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小熊猫夏秋季的昼夜活动节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5~11月,在邛崃山系宝兴蜂桶寨自然保护区采用无线电遥测技术对6只野生小熊猫的昼夜活动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熊猫具有晨昏活动的习性,5~11月的平均活动率为0.5286。小熊猫以白昼活动为主,兼夜间活动,白昼的活动率(0.5903±0.0538)高于夜晚活动率(0.4468±0.0413)。每昼夜有(52.86±9.8)%的时间处于活动状态,其中64.53%的活动时间在白昼,35.47%的活动时间在夜晚。每昼夜有两个活动高峰,分别出现在08∶00~10∶00和17∶30~18∶30。在休息时间的分配上,小熊猫每昼夜长休息平均2.07次,持续时间平均3.75小时;中等长度休息1.56次,持续1.59小时;短休息1.21次,持续0.84小时;长休息有44.06%在白昼,55.94%在夜晚。  相似文献   

2.
2007年8月31日—2007年9月11日、2007年9月14日—2007年9月27日、2007年10月15日—2007年10月26日的09∶00—17∶00对成都动物园饲养的1对成年和2只幼年川金丝猴,采用目标动物取样法和瞬时扫描记录法对圈舍丰容前后的川金丝猴行为进行了观察比较。结果表明,在仿生态兽舍(环境丰容后)内,川金丝猴的跳跃、探究、攀爬和观望行为比在笼养圈舍(环境丰容前)内有显著增加,休息行为显著减少(P<0.01);成年川金丝猴搬入仿生态兽舍1个月后,雌雄梳理和行走行为较它们在旧兽舍和刚搬入新馆舍时显著增加(P<0.05),搬入仿生态兽舍1月后与刚搬入仿生态兽舍相比,休息行为发生频次的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未成年金丝猴在12∶00—13∶00间出现运动行为低谷,其余各时段中运动行为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休息行为,其中12∶00—13∶00休息行为达到昼间的高峰;采食高峰为09∶00—10∶00;梳理、警戒以及其他行为在各时段分布较均匀。成年金丝猴昼间行为较多的是梳理和休息行为;15∶00—16∶00运动行为所占比例较高,梳理行为10∶00—12∶00所占比例较高,休息行为在12∶00—13∶00所占比例最高,采食行为的高峰在09∶00—10∶00,警戒行为在09∶00—10∶00和15∶00—16∶00稍高,其他行为所占比例分布较均匀。幼年川金丝猴的运动、采食行为频次百分比极显著高于成年川金丝猴的运动、采食行为频次百分比(P<0.01);而梳理和警戒行为极显著低于成年川金丝猴(P<0.01)。  相似文献   

3.
弄岗黑叶猴的日活动类型和活动时间分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2005年10月-2006年9月,用瞬时扫描法对广西弄岗自然保护区内的一群黑叶猴(Trachypithecusfran oisi)的日活动节律和活动时间分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黑叶猴日活动中出现2个觅食高峰和1个休息高峰。觅食高峰分别出现在7:00-9:00和16:00-18:00;休息高峰出现在10:00-14:00。黑叶猴日活动节律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表现为旱季上午的觅食高峰被推迟了1h,且觅食时间长于雨季;旱季下午的觅食活动提前1h结束。猴群在雨季较早进入休息高峰,而且中午休息时很少有移动或零星觅食。研究期间,猴群用于休息的时间平均占日活动时间分配的51.99%,移动占20.25%,觅食占18.61%,理毛占7.61%,玩耍占1.20%,其它行为(包括打斗、交配等)仅占0.14%。活动时间分配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主要表现为:与雨季相比,黑叶猴在旱季花费更多的时间用于觅食和移动,而相应地减少用于休息的时间。活动时间分配在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个体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成年个体花费更多的时间用于休息和觅食,未成年个体则花费更多的时间用于移动和玩耍;雌性个体比雄性个体花费更多的时间用于理毛。  相似文献   

