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豆食心虫虫食率预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大豆食心虫 Leguminivora glycinivorella(Matsumurg)是我县大豆的一大害虫,一般年份虫食率在20%左右,大发生时可达60%。该虫在当地一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壤中结茧越冬。幼虫主要为害期在8月中旬至9月上旬。9月中旬开始脱荚入土。过去对大豆食心虫虫食率预报,多偏重于以田间发蛾量为依据,而对发蛾期以前(虫源时期)的综合影响因素研究的很少。笔者根据本所资料对此作了进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 金龟子在徐州地区种类颇多,为害严重,1953—1957年幼虫密度平均每平方米6.8—41.58头,小麦、白薯、花生等被害很重。成虫为害果树林木也很重,每年盛发季节一株树木可聚集千头以上,一夜之间可将叶片吃剩主脉;部分金龟子还为害高粱、玉米、棉花等作物叶片。 我们自1955年以来于徐州东郊连续调查了金龟子种类和田间幼虫活动规律,1957—1959年对主要金龟子作了生活史、生活习性的饲养观察,同时对小麦、花生、大豆等作物以666处理土壤为主进行了药剂防治蛴螬的试验,结果整理如下。 二、徐州地区金龟子种类 通过几年来成虫调查,已知本地对农作物及果树林木有不同程度为害的金龟子共15种(表1),各种金龟子发生数量,年度间差异很大。根据诱虫灯诱集数量,1957年以前,暗黑金龟子数量最多,铜绿金龟子占第二或第三位。1958年以后,铜绿金龟子占绝对优  相似文献   

3.
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Busck)是我国重要的果树害虫,本文利用室内饲养观察、室外田间模拟、果园采集饲养等方法系统研究了梨小食心虫成虫的性比及日羽化节律;并利用性诱剂、糖醋液、黑光灯等诱集梨小食心虫成虫,研究了梨小食心虫成虫的活动规律。结果表明:1、田间采集调查表明,梨小食心虫成虫雌雄比例为1∶1.143,室内饲养雌雄比例为1∶1.708。2、梨小食心虫成虫羽化时间主要集中在4:00—10:00,其中以6:00—8:00羽化率最高;梨小食心虫在室外羽化时间比室内推迟2 h左右,室外梨小食心虫比室内普遍晚4 d羽化,这可能与室外温度和光照条件有关;雌虫羽化较雄虫早12 d;3、性诱剂和糖醋液诱集成虫高峰时间均为晚上20:00—22:00,说明梨小食心虫无论雄虫还是雌虫都在此期间活动;夜间各个时间段利用黑光灯都能诱到梨小食心虫成虫,说明梨小食心虫具有趋光性。结论:梨小食心虫雌雄比例为1∶1.12 d;3、性诱剂和糖醋液诱集成虫高峰时间均为晚上20:00—22:00,说明梨小食心虫无论雄虫还是雌虫都在此期间活动;夜间各个时间段利用黑光灯都能诱到梨小食心虫成虫,说明梨小食心虫具有趋光性。结论:梨小食心虫雌雄比例为1∶1.11.7,主要在早晨及上午羽化,雌虫较雄虫先羽化;在果园活动时间主要为晚上20:00—22:00。本结果可为梨小食心虫的田间性诱剂监测和诱捕、迷向防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茴香薄翅野螟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艳  刘永范 《昆虫知识》1998,35(6):331-332
茴香薄翅野螟EvergestisextimalisScopoli又名茴香螟、油菜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它是最近几年来在我省密山地区为害十字花科蔬菜、油菜、茴香等植物越来越重的害虫之一,以幼虫钻蛀植株的角果食籽粒。随着春油菜种植面积的扩大,该虫的发生日趋严重,一般食荚率10%~20%,严重者在90%以上。我们于1989~1992年对该虫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方法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介绍如下。豆生活史及习性室内饲养及田间调查表明,首香螟在密山地区1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茧越冬。第2年5月下旬越冬幼虫开始化蛹,6月初始见成虫,6月上旬成虫羽…  相似文献   

