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是一种具备较强分化及增殖能力的细胞,并有良好的血管生成作用。目前研究表明EPCs旁分泌的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可独立作为一种生物活性物质在细胞间传递信息并参与血管生成的过程。EVs大致可以分成3类:包括凋亡小体(apoptosis body)、微泡(microvesicles)和外泌体(exosomes),分布于各种体液中,是蛋白质、脂质、核酸等分子的天然载体,通过生物体液循环可被局部或远处的靶细胞吸收,并传递囊泡内的物质。本综述主要对内皮祖细胞来源的微泡和外泌体的生物学特性,参与调节血管生成的机制,及在多种疾病诊疗中的临床应用前景展开讨论,以便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内皮祖细胞来源的胞外囊泡的生物功能和治疗潜力。  相似文献   

2.
刘莲  胡杭  甘露 《生理学报》2023,(2):241-247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病因复杂的血管壁慢性炎症性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持续增高,肥胖和糖尿病是其公认的危险因素。脂肪组织作为机体内重要的代谢器官,同时亦具有强大的内分泌功能。在肥胖和糖尿病情况下,脂肪组织来源的多种细胞因子及外泌体介导了器官、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外泌体作为细胞间重要的通讯媒介,调控多种心血管疾病病理进程,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本文围绕动脉粥样硬化病理进程中的内皮功能障碍、炎症反应、脂质代谢紊乱和胰岛素抵抗四个重要的病变过程,就脂肪源性外泌体的作用机制展开综述,以期为该疾病的研究和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血管钙化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有关,可增加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血管钙化发病机制复杂,尚未研究清楚。近年来,作为细胞间重要的信号传递分子,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 EVs)在血管钙化中的重要作用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综述将简述近年来EVs(主要包括外泌体和微囊泡)在血管壁钙化过程中的作用,着重围绕平滑肌细胞(smooth muscle cells, SMCs)分化、钙磷平衡的具体机制来阐述两者之间的关联,同时预测EVs可能成为一些心血管疾病中的预后标记物以及具有潜在的治疗潜力。  相似文献   

4.
哺乳动物细胞产生和释放大量的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在细胞来源、形成途径、物质组成和生物功能等方面各有不同。EVs多数起源于内吞体或质膜,包括外泌体(exosome)、微体(microvesicle)和凋亡小体(apoptotic body)。每一种EVs均可从正常或癌变细胞产生,向邻近或远处细胞运输生物活性物质,调控生理学或病理学相关的细胞行为,包括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因此,EVs实际上代表了一种十分重要的细胞间通讯的模式,而肿瘤微环境中的EVs参与的一系列活动对于疾病的进展或演化尤为重要。该文重点讨论EVs对于癌症一系列标记性特征的生物学作用与意义。对EVs及其生物功能的深入了解,将有助于拓展对癌症这一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长寿的顽疾的研究思路,为将来的精准医学提供更有效的治疗靶标和更合理的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5.
外泌体是来源于细胞内吞噬作用的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其含有特定的蛋白质、脂质、RNA和DNA,能将信号传递给受体细胞,从而介导细胞通讯过程。缺氧作为一种严重的细胞应激,是脑部疾病的重要特征,可以诱导外泌体的释放并影响其内容物。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外泌体携带的生物活性物质可以反映其细胞起源和疾病状态,成为诊断或预测缺氧性疾病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现对外泌体的一般特性和功能、缺氧条件下外泌体的分泌机制以及缺氧胁迫下正常神经细胞(例如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和胶质瘤细胞释放的外泌体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外泌体(exosomes)是一种能被大多数细胞分泌的微小膜泡,是具有脂质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外囊泡。现认为外泌体是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 EVs)的一种亚群。研究表明,外泌体是细胞间信息传递的一种载体。肝脏既可以分泌外泌体,同时也是其他组织细胞产生的外泌体的作用靶点,且肝内与肝外来源的外泌体与肝纤维化的形成、发生、发展均有密切联系。本文主要就外泌体在肝纤维化相关疾病中的作用及外泌体与肝纤维化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外泌体是一种纳米级大小,由细胞主动吞吐而分泌的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外囊泡样小体,可以携带和转移很多生物分子,如DNA片段、环状RNA (circ RNA)、m RNA、微小RNA (mi RNA)、功能蛋白、转录因子等,从而成为细胞间信息传递的载体。近年来外泌体与糖尿病的关系受到广泛关注,它们在胰岛素敏感性、葡萄糖稳态、血管内皮功能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综述外泌体参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病理生理过程,并探讨了外泌体作为糖尿病治疗的靶点及其在糖尿病的诊断与治疗中的作用和前景。  相似文献   

