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蜜蜂下行神经元的光反应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卫国  刘念 《昆虫学报》1995,38(4):385-392
利用电生理细胞外记录方法研究了蜜蜂下行神经元对光的反应特征以及与水平方向上光刺激角度的关系。 光刺激主要引起下行神经元的给光反应和撤光反应,持续性反应很弱。下行神经元的反应依赖于光刺激强度,在一定的强度范围内,随着光强度增大,反应强度也增大根据改变刺激角度引起的反应,在水平方向上最敏感,张角最大,约大于40°。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自然生长的小麦幼叶在伸展过程中,光系统和光合强度的变化。发现PSI的发育早于PSⅡ,在两个光系统的发育中,反应中心优先合成之后,捕光色素才逐步形成。Z形链的活性除受PSⅠ与PSⅡ匹配的调节外,还受着其它因素的调控。光合强度随叶片的发育而增强,光合产物向外运输增加。  相似文献   

3.
(一)利用积分球的方法可使全部視网膜同时受到弥散光的照射。在完全暗适应的情况下,这种刺激所引起的ERG的α波包含一个明显的明視α波和一个更大的暗視α波,后者成为整个α波的波峰;在明視α波之上,又可以辨別出三个小波(α_1,α_2,α_3)。用52° Maxwell投射光刺激也能引起类似的小明視α波,但整个明视α波相对地比暗視α波大得多,后者只出現在α波的波峰之后。 (二)暗視α波与明視α波是通过下列三类实驗来加以区別的:(1)在暗适应过程中,明視α波的振幅几乎是在暗适应一开始就立即明显增长,而暗視α波的恢复則要經过一段潜伏期。(2)在适当的光刺激强度下,当暗視α波的振幅对間隔5秒的重复刺激逐漸减小以至消失时,明視α波的振幅对相继的刺激很少变化。(3)在适当的光强度下,引起暗視α波的有效刺激时間比明視α波的长。 (三)不論是用弥散光照射或Maxwell投射光刺激,在相当大的刺激强度范圍,明視α波的α_(1-3)三个小波和暗視α波四个波之間的峰潜伏期間隔約为7毫秒。不过当光刺激强度减弱,由弥散光引起的各α波的峰潜伏期的增长比用Maxwell投射光刺激时的增长为快。中等强度以下的明适应对各α波的波峰潜伏期的影响很少。 (四)暗視α波的大部分能为很弱的明适应光所抑制,这个明适应光的强度大約只相当于絕对阈值的1000倍。这个敏感度和暗視b波对明适应的敏感度完全相当。在明适应下所剩下的α_s波和α_p波的性质差不多。 (五)对α波成分的分析表明,一个复合的α波是由一种可能从双极細胞层产生的振蕩电位迭加于一个較持久的由感受細胞所产生的負电位之上而形成的。对于以前有关工作所記录到的不同形状的α波以及对各个α波部分的鉴別沒有取得一致意見的原因,曾加以討論。  相似文献   

4.
棉铃虫成虫复眼的光谱敏感性及超极化后电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胞内记录方法研究了雄性棉铃虫小网膜细胞对光刺激的反应特性。结果如下:(1)小网膜细胞对562nm的光最敏感,另外对400nm、483nm光也较敏感;(2)对这三种敏感光的光强度反应曲线(V/LogIcurve)与对白光的类似,在一定范围内,随光强度的增加反应增大,呈近似“S”形曲线;(3)超极化后电位的幅值随闪光刺激强度的增大、刺激时程的延长、对刺激光的敏感程度的增加而增大;(4)感受器的去极化电位与超极化后电位的比值不受刺激强度及光谱的影响,但随闪光刺激时程的延长而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5.
光敏反应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氧化反应中,纯过氧化氢酶活性受光敏化剂血卟啉Ⅳ和核黄素的抑制。随光敏化剂浓度增高及照光时间延长,抑制程度加大。酶与光敏化剂反应后吸收光谱位移,峰形改变。紫外差示吸收光谱出现229nm负峰(血卟啉)和236—240nm峰(核黄素)。结果表明酶活的抑制与其蛋白构象的变化相关。  相似文献   