5.
<正> 大豆根蛇潜蝇Ophiomyia shibatsuji(Ka-to)(图1)主要为害大豆使大豆减产。据对黑龙江垦区35个农场调查,大豆受害率达20—100%,平均40%左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从1975年以来,我们对此虫作了一些观察,现将材料整理如下,以供进一步研究参考。开始化蛹。 (一)成虫田间消长 在轮茬地(从5月25日至6月20日止)每天下午4—5时,在固定地点内调查两垄间成虫量,结果如图2。 (二)发生历期 观察成虫20只,寿命最短2天,最长14天。据3对成虫所产的卵20  相似文献   

6.
梨小食心虫对LED光的趋性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 Busck对LED光的趋性及果园利用LED光诱捕梨小食心虫的效果,为开发基于梨小食心虫趋光行为的新防治手段提供依据。本研究通过室内观察梨小食心虫成虫对不同波长的4种LED光及白光的趋性及暗适应时间、性别、日龄和光照强度对趋光性的影响,进一步调查了LED光对田间梨小食心虫成虫的诱捕效果。结果表明:在室内条件下,梨小食心虫成虫对520 nm的绿光趋性最强。15日龄成虫中,以3日龄成虫趋光性最强,且雌虫趋光性显著高于雄虫。在暗适应0.55日龄成虫中,以3日龄成虫趋光性最强,且雌虫趋光性显著高于雄虫。在暗适应0.53.0 h范围内,梨小食心虫成虫的趋光性表现为"抛物线形",以暗适应2.0 h时趋光性最强,并显著高于其它暗适应处理时间。在550、650、750、850 lx光照强度下,以650 lx光强时的趋光性最强。田间诱捕结果表明,不同颜色的LED灯对梨小食心虫的诱捕效果均不理想,不适于梨小食心虫的防治。  相似文献   

7.
在一定空间(7238厘米~3)的养虫器内,豚草条纹叶(虫甲)成虫的生殖力随密度的增加而下降。单对饲养的生殖力最高,平均产卵386.7粒;当密度为18和25头时,产卵仅157.6和50.4粒。幼虫期以及蛹期的死亡率,在不同空间中均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空间的增大,各密度下的死亡率相应减少。食料质量是影响幼虫存活的重要因素之一,用豚草上、中、下部叶片饲养幼虫,其死亡率分别为10%、70.3%和97.6%。幼虫期累计食叶量可达90.58毫克鲜重,随着日龄增加,近似消化力逐渐下降,摄入物质转换为体物质的效率和消化食物转换为体物质的效率随日龄的增加而增加。成熟成虫的取食量基本恒定,平均每48小时食叶28.01毫克鲜重,其近似消化力为64.2%。刚羽化出土的成虫,达到成熟进入生殖生长所需的食叶量约为213.22毫克鲜重。  相似文献   

8.
大豆食心虫Leguminivora glycinivorella(Mats.)Obraztsov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食心虫是我国东北地区大豆上的重要害虫。此虫一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内越冬。成虫于七月下旬至九月上旬间出现,盛期在八月中旬左右。于成虫盛期后3—5天和10—12天为卵及幼虫孵化盛期。卵及幼虫孵化盛期历年比较一致,而成虫发生盛期个别年有所不同,其原因主要与气象条件有关,尤其是和降雨关系比较密切。成虫的寿命与产卵和温、湿度有密切关系,高温、低湿成虫寿命短,同时也影响到卵的发育和孵化。新孵化的幼虫在豆荚上停留时间很短,入荚时在荚面筑了一个丝网,为药剂防治造成一定的困难。幼虫在入荚过程中有一定程度的死亡,不同大豆品种中幼虫死亡率是不同的,最高达92.0%,最低仅为16.0%,可见在大豆中有较好抗虫性品种的存在,这是值得利用的一个因素。幼虫于豆荚内取食至老熟即脱荚,于土内3—15厘米处筑茧越冬,潜土深度以3—6厘米最多,作茧部位以壠台上为主。幼虫在土内生活期长达十个月以上,其越冬死亡率平均为14.26%,但在化蛹前死亡率高达45.33—82.27%,蛹前幼虫死亡率高主要是生活力减弱所致,而蛹对环境适应力更较幼虫为低,如埋于3厘米以下或土壤湿度低于5%时,则完全不能羽化。因此,利用农业防治具有很大意义。 关于防治此虫的办法:栽培抗虫品种,如铁荚四粒黄及吉林一号大豆品种,可较现有一般推广品种(小金黄一号)降低虫食率50—70%,其次是推行耕、耙豆后麦茬,提倡较远距离轮作以及使玉米混作大豆及大豆小麦间作等均能减轻为害。在为害严重地区须进行药剂防治:在成虫发生盛期撒布6%666和6%666+5%DDT(4:1)混合粉剂。于幼虫孵化盛期前撒布6%666+5%DDT(4:1)混合粉剂均有良好效果(70%以上),但后者在多雨年份效果不稳定,宜采用2%百治屠粉剂,雨季使用效果亦能稳定在70—80%。  相似文献   