4.
2013年4月-2015年10月,在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用录音笔和GPS对2只野化培训的圈养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幼体雪雪和华妍进行连续观察,收集声音数据,分析其休息、觅食、嬉戏和活动的行为节律。结果表明:(1)雪雪的日行为节律有3个觅食高峰(08∶00、18∶00和22∶00),2个休息高峰(03∶00-06∶00和11∶00-14∶00),各行为中仅嬉戏表现出有高度统计学意义的差异(F=1.944,df=359,P<0.01);休息时间占比为56.03%±10.58%、觅食为19.43%±18.49%、活动为19.30%±7.81%、嬉戏为5.24%±4.61%。(2)华妍有3个觅食高峰(10∶00、15∶00和20∶00),3个休息高峰(01∶00-06∶00、11∶00-13∶00和16∶00-19∶00);4种行为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休息时间占比为55.37%±10.38%、觅食为28.09%±17.79%、活动为14.61%±8.52%、嬉戏为1.93%±1.79%。(3)大熊猫幼体的日行为节律存在季节性差异。研究结果为大熊猫野化培训和野外放归提供了基础信息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开展近缘物种觅食行为比较对理解动物的行为可塑性及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白头叶猴(Trachypithecus leucocephalus)和黑叶猴(T.francoisi)是近缘物种,体形大小相近,社会结构和栖息环境相似,是广西崇左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喀斯特季节性雨林中邻域分布的灵长类。为了探索两个物种在喀斯特生境中是否有相似的觅食策略,我们于2012年1-12月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对两种叶猴的觅食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白头叶猴与黑叶猴在不同时段均为叶食性,树叶是两种叶猴各个时段主要食物,其中白头叶猴日均取食树叶77.0%±4.4%,黑叶猴日均取食68.9%±8.3%,两者对树叶的采食比例均没有显著的日时段差异(白头叶猴:χ2=6.602,df=11,P=0.830;黑叶猴:χ2=11.393,df=11,P=0.411)。两种叶猴的觅食行为都在猴群清晨离开夜宿石洞后和进入过夜山洞前的时段中频繁发生。白头叶猴在09:00-10:59和16:00-17:59出现觅食高峰,时间占比分别为41.7%和46.3%;黑叶猴同样在09:00-10:59和16:00-17:59的时间段内发生高频率的觅食行为,时间占比分别为31.3%和38.0%。此外,两种叶猴的觅食时间在大部分时段中的差异并不明显。白头叶猴和黑叶猴在石灰岩生境中具有相似的觅食策略,这意味着两种叶猴在取食生态学上可能采取相似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植入式遥测技术观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在清醒无束缚状态下血压昼夜波动变化。方法取8只SPF级3月龄雄性SHR大鼠,进行C50-PXT植入子植入手术,恢复7 d后,用遥测系统进行24 h连续清醒无束缚的血压监测,并用EMKA分析软件对动态血压心率均值、24 h血压心率趋势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3月龄的SHR大鼠血压和心律呈昼夜节律性变化,白昼阶段血压明显低于夜间阶段(P<0.01),血压在1∶30~2∶30和20∶30~21∶30时出现两个高峰期,14∶00~14∶30时出现一低谷期。其中夜间阶段平均收缩压为166.02 mmHg,两个收缩压峰值分别为172.13 mmHg和171.38 mmHg;白昼平均收缩压是162.73 mmHg,收缩压谷底值为155.73mmHg。而心率两个高峰期出现在1∶30~2∶00和20∶00~21∶00,高峰值分别为375.00次/分和373.26次/分;心率低谷出现在11∶00左右,谷底值为310.91次/分,白昼和夜间的平均心率分别为328.85次/分和346.05次/分。结论 3月龄的SHR大鼠血压和心律呈昼夜节律性变化,血压和心率在夜间出现两个高峰,白昼出现一个低谷,且夜间的平均血压和心率要高于白昼,SHR大鼠的血压和心率的节律变化与其活动有关。植入式遥测技术可准确反映SHR大鼠血压昼夜的节律性变化,有助于正确评价抗高血压药物的作用和高血压的生理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7.
冬季鹅喉羚昼间行为时间分配及活动节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7年12月,采用目标动物取样法在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观察鹅喉羚冬季昼间行为。将鹅喉羚的行为分为采食、警戒、休息、移动和“其他”5种类型,各类行为所占比例雌羊为68.0%、7.0%、19.6%、5.0%、0.4%,采食行为消耗的时间最多,“其他”行为消耗时间最短,雄羊为29.6%、19.2%、29.3%、20.6%、1.3%,采食行为所消耗时间仍占最多,但较雌羊已大幅减少。无论雌雄,各行为在10 min观察期内所占据平均时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除“其他”行为在10 min观察期内所占据平均时间性别间差异不显著外,雌雄其余4类行为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雌羊采食行为存在3个高峰,分别在11:00—12:00、13:00—14:00和17:00—18:00;移动高峰出现在13:00—15:00和18:00—19:00;警戒最高峰出现在13:00—14:00;休息行为表现为双峰形,分别在12:00—13:00和16:00—17:00。雄羊采食行为也有3个高峰,分别在10:00—11:00、13:00—14:00和17:00—18:00,但不如雌性明显;移动行为在13:00—14:00和18:00—19:00有2个高峰;警戒行为在13:00—14:00和18:00—19:00出现小的高峰;休息在15:00—16:00达到最高峰。雌性鹅喉羚采食、移动、警戒、休息行为在各个时段差异均显著,而雄性则是采食和警戒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圈养林麝春季活动节律及时间分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程  孟秀祥  徐宏发  肖宇 《兽类学报》2008,28(2):194-200
2006 年春季,使用红外夜间观察记录仪,对崇明东平麝场12 只成年林麝(8 雌,4 雄)的行为进行了24 h昼夜连续观察。发现春季林麝的行为有37 种,可归并为休息、摄食、运动、社会、维持和排遗6 大行为类型,据此,建构了春季林麝的行为谱。根据各行为持续时间比率和频次分析表明,林麝的主要行为为休息;雌麝的摄食行为所占的比率高于雄麝,这是由于春季雌麝妊娠的能量需求较高所致。活动节律呈典型的晨昏双峰型,清晨(4:00 ~ 6:00)和傍晚(17:00 ~ 19:00)为活动高峰;夜间活动性显著高于白天。  相似文献   