6.
嗜盐菌紫膜可见光区域的圓二色谱由二部分重迭组成,一部分是较宽的正带,它来自细菌视紫红质分子内视黄醛和菌蛋白之间相互作用,另一部分是由对称的正带、负带组成的激子带,它来自膜内相邻细菌视紫红质分子生色团的相互作用。因此,紫膜的圓二色谱可反映膜上蛋白的晶体结构和构象变化,被认为是研究嗜盐菌紫膜结构变化的一种天然探针。本文用圆二色谱和吸收谱观察了温度和pH对光适应紫膜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声波刺激对菊花愈伤组织膜脂物理状态和膜脂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蔗糖梯度法纯化的菊花 (Dendranthemamorifolium (Ramat.)Tzvel.)愈伤组织质膜微囊为材料 ,研究了声波刺激下质膜膜脂代谢和物理状态的变化。结果表明 ,一定强度 (10 0dB)和频率 (10 0 0Hz)的声波刺激使质膜磷酸二脂含量和二苯己三烯 (DPH)荧光偏振值降低 ,质膜光散射值、MC5 40荧光强度和磷酸单脂含量增加。表明一定强度和频率的声波刺激使质膜变疏松 ,膜的流动性增加 ,膜表面电荷密度和疏水性降低 ,膜脂合成代谢增加 ,分解代谢减弱。由此可见 ,膜脂物理状态和膜脂代谢对声波刺激极为敏感。  相似文献   

8.
(一)对于完全暗适应的眼,强度約为絕对阈10~3倍的弥散光照射全部視域,卽足以引起可被察觉的b波。刺激强度再增加2—10倍所引起的b波,按照ERG标准来判断仍然是属于暗視b波的。然而,在这样一个暗視b波中可以辨认出两个成分。較迟出現的一个成分能够为从藍到紅的各种单色光所引起。这个成分可被鉴別为有些工作者描述过的所謂迟正相。另一个較小的成分比迟正相早出現30—40msec,在藍光刺激时最显著,紅光刺激时則不出現。用52°的Maxwell投射光刺激也能引起对藍光敏感的成分,但是这种刺激还引起一个比“藍”b波出現更早(峰潜伏朔70—80msec)的b波部分(不純粹是一个暗視α波),这两者有相当程度的混合。用Maxwell投射紅光刺激时,由于对藍光敏感的波不出現,因此迟正相看起来变得比較突出。 (二)对藍光敏感的成分的阈值比迟正相的阈值約高0.3 log_(10)单位。虽然这个差別很小,但是迟正相已可为适应光有选擇地先被压抑。对紅光和藍光所引起的相同大小的b波,增加明适应到一定的强度,当由紅光引起的迟正相完全消失时,对藍光敏感的成分的一部分仍然保留下来。 (三)用弥散光刺激引起的迟正相的光譜敏感曲綫与ICI暗視标准曲綫符合,用Maxwell投射光刺激所测定的曲綫,在藍波段則显示出一个不超过0.1 log_(10)单位高于ICI标准的敏感性,这是由于在眼內产生的散射光所引起的。 (四)对于b波不同成分的意义,曾結合心理物理和神經生理学方面的資料加以討論。  相似文献   

9.
频闪光诱导光觉异常性豚鼠近视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使用特制的频闪调光器进行持续频闪光刺激,建立一种光觉异常性豚鼠近视模型,观察豚鼠在频闪光刺激后眼球产生的异常改变。方法 24只2周龄普通级豚鼠随机分为3组(n=8),Ⅰ组予0.5 Hz频率等时交替频闪,频闪亮度0~600 lx;Ⅱ组为无频闪等亮度光照组;Ⅲ组为开放环境正常光照组。光照时间6∶00~18∶00。每2周记录屈光度、眼轴长度及曲率半径,12周时眼底拍照后取出眼球,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眼球后极部改变。结果光照前各组间生物学测量参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时间延长,Ⅰ组与Ⅱ、Ⅲ组相比近视屈光度明显增加、眼轴延长,12周时3组间近视屈光度及眼轴差异有显著性(P<0.05),Ⅰ组与Ⅱ组相比眼球发生(-5.4±1.5)D的近视,眼轴增加(0.74±0.18)mm。Ⅰ组与Ⅲ组相比眼球发生(-6.6±1.5)D的近视,眼轴增加(0.86±0.24)mm。Ⅰ组眼底普遍出现豹纹状改变,视网膜感觉细胞层外段排列紊乱且有大量脱落节盘。结论通过改变正常光觉环境,频闪光能刺激豚鼠眼球产生过度发育并诱导轴性近视形成。这种光觉的异常最终影响了视网膜感光细胞的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10.
以蔗糖梯度法纯化的菊花(Dendranthema morifolium (Ramat.) Tzvel.)愈伤组织质膜微囊为材料,研究了声波刺激下质膜膜脂代谢和物理状态的变化.结果表明, 一定强度(100 dB)和频率(1 000 Hz)的声波刺激使质膜磷酸二脂含量和二苯己三烯(DPH)荧光偏振值降低,质膜光散射值、MC540荧光强度和磷酸单脂含量增加.表明一定强度和频率的声波刺激使质膜变疏松,膜的流动性增加,膜表面电荷密度和疏水性降低,膜脂合成代谢增加,分解代谢减弱.由此可见,膜脂物理状态和膜脂代谢对声波刺激极为敏感.  相似文献   

