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7 毫秒
1.
传统的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调查方法在进行野外实验时,常遇到抽样限制的问题,一些稀有物种可能无法在个体样本中被发现,由于存在相对较大的物种缺失,导致不同的研究结果差距较大,较难反映真实的物种多样性。因此,基于有限的调查和监测数据尽可能准确地估计生物多样性极其重要。本文于2017—2020年的每年秋季,采用视觉遇见法调查了4 km样线,共记录27种两栖爬行动物,采用贝叶斯权重估计方法估计了浙江省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保护区内分布有38种两栖爬行动物。已有的实地调查显示,保护区内有36种两栖爬行动物,由此印证了贝叶斯权重估计方法估计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人为干扰对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壶瓶山保护区)蝴蝶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调查组于2017-2018年间采用样线法抽取5条样线对壶瓶山保护区的蝴蝶群落进行调查研究, 分析了人为干扰对蝴蝶发生规律的影响, 并比较了壶瓶山保护区中不同程度人为干扰情况下的蝴蝶发生差异。本调查共观测到蝴蝶6,711只, 隶属5科19亚科119属190种, 各样线的优势种主要有宽边黄粉蝶(Eurema hecabe)、东方菜粉蝶(Pieris canidia)、酢浆灰蝶(Pseudozizeeria maha)、宽带凤蝶(Papilio nephelus)等。轻度干扰情况下物种多样性最高, 其次为无干扰条件, 而中度干扰情况下蝴蝶物种多样性最低, 即小规模的耕作-居住环境有利于蝴蝶的聚集, 而增加现有的人为干扰程度或扩大干扰范围, 可致使群落中蝴蝶物种数减少、优势类群数量增加。  相似文献   

3.
2015年7—8月和2016年4—10月,采用样线法与固定半径样点法,对新疆布尔根河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两栖和爬行动物进行调查,2种调查方法记录到的两栖和爬行动物相同,表明2种方法对保护区的两栖和爬行动物发现能力相近。调查发现,保护区内有两栖动物1种、爬行动物8种(隶属于5科7属)。从物种组成和区系分析,保护区内的两栖和爬行类物种均属于古北界中亚亚界蒙新区西北荒漠亚区及阿尔泰-巴彦卡萨领亚区。在保护区内旱地沙蜥Phrynocephalus helioscopus密度最大,为广域性分布。提出了加强保护区两栖和爬行类物种保护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深入了解大熊猫国家公园长青管理分局辖区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现状,促进动物多样性管理,于2021年5月、7月和10月开展了调查工作。将调查区划分为5 km×5 km调查样区,每个样区设置调查样线1~3条,样线长500 m~2 km。主要沿溪沟、河流、林地、草地、公路等生境设置,涵盖所有生境类型。调查获得两栖爬行动物标本437号,经形态特征和DNA条形码鉴定37种,并结合文献资料记载14种,共记录两栖爬行动物51种。其中,两栖动物15种,隶属2目8科13属;爬行动物36种,隶属2目6科22属,分别占陕西省两栖爬行动总数的53.6%和63.2%。与合并前的长青、皇冠山、桑园三个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结果相比,新增两栖动物5种、爬行动物5种。保护区内东洋界物种具明显优势,占63%,广布种占25%,古北界物种占12%;我国特有种26种,被列入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中受威胁等级的有14种。结果显示,长青管理分局辖区的两栖爬行动物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本次调查有助于全面了解大熊猫国家公园长青管理分局辖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概况,为科学保护和管理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
云岭位于云南省西北部、西藏自治区东南部及四川省西南部,是横断山系的重要山脉,同时也是澜沧江和金沙江的分水岭。为了掌握云岭山脉云南地区的生物多样性状况与威胁因素,促进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监管,本文开展了云岭山脉云南地区的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2019年和2020年采用以样线法为主、访问为辅的野外调查,共计布设样线239条,共记录两栖类37种,隶属2目10科22属;爬行类44种,隶属2目10科25属。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云岭山脉云南地区的两栖爬行动物种类相较西双版纳等热点地区的更少,且爬行动物较两栖动物更为丰富,造成这种现象可能的原因是海拔限制或调查错过繁殖期。在2,200–2,300 m的海拔段能够记录到更多数量的两栖爬行物种,因此中高海拔具有更为丰富的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在云岭山脉云南地区的非保护区区域,栖息地破坏和人为干扰是威胁两栖爬行动物生存和繁殖的主要因素。此外,调查还发现了外来物种,需进一步进行外来种的监测,及时控制种群数量,避免大规模的生态入侵。本研究摸清了云岭山脉云南地区的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本底,查明了调查区域内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和胁迫因素,为该区域内生物...  相似文献   