9.
人工环境下棘胸蛙(Paa spinosa)繁殖期的行为谱及活动节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俞宝根  叶容晖  郑荣泉  周妍  刘春涛  陈希 《生态学报》2008,28(12):6371-6378
2007年4月,利用红外线摄像设备记录人工环境下的棘胸蛙行为活动,采用扫描取样法和目标动物取样法对录像资料进行分析,对人工环境下棘胸蛙的个体行为和活动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人工环境下的棘胸蛙行为主要包括静止行为(休息、对视);社会行为(打斗、追逐);运动行为(游泳、呜叫、跳跃);捕食行为;繁殖行为(求偶呜唱、侵占、驱赶、撕咬,摔跤、抱对、错抱、拒绝行为、产卵)等。日变化规律变化表明:棘胸蛙的静止行为占了多数,其余多数行为集中在夜间,在凌晨03:00~05:00间出现一个最高峰,与此不同的是棘胸蛙的打斗行为在白天06:00~07:00、08:00~09:00、11:00~12:00多次出现高峰,而在夜间17:00~24:00打斗行为时间分配很少。呜叫行为在06:00—07:00,13:oo~14:00出现两个高峰,而在夜间17:00~01:00鸣叫行为时间分配很少。棘胸蛙的繁殖行为也主要发生在夜间,在凌晨02:30—04:30为高峰,其间抱对行为占到67%,其次为摔跤17%,撕咬15%,而其余所占很少。在行为描述的基础上,对棘胸蛙的有关行为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甘南则岔林区蓝马鸡冬季昼间行为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12月1日至2008年1月10日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在甘南州则岔林区对蓝马鸡(Crossoptilon auritum)群体昼间行为进行了研究。在行为时间分配上,取食比例最高(40.62%),其次是休息(28.01%)、移动(19.17%)、警戒行为(12.55%)。在不同生境下,移动(χ2=13.994,df=3,P0.01)和休息(χ2=15.899,df=3,P0.01)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取食和警戒在各生境中无明显差异。在昼间行为节律上,蓝马鸡取食高峰出现在9:00~11:00时和15:00~17:00时,移动行为高峰出现在9:00~10:00时和18:00~19:00时,休息行为高峰出现在11:00~13:00时。在农田生境下,觅食与警戒比例较高,在溪流带和灌丛生境下,休息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11.
笼养东北虎行为的时间分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1998 年4 月至2001 年3 月, 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和全事件取样法对哈尔滨动物园的4 只笼养东北虎的活动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笼养东北虎在全年的昼夜行为时间分配表现为睡眠所占比值最多; 其次是卧息和活动; 摄食和其它行为(包括饮水、排尿、排粪、修饰、嗅闻、嬉戏、站立、直立、发声等) 最少。在不同季节笼养东北虎的活动变化规律基本相似, 一昼夜的睡眠、运动和卧息均有两个高峰期, 但高峰期出现和持续的时间有所差异。睡眠的高峰期在10 : 00~14 : 00 和20 : 00 至次日06 : 00 , 活动的高峰期在05 : 00~10 : 00 和14 : 00~17 : 00 , 卧息的高峰期在05 : 00~10 : 00 和13 : 00~20 : 00 , 摄食仅在16 : 00~20 : 00 有一个高峰期。冬季(12~2 月) 与春(3~5 月) 、夏(6~8 月) 、秋季(9~11 月) 相比, 东北虎在白昼睡眠的时间显著减少,夜晚则显著增多。  相似文献   