8.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指机体胰岛素促进葡萄糖摄取和利用的效率下降的病理性反应。肥胖引起的IR是2型糖尿病发生和发展的关键环节,其发病机制一直是糖尿病预防和治疗研究的焦点。大量证据表明:肥胖过程中,脂肪组织发生系列病理性改变,包括血管生成不足、缺氧、炎性反应和纤维化。其中,脂肪组织纤维化是脂肪组织细胞外基质重塑的表现,目前属于糖尿病及相关代谢异常基础研究的前沿。为促进相关研究的深入开展,增强临床和公共卫生领域工作人员对这一新兴课题的认识,本文围绕脂肪组织细胞外基质主要蛋白质成分以及基质蛋白修饰成分,就脂肪组织细胞外基质重塑、胰岛素抵抗以及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的相关研究成果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9.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指机体胰岛素促进葡萄糖摄取和利用的效率下降的病理性反应。肥胖引起的IR是2型糖尿病发生和发展的关键环节,其发病机制一直是糖尿病预防和治疗研究的焦点。大量证据表明:肥胖过程中,脂肪组织发生系列病理性改变,包括血管生成不足、缺氧、炎性反应和纤维化。其中,脂肪组织纤维化是脂肪组织细胞外基质重塑的表现,目前属于糖尿病及相关代谢异常基础研究的前沿。为促进相关研究的深入开展,增强临床和公共卫生领域工作人员对这一新兴课题的认识,本文围绕脂肪组织细胞外基质主要蛋白质成分以及基质蛋白修饰成分,就脂肪组织细胞外基质重塑、胰岛素抵抗以及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的相关研究成果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10.
外泌体是多泡体与细胞质膜融合后释放的细胞外囊泡。它们携带有源自分泌细胞的功能性蛋白质、脂质和核酸,能够介导细胞间通信,并在生物体的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当前,对外泌体在病毒感染中的作用机制研究,以及外泌体作为病毒感染诊断和治疗的潜在标志物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首先阐述了外泌体的组成和生物学发生机制;然后重点阐述了外泌体在病毒感染中的作用机制,尤其是其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最后探讨了外泌体作为病毒感染诊断和治疗的潜在标志物的可能性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外泌体是一种包含了复杂RNA和蛋白质的膜性囊泡,其主要来源于细胞内溶酶体微粒内陷形成的多囊泡体,经多囊泡体外膜与细胞膜融合后释放到胞外基质中。外泌体在肿瘤微环境中介导细胞间通讯,其功能取决于来源的细胞类型。环状RNA是一类由前体mRNA反向剪接生成的非编码RNA,在外泌体中富集且稳定表达。外泌体环状RNA在疾病中发挥了重要的调控作用,其作为肿瘤标志物和治疗靶点的临床应用前景与价值现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就外泌体环状RNA在泌尿系统肿瘤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是指细胞分泌的双层膜转运囊泡。EVs能从细胞中摄取大分子物质,并将其转移至受体细胞。在这些大分子物质中,研究最多的就是microRNA (miRNA)。miRNA是一种参与基因表达调控的非编码RNA,已证实在哺乳动物卵泡液EVs中有不同的非编码RNA存在,EVs携带miRNA可以作为自分泌和旁分泌的替代机制,影响卵泡发育。文中系统介绍了EVs的种类、特征和分离鉴定方法,重点综述了EVs及携带的miRNA对卵泡发育的作用,包括早期卵泡发育、卵母细胞成熟、卵泡优势化以及对颗粒细胞功能的影响。同时对卵泡液中EVs及其携带的miRNA的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为卵泡液中EVs及携带的miRNA功能的研究及应用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3.
肥胖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世界上三分之一的成年人口出现超重或肥胖现象,儿童肥胖的比例也在逐年上升。超重或肥胖会增加患严重慢性疾病的风险,例如II型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和哮喘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慢性炎症是肥胖的一个重要特征,持续性炎症可以导致肥胖和肥胖相关的代谢疾病。因此,肥胖现在被认为是一种与代谢紊乱相关的低度慢性炎症疾病。了解脂肪组织中免疫细胞与脂肪沉积的关系可能对开发肥胖及相关代谢疾病的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巨噬细胞是脂肪组织中含量最多的免疫细胞,在炎症的诱导和消退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概述了脂肪组织中巨噬细胞在肥胖过程中的响应,及巨噬细胞对脂肪细胞的调控机制进而影响肥胖的发生发展。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巨噬细胞参与肥胖调控的4条主要途径:(1)巨噬细胞通过分泌外泌体进入邻近脂肪细胞内,通过干扰PPARg或Nadk的表达,引起脂肪沉积的降低或增加;(2)巨噬细胞通过M1型和M2型之间的极化,引起脂肪沉积的变化;(3)巨噬细胞通过分泌调控因子引起脂肪组织中交感神经纤维变化,进而调控脂质沉积;(4)巨噬细胞通过捕获外源线粒体,来调控脂质沉积。巨噬细胞变化作为肥胖过程中关键事件,...  相似文献   

14.