9.
<正> 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大豆出口商品基地,大豆食心虫Leguminiuora glycinivorella(Mats.)为害严重,对大豆产量、品质影响很大,其虫食率普遍超过了5~7%,最重达27%。该虫食性单一,为害选择性强。老熟幼虫在当年  相似文献   

10.
汪远昆  罗举  张孝羲  翟保平 《昆虫知识》2011,48(5):1213-1221
对苏州市吴中区1984—2002年灯诱数据的分析表明,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áth)的灯下始见期一般在6月上旬,而主迁峰日则一般出现在7月上旬。1996年后,始见期有提前的趋势。对18年灯诱虫量的时间序列分析表明,田间迁入代虫量与6月份的灯诱虫量相关,田间第1代虫量与迁入代虫量相关,第2代则只与田间第1代和8月份的诱虫量相关。对1986—2002年吴中区白背飞虱田间虫量的分析表明,白背飞虱在田间一般要完成2个世代,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会出现第3代,表现出低迁入率(平均百穴21头)、高增殖倍数(G1/G0在30~200倍左右)和高峰值密度(16年平均百穴3200头)的种群特征。此间白背飞虱长翅型成虫的比率不高,迁入后便像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l)那样形成了滞留本地的增殖代(7月20日到8月10日)和以本地滞留为害与部分迁出个体混合而成的主害代(8月15日到9月5日),直到8月下旬和9月上中旬,其长翅型比率才会有大幅回升开始回迁,呈现出翅型长-短-长的变化模式。  相似文献   

11.
银纹夜蛾(Phytometra agnata Staud.)群众众叫“豆青虫”、“豆步曲”,是近年来我区新发展起来的一种大豆害虫。1960—1962年曾连续发生,1961年8月初全县发生面积达13万多亩,一般单株虫口3-5头,多至数十头,大豆被害减产15%左右。 经过两年的饲养观察,初步结果整理如下。 (一)生活习性 银纹夜蛾在我县一年发生1—2代。6月下旬始见成虫,7月后蛾量增多。成虫白天潜藏在茂密的豆棵间,傍晚开始飞舞,飞翔很快,阴天白昼也有活动。趋光性弱。7月中旬为产卵盛期,卵散产于豆叶背面,经三、五天孵化幼虫。7月中下旬幼虫  相似文献   

12.
深点食螨飘虫 Stethorus punctillunt Weise又名红蛛瓢虫,是红蜘蛛的重要天敌。辽宁、河北、河南、山东、陕西等果区都有分布。为了把这种益虫利用起来,我站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对此虫进行了调查和研究。 一、生活习性 成虫 秋后潜入果树根基土缝里和技干基部树皮下越冬,常与山楂红蜘蛛共居,喜群居。有假死性及趋光性。捕食时用两个大颚夹住红蜘蛛吸取体汁(不吞食),一般3—5分钟吃完一个。6月间每天一头成虫可吸食山楂红蜘蛛成虫17.5头、幼虫13头;7月份成虫每天食24头,幼虫食17.8—20.5头。  相似文献   

13.
褐飞虱、白背飞虱种间、种内密度制约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高感品种TN1为材料.研究了褐飞虱、白背飞虱成、若虫密度对种群的制约效应。实验表明,单虫种一龄善虫密度15头/株和30头/株相比.褐飞虱成虫的羽化率、短翘率、体长和若虫历期均无明显差异,但成虫雌性比率前高;白背飞虱成虫羽化率前比后高21.22%.短翘率高15.25%。在两种飞虱一龄若虫密度30、45、60头/株等虫量混合组配下,褐飞虱成虫羽化率60头/株比30头/株下降28%,白背飞虱若虫历期以30头/株最长。在总虫量为30头/株时,种内(30头/株)和种间(15:15头/株)比.白背飞虱种内处理成虫羽化率高36.83%.昔虫历期短;褐飞虱以种内处理成虫短翘率高。从产卵位点来看.褐飞虱喜产在稻株叶鞘中下部厚肉组织上,白背飞虱以叶脉基部产卵为主.成虫密度2、4、8对/株3处理,其叶鞘、叶脉上的平均卵块变小;10天内的平均卵量亦减步。同密度下,种间组合比种内组合的产卵量多。从各指标对密度反应来看,褐飞虱比白背飞虱更耐拥挤。  相似文献   