12.
Activity patterns and time budgets are 2 important aspects of animal behavior that researchers use to investigate ecological influences on individual behavior. We collected data on activity patterns and time budgets in 1 group of François’ langurs (Trachypithecus francoisi) from August 2003 to July 2004 in the Nonggang Nature Reserve, Guangxi Province, China, via instantaneous scan sampling method with 15-min intervals. The diurnal activity pattern of François’ langurs showed morning and afternoon feeding peaks, with a midday resting peak. Seasonal change was apparent in the activity pattern: 2 significant feeding peaks occurred in the dry season and only 1 significant feeding peak in the rainy season. The group spent an average of 51.5% of the daytime resting. Feeding and moving accounted on average for 23.1% and 17.3% of the activity budget, respectively. Subjects spent little time on social activities, averaging 2% for grooming and 5.5% for playing. Their time budgets showed significant seasonal variation: they spent a greater proportion of time on feeding and less time on resting and grooming in the dry season than in the rainy season. They also differed among different sex-age classes: immatures spent more time playing, whereas adults devoted more time to resting, feeding, and grooming. Correlations between time budgets and food items or food availability clearly indicated that François’ langurs might adopt an energy-maximizing strategy when preferred foods were scarce in the dry season.  相似文献   

13.
弄岗熊猴的活动节律和活动时间分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5年9月至2006年9月,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在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野生熊猴(Macaca assamensis)进行了连续跟踪观察,收集相关的活动节律和活动时间分配的数据,通过分析其与气候及食物组成的关系,从中探讨影响熊猴活动节律及活动时间分配的因素。研究结果发现:在熊猴的日活动节律中,觅食活动表现为逐渐增强的趋势,最高峰值出现在下午15:00,休息活动在中午出现一个小的高峰;其日活动节律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差异,主要表现为旱季大部分时间段的觅食强度均高于雨季,且早上7:00-10:00出现一段长时间的休息,而雨季里长时间的休息则发生在中午12:00-14:00;在活动时间分配上,熊猴平均花费39.6%时间用于休息,33.2%用于移动,18.3%用于摄食,5.1%用于理毛,2.4%用于玩耍,1.4%用于其他行为,其活动时间分配也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差异;与雨季相比,在旱季熊猴明显增加用于觅食的时间,而相应地减少用于休息的时间,活动时间分配的季节性变化明显与食物组成的变化有关;在不同年龄组个体间,青少年猴花费更多的时间用于玩耍,而用于休息和理毛的时间明显少于成年猴。  相似文献   

14.
人工光暗条件下花绒寄甲成虫活动行为节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花绒寄甲 Dastarcus helophoroides (Fairmaire)是林木蛀干害虫重要的天敌昆虫,研究其行为活动昼夜节律,可以深入了解该虫的生物学特性、阐明其生活习性。【方法】采用室内(温度27±1℃、相对湿度65%±10%)条件下雌雄单头隔离饲养的方法,将该虫的行为活动分为移动、取食、饮水、木块处静息和木块外静息5种行为,每隔30 min记录一次,于2014年7月10-15日连续进行观察。【结果】移动和木块处静息行为存在明显的昼夜节律;移动行为主要发生在暗期,移动高峰发生在20:30-22:30和2:00-4:00之间,而在光期的6:00-16:30之间移动行为发生较少木块处静息行为主要发生在光期的9:30-16:30和暗期的0:00-1:30之间,而在20:30-23:00 的暗期中木块处静息行为发生较少。一天内,该虫发生取食和饮水行为均较少,两类行为主要发生在0:00-14:00之间。木块外静息行为主要发生在暗期的0:30-3:30和20:00-22:00之间。雌、雄成虫的各行为出现的时间和发生百分率无显著差异。【结论】花绒寄甲成虫活动行为受到光、暗条件的显著影响,移动行为主要发生在暗期,而各活动行为在雌、雄虫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5.
Eighteen complete daily profiles of 16 behaviors were compiled for three troops of Nilgiri langurs from Periyar Sanctuary in South India. Daily behavioral peaks from these profiles were tested for their associations with each other. Daily rhythms of feeding and resting showed four to eight peaks per day. When all observation days were lumped, however, a bimodal curve resulted as noted by most authors who have studied activity rhythms. The major daily behavioral associations were as follows: (1) feeding occurred during high rates of movement although not during major movement periods; (2) measures of troop movement were interrelated and occurred when troop members were dispersed; (3) movement was related to such active behaviors as whooping displays, coughing, juvenile whining, urinating, and scratching; (4) the above active behaviors showed some positive associations with each other; (5) play, grooming, and scratching showed positive associations with each other; and (6) rest periods were primarily periods of close social contact when grooming occurred and juveniles were with their mothers.  相似文献   

