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在不同营养状态下东方田鼠对陌生食物选择学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俊年  刘季科  陶双伦 《生态学报》2003,23(11):2492-2496
通过不同饥饿处理 ,研究了东方田鼠在不同营养状态下 ,对陌生食物尝试和选择的行为模式。结果表明 ,初次遇到陌生食物时 ,各处理组对陌生食物的采食量分别为饱食 6.9± 1 .8g,饥饿组为 4.8± 1 .6g,饥饿 食物短缺组为 3.4± 1 .4g。各处理组动物对陌生食物的摄入量间差异极为显著 ( P=0 .0 0 4 3)。饱食组、饥饿组及饥饿 食物短缺组动物初次遇到陌生食物时 ,所摄入的陌生食物量占总摄入量的百分比分别为72 %、38%与 1 2 %。说明 ,在实验室条件下饱食动物较饥饿和饥饿 食物短缺的动物学习选择摄食陌生食物的倾向较强。  相似文献   

2.
饥饿对鱼类生理生态学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58,自引:9,他引:149  
由于自然界中食物分布在空间上的不均匀性、季节更替或环境剧变等原因,鱼类经常会在生活周期的一定阶段面临食物资源的缺乏而受到饥饿胁迫。不同种类的鱼对饥饿的耐受力和适应性特征不同。有关饥饿对鱼类生理生态学状况影响的研究有助于了解鱼类适应饥饿胁迫的生态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该方面的资料对渔业资源管理及水产养殖等方面的实践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饥饿对鱼类代谢、身体组成、形态结构、行为、繁殖习性、 作用。l饥饿对鱼类代谢水平的影响鱼类可调节自身的能量分配以适应食物的缺乏,饥饿状态下鱼…  相似文献   

3.
饥饿对鱼类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自然界以及人工养殖中,鱼类会经常遇到缺少食物的情况,不同种类的鱼对饥饿的耐受力和适应性特征不同。研究饥饿对鱼类的影响有助于了解鱼类适应饥饿的生态对策,对鱼类自然资源的保护、苗种培育、水产养殖等方面提供理论指导。综述了饥饿对鱼类生长、存活、形态、行为以及补偿生长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在室内条件下,通过双通道选择实验比较艾虎在不同饥饿条件下对固定食物量斑块和变化食物量斑块的利用程度,确定艾虎对食物变化量的敏感性,以验证风险敏感取食原理。研究结果表明,训练期实验中,艾虎对固定食物量斑块中的取食量和利用频次明显高于变化食物量斑块,而对两个斑块的利用时间基本相同;艾虎饥饿一天后对固定食物量斑块中的利用频次明显高于变化食物量斑块,而对两个斑块的利用时间和取食量基本相同;艾虎饥饿两天后对两个斑块利用程度与训练期的结果相同;同时,艾虎在两个斑块中的取食量均与饥饿程度无关,而对两个斑块的利用时间和利用频次均随饥饿程度明显降低。因此,艾虎对固定食物量斑块和变化食物量斑块的利用程度基本相同,食物变化量对艾虎的取食行为没有明显影响,艾虎对食物变化量是不敏感的。产生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艾虎的能量代谢水平较低,在食物受到限制时主要采用降低活动使单位活动时间内所获得的能量值达到最大的取食对策增加自身的存活机率。  相似文献   

5.
在室内条件下,通过双通道选择实验比较艾虎在不同饥饿条件下对固定食物量斑块和变化食物量斑块的利用程度,确定艾虎对食物变化量的敏感性,以验证风险敏感取食原理。研究结果表明,训练期实验中,艾虎对固定食物量斑块中的取食量和利用频次明显高于变化食物量斑块,而对两个斑块的利用时间基本相同;艾虎饥饿一天后对固定食物量斑块中的利用频次明显高于变化食物量斑块,而对两个斑块的利用时间和取食量基本相同;艾虎饥饿两天后对两个斑块利用程度与训练期的结果相同;同时,艾虎在两个斑块中的取食量均与饥饿程度无关,而对两个斑块的利用时间和利用频次均随饥饿程度明显降低。因此,艾虎对固定食物量斑块和变化食物量斑块的利用程度基本相同,食物变化量对艾虎的取食行为没有明显影响,艾虎对食物变化量是不敏感的。产生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艾虎的能量代谢水平较低,在食物受到限制时主要采用降低活动使单位活动时间内所获得的能量值达到最大的取食对策增加自身的存活机率。  相似文献   

