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为了探讨油松菌根根际放线菌与菌根真菌及油松猝倒病的关系,该实验从油松菌根根际土中分离、纯化得到170株放线菌,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对油松猝倒病病原真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和茄腐皮镰孢霉(Fusarium solani)进行生防放线菌的初筛,得到7株对病原真菌抑制效果较好的放线菌.用初筛选的7株放线菌菌株分别与外生菌根真菌灰鹅膏菌(Amanita vatinata)、灰环粘盖牛肝菌(Suillus laricinus)和血红铆钉菇(Gomphidius viscidus)进行纯培养互作复筛,得到2株放线菌(菌株19#、菌株110#)对外生菌根真菌灰鹅膏菌和血红铆钉菇均具有促生作用.将菌根真菌灰鹅膏菌、放线菌菌株19#、病原真菌立枯丝核菌进行纯培养互作试验表明,菌株19#能协同灰鹅膏菌拮抗立枯丝核菌.经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和16SrDNA序列分析,确定菌株19#为苯胺紫链霉菌(Streptomyces mauvecolor).  相似文献   

2.
邓晓娟  闫兴富  刘建利  刘培贵 《生态学报》2018,38(19):7066-7074
以印度块菌-云南松菌根际土壤细菌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种群组成和结构特征。(1)稀释平板法分离得到印度块菌-云南松菌根际土壤细菌的纯培养菌株,对菌株的16S rRNA序列测序分析,对测序的菌株数量和得到的OTUs数量绘制物种累积曲线,当物种累积曲线趋于平缓时,对OTUs进行系统发育分析,揭示可培养细菌的种群组成和结构特征。(2)对印度块菌-云南松菌根际土壤细菌16S rRNA基因的V3—V4区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全部细菌类群的种群组成和结构特征。(1)分离得到菌根际可培养细菌793株,分属于3个属的61个OTUs,其中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序列占总序列的86%,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序列占总序列的9.8%,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序列占总序列的6.5%。假单胞菌是印度块菌-云南松菌根际土壤可培养细菌的绝对优势类群。(2)高通量测序得到菌根际细菌序列8937条,分属于20个门、198属、2073个OTUs。隶属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的OTUs占总OTUs的65.9%,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酸杆菌门细菌是印度块菌-云南松菌根际土壤细菌的优势细菌。隶属于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根瘤菌属(Rhizobium)和假黄色单胞菌属(Pseudoxanthomona)的OTUs占总OTUs的33%,黄杆菌属、根瘤菌属和假黄色单胞菌属细菌是印度块菌-云南松菌根际土壤细菌的优势属。印度块菌-云南松菌根际土壤可培养细菌多样性较低,假单胞菌属细菌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印度块菌-云南松菌根际土壤细菌类群具有较高的多样性,物种种类丰富,优势菌群集中。  相似文献   

3.
旨在探究抗病品种与易感品种香蕉的健康株和病株内生菌与其中广谱拮抗菌的主要分布规律,并对广谱拮抗菌进行拮抗活性的测定。以样品根、球茎、假茎、叶为材料分离培养内生菌,在实验室条件下,筛选对供试的10种香蕉致病菌均有良好拮抗活性的菌株并测定它们的拮抗活性,对活性最强的菌株进行形态学、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分离得到内生菌438株,其中细菌240株,放线菌142株,真菌56株。抗病品种南天黄病株中分离得到的内生菌最多,共计128株。内生菌数量在香蕉植株中的分布呈现规律为:根部球茎部假茎部叶部。内生真菌在各香蕉种病株中的分布最广泛。筛选出具广谱活性的放线菌10株、细菌2株。其中内生放线菌菌株041的广谱拮抗活性最强,最大抑菌带宽为28.13±1.89 mm。对广谱拮抗内生放线菌菌株041、04-1、19-1、03A-1进行的形态学和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它们属于链霉菌属。  相似文献   