14.
黄地老虎是棉花苗期的主要害虫。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自1970年以来,逐年有加重的趋势。一般年份部分地片发生较重。1973年曾在棉田严重发生,少数地段造成严重缺苗断垄,直接影响棉花生产。 我县从1967年以来,早春在葱花地以糖醋盆诱捕越冬代成虫,供作短期预报的依据,从1972年开始,各测报基点采用此方法捕蛾,不但指导田间查卵、查虫,也能减轻幼虫为害。从诱捕成虫看出,如无特殊气象变化,在一定数量的葱花上诱捕成虫数量越多,当年发生程度越重。如1973年从4月23—5月19日捕蛾,千朵葱花捕蛾1,147头,结果田间落卵每平方米30.6粒,造成大发生。  相似文献   

15.
用性信息素诱捕法防治梨小食心虫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孟宪佐  汪宜蕙 《生态学报》1984,4(2):167-171
用性信息素诱捕法防治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Busck)的试验于1978—1980年在辽宁省绥中县的梨园中进行。1978、1979和1980三年的诱捕防治面积分别为2、100和780公顷。在田间试验中每公顷使用10—15个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水碗诱捕器。在对照区,每年8月至9月喷2次杀虫剂防治梨小食心虫,在诱捕区不喷这两次药。 试验是成功的。1978、1979和1980年,诱捕区梨小食心虫的虫果率分别为1.4—4.4%、0.4—2.0%和0—1.2%,而化学防治对照区分别为7.6—8.6%、3.3%和0.3—2.7%。诱捕区梨小卵的寄生率为32.6—75.9%;在化学防治对照区只有10—26.6%。诱捕区的防治费用比化学防治区节省78—89%。  相似文献   

16.
1.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Bals.)Vuill.)是大豆食心虫幼虫的寄生性真菌。自然寄生率5—10%,有时可达30%以上,是造成大豆食心虫幼虫自然死亡的有力因素之一。 2.白僵菌的发育及孢子发芽温度是18—28℃,其中以25—28℃最为适宜。适宜的发芽湿度要在99%以上。在土壤中如果温度适宜(25—28℃)土壤含水量10%以上就可以引起幼虫显著寄生。 3.幼虫体沾着一定数量的病菌孢子可以引起大量死亡,如果幼虫体上沾着孢子数4944个以上则可致100%寄生,不足此数的,寄生率成比例地降低。菌粉在太阳光照射下6天后寄生力受到影啊,30天以后寄生作用已极小。病菌对于带菌的幼虫虽可同样寄生,但寄生能力要比直接使幼虫接触孢子要小得多。 在室温下的菌粉中,病菌的生活力(致病力)可以保持一年左右。 4.利用白僵菌防治大豆食心虫的效果是:室内不论菌粉浓度及用量多少,寄生率均达100%。小区试验可致幼虫寄生70.19—100%,田间防治可以提高幼虫寄生30.15—36.11%,降低成虫羽化49.83—69.8%。 5.作者认为:利用白僵菌防治大豆食心虫是有希望的。今后是对于大量繁殖病菌的方法,施用药剂时期及与农药混用以提高效果有进一步研究之必要。  相似文献   

