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母畜同期发情是一项崭新的家畜繁殖技术,近年来国内外对这项技术的研究日趋活跃,并逐渐应用于畜牧业生产。母鹿能不能运用同期发情技术?我们于1980年9月份进行了梅花鹿同期发情的探索性试验。 梅花鹿是季节性繁殖动物,每年5—7月产  相似文献   

2.
戚文华  蒋雪梅  杨承忠  郭延蜀 《生态学报》2014,34(22):6548-6559
2006年4—12月和2007年3—11月在四川省铁布自然保护区观察和统计了野生梅花鹿的繁殖行为,包括发情交配、产仔、发情吼叫、爬跨及其昼夜节律行为等。结果表明,四川梅花鹿为季节性发情动物,发情交配行为发生在9月上旬至12月中旬,集中在10—11月(占(86.99±3.24)%)。四川梅花鹿发情交配日期最早见于9月8日,最晚为12月16日,跨度约90—100 d(±6 d,n=90)。雌鹿交配日期与其繁殖经历具有低度正相关性(Kendall's tau-b和Spearman's rho,0.3r0.5,P0.05),成体雌鹿交配日期稍微早于初次配种雌鹿。雄鹿发情吼叫和爬跨行为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各有2个高峰期(05:00—08:00和18:00—21:00),夜间有小节律的发情吼叫和爬跨时期。U-test检验表明发情吼叫频次和爬跨频率在昼夜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雄鹿吼叫行为与其交配行为具有高度正相关性(Kendall's tau-b和Spearman's rho,0.8r1.0,P0.05),主雄、次雄和群外单身雄鹿的昼夜吼叫次数有极显著差异(P0.01)。雌鹿产仔期从4月下旬开始到7月下旬结束,集中在5—6月(占(91.51±4.96)%),产仔日期最早见于4月29日,最晚为7月28日,跨度约80—90 d(±5 d,n=130)。梅花鹿产仔日期与其分娩经历具有低度正相关性(Kendall's tau-b和Spearman's rho,0.3r0.5,P0.05),成体雌鹿产仔日期早于初次繁殖雌鹿。雌鹿每胎产1—2个幼仔,单双胎率分别为98.86%(±6.96%,n=129)和1.01%(±0.07%,n=1)。妊娠期和哺乳期梅花鹿采食行为分配占较大比率,其次是卧息和移动,哺乳期采食行为分配低于妊娠期,这与妊娠期正逢冬季,食物资源相对匮乏有关,而哺乳期恰逢夏季,植物生长旺盛,食物资源相对丰富。  相似文献   

3.
梅花鹿难产发病率约占母鹿全年总发病率40—50%。由于难产处理不当,不仅造成母鹿和仔鹿死亡,还可以引起母鹿不育。  相似文献   

4.
雌性大熊猫发情行为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89、1990年对成都动物园和外地来园配种的5只正常发情大熊猫(年龄6—17岁,体况正常,其中1只为初情,其余的有过繁殖史),于每天活动量较大、人为影响较小的早晨和黄昏观察其行为和生理变化(外阴变化),并进行逐日记录,其中蹭阴、咩叫的描述及频率计算参照曾国庆等(1984)的方法。现将结果整理于后,为大熊猫适时配种提供行为参考。5只熊猫中有2只在咩叫高峰期自然交配,怀孕产仔,自然交配中的1只熊猫在咩叫高峰前两天作过一次人工授精,其余3只人工授精未怀孕。据观察雌性熊猫在发情期有蹭阴、咩叫两个高峰期,组成了发情高峰期,两者前后相差3—6…  相似文献   

5.
雄性大熊猫配种期的性行为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凤歧  卜华 《兽类学报》1994,14(2):81-85
本文通过对西安动物园大熊猫雄兽弯弯于1986-1991年与3只雌兽相继本交,爬跨33次,交配21次,产5胎,获6仔,育成6仔的性行为观察。获得雄兽在发情季节的爬跨与酱姿式,交配的时间与叫声,配种期的食量下降与活动量变化等资料。  相似文献   