微泡(microvesicle,MV)是多种细胞分泌产生的膜囊泡,包括微粒(microparticle)和外泌体(exosome)。微泡能将内含的生物活性物质如脂质、蛋白质、mRNA和miRNA等转运至靶细胞,从而介导细胞间信息交流。实验证据表明微泡参与多种生物进程,具有抗凋亡、抗菌、抗肿瘤、促进细胞增殖、调节免疫、促血管生成和诱导细胞分化等作用。本文就微泡的产生机制、生物学功能及应用前景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外泌体是多泡体与细胞质膜融合后释放的细胞外囊泡.它们携带有源自分泌细胞的功能性蛋白质,脂质和核酸,能够介导细胞间通信,并在生物体的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当前,对外泌体在病毒感染中的作用机制研究,以及外泌体作为病毒感染诊断和治疗的潜在标志物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首先阐述了外泌体的组成和生物学发生机制;然后重点阐述了外泌体在病毒感染中的作用机制,尤其是其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最后探讨了外泌体作为病毒感染诊断和治疗的潜在标志物的可能性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纳米级别的囊泡,外泌体的相关研究近年来逐渐成为热点。外泌体来源于细胞内的多囊泡胞内体,经由细胞膜释放到细胞外。由于来自特定细胞类型的外泌体含有多种特异性的蛋白质和microRNA,使其成为了可以广泛用于疾病诊断及预后的新型生物标志物。相较于其他外源性药物载体,外泌体具有更低的免疫原性,并能够靶向作用于病变细胞。这使得由细胞天然产生或经过人工改造的外泌体作为一种新兴的药物载体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特别是近几年,外泌体在临床应用领域的发展潜力不断获得拓展,针对肿瘤、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病变等重大疾病,以外泌体为基础的疾病诊断和药物的研发都取得了快速的进步。本篇综述重点介绍了外泌体作为一种生物标志物在疾病诊断和预后中的应用,同时阐述了外泌体作为一种新兴的药物载体所具有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外泌体是细胞外囊泡的一种,由多囊泡体和细胞膜融合后释放到细胞外。外泌体能递送有功能的分子,包括蛋白质、脂质和核酸给受体细胞,参与细胞间通讯,影响细胞的各种生理与病理功能。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发现,外泌体在病原微生物感染性疾病发病机制中也发挥重要作用。在慢性感染中,外泌体能传播感染性蛋白质和病毒RNA,并改变未感染细胞的功能。同时,这些具有极强免疫原性的蛋白质可向免疫系统递送病原信息,激活免疫系统。本文就外泌体在慢性病原体感染中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研究这些机制,可为慢性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是21世纪全球最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也是我国愈来愈重要的慢性肝病问题。细胞间通讯在NAFLD病理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 EVs)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细胞间通讯方式。EVs携带脂质、蛋白质、DNA、mRNA以及非编码RNA等作为信号分子在细胞间的物质和信息交流中起重要作用,参与了多个生理病理过程。目前细胞外囊泡在非酒精脂肪肝发病机制及诊断治疗中的作用方面的研究非常有限,但初步研究显示, EVs在NAFLD病程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该文重点关注EVs参与NAFLD病程机制研究,并对其在NAFLD防治中的潜在诊疗价值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9.
外泌体是细胞外膜质纳米囊泡,将蛋白质、核酸(DNA和RNA)转运到靶细胞中,介导局部和系统的细胞间通信,从而改变受体细胞的行为。这些小泡在许多生物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如脂肪合成、免疫调节、神经再生和肿瘤调节等。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目前被认为是细胞治疗和再生医学领域中一种功能丰富的工具,可产生和分泌多种外泌体,继承细胞的多种功能。本文主要介绍来自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外泌体特点,描述其在不同生物学过程中的作用,总结最新研究成果,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黄海宁  黄乾生 《微生物学报》2022,62(5):1613-1628
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是自然界中细胞生命活动的产物,是一种包裹核酸、蛋白、脂类等分子的纳米级磷脂双分子层颗粒。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细菌可以分泌EVs作为抗生素和噬菌体的“诱饵”,从而发挥防御功能;此外,EVs还在传递毒力因子、细胞间通讯、介导基因水平转移、营养和电子传递、促进生物膜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EVs对生物个体和群体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细菌EVs形成机制、提取及鉴定方法、影响EVs分泌的因素等,重点总结了EVs的生物学功能以及在环境科学领域的研究进展,为EVs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