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使用石蜡切片法,对不同生境下的17种藓类植物的叶片进行了解剖观察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藓类植物在中肋导水主细胞的有无、厚壁细胞是否分化、中肋细胞层数及细胞密度、叶片细胞层数、叶表附属物、叶片细胞密度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藓类植物叶的解剖结构具有生态适应意义,旱生环境下的藓类植物,叶片细胞胞壁具不同程度的增厚,有些藓类植物叶片具附属结构,藓类植物中肋的有无,反映了对水分吸收和运输方式的不同。例如,荫湿生环境下的羽枝青藓Brachythecium plumosum,其中肋细胞胞壁较薄,无导水主细胞和副细胞的分化,也没有厚壁细胞分化,能够在阴湿环境下吸收水分和养分;钝叶匍灯藓Plagiom niumrostratum具有与旱生藓类植物相似的中肋结构,叶片较厚,中肋具导水主细胞,中肋背面具厚壁细胞,这些特点使该种藓类植物能够分布于间隙性干旱胁迫的环境中;水灰藓Hygro-hypnum luridum叶片纤细柔弱,仅1层细胞,细胞胞壁薄,叶表无附属结构,中肋细胞层数少,无导水主细胞分化,也没有厚壁细胞,这些特点使得水灰藓能够生长在水生环境中;东亚小金发藓Pogonatum inflexum和波叶仙鹤藓Atrich umundulatum的叶腹面覆盖着栉片,东亚砂藓Racomitrium japonicum、大羽藓Thuidium cym-bifolium、福氏蓑藓Macromitrium ferriei、东亚短颈藓Diphyscium fulvifolium、扭口藓Barbula unguiculata和角齿藓Ceratodon purpureus的叶片表面有乳头状突起或疣状物,这些附属结构使它们能够适应于旱生的环境中。  相似文献   

2.
四种藓类植物叶片解剖结构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使用石蜡切片法对四川壤塘的 4种藓类植物叶片的结构进行解剖学观察和比较分析 ,结果表明扭口红叶藓Bryoerythrophylluminaequalifolium (Tayl.)Zand .、台湾拟金发藓Polytrichas trumformosum (Hedw .)G .Sm .和梨蒴珠藓BartramiapomiformisHedw .的中肋由多层细胞构成 ,并有明显的细胞分化 ,而长蒴紫萼藓GrimmiamacrothecaMitt.的中肋结构较简单 ,无明显的细胞分化。 4种藓类植物的叶片细胞都只有 1层 ,但台湾拟金发藓的叶片上有栉片 ,扭口红叶藓叶片细胞表面有细疣 ,长蒴紫萼藓的叶片细胞壁明显加厚。此外 ,4种植物的叶片厚度和中肋厚度 ,及其细胞密度之间差异都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3.
真藓为极端恶劣环境的开拓者和主要先锋植物,同时也是世界的广布种。通过对新疆不同干旱类型:半干旱区(居群A:P1—P6)、干旱区(居群B:P7—P9)、极端干旱区(居群C:P10—P17)的17个居群真藓的外部形态与解剖结构的对比研究,探索真藓植物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对不同干旱环境的适应性,以期为干旱区野生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及生态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新疆不同居群真藓的株高、叶片的长和宽、毛尖长、植株横切面直径、叶细胞长和宽等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干旱强度的增加,居群A<居群B<居群C的个体株高降低,叶片毛尖增长,叶面积减小,属于极端干旱地区种群C的叶面积变异系数最大;另外,通过研究形态解剖结构数据统计分析后发现,叶面积(0.3478)、株高(0.2957)、毛尖长度(0.2349)的变异系数依次降低,进一步说明真藓叶片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反应最为敏感。据此推测真藓的个体外部结构和解剖结构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且该特性是真藓适应各种环境的重要生存策略。  相似文献   

4.
利用扫描电镜法、徒手切片法对中国产的2种异蒴藓进行观察分析。分别观察了孢子大小、颜色、叶片和茎的长度和宽度等。结果表明异蒴藓属植物叶片的一些形态学和解剖学性状表现出了金发藓科植物所共有的特征,异蒴藓属在金发藓科中气孔较明显属于进化性状,而孢壁纹饰则属于原始性状。  相似文献   

5.
通过光学显微镜(LM)和扫描电镜(SEM)观察了17属国产丛藓科(Pottiaceae)植物叶中上部细胞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丛藓科植物的叶中上部细胞的形状、大小及表面形态等特征上具较大相似性;据细胞表面特征,叶细胞可分为无疣或具乳突、具圆疣以及具分枝的马蹄形疣3种类型,且该特征在丛藓科不同属、种间有较大的区别。因此,叶细胞形态特征可为丛藓科植物属级和亚科级的划分提供细胞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利用徒手切片法,对美喙藓属9个种和长喙藓属10个种进行茎横切结构的比较研究,以期为美喙藓属和长喙藓属在属间以及属内种间分类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美喙藓属植物茎横切结构性状稳定,均具有外皮部、内皮部和中轴,中轴细胞数多在15个以下;长喙藓属植物大部分中轴分化明显,细胞数目一般为15个以上.外皮部占茎横切面的比例、内外皮部的界限、细胞壁的厚薄、中轴分化的程度等特征能给属内种间区分提供分类依据.  相似文献   