6.
大熊猫性行为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大熊猫的性行为,不仅可以揭示其繁殖规律,而且还可为提高配种率,增加数量和人工饲养提供科学依据。我们曾于1979—1980年,对本园饲养大熊猫的性行为进行过初步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范志勤  桑福  李国梁 《生态学报》1984,4(4):378-384
本文研究了外激素对新疆细毛羊性周期的影响,探讨应用外激素促进绵羊同期发情的可能性。 将391头母羊分为两群放牧,一群定期给以外激素喷雾,为试验组,另一群作为对照,定期喷以清水。结果两群羊的性周期显现不同的变化。试验组母羊平均发情7.0±0.85次;对照组为4.3±0.63次,p<0.05,相差显著。其中成畜对外激素的刺激作用反应较强,未成年羊的感受能力较弱)。 在外激素的作用下,发情羊显然增多,于7—10天内,大部分母畜发情。而对照组中发情羊数明显低予试验组,而且其发情母畜高峰期的出现,亦迟于试验组。 配种结果得出,经外激素处理组,羊配种时间较为集中,在配种开始的一周内,多数母畜发情并施行人工授精。而对照组的母羊,则表现陆续发情、没有集中的趋势。根据配种开始14日内的资料统计,试验组有87.9%的母羊发情、配种,对照组则只有37.5%母羊发情、输精。在其它未给外激素刺激的羊群中,要达到与试验组相似的配种百分数,配种时间平均需要35.8日,较给予外激素刺激的试验组延长了21.8日之多。说明外激素能产生促进绵羊同期发情、缩短配种时间的效应。 统计试验群与对照群40头母羊的产羔情况,试验组计有80%母羊怀孕并产羔,对照组母羊则只有30%母畜妊娠并产仔。 据试验羊的性周期、配种、产羔的结果,都说明  相似文献   

8.
吕慎金  杨林  杨燕  魏万红 《生态科学》2009,28(5):433-437
2007年4月至8月,以江苏省扬州市瘦西湖景区茱萸湾公园梅花鹿(Cervus nippon)为研究对象,采用扫描取样法(Scansampling)和全事件记录方法(All-occurrence recording),研究了28只梅花鹿昼间行为节律。结果表明:梅花鹿昼间取食、卧息、观望、反刍、移动、修饰行为频次依次减少,取食和卧息行为频次占昼间行为的80%。昼活动节律中,取食和反刍行为频次有两个高峰期,分别在7:30和17:30左右。而卧息行为频次高峰期在11:00~14:00之间。对公鹿、母鹿和幼鹿群体取食和卧息行为频次分析表明,在9:30~11:30时间段和12:30~17:30连续时间段内,公鹿及母鹿取食频次与幼鹿取食频次差异显著,在7:30~8:30和9:30~10:30及12:30~17:30连续时间段内,公鹿的卧息行为频次与母鹿和幼鹿卧息行为频次差异显著。本结论可为梅花鹿饲养管理和遗传保护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李长生  王桂武  周虚 《四川动物》2008,27(1):120-122
通过在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左家校区动物实习基地进行试验,研究了野生狍(中国亚种)在人工驯化饲养条件下的发情配种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狍属于短日照繁殖动物,发情和配种在秋季进行,每年有一个发情周期,性成熟是14±2月龄;雄狍在整个发情配种期始终保持兴奋状态,随时可以与达到发情旺期的雌狍进行交配,发情的雌狍外观没有明显表现,当对雄狍表现好感、主动亲近雄狍时,就是交配的最好时机;狍配种方式采用单雄群雌的同期复配方式,性别比例为雄性狍∶雌性狍=1∶4.  相似文献   