6.
在室内条件下,将大鵟作为艾虎的天敌动物,通过双通道选择实验确定6 只成体艾虎在3 个捕食风险水平和4 种饥饿状态条件下的取食行为,探讨艾虎在取食过程中对饥饿风险与捕食风险的权衡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在无捕食风险存在时,艾虎被剥夺食物0 d 和1 d 后对食物量不同的两个斑块中的取食量和利用频次均无明显不同(P > 0. 05),但对高食物量斑块的利用时间均明显高于低食物量斑块的(P <0.05),而艾虎被剥夺食物2 d和3 d后对高食物量斑块中的取食量和利用时间均明显高于低食物量斑块中的(P < 0.05),但在利用频次上均无明显差异(P > 0.05)。在面临低风险时,艾虎在4 种饥饿状态下均只利用无天敌动物存在的低食物量斑块,而基本不利用有天敌动物存在的高食物量斑块。在面临高风险时,艾虎不得不利用有天敌动物存在的食物斑块,被剥夺食物0 d 时艾虎对无风险、无食物量斑块的利用时间基本相同于对高风险、有食物量斑块的利用时间(P>0.05),而被剥夺食物1d、2 d 和3 d 后艾虎对高风险、有食物量斑块的利用时间明显高于无风险、无食物量斑块的(P< 0. 05)。在相同风险条件下,随着饥饿程度增加,艾虎在斑块中的取食量均明显增加(P< 0.05),而对斑块的利用时间和利用频次明显降低(P<0.05)。在相同的饥饿状态下,不同风险水平时,艾虎在斑块中的取食量无明显的差异(P>0.05),但在低风险和高风险时对斑块的利用时间和频次均明显低于无风险时的(P <0.05)。以上结果说明艾虎能够根据食物摄取率和自身的能量需求在捕食风险和饥饿风险之间做出权衡,当饥饿风险小于捕食风险时,艾虎趋于躲避捕食风险,当饥饿风险大于捕食风险时,艾虎趋于面对捕食风险,所采用的取食策略是减少活动时间和能量消耗,最大程度地提高单位时间内获得的能量。  相似文献   

7.
李俊年  刘季科  陶双伦 《生态学报》2007,27(11):4478-4484
实验室条件下,测定饥饿和食物单宁酸对东方田鼠食物摄入量和觅食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饥饿使实验个体的食物总摄入量增加,食物摄入率及口量大小随饥饿强度的增大而增加,而觅食频次则无显著改变,实验个体每取食回合的觅食时间呈缓慢增加的趋势,与对照组比较,觅食时间差异不显著。东方田鼠优先选择0%单宁酸食物,次为3%单宁酸食物,而对6%单宁酸食物的摄入量最少。在饥饿条件下,东方田鼠食物摄入率的增加主要源于其口量大小,觅食频次和觅摄食时间对食物摄入量增加的贡献不显著。在饥饿条件下,植食性小哺乳动物并未通过延长觅食时间,降低用于防卫、繁殖活动时间来增加食物摄入量,而是通过增加口量大小,提高其食物摄入率来满足其营养需要。验证了饥饿与植物次生化合物共同作用引起田鼠类动物生理的改变,能影响其食物摄入量及觅食行为的假设。  相似文献   

8.
李俊年  刘季科  陶双伦 《生态学报》2007,27(11):4478-4484
实验室条件下,测定饥饿和食物单宁酸对东方田鼠食物摄入量和觅食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饥饿使实验个体的食物总摄入量增加,食物摄入率及口量大小随饥饿强度的增大而增加,而觅食频次则无显著改变,实验个体每取食回合的觅食时间呈缓慢增加的趋势,与对照组比较,觅食时间差异不显著。东方田鼠优先选择0%单宁酸食物,次为3%单宁酸食物,而对6%单宁酸食物的摄入量最少。在饥饿条件下,东方田鼠食物摄入率的增加主要源于其口量大小,觅食频次和觅摄食时间对食物摄入量增加的贡献不显著。在饥饿条件下,植食性小哺乳动物并未通过延长觅食时间,降低用于防卫、繁殖活动时间来增加食物摄入量,而是通过增加口量大小,提高其食物摄入率来满足其营养需要。验证了饥饿与植物次生化合物共同作用引起田鼠类动物生理的改变,能影响其食物摄入量及觅食行为的假设。  相似文献   

