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种植物油及其生物柴油中脂肪酸组成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鹏  蒋卫东  刘颖颖  颜钫  陈放   《广西植物》2007,27(3):448-452,419
生物柴油油料植物的选择是多样化的。通过对麻疯树,青刺果及乌桕三种产于西南的油料植物油分的理化性质及它们的生物柴油进行GC/MS分析,以麻疯树油为参照油分,对比青刺果油和乌桕油,找出适合作生物柴油油料植物油分的特点,为生物柴油油料植物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种子的贮油细胞器——油体及其蛋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物柴油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替代能源,因其良好的环境效应而倍受关注.植物油是生产生物柴油的主要原料.植物油作为最经济、最有利于种子传播和萌发生长的能量和碳源物质,贮存和积累于植物种子的贮油细胞器-油体之中.本文综述了植物种子油体的亚细胞结构、化学组成及其功能、生物合成与降解等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美科学家将鸡肉变成生物柴油美国阿肯色大学的化学工程师研制出一项利用超临界甲醇将鸡肉脂肪和妥尔油脂肪酸转化成生物柴油的新工艺。这个过程无需使用催化剂,并且生物柴油产出率非常高,其中鸡肉脂肪的产出率是89%,妥尔油脂肪酸的产出率是94%。妥尔油脂肪酸是木材浆化过程中的主要副产品。这两项工艺成就意味着燃料生产的重大突破,有关研究人员和石油公司已开始考虑用这种生物柴油替代石油。美科学家将鸡肉变成生物柴油@张春鹏  相似文献   

4.
开发木本油料植物作为生物柴油原料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根据德国、欧盟和美国制定的生物柴油标准制定了以碘值、十六烷值和脂肪酸组成等参数作为植物油质量的评价体系。通过四条标准,即51<十六烷值<65、碘值<115、亚麻酸<12%和十八碳四烯酸<1%、碳链长度为C12-C22,对国产118种种子含油量超过30%的木本油料植物进行评估,共筛选出53种木本油料植物的种子油可作为发展生物柴油最适合的原料。其中油茶、杏、无患子、臭椿、白檀、海州常山分布广,是值得推广种植的生物柴油植物。富油大科山茶科和无患子科植物的种子油一般都适合发展生物柴油,而富油大科樟科、松科和卫矛科植物的种子油不适合作生物柴油原料。我国各省区可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能源树种,发展生物柴油产业。  相似文献   

5.
固定化脂肪酶催化制备生物柴油条件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探讨了以固定化脂肪酶为催化剂催化制备生物柴油中醇油比、水含量、游离脂肪酸酸值和催化剂使用寿命对菜子油酯交换反应的影响,并与以NaOH、固体碱纳米水滑石为催化剂生物柴油的制备条件相比较.研究表明:固定化脂肪酶为催化剂所需最佳醇油比最低,仅为4:1,游离脂肪酸含量对酯交换反应影响甚微,且有较强的抗水性,固定化脂肪酶催化剂可可重复使用6次;NaOH为催化剂酯交换反应抗水性最强,随游离脂肪酸的增加,酯交换转化率显著降低;纳米水滑石为催化剂可重复使用5次,酯交换产物易分离,所得产品完全符合德国生物柴油标准.  相似文献   