10.
梅花鹿(CervusnipponTemminck)属于哺乳纲(Mammalia)动物,雌雄异体。产仔是母鹿的本能;生茸则是雄性激素分泌而表现出的第二性征,也就是说,只有公鹿才能生长鹿茸,并且有严格的季节性。一般在3月中旬至8月中旬为收茸季节,此后角盘逐渐骨化,直至来年春夏才又脱盘生茸。近年来虽曾  相似文献   

11.
我园人工饲养大熊猫已有27年历史,但从事人工饲养下的繁殖研究起步较晚,现就我园几年来人工饲养下大熊猫繁殖生态的一些观察叙述如下:大熊猫的年龄结构与性表现年龄:重庆动物园现饲养大熊猫8只,年龄分别为1至27周岁,雄性2只,雌性6只。年龄在4.5至15岁间的雌性熊猫3只,具有繁殖潜力。(其中2只已有生育,1只于1986年初开始发情,另3只年龄为1岁、2岁和27岁)。性表现的年龄与徐启明报道基本一致,但本园所繁殖3胎的生育年龄分别始于9岁和12岁,看来有性表现不等于具备繁殖能力,故可不必急于实施人工授精。人工饲养下的发情(持续)时间:雌性大熊猫在…  相似文献   

12.
利用阴道粘液电阻值进行大熊猫排卵监测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只大熊猫发情配种期间阴道粘液电阻值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4只发情表现正常的大熊猫发情配种期阴道粘液电阻值呈现相似的V字形变化曲线,V形曲线的谷底所代表时期恰好与尿雌酮峰值期吻合,其中3只大熊猫于秋后产仔,结果提示测定大熊猫发情配种期间阴道粘液电阻值可有效用于监测排卵,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四川动物》1998,17(3):1
对5只大熊猫发情配种期间阴道粘液电阻值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4只发情表现正常的大熊猫发情配种期阴道粘液电阻值呈现相似的V字形变化曲线,V形曲线的谷底所代表时期恰好与尿雌酮峰值期吻合,其中3只大熊猫于秋后产仔,结果提示测定大熊猫发情配种期间阴道粘液电阻值可有效用于监测排卵,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母鹿分娩后,哺乳时常舔舐仔鹿肛门,能够促进胎便的排除,对仔鹿是有益的。但是在梅花鹿的驯养实践中,往往由于饲养条件不好,密度过大,管理不善,饲料中矿物质不足等原因,或因阴雨连绵,圈舍泥泞,造成仔鹿下痢时,则母鹿对下痢的哺乳仔鹿的肛门舔舐不止,以至  相似文献   

15.
麋鹿幼仔一周龄内的活动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军  梁崇歧 《兽类学报》1993,13(4):251-255
本文对麋鹿幼仔(4雄、6雌)在初生一周龄内的活动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仔鹿白天大部分时间皆藏卧于隐蔽处,与鹿群呈隔离状态,其活动行为主要表现为求乳、运动、跟随或躲避等。初生仔鹿具有接近和跟随亲生母鹿的本能,在5日龄内其大部分活动都处在亲生母鹿的监护下,属伴随型;至6—7日龄后,仔鹿可随母鹿进入鹿群活动。  相似文献   

