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邢松 《化石》2019,(3):76-77
<正>《人类进化杂志》近期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邢松与西班牙同行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桐梓人牙齿形态。在此项研究中,研究人员使用显微断层扫描(micro-CT)、几何形态测量、非测量性状对比等重新对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在贵州桐梓发现的4颗古人类牙齿进行了综合形态学研究。研究发现,桐梓人牙齿形态相对直立人表现出进步趋势,但仍然较现代人原始,代表过度类型的古老人类。  相似文献   

2.
第三臼齿退化及其在人类演化上的意义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刘武  曾祥龙 《人类学学报》1996,15(3):185-199
对第三臼齿退化在世界范围内各人类群体分类数据的分析表明:人类第三臼齿先天缺失是伴随整个人类进化而发生的牙齿退化现象的一部分,这一特片在居住于不同的地理区域的人类始发的时间及增加的速率不尽一致。  相似文献   

3.
生物历史和人类学资料等揭示,生物演化和人类进化是2种不同的改变形式,遵循不同的规律:生物演化以物种结构修改适应环境,环境变化主导物种演化,演化无方向性,它维持了物种与环境的依存关系;人类进化是脑和工具意识突破,即出现"依靠工具"意识,它带来了工具进步性方向改变,并产生了人体适应工具、文化等的结构修改以及人的环境关系性质改变。论述了生物演化基本规律和人类进化独特性、"演化"和"进化"的区别、人类进化的"转折点"等。  相似文献   

4.
以生物历史和人类学资料等揭示,生物演化和人类进化是2种不同的改变形式,遵循不同的规律:生物演化以物种结构修改适应环境,环境变化主导物种演化,演化无方向性,它维持了物种与环境的依存关系;人类进化是脑和工具意识突破,即出现"依靠工具"意识,它带来了工具进步性方向改变,并产生了人体适应工具、文化等的结构修改,以及人的环境关系性质改变。论述了生物演化基本规律和人类进化独特性、"演化"和"进化"的区别、人类进化的"转折点"等。  相似文献   

5.
综合一些新研究和人类进化历史,阐明人类进化与物种演化性质不同:物种演化是适应特定环境,与特定环境产生依存关系,人类进化是适应不同环境或不再依存特定环境,出现与环境关系性质改变。说明人类进步实质是脑等变化带来与环境关系性质改变,使人类生存和进步出现由偶然性到必然性变化,进步标准是适应不同环境,即出现与特定环境依存度减小的趋势性变化。以环境关系为衡量尺度,对物种进步标准、进化定义和进化树结构提出修正意见。  相似文献   

6.
北京地区青少年恒牙先天数目异常的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调查了北京地区青少年先天缺失牙和多生牙的发生率、好发部位,探讨先天牙齿数目异常与人类进化之间的关系。观察和分析了429名全颌曲面体层X线片,年龄为12—23岁,均无恒牙拔牙史或牙齿损伤史。结果表明先天缺失牙(包括第三磨牙)的发生率为42.19%,第三磨牙的缺失发生率为35.43%,缺失牙的好发部位依次为:上颌第三磨牙、下颌第三磨牙、下颌第二双尖牙、下颌中切牙、上颌第二双尖牙等;多生牙发生率为3.50%,好发部位是上颌切牙区。牙齿先天缺失在人群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多生牙,缺失牙主要发生在功能相对弱的牙位上;遗传因素对牙齿数目异常起主导作用。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缺失某些牙齿是咀嚼器官退化的趋势,而多生牙可能是一种返祖遗传现象。  相似文献   