9.
儿童隐性饥饿问题已成为学术关注热点,贫困农村儿童隐性饥饿问题迫在眉睫,其主要原因是必需微量元素失衡,儿童早期营养不良的后果具有不可逆性。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作物种类等因素是影响植物微量元素含量的重要因素,环境中各元素以不同的形态存在,并通过土壤、植物等自然生态因子进入食物链。本文综述贫困农村的食物安全问题、生物多样性与稀释效应对食物质量安全的影响、儿童隐性饥饿的危害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开展土壤-植物-儿童人体系统必需微量元素关联特征研究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0.
研究旨在探讨同质(所有个体均正常摄食或饥饿)或异质(由不同饥饿个体比例组成的鱼群)鱼群的隐蔽所利用及觅食行为差异,以及上述行为对模拟捕食刺激的响应。实验选取喜好集群的德玛森小岩鲷(Chindongo demasoni)幼鱼为研究对象,以设置了隐蔽所臂和食物臂的六臂迷宫为竞技场,考察不同饥饿个体比例鱼群(8尾成员,分别为8F0S、7F1S、4F4S、1F7S和0F8S, F为正常投喂个体, S为饥饿个体),在自发状态及遭遇模拟捕食刺激下在迷宫不同区域的分布和成群动态。研究发现:(1)8F0S鱼群偏好隐蔽所臂;随着鱼群饥饿个体成员比例上升,鱼群在食物臂分布呈线性增加趋势, 0F8S鱼群在隐蔽所臂和食物臂的分布已不再存在差异;(2)隐蔽所臂的鱼群成群频率随饥饿鱼比例的上升呈下降趋势,但食物臂的鱼群成群频率并未随饥饿鱼比例上升而上升,且鱼群单次持续时间和总体时间占比均不受鱼群内部饥饿个体占比的影响;(3)模拟捕食刺激导致实验鱼在隐蔽所臂分布显著上升,应激状态下几乎所有集群均发生在隐蔽所臂,且该变化不受鱼群组成的影响。研究表明:(1)在陌生环境下德玛森小岩鲷的行为策略是优先避敌,其次才是营养需求...  相似文献   

11.
不同光照强度下乌鳢幼鱼的摄食强度及动力学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103-10-3lx光照强度范围内,乌鳢幼鱼对浮游动物的摄食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减弱而增强,在10-3lx时达最大值;摄食丰在10-3lx时最高,并随时间的延长而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2.
温湿度对小灵猫摄食活动及摄食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福生  刘振湘 《兽类学报》2002,22(3):233-236
小灵猫 (Viverriculaindica)系食肉目、灵猫科、小灵猫属 ,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物种 ,广布于我国淮河、长江流域及华南各省区[1,2 ] ,在湖南主要产于湘西、湘西南及湘南丘陵地带。关于环境因素对小灵猫的影响已有一些文献资料[3~ 5] ,但温、湿度与其摄食活动和摄食量之间的关系则尚未见报道。作者于 1 998年 1 2月至 2 0 0 0年 8月对小灵猫进行了驯养研究 ,就温度、湿度对小灵猫摄食活动、摄食量的影响进行了观察分析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 1 试验材料1 1 1 试验动物 实验用个体均于 1 998年 1 2月捕自…  相似文献   

13.
广布中剑水蚤对裸腹和秀体的摄食(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5年6月至9月,在武汉东湖,通过摄食实验和野外调查,作者研究了广布中剑水蚤对裸腹和秀体的摄食。研究结果证实,广布中剑水蚤能够抓取和摄食裸腹和秀体。广布中剑水蚤对小型裸腹的平均摄食率高于大型裸腹。多重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广布中剑水蚤对小型和大型裸腹的摄食率有显著差异(P=00335),捕食者喜食小型猎物。由于广布中剑水蚤的摄食习性,它对裸腹和秀体的种群动态有重要影响,但随着鱼产量增加,广布中剑水蚤对猎物摄食的影响效果被减弱了。  相似文献   

