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 豆荚螟Etiella zinckenella(Treitschke)。属鳞翅目,螟蛾科。此虫是大豆主要害虫之一,河南各地均有分布,尤以豫东、豫北沿黄河故道以及加鲁河两岸的春大豆区为害最重。受害的主要作物有:小叶金鸡耳、刺槐、柽麻、大豆、毛叶苕子、春箭舌豌豆、绿豆、豇豆、红豆以及各种菜豆角等。被害荚角,有的籽粒全被食光,荚壳内只留下虫粪,有的籽粒剩下半个或一部分与虫粪混在一起,严重影响豆子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2.
豆荚螟(Etiella zinckenezla)属鳞翅目,螟蛾科。是大豆重要害虫之一。幼虫蛀入大豆及其他豆科植物荚内,食害豆粒,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3.
温度对豆荚野螟实验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作为豆科蔬菜上的重要害虫 ,豆荚野螟 Maruca testulalis Geyer能够对豆科蔬菜造成严重危害。研究温度对豆荚野螟不同虫期发育的影响 ,可以有利掌握其种群动态 ,以便进行有效控制。研究了室内不同温度条件下豆荚野螟的生长发育情况 ,发现在2 0~ 32℃温度范围内 ,随温度上升发育历期缩短 ;对于不同的生活史阶段 ,豆荚野螟卵、1~ 4龄幼虫、蛹及整个世代受温度影响显著 ;并计算得出完成全世代发育起点温度为 7.84℃ ,有效积温达 4 74 .2 0℃。通过内禀增长率参数的比较 ,认为各参数与温度的关系均达到极显著相关 ,以 2 9~ 32℃为豆荚野螟最适温度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五点取样法调查了豇豆荚螟Maruca vitrata Fabricius在武汉地区春豇豆开花结荚期的为害情况,并分析了幼虫分布的虫龄结构。结果表明,豇豆荚螟在豇豆开花结荚期对花的危害率显著高于豆荚;百花虫量和百荚虫量最高分别为65头和15头,分别位于盛花末期和盛荚中后期。花器中1龄幼虫比例显著高于3~5龄幼虫,而荚中4龄和5龄幼虫比例显著高于1~3龄幼虫。豇豆花不同部位的虫龄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如花药中的1龄幼虫比例显著高于3~5龄幼虫;花萼中1~3龄幼虫比例显著高于4龄和5龄幼虫;而子房中各龄期幼虫分布比例不存在显著差异。花萼中各龄期幼虫的比例均显著高于花药和子房。本研究明确了豇豆荚螟幼虫在豇豆开花结荚期的为害情况及虫龄结构,对于制定该虫的科学防控策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大豆炭疽病(Colletotrichum truncatum)是严重危害大豆的病害之一,我国各大豆产区均有发生。该病苗期可引起大豆死苗,成株期可危害茎秆、豆荚,导致大豆产量下降、品质变劣[1-2]。近年来,该病在安徽省大豆,特别是菜用大豆(毛豆)上的危害日趋严重,一般病荚率为10%~20%,重病田病荚率可达50%以上。关于大豆炭疽病的发生和防治以及品种对病原菌的抗性已有少量研究[1-3],但有关大豆炭疽菌的营养生理的研究迄今未见报道。为此,作者在对安徽省大豆炭疽病病原菌分离鉴定的基础上,对不同碳源和氮源营养对大豆炭疽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旨在为…  相似文献   

6.
1964年10月上旬下半期到下旬初,在乐安县牛田公社种植的2500亩晚大豆(Glycine max(L.) Merr.)遭受到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 Hubner)严重为害。据调查,百个豆荚有幼虫50-70头,被害后豆荚内无豆粒,均是空荚。据报导,棉铃虫在9月中旬到10月中旬幼虫要入土化蛹过冬,不再为害。但是去年,此时还继续发生原因何在?据笔者调查,邻近种了少量棉花,此时已经衰老变硬难以为害;在气候干旱、温度偏高、雨量稀少,可能适应它大量繁殖。因食料缺  相似文献   

7.
豆荚野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正> 豆荚野螟Maruca testulalis Geyer属于鳞翅目螟蛾科,是豆科作物害虫,主要为害绿豆、菜豆、扁豆(当地称茶豆角)、大豆、花生、柽麻等。掘调查,绿豆植株被害率100%,花蕾最高脱落率达80%,可降低产量67%。为了摸清豆荚野螟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我们于1982—1984年作了如下的研究。 一、生活史及习性 1.生活史 豆荚野螟在我区一年发生5代,越冬代成虫出现于5月上旬,其幼虫在菜豆或其他豆科植物上为害;第一代成虫出现于6月中旬,主要为害菜豆、四季豆;7月上旬,第二  相似文献   