17.
春尺蠖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为新疆北疆地区春尺蠖Apocheima cinerarius预测预报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文在林间对春尺蠖的各虫态进行详细调查,记述了各虫态的形态特征、生活史、性比、行为与习性。【结果】春尺蠖蛹主要集中分布在树盘基部30~60 cm、土壤深度为20~30 cm范围的土层中,成虫羽化后,次日19:00—23:00或第3天下午4:00—6:00交尾,其交配行为是多次交配型。雌虫比雄虫羽化稍早,雌虫平均寿命为16~18 d,雄虫平均寿命为8~13 d。翌日黄昏开始产卵,卵期最长34 d,最短26 d,雌虫每天平均产卵块数最高达5.1块/头、平均卵粒数为363.1粒/头,最低为1块/头、平均卵粒数为86粒/头,平均孵化率为86%。1、2龄幼虫食叶量较低,3龄开始暴增,5龄最高,平均每日食叶量可达443 mm2/头。【结论】春尺蠖成虫按翅面斑纹和颜色,可分三种类型:深色型、常见型、浅色型。幼虫的头壳与虫龄呈显著直线正相关。幼虫1~2龄期间,死亡率较高,高达60.37%;4~5龄幼虫,死亡率较低,且食叶量占总食叶量的85.81%。所以应选择在3龄幼虫高峰期之前进行防治。雌雄比为1︰0.7068,可预测下一代种群数量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8.
茴香薄翅野螟生物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茴香薄翅野螟是黑龙江省油菜和十字花科蔬菜的一种害虫,幼虫蛀食果荚、籽粒。1年2代,以幼虫在土中结茧越冬。第二年5月中下旬开始化蛹,6月羽化。6月中旬至7月上旬是第一代幼虫危害期,第二代幼虫发生于8月。幼虫有吐丝结网习性,成虫羽化当天即可交配产卵,卵产在嫩角果或柄上。成虫有趋光性,寿命4—16天。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研究马铃薯块茎蛾Phthorimaea operculella(Zeller)幼虫的饲养密度对生殖的影响。[方法]本实验研究并比较了两种幼虫密度(15头/130 g块茎、45头/130 g块茎)的马铃薯块茎蛾成虫按照1:5和1:1比例交配后代的产卵量、畸形卵率、孵化率、化蛹率、羽化率、性比等生物学参数。[结果]高幼虫密度饲养的马铃薯块茎蛾化蛹率、羽化率、存活率、性比均显著较低,而幼虫~蛹的历期显著短于正常幼虫密度的。两种密度成虫按1:5头配对产卵,若雄性亲本为高幼虫密度饲养则卵的孵化率显著较低,若雌性亲本为高幼虫密度饲养则产卵量较低,畸形卵率显著较高。两种密度雌雄虫均为5头进行配对时,正常幼虫密度雌虫其所产卵的畸形率显著较低,产卵量、卵孵化率均显著较高,后代幼虫历期、化蛹率显著较高。而高幼虫密度雌虫其所产卵则受雄虫影响,亲代为高密度雄虫则畸形率较低,孵化率较高。[结论]高幼虫密度饲养的雄、雌虫生殖活力均降低。高幼虫密度雌虫可受高幼虫密度雄虫的诱导提高生殖能力,并影响其后代性比从而调节其种群动态。  相似文献   

20.
Nephaspisoculatus (Blatchley)属毛瓢虫亚科的小毛瓢虫族 ,专食粉虱。它源于中美洲 ,自七十年代初就在美国佛州被发现 ,是柑橘和蔬菜上白粉虱的重要天敌。本研究确定了该瓢虫各幼虫龄期和雌雄成虫在青菜 (col lard)叶上捕食银叶白粉虱BemisiaargentifoliiBellows&Perring卵在 6个密度的捕食功能反应及其成虫对 5种寄主植物的选择。结果表明 ,该瓢虫捕食率与白粉虱卵的密度呈线性相关。除第四龄幼虫其相关系数 (r2 )仅为0 .6 33外 ,其它各虫态的相关系数高达 0 .82 7~ 0 .94 4。根据该瓢虫各龄幼虫和雌雄成虫捕食量和白粉虱卵密度的关系 ,其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圆盘方程的第二种反应模式。随着龄期的增加 ,幼虫捕食白粉虱卵的量也随之增加。第四龄幼虫捕食白粉虱卵量最多可达 312粒 ,其次为第三龄幼虫 2 2 9粒 ,第二龄幼虫 73粒 ,而第一龄幼虫捕食量仅为 34粒。雌成虫捕食白粉虱卵量 (32 1粒 )明显高于雄成虫 (2 37粒 )。雌成虫特别喜欢在青菜上活动、取食和产卵 ,而不喜欢番茄 ,大豆 ,茄子和甘薯。有 4 4 .9%的雌成虫在青菜上活动 ,只有 9.9% - 17.1%的雌成虫在其它植物上活动。雌成虫在青菜 ,甘薯和茄子上的产卵量占总产卵量的比率依次为 95 .8% ,2 .8%和 1.4 % ,而无任何卵产在番茄和大豆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