4.
植物根际促生菌对3种土传真菌病害病原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广正  姚拓  刘婷  卢虎 《微生物学通报》2014,41(11):2293-2300
【目的】获取促生同时可防治3种土传真菌病害(Fusarium oxysporum、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和Rhizoctonia solani)的生防菌,并明确其抑菌效果。【方法】利用前期研究获得的17株促生菌,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其对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及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可有效拮抗立枯丝核菌的生防菌有6株,其中促生菌株FX2和LM4-3的抑制率达73.82%;拮抗尖孢镰刀菌的生防菌有7株,其中FX2的抑制率达到66.81%;拮抗油菜菌核病菌的生防菌有4株,其中菌株LHS11的抑制率高达85.71%。菌株LHS11和JM170通过次生代谢物抑制病原真菌。所有的生防菌对病原菌的菌丝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筛选得到对3种真菌病害病原具有较好生防作用的菌株LHS11和FX2。  相似文献   

5.
假橐吾内生菌分离及其拮抗菌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菊科植物假橐吾(Ligulariopsis shichuana Y.L.Chen)中分离得到110株内生真菌和26株内生放线菌,依照形态培养特征对菌株进行初步分类鉴定,采用琼脂块法进行拮抗菌株筛选,并对拮抗性最好的2株内生放线菌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1)经初步鉴定,将分离到的假橐吾内生真菌合并为86种,分为10个属,其中交链孢霉属和丝核菌属占优势(分别为41.9%和16.3%);内生放线菌分为3个属,其中链霉菌属占优势(92.3%).(2)抗菌活性试验表明,有31株内生真菌分别对细菌、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全部内生放线菌对靶标菌有抗性,其中菌株wz57和wz01拮抗性最强.(3)根据16S rDNA序列比对结果,菌株wz57和wz01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griseoplanus)相似性最高,分别达到99.3%和99.5%,初步归为Streptomyces griseoplanus.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内生菌的种类,筛选拮抗农作物病害菌的生防菌株,从健康丹参植株中进行内生菌分离,依照形态特征以及16SrDNA序列对菌株进行初步分类鉴定,采用琼脂块法进行拮抗菌株筛选,并选取拮抗活性较强的菌株液体发酵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1)从丹参植株中共分离得到69株内生菌(真菌62株、放线菌7株),其中23株内生真菌属于无孢类群或现有条件不适合产孢,其余真菌菌株中串珠镰孢菌属(Fusarium moniliforme Sheld.)和交链孢菌属(Alternaria sp)为优势菌群;7株内生放线菌均为链霉菌属。(2)病原菌拮抗性实验表明,有44株内生菌对病原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拮抗活性,其中12株内生菌对2种及以上靶标病原菌具有拮抗活性,表明丹参内生菌具有一定的广谱抗菌性。(3)放线菌菌株A232的次级代谢产物对白色假丝酵母(Canidia albicans)和苹果腐烂菌(Valsa mali)都表现出较强的拮抗活性,通过形态、培养特征以及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其为Streptomyces luteoverticillatus。  相似文献   

7.
块菌是重要的经济真菌, 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 细菌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利用传统分离培养方法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印度块菌(Tuber indicum)子囊果内细菌的群落结构。共分离得到细菌532株, 根据物种累积曲线, 选取其中的112株细菌进行了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 共鉴定出4属40种, 其中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菌株占所测菌株数的80%, 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占12.5%, 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占5%, 贪噬菌属(Variovorax)占2.5%。通过对印度块菌子囊果16S rRNA基因的V1-V3区高通量测序分析, 共获得细菌序列9,862条, 分属于7门43属220种, 其中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的物种占总物种数的99.7%, 是印度块菌子囊果内的优势细菌。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壤霉菌属(Agromyces)、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剑菌属(Ensifer)和寡养食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的物种数占总物种的86.3%, 是印度块菌子囊果内细菌的优势属。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胰蛋白大豆培养基仅分离得到印度块菌子囊果内少数细菌物种, 而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发现, 印度块菌子囊果内细菌物种种类丰富, 群落结构复杂。  相似文献   