8.
大豆在河套平原占播种面积的10%左右,在整个农作物布局上占有重要地位,而大豆食心虫是本地区的主要害虫。1957年本所(杭锦后旗陕坝镇)黄大豆的虫食荚率13.5%,虫食粒率12.6%。1962年永胜公社新丰大队虫食粒率高达60%。1963年本所大豆试验的41个品种被害豆粒在30—60%的有30个。现将本所1957年对大豆食心虫的生活习性及防治的初步观察结果介绍于下。 生活习性 1.成虫活动情况 8月2日大豆田间发现成虫,8月13—15日数量骤增,密度大的每平方米有成虫15—20头;密度小的每平方米有成虫3—5头。8月20日显著减少,平均每平方米有成虫1—5头,此后,田间即不易找到成虫。 8月14日调查355个豆荚,发现有卵荚数占5.1%,8月22日为14.22%,田间产卵期主要在8月中旬。 成虫在下午6—8时最为活跃,曾用马灯诱到少量成虫。  相似文献   

9.
孟国玲  何道 《昆虫知识》1998,35(2):94-97
黑胸茧蜂除寄生根红铃虫、梨小食心虫外,豆荚螟是又一发现的新寄主。黑胸茧蜂对棉红铃虫寄生率高,豆荚螟、梨小食心虫依序次之。在湖北,黑胸茧蜂越冬代于5月上、中旬开始羽化,5月中、下旬寄生第二代梨小食心虫,6月中、下旬越冬代大量羽化集中寄生春大豆上第二代豆荚螟,7月上、中旬转移至棉田寄生第一代棉红铃虫,8月上、中旬又向棉田四周的夏大豆田转移寄生第三代豆荚螟,9月上、中旬迁回棉田寄生第三代棉红铃虫直至越冬。  相似文献   

10.
<正> 如果不知道昆虫侵害农作物对产量会有多大的影响,就不能制订出合理的防治指标,对害虫的数量预测就失去了数量目标同时掌握某种病虫对农作物为害损失的规律也是贯彻综合防治的理论依据。粟灰螟为害谷子的经济损失规律怎么样?尚未有人作过详细研究,本研究拟对此进行探索,提出粟灰螟为粤谷子枯心减产的估计公式和防治指标。 一、研究方法 研究粟灰螟为害谷子减产的规律是从田间试验和大田调查两方面进行的。 (一)田间人工模拟枯心减产试验的设计 选择苗情均匀的谷田,固定株距(3.5寸)和密度(36株/m~2),小区面积一平方米。在粟灰螟为害盛期,人工抽心叶,分别制造枯心1株的、2株的……10株的,枯心集中在小区中间,共设10个处理和5个不抽心叶的对照小区(密度同上),5次重复,随机排列。在粟灰螟为害盛期前5至7天、为害盛期和末期连喷3次六  相似文献   

11.
以大豆合丰25为试验材料,经过航天搭载与^60Co-γ辐射的复合诱变处理,对M2代4个株系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复合诱变后大豆群体株高、底荚高度、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等主要农艺性状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存在着与对照达到显著或极显著的株系;只有1个株系主茎节数存在单株变异率,其它株系主茎节数单株变异不明显;株高、底荚高度、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等农艺性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单株变异率,可以为大豆种质创新所利用。  相似文献   

12.
炸荚是野生大豆繁衍后代的一种原始自然属性,同时也是栽培大豆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对其发生规律和分子遗传基础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潜在的育种应用价值。文章在剖析抗炸荚大豆荚部细胞学微观组织结构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大豆炸荚的发生规律和大豆炸荚表型性状的鉴定指标与方法,介绍了抗炸荚种质鉴定与抗炸荚品种选育概况,同时详细阐述了大豆抗炸荚性状的分子遗传基础研究进展,最后对大豆抗炸荚性的研究与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目的】豆荚螟Etiella zinckenella (Treitschke)是大豆上的一种重要害虫,为探索豆荚螟的人工饲养技术。【方法】本文研究了不同饲养器具对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不同性比交配对生殖力的影响,以及不同产卵器具对成虫产卵量的影响。【结果】相比平底试管和12孔培养板,使用30 mL塑料量杯饲养幼虫存活率最高,5个龄期存活率均在93%以上,3种饲养器具幼虫历期差异不明显;不同性比值对成虫寿命和产卵孵化率的影响不明显,雌雄比为1︰2时产卵量最高;不同产卵器具对雌雄成虫寿命的影响不显著,分别约为14 d和11 d,且雌成虫只在豆荚上产卵,在其它3种器具上产卵量均为0。【结论】使用30mL塑料量杯饲养幼虫,成虫配对时保持雌雄比1︰2,提供豆荚供其产卵是目前探索出的最好的人工饲养方法。  相似文献   

14.
荒漠草原柠条林地黑胸茧蜂对豆荚螟的追踪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豆荚螟寄生蜂———黑胸茧蜂Bracon nigrorufum Cushman与豆荚螟Etiella zinchenella Treitschke在空间分布、生态位、豆荚螟密度与寄生率的关系等寄生适应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黑胸茧蜂与豆荚螟不但在柠条林间的分布型十分吻合,且在单株柠条植株上的分布也相似;在树冠上、中、下3层中,均以上部聚集度最大、密度最高;在树冠东、南、西、北4个方位中,均以南方聚集度最大、密度最高。树冠上层黑胸茧蜂的寄生率高于中、下层,东面寄生率高于其他3个方位;豆荚螟密度与黑胸茧蜂寄生率为非线性的负相关关系。二者生态位宽度、重叠度和种间竞争系数较大,说明黑胸茧蜂对豆荚螟有较强的追随关系,控制力较强。  相似文献   

