国坎特伯雷市的肯特大学召开,57个国家的1017名学者出席,宣读与展出论文699篇。这是一次规模空前而有深远意义的科学大会。我国学者丁汉波、吴端敏、赵尔宓、张希吕、魏刚、王培潮以及台湾省的吕光洋与牟永平等8人参加了大会。大会内容丰富、形式多采,既报告讨论了尖端理论问题,也座谈交流了实践与应用经验。分组报告按学科性质分27个专题组进行,赵尔宓担任第十二专题组执行主席;实验技术分5个专业组进行,另有10个圆桌讨论会。我国吕光洋、魏刚与王培潮分别在有关专题组宣读了“台湾…  相似文献   

15.
《生物学通报》2009,(7):32-32
近日.在中国两栖爬行动物繁育与保护学术研讨会上,与会者一致为外来入侵的两栖爬行物种已经对中国本土两栖爬行动物造成严重危害.也极大影响了本土生态系统。WWF(世界自然基金会)与中国动物学会两栖爬行动物学分会联合在京呼吁:共同遏制红耳龟等外来两栖爬行物种在中国野生环境中的蔓延态势。  相似文献   

16.
《四川动物》2007,26(4):818-818
据中国动物学会两栖爬行动物学分会秘书处报道,中国动物学会两栖爬行动物学分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10月12~16日在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召开,来自全国20个省(直辖市)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单位的122位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赵尔宓院士等46位代表作了学术报告和学术交流,内容涉及基础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7.
李成  顾海军  阳华  刘志君 《四川动物》2006,25(2):305-307
采用编目法调查了四川省汶川县草坡自然保护区和若尔盖县包座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概况.调查表明,草坡自然保护区有两栖爬行动物17种,隶7科3目;包座自然保护区有两栖爬行动物5种,隶5科3目.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利用2013至2016年湖南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巡护监测数据,评估壶瓶山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水平。壶瓶山保护区在8个监测站点布设了25条两栖爬行动物调查样线,进行常规监测,其中,日间样线14条,夜间样线11条,日间样线平均长度4 km,夜间样线平均长度0.75 km。每个月,每条样线平均调查3次。4年共调查到62种两栖爬行动物,占湖南省两栖爬行动物总种数的38.04%。逐月计算各监测站点的alpha多样性指数和整个保护区的beta多样性指数,按季节比较不同站点间物种组成的Hellinger距离。结果显示,保护区不同位置间、不同的监测站点间以及年际间的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没有显著差异,提示保护区环境具有相对稳定性。但是,个别位于实验区或邻近实验区的站点,物种组成有着剧烈的波动,表明人为活动影响了两栖爬行动物的分布。另外,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的物种组成与多样性有着显著的季节差异,这与两栖爬行动物的生物学特性有关。以上结果说明,壶瓶山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的多样性结构具有稳定性和敏感性的特点,可以考虑用作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水平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9.
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进一步了解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类的资源分布和物种多样性特征,于2013年5~6月对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进行了实地考察。调查结果显示,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两栖爬行动物43种,隶属4目14科34属。运用相似性指数对麻阳河、佛顶山、雷公山三个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进行比较,印证了动物地理区划上雷公山和佛顶山属于黔东南低山丘陵盆地省,麻阳河属于黔北中山峡谷省的划分。运用G-F指数公式分别计算三个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G-F指数,其中,雷公山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G-F指数最高,分别为0.23和0.50,麻阳河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G-F指数最低,分别为﹣0.20和0.25,说明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科间和科内多样性均较低。通过对三个自然保护区年均降水量、年均温等环境因子分析比较,得出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物种相对较少的原因,可能是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较低的年均降水量和较高的年均温。  相似文献   

20.
两栖爬行动物是良好的环境指示物种,是环境变化的早期预警系统之一,目前正经历着全球范围的种群快速下降和物种灭绝。为了观测和研究物种及种群下降或灭绝的态势和机制,亟需对我国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开展长期监测和研究。在中国,对两栖爬行动物的监测研究始于1997年对若尔盖湿地两栖动物的监测。此后,两栖爬行动物监测率先在西南山地、台湾等生物多样性丰富地区开展起来。2011年,在借鉴美国和英国的两栖爬行动物监测计划的基础上,环境保护部启动了"两栖类示范观测项目",初步实现了由点到面、由定性到定量、由静态向动态的突破。因为单一类群的监测仅代表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而从生态系统角度考量,必须深入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网中各类群的捕食、竞争、共生等种间关系)和动态(各类群的生长、繁殖、种群波动和致危因素等)。因此,作为中国生物多样性监测与研究网络(Sino BON)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关键地区两栖爬行动物监测与研究专项网"项目将在22个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对典型生态系统中的两栖爬行动物组成、种群动态和结构进行长期监测与研究,构建生态模型,探讨两栖爬行动物的种群现状、群落结构及其动态趋势和相关机制,制定和不断完善我国两栖爬行动物应对未来环境变化的保护和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