14.
15.
稀有鮈鲫仔鱼的摄食和耐饥饿能力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研究了室养条件下稀有的鮈鲫的摄食和耐饥饿能力。结果表明,仔鱼一般在孵出后1.5d-2d开口摄食,此时卵黄囊容量约从初孵时的0.1降至0.03mm~3以下,在其后1-1.5d卵黄物质消耗殆尽;饥饿仔鱼的初次摄食率变化型式为:开始较低,然后迅速升高,约在卵黄吸尽时达到最高,最高初次摄食率为100%,保持在80%以上的时间为5d;持续饥饿或延迟开始摄食时间对仔鱼的生长、发育、存活有深刻的影响,饥饿仔鱼全长负生长及饥饿体征明显;初孵仔鱼持续饥饿8-10d达不可逆点(PNR),饥饿仔鱼在PNR前1.5d时存活率低于50%,在PNR后2d全部死亡。  相似文献   

16.
淤泥湖近太湖新银鱼的生物学及其增殖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太湖新银鱼的生殖期为春夏季的3月底至6月上旬,产卵盛期为4月上旬和5月上旬。性成熟年龄为1年,属分批产卵类型。终生以浮游动物为食。生长1年平均全长为68.7mm,平均体重为0.70g。产卵后不久死亡,寿命只有1年。捕捞近太湖新银鱼的合理时期为冬季,捕捞期内划定禁渔区和向禁渔区放流部分亲本。产卵盛期人工放流受精卵或银鱼苗。  相似文献   

17.
双歧杆菌在人工胃液中的存活率考查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双歧杆菌在人工胃液中的存活率考查大连医科大学科达药业有限公司大连116024刘文佐曲湘昆以双歧杆菌制成的微生态制剂近年来上市的品种较多,如硬胶囊剂、片剂、颗粒剂、液体制剂等。这些制剂均为胃溶型,口服后在胃部崩解、溶散。胃中pH值为1-3,双歧杆菌在此...  相似文献   

18.
卡特拉鱼形态,食性和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观测卡特拉鱼的形态特征和1—3龄鱼主要可量性状及其比例的变动。1—3龄鱼除主食商品饲料外,同时也食较大比例的浮游生物。着重对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比例进行了分析。肠长与体长呈直线相关。Y=6.38X-89.95。1—4龄鱼体长和体重相对生长率和生长指标都随年龄增加而逐渐下降。体长与体重呈曲线相关。W=0.00002261L~(3.0569)。采用 Von.Bertalanffy 生长方程分析其生长特性。方程参数 L_∞=821.2mm,W_∞=19616.6g,t_0=0.6年,K=0.3。体长生长不具拐点,生长速度随年龄增加而递减;体重生长具拐点,其值4.3年。此时体重生长速度达最大值。4、3龄前是生长旺盛期,此后进入生长缓慢期。  相似文献   

19.
以23.78±0.09g的南方鲇为实验对象,以Cr2O3作为测定饲料消化率的指示物,以大豆蛋白分别替代0%、13%、26%、39%、52%和65%的鱼粉蛋白,配制成6种等氮(粗蛋白48%)、等能(总能20KJ/g)的饲料,用于探讨饲料中大豆蛋白替代鱼粉蛋白的比例对南方鲇消化率及摄食率的影响。实验在27.5±0.02℃水温条件下进行6周,溶氧维持在5mg/L以上,光制为14L∶10D。结果表明,饲料中不同比例的鱼粉蛋白与大豆蛋白对南方鲇的消化率及摄食率均存在显著影响(P<0.05)。其中南方鲇对于物质、蛋白质、脂肪和能量的消化率随着大豆蛋白替代率的提高而逐步下降,当替代量为65%时,其消化率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而南方鲇的摄食率均随着饲料中大豆粉添加量的升高而升高,当大豆蛋白替代鱼粉蛋白超过39%时,摄食率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通过分析认为,消化率是限制南方鲇利用大豆粉的重要因素,而摄食率不是影响其利用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方静 《四川动物》1996,15(2):55-58
本文报道产于沱江的大口鲇Silurusmeridionalis成鱼阶段食性和生长等生物学资料。食物以鱼类为主,4龄前生长迅速,体长与体重相关关系方程式为:W=11.5509BL2.9801,r=0.9914,原因可能与沱江饵料丰富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