6.
白木通种子油的理化特性及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白木通种子为实验材料,索氏提取法提取种子油,GC-MS测定脂肪酸组成,国标法测定理化性质,运用响应面法对碱催化白木通种子油酯交换制备生物柴油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白木通种子油含有5种脂肪酸,其中油酸含量最高,硬脂酸次之。白木通种子油的得率、含水量、碘值、酸值、皂化值、过氧化值、凝固点、闪点和冷滤点分别为32.76%、0.36%、67.89 g/100 g、8.85 mg KOH/g、235.03 mg KOH/g、47.08 mmol/kg、-12℃、215℃和-7℃。优化的生物柴油制备工艺为:反应时间80 min,醇油摩尔比6.7∶1,催化剂用量1.3%(按反应体系总质量计算)。白木通种子含油率高,可作为藤本油料作物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7.
种子的贮油细胞器——油体及其蛋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红焱  宋松泉 《植物学报》2006,23(4):418-430
生物柴油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替代能源, 因其良好的环境效应而倍受关注。植物油是生产生物柴油的主要原料。植物油作为最经济、最有利于种子传播和萌发生长的能量和碳源物质, 贮存和积累于植物种子的贮油细胞器——油体之中。本文综述了植物种子油体的亚细胞结构、化学组成及其功能、生物合成与降解等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合成了碱性离子液体1-甲基-3-丁基咪唑氢氧化物,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检测与文献报道一致,以此离子液体为制备生物柴油的催化剂,发现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在生物柴油的合成过程中,考察了离子液体的用量、醇与油物质的量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酯交换反应的影响.结果显示,以地沟油制备生物柴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醇油摩尔比8:1、反应温度70 ℃、反应时间110 min、催化剂用量为原料油质量的3.0 %.在此条件下, 脂肪酸甲酯转化率为95.7 %.由地沟油制备的生物柴油,其低温流动性能好,闪点高,除碘值较高外,其他主要性能符合0# 柴油标准,并且可以和0# 柴油进行调和使用.  相似文献   

9.
CN1775913:高酸值潲水油制备生物柴油的新工艺本发明涉及一种将废弃的植物油转化为生物柴油的新工艺。此工艺采用酯交换法,以浓硫酸、浓磷酸为催化剂、高酸值潲水油为原料,制备出的生物柴油已达国外现有的生物柴油的质量标准,并且与矿物柴油的性能指标接近。本工艺具有以下特点:(1)采用酯交换法制备生物柴油,以均匀设计的实验方法,优化出以浓硫酸、浓磷酸为催化剂、高酸值潲水油为原料,制备生物柴油的最佳条件,生物柴油的转化率高达98·5%。(2)针对制备柴油酸值高、颜色深、甲醇浪费等一系列问题,采用一种独特的后处理方法,使制备出的生物…  相似文献   

10.
超临界流体技术制备生物柴油不使用催化剂,生产过程清洁环保,是极具发展潜力的绿色可再生能源生产技术。本文首先简述超临界流体的特点及其用于生物柴油制备的物理、化学基础;其次详细分析超临界流体技术制备生物柴油的过程中反应温度、反应压力、醇油摩尔比、低碳醇种类、水、脂肪酸、反应器及反应形式等工艺控制条件对反应的影响和原因,并介绍超临界流体制备生物柴油中的过程强化方法和技术经济性。尽管超临界流体制备生物柴油具有原料适应性好、投资和运行成本低、生产过程清洁等优点,但存在反应条件苛刻、甲醇用量高等问题,从工业化角度指出使用廉价废弃油脂原料降成本、调节原料酸值降低反应苛刻度、连续化和大型化是超临界流体制备生物柴油技术的重点提升方向。  相似文献   

11.
12.
13.
In experiments on Black Sea skates (Raja clavata), the potential of the receptor epithelium of the ampullae of Lorenzini and spike activity of single nerve fibers connected to them were investigated during electrical and temperature stimulation. Usually the potential within the canal was between 0 and –2 mV, and the input resistance of the ampulla 250–400 k. Heating of the region of the receptor epithelium was accompanied by a negative wave of potential, an increase in input resistance, and inhibition of spike activity. With worsening of the animal's condition the transepithelial potential became positive (up to +10 mV) but the input resistance of the ampulla during stimulation with a positive current was nonlinear in some cases: a regenerative spike of positive polarity appeared in the channel. During heating, the spike response was sometimes reversed in sign. It is suggested that fluctuations of the transepithelial potential and spike responses to temperature stimulation reflect changes in the potential difference on the basal membrane of the receptor cells, which is described by a relationship of the Nernst's or Goldman's equation type.I. P. Pavlov Institute of Physiology,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SSR, Leningrad. I. M. Sechenov, Institute of Evolutionary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SSR, Leningrad. Pacific Institute of Oceanology, Far Eastern Scientific Center,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SSR, Vladivostok. Translated from Neirofiziologiya, Vol. 12, No. 1, pp. 67–74, January–February, 1980.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
20.
Birefringence of flow of preparations of myosin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