11.
范志勤 《生态学报》1982,2(3):285-290
各种环境刺激是通过机体调节动物繁殖的重要因素。近来研究逐步揭示了化学信息在鼠类繁殖中的刺激作用(范志勤,1981;Bronson,1971;Parkes et al.1961;Whitten,1966)。一般将哺乳动物的化学信息分为信号外激素和诱导外激素。前者指经短时间的刺激,经由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受纳动物直接的行为反应的一类外激素;后者通过神经一激素的调节诱导感受动物产生相对持久的生理状况和机能的变化。信号外激素的特点是作用时间短、行为变化快,反应可逆,即在刺激消失后,行为反应亦形消失。那么诱导外激素则表现  相似文献   

12.
光周期是引起季节性适应的最直接信号,大部分小型哺乳动物面对光周期信号变化表现出能量平衡的适应性改变.这种由光周期信号引发的、黑视素和褪黑素介导的能量调节对于小型哺乳动物维持最优适合度是至关重要的.本研究以分布在内蒙草原的长爪沙鼠(Meriones unguiulatus)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光周期诱导的能量调节.健康成年长爪沙鼠在长光(LD,16L:8D)或短光(SD,8L:16D)下驯化10周,或者先在短光下6周再转到长光下继续驯化4周(SL).发现在整个实验过程中,3组动物的体重和干物质摄入均没有显著差异.较年轻动物可能对光周期更敏感,因此将亚成体长爪沙鼠分别在LD或SD下驯化8周,检测能量平衡的变化.短光驯化并不改变体重、干物质摄入、静止代谢率、非颤抖性产热以及褐色脂肪组织中解耦联蛋白1的表达.为了进一步理解这种光不敏感性的可能机制,测定了视网膜中黑视素含量以及血清褪黑素浓度.与本课题组的预测一致,黑视素含量以及血清褪黑素浓度并不受光周期影响.这些结果表明,与大部分小型哺乳动物不同,长爪沙鼠表现出一种特殊模式,即面对光周期变化并不改变能量平衡.不变的黑视素含量和褪黑素浓度可能介导长爪沙鼠能量平衡的光不敏感性.  相似文献   

13.
(一)用一个10% K_4Fe(CN)_6灌注的玻璃微电极記录了大蠊复眼及視叶不同深度部位对光刺激的电反应。这个电极是从对侧复眼插入的,它同时又与另外一个固定的角膜下电极作为辨差引导。对某些深度的电反应曾加以分析。 (二)电极接触基底膜时,无例外地产生一种振动电位;根据基底膜的位置卽可准确地断定复眼及視叶其他結构的位置。对复眼和视叶的結构曾簡单地加以描述。 (三)用小光点(直徑150μ)、光环(內徑150μ,外徑約1mm)和圓形光(直徑約1mm)刺激,檢查了視网膜电图的相加性和波形是否因刺激形状的不同而有所改变。結果表明,大蠊复眼視网膜电图是完全可以相加的,单相引导出的电位的形状与刺激光的形状无关。沒有証据指示在昆虫复眼有相当于脊椎动物的局部視网膜电图的存在。 (四)大蠊視网膜电图为一純负波,在这个负波里,可区別两个成分,N_1和N_2,它們在整个小网膜細胞层都可以不衰减地被記录出来;在基底膜紧下,主要只記录到N_2。視叶的外髓层也有一个正向电位反应,但它的电場不到达复眼。 (五)漸次增强明适应,N_1比N_2更快被压抑。 (六)对于大蠊視网膜电图某些部分的起源以及与其他某些昆虫的不同,本文曾加以讨論。  相似文献   

14.
用胰蛋白酶消化菠菜叶绿体,叶绿体的F_(684)相对萤光强度下降。在反应液中加入光系统Ⅱ的电子受体(DCIP或Fecy)和光系统Ⅱ的电子传递抑制剂—DCMU,可以改变叶绿体F_(684)的相对萤光强度,但不影响与胰蛋白酶消化有关的萤光强度下降。用不同波长的光(436nm和470nm)激发胰蛋白酶消化过的叶绿体,所测得的F_(684)变化、叶绿体中叶绿素含量变化以及吸收光谱变化的实验结果,说明用胰蛋白酶消化叶绿体后,使部分叶绿素从叶绿体上脱落,其中叶绿素b的脱落量较高。表明胰蛋白酶消化所诱导的萤光强度下降与色素蛋白复合体受损有关。  相似文献   