8.
探究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块菌主产区华山松内生菌群的结构及多样性。在会东县选取4个点(新田乡、新云乡、淌塘镇、雪山乡)的块菌宿主华山松的根、茎、叶为实验材料,通过不同培养基分离样品根、茎、叶的内生细菌、真菌、放线菌,DNA分子鉴定分离菌株的种属,最终分离得到细菌46株,其中欧文氏菌属(Erwinia)5株,沙门氏菌属(Salmonell)1株,杆菌属(Bacillus)22株,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2株,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2株,类芽胞杆菌属(Paenibacillus)2株,布丘氏菌属(Buttiauxella)2株,肠杆菌属(Enterobacte)3株,爱文氏菌属(Ewingella)1株,泛菌属(Rahnella)1株,拉恩氏菌属(Rahnella Izard)2株,其他属3株;真菌19株,均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其中青霉属(Penicillium)4株,疱霉属(Phoma)1株,子囊菌门未知菌1株,篮状菌属(Cladosporium)1株,分枝孢子菌属(Sydowia)1株,曲霉属(Aspergillus)1株,其他属10株;放线菌33株,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22株,短小杆菌属(Curtobacterium)2株,短杆菌属(Brevibacterium)1株,其他属8株。研究结果表明,来自不同地点、不同植株部位、不同培养基分离得到的块菌宿主华山松内生菌有差异,证实微生物在土壤、块菌、宿主植物之间有着复杂的相互作用,为块菌的人工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祁连山高山植物根际土放线菌生物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祁连山老虎沟不同海拔位点的15种植物根际土中培养得到78株特异表型放线菌,并结合菌体形态、生理代谢特征、抗菌活性及16S rDNA序列对其生理及系统发育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分属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spp.)(73株)、诺卡氏菌属(Nocardia spp.)(4株),另有1株与GenBank中同源性最高的菌株Micromonospora saelicesensis相似性达92%,为1潜在新种。链霉菌属为主要类群,占分离菌株的93.6%,该属菌株在5个海拔位点的15种植物根际土中均有分布,但存在海拔位点、植物种类的差异性和特异性;诺卡氏菌属的菌株仅见于海拔2200 m的猪毛菜、海拔2800 m的钉柱萎陵菜和3800 m处的甘肃蚤缀根际土中;1潜在新种分离自海拔2200 m处的沙生针茅根际土。次级代谢物产生和拮抗性筛选研究结果表明:H2O2酶、脂酶2(Tween-40)、脲酶、蛋白酶、脂酶3(Tween-80)、淀粉酶、H2S、脂酶1(Tween-20)、可溶性色素及有机酸这10类次级代谢物产生菌分别占供试菌株的89.7%、82.1%、70.5%、62.8%、53.8%、52.6%、48.7%、44.9%、32.1%和17.9%,其中,淀粉酶、脂酶1、色素和有机酸仅由链霉菌产生;有29株放线菌对参试人类病原菌具有抑制作用,占供试菌株的37.2%,分布于5个海拔位点的12种植物根际土,其中,从药用植物甘肃黄芪和四裂红景天根际土中分离到的抗性菌株占拮抗性放线菌总数的60%。研究表明,高山地区植物根际土放线菌资源丰富,菌株生理功能多样,是新放线菌种和生物活性物质的重要资源库。  相似文献   

