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五十年代后期在湄公河流域发现可感染人的湄公血吸虫病,其病原湄公血吸虫 Schistosma mekongi的中间宿主被证明为开放拟钉螺 Tricula aperta (Temcharoen,1971)。湄公河的上游是流贯云南省的澜沧江,我们从1981年开始进行调查,在西双版纳发现有血吸虫和肺吸虫寄生的拟钉螺,经鉴定隶属拟钉螺属 Tricula一新种。  相似文献   

2.
东方人类血吸虫及其螺蛳宿主交互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鸿昌  乌伯坦 《动物学报》1989,35(2):189-195
以我国安徽及菲律宾莱特岛的日本血吸虫、湄公血吸虫、马来西亚类似日本血吸虫以及中华血吸虫交互感染其螺蛳宿主。结果表明日本血吸虫及钉螺与湄公血吸虫、马来西亚类似日本血吸虫及其螺蛳宿主亲缘关系较疏远。而湄公血吸虫与马来西亚类似日本血吸虫及其螺蛳宿主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交互感染结果为马来西亚类似日本血吸虫及钙河罗氏螺的分类问题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一九八九年十二月在海南岛进行热带雨林淡水贝类资源考察时,采得一批标本,经鉴定发现我国黑螺科一新纪录——微刻川蜷。现报道如下: 微刻川蜷Brotia microsculpta Brandt 1968  相似文献   

4.
人工繁殖钉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血吸虫病的各项实验研究需要大量的血吸虫尾蚴,是依靠人工感染野外采集的钉螺而取得的。随着大规模防治运动的开展,采集钉螺愈来愈困难,因而我们从1972—1973年开始人工繁殖钉螺。从比较饲养环境及食料组成着手,从产卵数、孵出率、幼螺成长及感染血吸虫尾蚴等方面考核效果,通过小型到扩大试验,第一批于1973年中,共繁殖了三代4万余只钉螺,经以血吸虫毛蚴感染,证明能比野外钉螺获得更好效果,为今后在钉螺不易采集的情况下,继续供应尾蚴,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藁杆双脐螺(Biotaphafaria straminea)是曼氏血吸虫中间宿主。曼氏血吸虫(Shistosoma mansoni)是寄生在人体内的血吸虫,生活史与日本血吸虫生活史大体相似,成虫交配产卵,卵随大便、偶从小便排出体外,在水中孵出毛蚴,毛蚴入双脐螺体内,发育成母胞蚴、子胞蚴,尾蚴,然后到终末宿主(人)。曼氏血吸虫与日本血吸虫在终末宿主体内的移行径路极为相似,常能数次通过肝毛细血管、肺及大循环,最后定  相似文献   

6.
钉螺是日本血吸虫幼虫的唯一中间宿主, 药物灭螺是阻断日本血吸虫病传播的有效方法。由于化学灭螺药物的生产和使用对环境和非靶标生物均产生严重污染和毒害作用, 因而低毒、易分解的植物灭螺药物研究受到重视,已筛选出诸如黄姜(Dioscorea zingberensis C.H.Wright, DZ)、吉祥草(Reineckea carnea, RC)等皂甙类植物灭螺剂1,2。    相似文献   

7.
氯硝柳胺控释剂中试产品杀灭钉螺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钉螺(Oncomelaniahupensis)是日本血吸虫的中间宿主。氯硝柳胺是国际公认的杀螺剂。该药不仅对成螺、螺卵杀灭效果好,而且可杀灭血吸虫尾蚴,对植物无毒害,对人畜低毒,使用安全[1],无致畸和致突变作用[2]。但该药不易溶于水,使用不便,在...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对BALB/c近交鼠及昆明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及肿节风处理后的反应,对血吸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宿主的若干反应作了比较研究,区分了它们充作日本血吸虫终末宿主的特点。认为,在缺乏更适宜的近交鼠的情况下,昆明小鼠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日本血吸虫感染的动物模型。 .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稻田皮炎病因的调查及集安毛毕吸虫生活史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于1976年对吉林省一市七县十个公社稻田皮炎的病因进行了调查,证明一市六县八个公社的病因为耕牛东毕吸虫(Orientobilharzia),其中四个公社为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结节变种[O.turkestanica var.tuberculata(Bhalerao,1932)],并对其生活史进行了研究。以后,1977年在集安县三个公社调查稻田皮炎的过程中,检查当地耕牛均无血吸虫的感染,而解剖家鸭,有69.6%感染毛毕吸虫(Trichobilharzia)。同吋检查稻田内土蜗螺[Galba pervia (Martens)],有5.1%感染具眼点无咽短尾叉叉尾尾蚴,将该尾蚴滴于实验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日本血吸虫感染家兔导致肝脏发生纤维化后的肝组织酶学改变.方法将23只成年健康大耳白兔分为正常对照组(N)8只,模型组(M)15只,M组采用腹贴法(日本血吸虫尾蚴180条/只,持续15min)感染血吸虫,六周后服用吡喹酮行杀虫治疗.于实验的第13周将全部动物麻醉后剖腹取肝组织.肝组织行HE染色和电镜观察;酶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单胺氧化酶(MAO)、一氧化氮合酶(NOS)、琥珀酰脱氢酶(SDH)、乳酸脱氢酶(LDH)在器官的表达活性.结果在血吸虫感染家兔的第13周可观察到肝组织明显纤维化;模型组中MAO、NOS、LDH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SDH活性则明显降低.结论慢性血吸虫感染引起的肝纤维化导致肝细胞缺血缺氧,影响NOS、SDH、LDH活性,加重肝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1.
采用双向凝胶电泳和质谱技术对日本血吸虫单性感染雄虫和双性感染雄虫蛋白质表达谱进行分析,并在mRNA水平进行验证;观察差异表达SJCHGC蛋白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EGFP-C1/SJCHGC在COS-7细胞中的表达和亚细胞定位,并分析其表达产物的抗原性. 成功鉴定了9个日本血吸虫雌雄合抱差异表达蛋白,其中在日本血吸虫雄虫合抱前表达上调的蛋白质有6个;而有3个蛋白质在日本血吸虫雄虫合抱后表达明显上调. 大多数差异蛋白功能涉及血吸虫的生长发育、生殖、营养、运动、信号传递等过程. 重组质粒pEGFP-C1/SJCHGC 融合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在真核细胞COS-7中获得了表达,可用荧光显微镜直接观察其表达情况及亚细胞定位,细胞所表达的融合蛋白具有血吸虫抗原性. 研究结果为揭示日本血吸虫雌雄合抱机制、研制抗血吸虫雌雄合抱疫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日本血吸虫毛蚴对钉螺的钻穿及在螺体内的分布和移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舒利民 《动物学报》2000,46(3):249-254
采自安徽省池的钉螺每粒感染50只湖南株日本血吸虫毛后的组织学观察说明:毛蚴钻穿钉螺有从螺鳃部、头足总后有皮以及实质组织(外套膜、触角和阴茎)等三方面途径,其中以前二者尤为重要;毛蚴进入螺鳃丝后直接进入血液循环系统,从头足表皮进入的毛蚴,除了少数在钻穿部位附近滞留外,多数继续向头足部深层的肌肉和窦状组织间隙移行,以前头足窦、直肠和消化道外的组织间隙以及肾脏为主要的移行部位;从外套膜、触角、阴茎等部位  相似文献   