7.
新疆5种丛藓科植物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石蜡切片和电镜扫描技术,对5种丛藓科植物的茎、叶进行了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短叶对齿藓Didymodon tectorus(C.Müll.)Saito.整个茎细胞的细胞壁均加厚,叶细胞壁凹陷呈网状,角质层纹饰条状、鳞片状和颗粒状;卷叶丛本藓Anoectangium thomsonii Mitt.茎表皮及中轴细胞壁厚,叶表面的粗疣粗糙、密集,疣上还有小孔和鳞片状纹饰;山赤藓Syntrichia ruralis(Hedw.)Web.Mohr.茎皮部细胞质浓,叶片背腹两面均密被鹿角状疣,疣上有层层叠加状纹饰和乳突;无疣墙藓Tortula mucronifolia Schweagr.茎横切面呈长圆形,叶细胞壁薄,无疣,叶背面细胞表皮较粗糙,叶腹面细胞表皮较光滑,角质层纹饰稀疏且短;长叶纽藓Tortella tortuosa(Hedw.)Limpr.茎表皮细胞壁强烈凹陷,叶细胞表面密被粗疣,疣上的角质层纹饰呈不规则鳞片状。丛藓科植物茎及叶的微观特征,为该科植物属、种的鉴定提供了重要的分类依据。  相似文献   

8.
对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8个桫椤植物样方苔藓植物进行采集,共获165份标本。经鉴定分析,有苔藓植物26科37属61种,其中苔类植物8科10属16种,藓类植物18科27属45种;优势科有5个,分别是齿萼苔科、白发藓科、凤尾藓科、毛锦藓科、灰藓科;优势属有5个,分别是白发藓属Leucobryum、梳藓属Ctenidium、曲柄藓属Campylopus、凤尾藓属Fissidens、异萼苔属Heteroscyphus;苔藓植物种类较丰富的样方多位于沟边、沟谷潮湿的地带,在草本、蕨类、小灌木等小型植物少、桫椤植物幼苗少及腐殖质层厚的环境中,苔藓植物分布也较多;生境分析结果显示,石生基质种类最多,占总种数的85.25%。  相似文献   

9.
真藓属(Bryum Hedw.)蒴齿形态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利博  赵建成 《植物研究》2009,29(6):651-658
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中国产真藓属(Bryum Hedw.)12种植物蒴齿的形态特征。结果显示,根据真藓属齿片的曲向可以分为近直立、齿片伸入齿条间和齿片向外反曲等3种类型。根据齿毛的有无,也可分为3个类群。同时利用STATISTICA 6.0统计软件对12种真藓属植物进行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齿片的曲向类型、齿毛是否发育等形态特征可作为真藓属植物种间的分类依据,为藓类植物蒴齿形态特征与分类和系统进化关系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缺齿藓类与真藓科、提灯藓科的系统关系,理清缺齿藓科的系统位置和中国缺齿藓科分类问题,该研究以中国分布的缺齿藓科植物和相关类群4 000余份标本为材料,进行详细的形态学研究,并选用其中35种、40份样品的4个DNA片段(rps4、trnG、trnL-trnF、atpB-rbcL)联合数据用于分子系统分析,采用邻接法(NJ)和最大似然法(ML)构建分子树。结果表明:(1)在分子树中,缺齿藓类与真藓科植物分别聚在具有高支持率的不同分支上,叶形、叶细胞等形态学特征也有较大差异,缺齿藓类应从广义的真藓科分出。(2)在分子树中,虽然缺齿藓类与提灯藓科植物聚在同一分支中,但无形态学的共源性状,二者不应视为一个单系类群。(3)缺齿藓科是一个自然类群,缺齿藓科内属间存在着密切的系统关系,缺齿藓科的主要识别特征为:植物体小型,茎常分枝;叶形和叶细胞为丝瓜藓型(Pohlia-like),披针形至长椭圆形,中上部细胞狭长,线状菱形或蠕虫形;生殖苞多生于新生枝顶;蒴齿为互生双齿层,常有不同程度的退化或一层蒴齿缺失,稀双层蒴齿缺失。(4)中国缺齿藓科包含有5属,即缺齿藓属(Mielichhoferia)、丝瓜藓属(Pohlia)、拟丝瓜藓属(Pseudopohlia)、合齿藓属(Synthetodontium)和小叶藓属(Epipterygium),目前为止共计34种(含种下分类单位)。  相似文献   