7.
四年前,我们对当时在美国南加里福尼亚大学的Oxnard教授一本装帧精致的专著——《人类所在的动物目》——作过介绍(见本刊,第三卷,175—181页,1984年)。时隔不久,它的姊妹篇——《化石、牙齿和性别:对人类进化的新透视》——又和读者见面了。从本书的标题,可以知道它的研究对象是与人类起源有关的高等灵长类牙齿化石,并从这些材料中探讨性别二态问题,进而得到关于人类进化的新解释。本书作者对于现生的和化石的灵长类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在它们各部位的形态结构及其机能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并能得心应手地运用于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在本书中,作者对我国云南禄丰出土的古猿类牙齿化石和广西柳城出土的巨猿牙齿化石表现了特殊的关注。因此, 贯穿本书的思维结构及其达到的结论都是值得我国人类学工作者重视的。  相似文献   

8.
动物眼睛的起源与进化过程是人类在探索自然奥秘过程中遇到的一个非常有趣且引人注目的研究热点,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眼睛出现的过程、眼睛进化所需的时间、眼睛的单起源论、眼睛的类型与进化、光感受器与眼睛进化的关系、光感受器和视蛋白的类型与进化这6个方面简要概述了动物眼睛起源与进化的主要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禄丰腊玛古猿和西瓦古猿的牙齿有许多性状是一致的,但在犬齿和下前臼齿的形态上则有较大的差别,这些差别可能是两性的差别。它们与现代大猿类相比,表现出与猩猩比较相似,而与大猩猩和黑猩猩差别较大,因而禄丰腊玛古猿和西瓦古猿可能是同一类型的雌雄个体,与猩猩有较近的关系。但另一方面,与南方古猿类的牙齿相比,禄丰腊玛古猿牙齿又显示出较多的相似于南方古猿阿法种和非洲种的性状,而西瓦古猿大的犬齿与所有南方古猿类差别甚大,因此另一种可能性是禄丰腊玛古猿与西瓦古猿是不同的类型,前者是向南方古猿方向进化的早期的人科成员。  相似文献   

10.
大熊猫颅骨、下颌骨及牙齿特征在进化上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大熊猫颅骨形态及牙齿结构进行了研究,认为大熊猫与始熊猫的裔征不同于熊科成员,应单列一大熊猫科(Ailuropodidae)。在大熊猫种系进化中,它们的形态与机能是统一的。不同种类的形态特征,又是在适应环境中逐渐产生的。根据这个认识,我们把大熊猫的进化历程可划分为始发期、成长期、鼎盛期和衰败期。  相似文献   

11.
中国早期智人牙齿化石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张银运 《人类学学报》1986,5(2):103-113
中国目前较为可靠的早期智人牙齿材料应包括在巢县、许家窑、长阳、周口店新洞和桐梓发现的人类牙齿化石,代表一类与早期组早期智人相当或十分相近的古人类。丁村人类牙齿化石可能是代表晚期组早期智人也可能是代表解剖学上的现代智人。就牙齿材料而言,尚无充分的证据能表明在中国曾同时存在过两种类型的早期智人。  相似文献   

12.
马先蒿属花冠形态的多样性与传粉式样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马先蒿属(Pediculais)是有花植物中花冠形态多样化最为集中的属。该属主要的传粉者是熊蜂属(Bormbus)昆虫;在北美,熊蜂和蜂鸟是马先蒿植物一些种类有效的传粉者;也发现壁蜂(Osmia)为其传粉。不同的传粉机制要求某一特定的取食式样储藏和释放花粉。本文讨论了花冠类型的进化趋势与传粉式样和花粉形态的关系。传粉者的选择压力是决定花冠多样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花冠类型与传粉者和传粉行为紧密相关。马先蒿植物和传粉者的相互依赖与其花冠类型、功能和物候互相适应,但花冠类型与花粉形态两者之间似乎没有明显的一一对应关系。通过北美、日本和喜马拉雅不同地理分布马先蒿种类的比较研究表明,具有相同花冠类型的种类有着相同的传粉方式,花冠形态与传粉式样存在紧密的协同进化关系。  相似文献   