16.
散放条件下春季梅花鹿行为时间分配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梅花鹿 (Cervusnippon)是我国珍贵的经济动物 ,梅花鹿野生种群数量极少 ,主要分布在吉林东部、四川诺尔盖、江西彭泽、安徽南部以及浙江西部[14 ] ,是国家 1级保护动物。国内对梅花鹿行为学研究仅对活动节律[2 ] 、性行为[7] 、社群行为[12 ] 有一些零星报道[8,11,13,14 ] ,尚未见有关行为时间分配及其与性别和天气之间关系的报道。我们于 1998年4~ 5月对散放条件下东北梅花鹿 (C .nipponhor tulorum)的行为时间分配进行了研究 ,为保护梅花鹿这一濒危物种研究提供基础资料。1 研究地区与方法1 1 自然概况黑…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记录一只因环境、饲料等因素改变而2001年春季未能发情的雌性大熊猫,于秋季9月中旬发情,并与另一只同期发情的公熊猫自然交配,当年冬季12月17日成功产仔的这一世界首例圈养大熊猫秋季发情配种的行为表现和配种经过,并对该大熊猫秋季发情的原因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巴马小型猪发情和产仔特性,对广西大学巴马小型猪场未育和经产雌猪与哺乳雌猪的发情、配种和产仔情况进行跟踪调查。研究表明(1)巴马小型猪雌猪初情期在120日龄(即4月龄)左右;(2)69%巴马小型猪哺乳雌猪在哺乳仔猪期间可以正常发情、排卵,配种后也可以正常受胎产仔;(3)巴马小型猪哺乳雌猪发情周期(21.1±2.2)d,比未育和经产雌猪的(19.0±1.5)d长,差异极显著(P<0.01);(4)巴马小型猪哺乳雌猪在哺乳仔猪期间(n=5)发情配种的产仔数(9.4±1.1)头/窝,与未育和经产雌猪(n=46)的(7.9±2.2)头/窝差异不显著(P>0.05),但其仔猪出生重(0.61±0.15)kg(n=47),比未育和经产雌猪的仔猪出生重(0.53±0.13)kg(n=363)要重,差异极显著(P<0.01);(5)初步确定哺乳雌猪在哺乳仔猪期间发情配种后所产雄雌仔猪比例(68%∶32%),高于未育和经产雌猪的(47%∶53%),差异极显著(P<0.01);(6)拟出巴马小型猪雌猪整个发情周期中阴道上皮细胞核固缩指数变化曲线,根据该曲线可以判断巴马小型猪处于发情周期的具体阶段。  相似文献   

19.
大熊猫“佳佳”六月底发情配种、冬季产仔汤纯香,陈猛,张和民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汶川623006大熊猫(Ailuropodamelanoleuca)是季节性单发情动物,多在春季发情一次。但随纬度和海拔高度不同也有差异。在野外,多于4至5月中旬发情配种...  相似文献   

20.
江西桃红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梅花鹿生境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华南梅花鹿(Cervus nippon)被IUCN列入濒危物种,也是我国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目前种群仅分布于江西、浙江、安徽等狭窄的区域内,形成多个孤立种群,生境破碎和丧失被认为是限制梅花鹿种群增长的主要原因。于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采用样线法和样方法对桃红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梅花鹿栖息地进行了野外调查,利用空间模拟方法,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空间分析功能,以植被类型、坡度、坡向、海拔和人类干扰活动作为评价因子进行了生境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桃红岭地区以森林为主,各类林地面积约9 488.15 hm~2,占75.90%,植被类型分为落叶阔叶林、针叶林、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竹林、灌丛、草丛和芭茅丛,面积分别为1664.57、1638.63、3438.21、1247.15、87.85、1143.88、60.92 hm~2和206.94 hm~2。在不考虑人类活动影响时,梅花鹿的适宜生境和次适宜生境面积分别是2233.99 hm~2和2980.24 hm~2,分别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8.61%和24.83%;而考虑人类活动影响时,梅花鹿的适宜生境和次适宜生境面积分别是1224.04 hm~2和2164.70 hm~2,分别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0.20%和18.04%。由于梅花鹿的生境受到居民点、主要道路、农田耕作、森林采伐等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导致大量适宜和次适宜生境丧失、隔离,景观破碎度指数由0.4345增加到0.5898。以潜在可利用生境面积计算,保护区梅花鹿环境容纳量为(568±160)只,而以实际可利用生境面积计算,则只能容纳(368±105)只。适宜生境的丧失和破碎可能是限制桃红岭梅花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梅花鹿种群恢复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际调查提出了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