10.
【背景】植物内生细菌既能抑制病原菌对植物的侵染,也具有促生作用。分离具有拮抗和促生活性的内生细菌可为开发微生物菌肥提供理论依据。【目的】筛选内生细菌中的优势拮抗、促生菌种资源。【方法】以地锦草为材料,采用4种分离培养基分离该植物内生细菌,通过形态特征以及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内生细菌的分类归属。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内生细菌对棉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玉米小斑病菌(Bipolaris maydis)的拮抗活性。通过固氮、解磷、产吲哚乙酸(Indole Acetic Acid,IAA)、产铁载体能力等指标初步检测地锦草内生细菌的促生活性。【结果】共分离到133株内生细菌,分属于4门5纲8目13科25属,其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优势门(52.63%),优势属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占15.79%。发现有8株菌相似性小于98.65%,可能为潜在新物种。拮抗活性结果表明,22株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中菌株DHL56、DHN17、DHP3、DHP8对这3种病原菌都有抑制作用,均为芽孢杆菌属。菌株DHP8抑制作用最强,对棉花立枯丝核菌、小麦赤霉病菌抑制率分别为73.80%、71.25%,对玉米小斑病菌抑制率为61.70%。促生潜力结果表明,76株菌具有固氮能力;19株菌具有解磷能力;37株菌能产吲哚乙酸,菌株DHL55产吲哚乙酸的量达到105.67mg/L;7株菌能合成铁载体。其中有9株菌同时有固氮、解磷、产吲哚乙酸能力;菌株DHP8具有固氮、解磷、合成铁载体能力。DHP8不仅具有一定促生潜力,还对棉花立枯丝核菌、小麦赤霉病菌、玉米小斑病菌有明显的拮抗作用,需进一步研究。【结论】地锦草内生细菌种类丰富,获得多株具有优良拮抗和促生活性的菌株,为进一步开发微生物农药及菌肥资源提供新的菌株材料。  相似文献   

11.
植物根际促生菌的筛选及其对玉米的促生效应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以不同植物根及根际土壤为研究材料,进行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的筛选,并探索其植物促生作用机制.[方法]以解磷、固氮、产氨、产IAA和拮抗3种常见病原真菌为筛选标准,测定了初筛菌株的多项促生能力,并通过对这些菌分别单独回接和多菌混接的玉米盆栽试验,测定了其对玉米的促生效应.[结果]从渭南、成阳、安康、商洛和榆林5地分离得到的158株菌中有17株茵具有上述多种植物促生作用的菌株.盆栽试验的测定结果表明:单独接种和多菌混合接种在玉米株高、根长、茎长、茎平均直径和干重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较都有所增加,尤其是在多个指标上,多菌混合接种所显示出的促生效应均明显优于单菌接种.[结论]所筛选到的具有多种促生能力的菌株,可以为进一步构建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菌群提供良好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喀斯特典型物种-小蓬竹根际土壤微生物及不同部位内生真菌多样性,采用沿等高线等距离取样法采集小蓬竹根际土壤及健康植株,通过可培养对根际土微生物及内生菌进行分离,利用分子技术对其进行鉴定,根据鉴定结果构建系统发育树,并计算小蓬竹根际土壤微生物和根茎叶内生真菌多样性。