13.
人类大脑起源于漫长的生命进化过程,其最显著的改变是大脑的认知功能,反映在脑容量的显著扩大和脑结构的高度精细化。人类进化过程中哪些遗传改变造就了人类大脑是科学界长期力图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4.
人类:是世界上唯一能说话的动物。尽管自然界里各种动物都有自己独特的信息交流方式,但人类语言之丰富、说话之快速、表达思想内容之复杂,是任何动物都望尘莫及的。人类语言能力的进化,在人类的发展史上具有与大脑进化同等重要的意义。母宁置疑,人类说话能力的形成,要有控制语言系统的发达大脑  相似文献   

15.
地球上最大的动物——现代蓝鲸是没有牙齿的巨物。它通过一个称作鲸须的梳状结构过滤海水取食。科学家们早就意识到隶属于须鲸亚目的蓝鲸或其它须鲸类,是从古代有齿鲸类历经数百万年进化而来,但缺乏翔实的化石证据说明从有牙齿到鲸须的长期过渡。一名加拿大古生物学家现已鉴定出一个鲜为人知的古鲸类型,因具有有缝隙的牙齿,故有助于阐明这一  相似文献   

16.
生物的进化是不可逆的。退化的器官不会再象以前一样发达起来;完全消失的器官更不会再度出现;地史上无数的种类灭亡了,不可能再重新产生。不论是前进的进化或退化的进化,凡进化了的生物,就不会复原了,这便是生物进化的不可逆规律。由此可见,象三叶虫、恐龙、三趾马之类动物,本内苏铁、种子蕨之类植物,不会在自然界再度出现;鲸不会变成鱼,鸟不会再有牙齿,人不会再长出尾巴……。鱼类早在古生代的泥盆纪末就演变出了陆生脊椎动物,可是  相似文献   

17.
高中生物学新课程标准教学研讨"人类遗传病"的教学构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遗传病”是高中生物学必修课程中“遗传与进化”模块中的一部分,本单元主要涉及人类遗传病的类型、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以及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等内容。从内容上看,“人类遗传病”在本模块中内容虽然较少,但与本模块其他单元的内容有着紧密联系。遗传病是人类遗传物质的改变造成的,所以它与生物变异直接相关,遗传病在遗传时同样遵循遗传的基本规律,对遗传病的人工干预又与生物进化有着联系。  相似文献   

18.
对人与猿的结构、行为等特点进行比较,表明人类发生意识突破和"依靠工具"(防卫等),人与工具结合具有进步性,使人类的进化具有独特性。人体改变出现以心理意识主导的结构(基因)选择,它以适应工具、文化为方向,人逐渐直立和脑量增加等。分析了人类进化的心理学基础,阐明人与猿的分离方式及机制:即在工具意识上"断开",产生以心理选择为主导的结构和心理等的不同改变。建立人类进化的新模式,并从不同角度验证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遗传》2021,(2)
正人类大脑起源于漫长的生命进化过程,其最显著的改变是大脑的认知功能,反映在脑容量的显著扩增和脑结构的高度精细化~([1])。人类进化过程中哪些遗传改变造就了人类大脑是国际科学界长期力图回答的重要科学问题。所有器官包括大脑的形成都是通过发育过程来实现的,人类独特的脑发育模式源于在进化中基因组积累的功能性突变。通过近20年的比较基因组学研究已经发现大量人类特异的基因组序列变异和调控元件,典型的如人类快速进化区域(human accelerated regions,HARs)和人类特异的增强子(human-specific enhancers, HGEs)~([2,3])。  相似文献   

20.
宋永昌 《生物多样性》2016,24(6):733-37
正主编:陈灵芝出版:科学出版社页数:580定价:268元本书为"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我国是世界上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植被类型复杂多样,既有寒温带植被,也有热带植被;既有水生植被,也有极端干旱植被,而且还有青藏高原上的高寒植被,以及人类活动产生的多种衍生植被和栽培植被。如此丰富的类型是世界各国所少有。这与我国幅员辽阔,海陆兼备,地貌和气候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