11.
该研究对新疆天山一号冰川地区的10种青藓科植物茎的解剖结构进行了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它们的茎横切面形状不同,表皮细胞均为1层,内、外皮部分化明显,细胞壁由外向内逐渐变薄,中轴分化明显,所占茎面积的比例、细胞厚度以及大小都不尽相同,大多数种类的细胞壁具有角隅加厚的现象。当茎干时,细胞壁表面的凹陷程度不同,其上具有不同形状的纹饰及附属物,大多数种类的表面有深浅和大小不一的小窝点分布。这些特征在不同属及不同种之间均有差异,反应出对环境的适应性,可作为青藓科植物潜在的分类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从形态特征和地理分布特征比较分析云南真藓和细叶真藓的区别,通过对核糖体DNA的内转录间隔区序列分析研究,对二者进行分子水平鉴定.对包括真藓属及相关属的6种植物的ITS序列进行扩增和测序,使用DNAMAN和MEGA3.0软件对获得的ITS序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真藓和细叶真藓的ITS-1和ITS-2区在序列长度,...  相似文献   

13.
石漠化干旱环境中石生藓类水分吸收特征及其结构适应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显强  曾建军  谌金吾  罗正伟  孙敏 《生态学报》2012,32(12):3902-3911
苔藓是荒漠植被演替过程中常见的先锋植物,同时也是极端恶劣环境的开拓者。比较石漠化地区常见的穗枝赤齿藓(Erythrodontium julaceum(Schwaegr.)Par.)、反叶扭口藓(Barbula fallax Hedw.)和真藓(Bryum argenteum Hedw.)对干旱环境的适应性,为石漠化环境的恢复和治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最大持水能力和保水率穗枝赤齿藓和反叶扭口藓均大于真藓。3种苔藓的吸水过程包括外吸水和内吸水,吸水动力学曲线均表现为S型饱和曲线,但吸水特征存在较大差异;穗枝赤齿藓和反叶扭口藓的饱和吸水量相差甚微,但远大于真藓,前两者约为后者的2.5倍;最大总、内、外吸水速度穗枝赤齿藓分别为真藓的3.41、2.52倍和3.02倍,反叶扭口藓分别是真藓的2.79、2.52倍和3.55倍。茎的解剖学结构显示真藓和反叶扭口藓有明显的中轴,属内导水型藓类,而穗枝赤齿藓无中轴,属外导水型;但严格的内导水型植物是不存在的,不少植物属于混合导水型,这与环境水分高低有关。因此,中轴的有无并不是导致吸水能力强弱的决定性因素,还与苔藓所处的环境状况、生长型、毛细管系统类型和茎叶结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藓类植物是变水植物,展叶时长是影响其生长发育的关键。目前,干旱半干旱区藓类植物野外生长发育动态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鲜见报道。本研究以黄土丘陵区常见的土生对齿藓和扭口藓为对象,研究了9月5日—11月25日野外自然条件下两种藓类的展叶情况。结果表明: 9—10月,两种藓类叶片表现出有规律的“展开-闭合-展开”的日动态变化,并且土生对齿藓叶片在上午闭合时间较扭口藓平均提前0.68 h,下午叶片展开时间则推后了1.79 h。两种藓类在雨季时展叶时间较长,土生对齿藓展叶时长为251 min,较扭口藓(361 min)低30.4%。近地表大气相对湿度是影响藓株展叶时长的关键因子,藓种的形态结构也会影响展叶时长;相比于土生对齿藓,扭口藓植株较为低矮,中肋占叶片比例大,茎皮部细胞镶嵌结构更为突出,其展叶时的湿度阈值(54.3%)低于土生对齿藓(60.1%)。展叶时长主要受湿度的影响,扭口藓对环境的适应性更强。  相似文献   

15.
寇瑾  白学良  冯超  任冬梅  张乐  福英 《西北植物学报》2012,32(11):2224-2231
选择中国丛藓科中具有代表性的4亚科、11属、13种,利用光学显微镜对其叶细胞的疣和乳突进行形态、大小、数量、疏密及形成等方面的观察和比较,为探讨并确定丛藓科中部分物种的系统位置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中国丛藓科13个种植物的叶细胞疣和乳突在形态上主要分为圆疣、分叉疣和乳头状突起共3个类型,不同物种的疣和乳突在形态特征和分布上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通过对不同资料相应物种疣和乳突描述的比较,纠正了一些物种疣和乳突的描述错误,并提出疣和乳突的区分方法:观察叶片横切,疣是细胞壁的局部加厚或凸起,数量变化较大,而乳突是细胞壁和腔整体的膨起,每细胞仅具一个乳突。研究认为,疣和乳突是丛藓科物种叶细胞表面的稳定结构,具有重要的辅助分类功能,可利用其差异对丛藓科属间和种间的物种进行划分。  相似文献   