结果如下:(1)共从根际土壤、根、茎、叶分离得到139个真菌菌株,隶属于27属,其中根际土壤分离得到34个真菌菌株隶属于12属,根部分离得到的63个内生真菌菌株隶属于17个属,茎部分离得到的14个内生真菌菌株隶属于8个属,叶部分离得到28个内生真菌菌株隶属于9个属;(2)根际土壤共分离得到41株细菌菌株,隶属于7个属26个种,20株放线菌菌株,隶属于1属15种;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Simpson指数排序来看,真菌主要表现为根 > 根际土壤 > 茎 > 叶,细菌和放线菌多样性均较低。(3)按层次聚类分析可分别将真菌、细菌、放线菌聚为3支。小蓬竹根际土壤、根、茎和叶具有丰富的微生物多样性,不同部位菌群组成存在差异性(P<0.05),且存在以假单胞菌属、芽孢杆菌属等为优势属的抗盐耐旱菌群,这有助于揭示小蓬竹对喀斯特生境的适应性,以及为微生物-植物群落之间相互关系提供一定基础数据,为后期寻找小蓬竹相关耐性功能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一株白芍内生放线菌的分离、活性及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离白芍中拮抗农作物致病菌和人类常见病原菌的内生放线菌,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方法:采用3种分离培养基,从白芍根部分离内生放线菌;通过滤纸片法筛选具有拮抗活性的菌株,观察菌丝形态,并进行16S rDNA序列系统发育分析。结果:从白芍中分离得到16株内生放线菌,其中从FYSCA培养基中分离到9株;16株内生放线菌中有6株具有拮抗作用,菌株S-BS033004对5种病原菌有拮抗活性,尤其是对棉花黄萎病菌和小孢拟盘多毛孢菌和耐青霉素类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拮抗作用显著,抑菌圈≥20mm。经16S rDNA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该菌株与Streptomyces anulatus NBRC13369T等6株链霉菌模式菌株亲缘关系较近,相似性均为99.7%。结论:白芍内生放线菌S-BS033004是一株杀菌谱较广的链霉菌,具有很好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4.
药用植物青蒿不同种类的内生菌抑菌活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玲玲 《广西植物》2021,41(7):1112-1119
为了研究青蒿不同种类的内生菌抑制细菌和抑制真菌的活性,该研究采用组织块法和研磨法从青蒿的根、茎、叶中分离内生细菌、放线菌和真菌,以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CICC 23657)、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CICC 10275)、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CICC 10384)、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CICC 2487)、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CICC 33032)为指示菌,采用琼脂块法和双层平板法检测内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1)从青蒿植株中共分离到76株内生菌,其中内生细菌19株、内生放线菌34株、内生真菌23株。从分离部位来看,56株来自于茎段、17株来自于根段、3株来自叶片。(2)内生细菌中抑菌活性菌株占总菌株的比例最高,为95%,内生放线菌和内生真菌中抑菌活性菌株的比例分别为41%、35%。(3)内生细菌的抗菌谱较广;虽然内生放线菌的抗菌谱较窄,但其中高抗菌株较多,尤其对酿酒酵母的抑菌效果好。综上结果显示,药用植物青蒿中存在着丰富的有抑菌活性的内生菌,且不同种类的内生菌抑菌活性不同。  相似文献   