6.
贵州大沙河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刚  徐宁  张国防  谭杨梅 《四川动物》2007,26(2):347-350
对贵州道真县大沙河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进行了3次调查研究。共采获两栖动物2目8科15属27种(亚种),占贵州省两栖动物总种数62种(亚种)的43.5%;爬行动物3目10科(亚科)28属34种(亚种),占贵州省爬行动物总种数104种的32.7%。从物种组成和区系分析,本保护区的两栖动物以无尾目的蛙科为主,共12种,占保护区内总种数27种的44.4%;主要区系成分为东洋界的华中区种,共11种,占保护区总种数的40.74%;其物种的组成与中国及贵州的两栖动物区系特点一致。爬行动物以游蛇科为其主要组成部分,共有17种,占该保护区爬行动物种数的50.0%;这一特征与我国以及贵州爬行动物的组成特征是基本一致的。但是大沙河地区爬行动物组成中,蝮亚科有2属5种,居第2位,与我国以及贵州的爬行动物组成特点不同,故蝮亚科为构成该区爬行动物区系的主要特征成分之一。本文还运用G-F指数对大沙河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进行科属间的物种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爬行动物的科内和科间的多样性较高,属内和属间的多样性较低,G-F指数为正值;两栖动物的科内和科间的多样性较低,属内和属间的多样性较高,G—F指数为负值。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广西十万大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的资源现状,2012年4月、2014年5月、2015年7月及2016年5月先后对保护区进行了实地调查。通过对11条样线、1个样点的实际调查,并参考相关文献,共记录两栖爬行动物119种。其中,两栖动物47种,隶属于3目11科31属;爬行动物72种,隶属于2目16科48属。G-F指数计算结果表明,保护区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均处于较高水平。两栖动物生态类型以流水型、陆栖-静水型最为丰富,静水型、树栖型次之,陆栖-流水型、穴居型最少。保护区内两栖爬行动物区系表现出以华南区为主、华中华南区共存的分布格局;与地理距离相近的其他6个保护区的平均动物区系相似性比较结果表明,保护区与广西南部的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平均动物区系相似性最高,为密切关系;而与越南北部的Tay Yen Tu自然保护区相似性最小,为疏远关系。保护区内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种,广西重点保护动物22种;列入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极危等级的物种12种,濒危19种,易危20种;CITES附录Ⅰ1种,附录Ⅱ20种,因此该保护区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结合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的濒危情况和保护现状,提出了合理的、具有针对性的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8.
四川美姑大风顶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 0 2年 8月 1日~ 17日对四川美姑大风顶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进行了调查。结合前人的工作 ,该保护区共有两栖爬行动物 2 2种 ,其中两栖动物 11种 ,隶属于 9属 7科 2目 ,爬行动物 11种 ,隶属于 9属 4科 2亚目 1目。区系特点为 :(1)物种组成较丰富 ;(2 )都属于东洋界物种 ,没有古北界的成分 ;(3)区系组成较简单 ,以喜马控雅 -横断山区型和南中国型为主 ;(4 )特有种所占比例高。 (5 )既古老又具年轻的特点。美姑县新纪录 6种 ,大凉疣螈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横斑锦蛇为四川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美姑大风顶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物种多样性和生境多样性较高 ,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研究横断山脉两栖爬行动物物种组成及区系特征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底资源是保护区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也是生物多样性深入研究与保护重要的参考资料。湖南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中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原始次生林区,生物资源相对丰富。自2014年以来,对区内的两栖爬行动物资源、多样性及区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区内现有两栖爬行动物2目16科40属63种,其中两栖动物1目7科15属33种,爬行动物1目9科25属30种;无声囊泛树蛙Polypedates mutus和老山树蛙Rhacophorus laoshan是湖南省两栖动物新记录;核心区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高于缓冲区和实验区;动物区系成分缺乏古北界种类,以东洋界种类为主(48种,占76.2%),广布种有15种(23.8%);平均动物区系相似性比较发现,其与湖南省内其他6个保护区(森林公园)属于周缘关系。鉴于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的丰富性、典型性与代表性,应加强研究和保护。  相似文献   

10.
宁夏六盘山保护区自成立以来,对其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调查的相关报道较少。为掌握两栖爬行动物本底资源现状,评价保护区生物多样性,2011年7月~2013年7月共7次对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进行了实地调查。结合文献记载,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共14种,隶属于2目7科9属,占宁夏28种两栖爬行动物的50.0%;其中两栖类共5种,隶属于1目3科4属,占宁夏7种两栖动物的71.4%,爬行类共9种,隶属于4科5属,占宁夏21种爬行动物的43.8%。保护区两爬动物以古北界物种和广布种为主,分别为8种和5种,东洋界物种仅1种。在此基础上与其相邻的保护区做了动物区系相似性(AFR)比较,结果显示,随着纬度的增高,各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存在规律性的替代现象。  相似文献   

11.
湖南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哺乳动物多样性的时空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对生物多样性的定量分析,是生态学、生物地理学和保护生物学的中心议题之一(Purvis and Hector,2000; Brooks et al.,2006; Pavoine and Bonsall,2011)。自然保护地(protected area)不仅是地球生物多样性的"诺亚方舟",更应该是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方式、维持地球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地(Higgins et al.,2004)。  相似文献   