15.
钙离子不仅是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一种大量元素,而且起了偶联细胞外刺激与胞内反应第二信使的作用,是多种受体激动后信息传递过程的中心环节。近年的研究表明:高温、干旱、触摸、低渗、低温、风、机械刺激、病原菌感染等多种环境胁迫均能引起胞质Ca~(2+)水平的改变。这种变化被认为是植物细胞感受环境胁迫的原初反应之一,它通过启动基因表达和胞内一系列生理生化过程调节细胞对环境改变的适应反应。胞质Ca~(2+)水平的改变有两种来源:胞外Ca~(2+)跨膜内流和胞内钙库如内质网中的Ca~(2+)释放。其中由肌醇磷  相似文献   

16.
用胰蛋白酶消化菠菜叶绿体,叶绿体的F_(684)相对萤光强度下降。在反应液中加入光系统Ⅱ的电子受体(DCIP 或Fecy)和光系统Ⅱ的电子传递抑制剂—DCMU,可以改变叶绿体F_(684)的相对萤光强度,但不影响与胰蛋白酶消化有关的萤光强度下降。用不同波长的光(436nm 和470nm)激发胰蛋白酶消化过的叶绿体,所测得的F_(684)变化、叶绿体中叶绿素含量变化以及吸收光谱变化的实验结果,说明用胰蛋白酶消化叶绿体后,使部分叶绿素从叶绿体上脱落,其中叶绿素b 的脱落量较高。表明胰蛋白酶消化所诱导的萤光强度下降与色素蛋白复合体受损有关。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雾天飞行员视觉目标辨认效率降低的机理,保障飞行安全,本文对模拟气雾箱中拍摄的飞机图像进行了频谱分析。共改变8种能见度,5种机型。通过FFT,获得了雾天飞机图像功率谱的环、楔特征参数。结果表明,这些参数与大气能见度有非常显著的相关关系;随着能见度的由大变小,高频分量逐步丢失,功率谱强度降低;不同机型的楔特征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贵州剑河八郎松山寒武系黔东统中部清虚洞组主要由灰岩、泥岩组成,下部以灰岩为主,上部为泥岩、灰岩互层,顶部为中层白云岩。上部含有大量的褶颊虫类和掘头虫类三叶虫及带软躯体动物多门类化石组合。本文报道的楔叶形虫Sphenothallus Hall,1847产于清虚洞组上部,分异度低,仅1属1相似种,即台江楔叶形虫(相似种)Sphenothallus cf.taijiangensis Zhu et al.,2000,位于Redlichia(R.)guizhouensis-Redlichia(R.)nobilis顶峰带。S.cf.taijiangensis化石保存较好,少数标本管壁之间保存有横纹,说明Sphenothallus为一具有锥管状外壳的虫体。剑河八郎松山清虚洞组的楔叶形虫是贵州继牛蹄塘组、凯里组之后寒武系另一个产出层位,它的发现不仅丰富了清虚洞组生物群的组成,同时为全球楔叶形虫Sphenothallus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初步研究表明全球Sphenothallus的演化趋势是个体增长,管壁加厚物宽度变宽,口部膨胀角变小。Sphenothallus与现代刺胞动物水螅虫类或钵水母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脑起搏器     
脑起搏器在医学术语上称“脑深部刺激系统(DBS)”,其外形及工作原理与心脏起搏器类同。DBS由植入脑内的刺激电极、埋在胸部皮下的脉冲发生器和皮下导线组成。脑内电极质地柔软,直径1.2mm,电极头端有4个刺激触点,供刺激选用。脉冲发生器大小为6×6×0.5cm,为整个系统的核心部分,持续发出高频脉冲电刺激,通过皮下导线传递到脑内电极,抑制不正常的脑核团放电,消除帕金森病症状。整个刺激系统均埋在皮下,不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可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的刺激触点、频率、强度及脉宽等参数,通过体外电脑程控调节,以达到最佳刺激效果,调节时病人无…  相似文献   

20.
采用光强、光质、照光时间、温度、气体成分以及叶水势、光合抑制剂等多种因素处理小麦叶片,观察这些因素对光合作用影响及其与光呼吸关系。结果证明,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光合作用与光呼吸变化始终保持平行关系,而且在多数情况下,二者始终保持25%左右的比值,并发现二者比值变化受温度的调节。 发现光合与光呼吸从照光初始达最大速率(饱和值),要经过一个“滞后期”,小麦在10~15℃下,大约需55分钟,水稻在30℃下约需30分钟。 光呼吸猝发现象受光强、照光时间及高O_2影响;提高光强、延长照先时间或提高O_2浓度都可提高猝发强度,猝发强度一般可达33~81×10~(-3)CO_2mg dm~(-2)min~(-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