15.
【目的】豆荚螟Etiella zinckenella (Treitschke)是大豆上的一种重要害虫,为探索豆荚螟的人工饲养技术。【方法】本文研究了不同饲养器具对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不同性比交配对生殖力的影响,以及不同产卵器具对成虫产卵量的影响。【结果】相比平底试管和12孔培养板,使用30 mL塑料量杯饲养幼虫存活率最高,5个龄期存活率均在93%以上,3种饲养器具幼虫历期差异不明显;不同性比值对成虫寿命和产卵孵化率的影响不明显,雌雄比为1︰2时产卵量最高;不同产卵器具对雌雄成虫寿命的影响不显著,分别约为14 d和11 d,且雌成虫只在豆荚上产卵,在其它3种器具上产卵量均为0。【结论】使用30mL塑料量杯饲养幼虫,成虫配对时保持雌雄比1︰2,提供豆荚供其产卵是目前探索出的最好的人工饲养方法。  相似文献   

16.
<正> 豆荚螟Etilla zinckenella(Treitschke)属鳞翅目螟蛾科,是一种广泛分布于古北、新北、东洋、非洲,为害十余种豆科植物种实的重要害虫之一。在内蒙古严重为害主要固沙灌丛小叶锦鸡儿,种实受害率为11.38%。1986~1987年我们在内蒙古翁牛特旗乌兰敖都对其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结果介绍如下。 一、生活史及生活习性 豆荚螟在内蒙古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锦鸡儿灌丛根部附近的沙土中结茧过冬。翌年4月下旬开始化蛹,5月见成虫。成虫多  相似文献   

17.
粤东地区的甘蔗螟虫有二点螟Chilo infuscatellus Snellen、条螟Proceras venosatus Wk.、黄螟Encosma schistaceana snellen、台湾稻螟Chilotraea auricilia Dudgeoa和大螟或称紫螟Sesamia inferens wk.五种。其中以前三种分布最广,为害则以二点螟和条螟最烈,常因这两种蔗螟为害而造成枯心、蛀节、枯茎和断茎,并因螟害而引起赤腐病,甚至整株枯死,影响蔗糖的产量和质量。根据我们1957—1963年调查;旱地甘蔗二点螟为害枯心苗率一般哒8.4%—39.6%。条螟被害节率达4.7%—12.4%,被害全株枯死率达5%—8.45%,蛀节风折率达6.6%—8.93%,损失很大。兹就二点螟和条螟的生活习性,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8.
川东的竹绒野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竹绒野螟Crocidophora evenoralis Walker属鳞翅目、螟蛾科、绒野螟属。分布于四川、浙江、江苏、江西、福建、广东等省。 在川东,竹绒野螟主要为害白夹竹、寿竹、未见为害慈竹。1979年,梁平县竹山区11万亩竹林内,有9万多亩发生竹绒野螟为害,被害株率达89%,平均每株有虫苞96.3个。竹子被害后,叶片枯白大量脱落、长势减弱、发笋量减少。当年6月,在1.7万亩上,用飞机喷洒马拉松乳剂、乐果乳剂、晶体敌百虫等农药,杀虫效果仅2—19.7%。为了解决这一生产中的问题,1979—1981年,我们对此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9.
外源Me-JA 对菜用大豆荚采后衰老和腐烂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了不同浓度茉莉酸甲酯 (Me JA)处理对菜用大豆荚贮藏期间衰老与腐烂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 1和 10 μmol/L浓度的Me JA处理可以降低豆荚呼吸强度、乙烯产生和O- ·2 的生成 ,保持荚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 ,减少荚内O- ·2 的积累 ,保持豆荚中Vc和叶绿素含量 ,并显著地提高豆荚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 (POD)活性和木质素的含量 ,减少腐烂的发生 ,从而延长贮藏期。但是 ,用 10 0 μmol/L的Me JA处理会促进豆荚衰老 ,增加腐烂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邱式邦 《昆虫学报》1953,(4):181-184
紫蓝小灰蝶在广西柳州沙塘是因种野百合属绿肥豆荚的主要害虫。此外该虫还为害木豆、刀豆和扁豆。根据文献该虫也为害荷兰豆和蚕豆。 小灰蝶和豆荚螟为害绿肥豆荚的特征和区别文中有详细的叙述。 小灰蝶以卵态在绿肥的花苞、嫩荚、茎和叶上越冬。幼虫为害豆类的时期自3月下旬直至12月上旬。在饲育室内一年发生7—8代。一世代需时20—176日。 成熟绿肥豆荚被害率自1.8—22.6%不等,本虫更为害花朵和嫩荚,使之凋落,不能结实。 绿肥作物终年开花结荚,不独是小灰蝶越冬的理想寄主,也助长其他重要豆作害虫如豆荚螟的繁殖。作者建议及时和合法刈割绿肥是解决本虫和若干其他豆作害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