16.
1999年至2000年,采用瞬间采样法对贵州省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干扰生境中的野生成年黑叶猴的日活动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干扰生境中野生成年黑叶猴在全年的行为时间分配中表现为休息和摄食所占比例最多,分别为35.41%和31.67%;其次是游走、拥坐和嬉戏,分别为14.44%、9.61%和8.54%;仅将很少时间用于理毛行为,为0.33%。与未干扰生境相比,干扰生境下黑叶猴全年中除用于休息的时间下降外,用于其余活动类型的时间均有所提高。研究还表明野生成年黑叶猴的活动规律在不同季节存在一定差异性。休息和摄食行为在各季节日活动规律中都存在显著高峰期,但高峰期持续时间和强度不同。游走、嬉戏和拥坐行为在各季节的日活动规律所占比例均较低。理毛行为存在季节有或无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Luo Y  Zhang M H  Ma J Z  Wu A K  Wang S X  Zhang S S 《农业工程》2007,27(5):1715-1722
The daily activity pattern of wild Francois' langurs (Trachypithecus francoisi francisi) was observed in disturbed habitat at Mayanghe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of Guizhou Province, China, between 1999 and 2000. The behaviors of wild adult Francois' langurs were recorded at a 5-min interval using an instantaneous sampling metho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resting, foraging, traveling, huddling, playing and grooming activities account for 35.41%, 31.67%, 14.44%, 9.61%, 8.54% and 0.33%, respectively, in the daily time budget of these adult Francois' langurs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In comparison with the results in undisturbed habitat, the decreased food availability in disturbed habitat changes the foraging behavior of langurs, and also changes time budgets of other behaviors, such as the increase of the proportion of traveling and the decrease of the proportion of resting. At the same time, the higher frequency of human activity in the disturbed habitat influences the time budget of daily social behavior of the langurs including playing, huddling and grooming. The patterns of activity rhythms of wild adult Francois' langurs in the disturbed habitat show some seasonal differences which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8.
阙品甲  王楠 《四川动物》2012,31(1):27-31
2010年3~4月,在四川省稻城县对高原山鹑Perdix hodgsoniae越冬后期的昼间行为进行了初步观察,包括其活动规律、时间分配、日行为节律、群体解散过程、社群行为、交配行为、天敌及反捕行为等,并与近缘种及相关研究进行了对比。其活动时间分配如下:取食占69.31%±2.33%,休整占20.06%±2.26%,防卫占7.10%±0.71%,移动占3.53%±0.47%。每日10:00~14:00、15:00~16:00为高原山鹑取食行为的高峰,清晨、傍晚以及中午14:00~15:00为取食行为的低谷;休整行为的节律与之相反,清晨和傍晚是休整的高峰,中午为小高峰;清晨、傍晚及中午14:00~15:00防卫行为的频率稍高。高原山鹑群体大小为(11.39±0.97)只(1~30,n=41),群体间具有领域行为,相互间有攻击行为。群体自3月末开始逐渐解散。最早观察到的交配行为是在3月22日,多发生在上午和中午。  相似文献   

19.
夏季雌性藏羚昼间行为时间分配及活动节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2003 至2005 年的6 ~ 9,采用目标动物观察法在可可西里观察夏季雌性藏羚的昼间行为。将雌性藏羚的行为分为觅食、警戒、卧息、移动和“其他”5 种类型,各类行为所占时间比例分别为59.1% 、7.3% 、19.4% 、13.0% 和1.3% 。觅食消耗的时间最多,是藏羚的常见行为,卧息、移动和警戒次之,而“其他”行为消耗时间最短。觅食、警戒、卧息和移动的累计时间在不同时段之间均存在显著(P<0.05) 或极显著(P< 0.01)差异。觅食行为存在3 个高峰,分别在10:00 ~11:00,13: 00 ~14: 00 和18: 00 ~19: 00;警戒的高峰期出现在早上08: 00 ~09 00,在15: 00 ~16:00 以及17: 00 ~18: 00 也分别出现小的高峰,但不明显;卧息行为表现为双峰形,分别为11: 00 ~12: 00 和16: 00 ~17: 00。移动行为也表现为双峰,出现在08: 00 ~09: 00 和15:00 ~16:00; “其他”行为在各时段间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