12.
为掌握野生动物资源现状,促进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2008~2011年,作者每年在湖南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莽山自然保护区)对10条调查样带(长3~6 km,单侧宽5 m)内的两栖动物资源进行实地调查,同时将该保护区海拔400~1 800 m的区域按200 m均匀地分为7个海拔小带,对两栖动物垂直分布特点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莽山自然保护区现已记录两栖类36种,隶属2目7科。其中以蛙科17种和角蟾科6种为多;其动物区系组成以34种东洋界种类占明显优势,并以17种华中区与华南区共有种为主;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种,中国特有种12种。寒露林蛙(Rana hanluica)、棘腹蛙(Paa boulengeri)和中国雨蛙(Hyla chinensis)为莽山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新纪录。莽山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垂直分布现象较明显,大致以海拔1 400 m为分界点,两栖动物物种组成有较大变化;海拔600~800 m小带的物种数最多。最后基于历史资料,分析了两栖动物多样性的历史变迁。  相似文献   

13.
安徽沱湖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雷雷  鲍方印  康健 《四川动物》2007,26(4):819-821
2005年对安徽五河县沱湖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沱湖自然保护区共发现两栖爬行动物17种。其中两栖纲7种,隶属1目3科4属;爬行纲10种,隶属2目7科8属;其区系组成为东洋界3种,古北界6种,广布种8种。动物区系呈现古北界特征。结合调查情况对加强该区两栖爬行类动物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广西龙滩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02年7~8月、10月和2004年4~8月对龙滩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进行了调查,发现该保护区共分布有两栖爬行动物88种,其中两栖类22种,爬行类66种,并发现两栖类广西分布新纪录1种——双团棘胸蛙Paa yunnanensis,爬行类广西分布新纪录1种--棕背树蜥Calotes emma.  相似文献   

15.
2008年7~8月,采用样线法对四川甘洛县马鞍山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进行了初步调查,共调查到该保护区两栖爬行类动物15种.其中,两栖动物10种,隶属于2目6科,均属我国特有种,并且古老物种的比例较高,占所调查到的两栖动物总种数的40.0%;爬行动物5种,隶属于1目3科,其中3种为我国特有种.此区所产两栖爬行动物均属东洋界物种.其中大凉疣螈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其他种类均属国家"三有"动物.  相似文献   

16.
四川龙滴水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4年8月对四川省松潘县龙滴水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进行了调查。结合资料记载,该保护区共有两栖动物12种,隶属于2目4科7属,其中8种属于中国特有种;爬行动物12种,隶属于1目4科9属,其中4种属于中国特有种;动物地理区系组成以东洋界的成分为主,物种多样性较丰富。  相似文献   

17.
Agricultural intensification and the associated factors, including land transformation, are among the major global threats affecting biodiversity especially herpetofauna. However, little information is available about how different factors shape herpetofauna species assemblages in agricultural landscape at different spatial scales from patch (125 – 250m) to the landscape (500 – 1000m). We assessed the diversity of amphibians and reptiles in areas under low and high degrees of agricultural intensification and explored different factors regulating diversity at different spatial scales using four sampling methods. Diversity and abundance of amphibians varied significantly between the two zones, but not for reptiles. Agricultural intensification index (AII), calculated based on agrochemical use and area under agriculture at 250m scale, seemed to affect amphibians both at patch as well as at 500m and 1000m landscape scales. The AII influenced reptilian diversity only at patch and 500m scales. Vicinity of natural forest had a stronger influence on reptilian abundance. Seminatural vegetation impacted herpetofauna diversities at larger spatial scales. The extent of water bodies influenced the reptilian abundance at 250m patch scale and amphibian abundance both at 250m and 1000m scale. Fallow lands affected only reptilian diversity at all spatial scales. Plantation affected amphibian at all scales but reptiles only at the landscape scale. Habitat heterogeneity regulated only amphibian diversity. These results highlight the fact that different patch and landscape-scale factors regulate the diversity of reptiles and amphibians differentially. Such scale-specific information will crucially inform future conservation action for the herpetofauna in the agricultural landscape.  相似文献   

18.
江西庐山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资源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于2005—2006年先后3次对庐山自然保护区的两栖动物资源进行了实地调查,得知庐山自然保护区现已记录24种两栖动物,隶属2目8科,占江西省已知39种两栖动物的61.54%。有21种属东洋界种类,3种属广布种,无古北界种类。分别有6、6、3、5和4种两栖类的生态类型属静水型、陆栖-静水型、流水型、陆栖-流水型和树栖型。除大鲵、虎纹蛙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外,其余22种两栖动物均属“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此次调查采集的小角蟾、阔褶蛙、虎纹蛙、竹叶蛙和花姬蛙为庐山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新记录,并与江西省其它自然保护区讲行了两栖类相似件系数比较,提出了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