16.
以“Index Muscorum”中的20个藓类植物地理分布单位为分析区域,基于标本信息和相关文献,统计了世界砂藓属84种植物在20个地理单位的分布数据,应用除趋势对应分析法和三维空间图直观地展示了世界砂藓属植物的地理分布格局。发现世界砂藓属植物分布明显地分为南半球区和北半球区,并与岗瓦纳古陆和劳亚古陆有较好的对应性。南半球区包括Am.2,Am.3,Am.4,Am.5,Am.6,Afr.2,Afr.3,Afr.4,Austr.1,Austr.2,As.4和Ant.等12个地理单位;北半球区包括Am.1,Eur.,As.1,As.2,As.3,As.5,Afr.1和Oc.等8个地理单位。砂藓属中的无瘤类群在南、北半球分布广泛,而叶片细胞壁具瘤的NiphotrichumCodriophorus亚属的种类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推测砂藓属植物的起源应早于联合古陆分裂以前,其祖先类群的叶片细胞表面光滑无瘤。  相似文献   

17.
采用徒手切片法对新疆木灵藓属(Orthotrichum Hedw.)18种植物孢蒴上的气孔、茎和叶进行了比较解剖学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木灵藓属植物茎横切结构形状稳定,由表皮和皮层组成,无中轴细胞分化;除半裸木灵藓(Orthotrichum hallii Sull.et Lesq.)外,其它种叶上部均为单层细胞;叶中部边缘外卷,叶细胞具有高度不同的分叉疣或单疣。在确定气孔显、隐型的基础上,茎和叶横切面的颜色、茎表皮和皮层细胞组成及细胞壁加厚程度、叶细胞疣的高度、叶中肋横切面的形状、中肋的宽度、细胞组成以及芽孢形态等特征可作为该属种间分类的依据。还根据18种木灵藓属植物孢蒴上的气孔显、隐型,及茎、叶的比较解剖学特征,编制了新疆木灵藓属植物的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8.
采用徒手切片法对新疆木灵藓属(Orthotrichum Hedw.)18种植物孢蒴上的气孔、茎和叶进行了比较解剖学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木灵藓属植物茎横切结构形状稳定,由表皮和皮层组成,无中轴细胞分化;除半裸木灵藓(Orthotrichum hallii Sull.et Lesq.)外,其它种叶上部均为单层细胞;叶中部边缘外卷,叶细胞具有高度不同的分叉疣或单疣。在确定气孔显、隐型的基础上,茎和叶横切面的颜色、茎表皮和皮层细胞组成及细胞壁加厚程度、叶细胞疣的高度、叶中肋横切面的形状、中肋的宽度、细胞组成以及芽孢形态等特征可作为该属种间分类的依据。还根据18种木灵藓属植物孢蒴上的气孔显、隐型,及茎、叶的比较解剖学特征,编制了新疆木灵藓属植物的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9.
陕西天华山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调查和参考有关文献,对陕西天华山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区系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种类丰富,本区共有苔藓植物46科95属180种(包括种下类群)。其中苔类植物14科18属37种。藓类植物32科77属143种;优势科为青藓科、提灯藓科、丛藓科、羽藓科、真藓科、绢藓科和灰藓科,优势属为提灯藓属、真藓属、青藓属、光萼苔属、绢藓属、灰藓属、凤尾藓属、丛本藓属、缩叶藓属、羽藓属和仙鹤藓属;地理成分复杂、多样。区系联系广泛;种的地理成分统计分析表明。温带成分占绝对优势。热带成分也占有一定比例,反映了本区苔藓植物区系的热带亲缘性;东亚成分也占有重要地位,有42种,其中中国-日本分布有15种;中国特有种有16种,中国特有分布中以西南区系成分为主。本区苔藓植物区系隶属于华中地区,但兼有多种成分。体现本区苔藓植物区系的南北过渡特征。  相似文献   

20.
滦河上游地区藓类植物区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琳  赵建成  边文 《西北植物学报》2006,26(8):1671-1676
于2001~2005年在滦河上游地区共采集藓类植物标本1 810份,并对标本进行了整理鉴定.分析结果表明,滦河上游地区共有藓类植物27科75属175种1亚种12变种2变型,分别占全国藓类植物科、属、种(含种下分类单位)总数的41.54%、18.16%和7.74%.其中,河北省藓类植物新纪录6种1变种.该地区的优势科为丛藓科、柳叶藓科等6科,优势属为真藓属、青藓属等11属.该地区藓类植物可划分为10种区系成分,北温带成分居各种区系成分的首位,占该区系总种数的64.42%,东亚成分次之,占13.50%.该区系中温带性质的的种共计158种,占整个区系总种数的83.16%,而热带性质的种仅5种,显示了该地区藓类区系显著的温带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