15.
对新近发现的块菌属一新种——攀枝花白块菌(Tuber panzhihuanense)子囊果中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进行了研究。采用胰蛋白大豆培养基(TSA)对菌株进行分离。用毛细管电泳(HPCE)对所有获得的菌株的16S rDNA V3高变区进行筛选获得不同条带大小的菌株,对筛选出的菌株的16S rDNA进行测序,并进行细菌多样性分析和研究。结果显示,攀枝花块菌子囊果内可培养细菌在数量及种类上都表现出很高的多样性,所有细菌分属于5个门的11个属和20个种。在所分离到的变形菌门的细菌中,数量最多的菌株(4968%)属于γ Proteobacteria,其中假单胞菌属的Pseudomonas lurida为优势类群;其次为α Proteobacteria,占3742%,其中以固氮菌 Bradyrhizobium japonicum和Phyllobacterium spp.为优势类群。其余的菌株属于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 (322%)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 (774%),厚壁菌门中以芽孢杆菌属(Bacillus)为代表菌群。酸杆菌门中的Terriglobus roseus(194%)首次从块菌中分离获得。  相似文献   

16.
印度块菌(Tuber indicum)菌根促生细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筛选对印度块菌菌根量和菌根苗长势有促进作用的菌根促生细菌(Mycorrhization helper bacteria,MHB)。【方法】选择华山松为宿主植物,自块菌菌根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的11种细菌为供试菌株,将印度块菌菌剂与不同浓度的细菌混合于特定基质中后接种于华山松上,并通过对印度块菌与华山松形成的菌根数、华山松的株高和地径三方面的统计与分析,确认MHB。【结果】Pseudomonas sp. JCM 5481 (P143)、Streptomyces sp. EN31 (S191)、Variovorax paradoxus (V633)在浓度为2.4×109 CFU/mL时对印度块菌菌根数、株高和地径均有极显著促进作用(P<0.01);Pseudomonas chlororaphis (P11)、Pseudomonas corrugate (P127)在浓度为0.8×109 CFU/mL时对印度块菌菌根数、株高和地径均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4种假单胞菌浓度梯度的设置显示了不同菌株适宜的浓度不同。【结论】实验获得5种MHB,并表明细菌浓度是获得MHB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对美洲大蠊肠道具有抗真菌活性的内生放线菌进行筛选和分类鉴定。以白色念珠菌、红色毛癣菌、黑曲霉和烟曲霉4种人体致病真菌为研究对象,采用牛津杯法和菌株对峙共培养法对159株蜚蠊肠道内生放线菌进行体外抗真菌活性筛选,采用16S rDNA PCR、Blast同源性比对和构建系统发育树等方法对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研究结果表明,45株内生放线菌具有抗真菌活性,诸多菌株抗真菌谱较广,有10株内生放线菌对4种受试真菌均有拮抗作用。其中,链霉菌属为优势菌属有32株,占71.11%;戈登氏菌属有6株,微杆菌属有2株,分枝杆菌属、无色杆菌属、小单孢菌属、纤维微菌属和壤霉菌属各有1株。说明蜚蠊肠道含有丰富的抗真菌活性放线菌资源。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药用植物南方红豆杉内生及根际土壤放线菌的多样性及其抑菌、抗肿瘤等重要生物活性并获得一些具有强抑制植物病原真菌以及抗肿瘤等重要生物活性的菌株。【方法】选择7种培养基从南方红豆杉及其根际土壤中分离放线菌,对链霉菌进行形态学分类,去重复后对其进行抑制植物病原真菌以及抗肿瘤活性的筛选并对高活性菌株进行初步鉴定。对部分菌株进行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研究其多样性。【结果】研究共分离得到277株放线菌,经去重复后剩余111株放线菌,可归类到6个亚目、7个科、8个属。其中链霉菌可分为10个类群。生物活性研究结果显示:30.9%的菌株具有抑制植物病原真菌活性,其中6株放线菌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显示了强的抑菌活性。分别有44.1%和33.3%的菌株对胃癌肿瘤细胞株SGC-7901和肺癌肿瘤细胞株NCI-H460的抑制率在40%以上。【结论】药用植物南方红豆杉及其根际土壤蕴含种类丰富的放线菌资源,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菌株KLBMP 2170具有显著的抑菌以及抗肿瘤活性,值得我们去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植物根际促生菌的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和植物的互作关系往往不稳定,PGPR菌群有可能提高菌株对野外环境的适应性。为此,本文根据PGPR促生机制的多样性,从不同植物根际土壤进行了PGPR的筛选及鉴定。【方法】首先,按照固氮、解磷、解钾、拮抗6种常见病原真菌,同时能在植物根际定殖为基本初筛标准,然后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初筛菌株的多项促生能力(PGP),最后通过生理生化试验和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所筛菌株进行鉴定。【结果】从江苏扬州、盐城等地土壤样品筛选出14株PGPR,具有体外抑菌、产NH3、产IAA、产HCN、产嗜铁素、解磷、溶钾、固氮以及产抗生素等促生能力。分类鉴定结果显示:7株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3株属于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2株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1株为布克霍尔德氏菌属(Burkholderia)、1株为欧文氏菌属(Erwinia)。【结论】所筛细菌具有多种促生能力,且能在根际定殖,为进一步构建多功能PGPR广适菌群提供菌株资源。  相似文献   

20.
旨在筛选出能高效抑制西瓜枯萎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niveum)的天然拮抗菌。采用梯度稀释法分离连作辣椒根际土中的放线菌,纯化后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出有拮抗作用的菌株,采用盆钵育苗基质拌菌法接种,进行盆栽抗病试验,并对拮抗效果最佳的菌株进行鉴定。结果显示,从连作辣椒根际土中,分离筛选出10株对西瓜枯萎病有拮抗作用的放线菌,其中菌株F22、F23、F32的拮抗作用显著。96 h抑菌圈直径分别达到1.70、1.17和1.47 cm。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拮抗菌株F32对西瓜枯萎病30 d的防治效果最佳,防效率达到66.7%,且抗菌谱性广。根据表型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 DNA分子鉴定结果可知,菌株F32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sp.),且对西瓜枯萎病有良好的防治作用,是一株具有应用价值的生防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