13.
长角沼蝇属幼虫可捕食鸭血吸虫(毛毕吸虫属)的中间宿主椎实螺。鸭血吸虫的尾蚴也可导致人的稻田皮炎;另一方面.长角沼蝇属的卵又是稻螟赤眼蜂(稻田螟虫卵的天敌)天然的交替寄主:因此长角沼蝇对卫生和农业都是有益的.本初步观察了华东地区一种常见的长角沼蝇——铜色长角沼蝇的成蝇形态特征、活动场所.出现季节,螺类宿主、幼虫食性和生活史.成虫寿命在春季为2个月。夏季为40-50天,一卵块通常含20-30个卵;幼虫以活椎实螺饲养.幼虫是否能攻击活的椎实螺,视幼虫期和宿主螺大小有关;自卵产下发育到羽化为成虫,平均温度在26℃时约需20天,在32℃时约为13天。  相似文献   

14.
有一种实验药物证明可抗击血吸虫病.血吸虫病是遍及热带地区的一种瘟疫,可感染几百万人.小鼠试验提示,该药物很可能作为当前所用的抗击血吸虫病的单一疗法的补充.血吸虫是血的吸虫或扁虫,在血吸虫水传播幼虫时期通过皮肤感染人.幼虫穿过循环系统而最后定居于肝脏,在肝脏它们以血为食,并发育成为成虫.雌虫然后产卵,受感染的人将部分卵从粪中排出,这可能造成血吸虫的播散,其余的卵则寄居于肝脏和其他组织,它激发免疫反应,引起腹痛、发烧和以血吸虫为特征的不适.旧金山加州大学的科学家在几年前曾发现一种药物,称为K11777,其杀死引起恰加斯病…  相似文献   

15.
四川日本血吸虫在安徽钉螺体内传代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染血吸虫的钉螺是血吸虫病防治研究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实验材料。以往用四川绵竹等地血吸虫毛蚴人工感染钉螺的成功率均很低,且常常发生大量死亡现象。我所曾对室外槽感染饲养钉螺及室内用不同感染和饲养方法进行比较,均未得到满意结果。从1986年开始,试用四川地区血吸虫在安徽贵池肋壳钉螺体内进行传代,使钉螺感染率有明显提高,现将初步结果报道如下:材料和方法用逸蚴法分别从四川省芦山县现场采集的感染钉螺和人工感染浙江地区血吸虫的安徽贵池钉螺所获得尾蚴,感染家兔,42天后解剖,收集肝脏虫卵,孵化毛蚴感染安徽贵池钉螺,所得尾蚴为第Ⅰ…  相似文献   

16.
异地钉螺杂交的后代对安徽的日本血吸虫的感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安徽贵池县的日本血吸虫感染四川、福建、湖北、江西、江苏等省的钉螺在实验室繁殖的后代相互杂交产生的子_1、子_2和子_3代。结果表明,易被安徽的血吸虫感染的湖北、江西及江苏等省的钉螺杂交产生的子代也易被安徽的血吸虫感染。不易感或感受性弱的与易感染安徽的血吸虫的钉螺相互杂交产生的子代,有的仍不易感;有的可被感染,感染率有显著地提高,表明我国不同地区钉螺的感染率有地域差异。  相似文献   

17.
何毅勋  胡亚青 《动物学报》1993,39(3):251-257
本文报告了具有分布区代表性的中国大陆5地日本血吸虫人工感染恒河猴的实验结果。在相同宿主、相同感染度和相同感染期的条件下,恒河猴感染云南、广西两地日本血吸虫后的平均虫卵开放前期、两性虫体体长及性腺发育以及肝组织中单个虫卵引起增生期肉芽肿的平均体积与感染安徽、湖北、四川三地虫体的有所不同。这表明恒河猴宿主机体对感染前两地虫体的应答情况与对感染后三地的有异,并提示中国大陆境内日本血吸虫可能存在不同的品系。  相似文献   

18.
周蕊  缪德强 《四川动物》1989,8(1):34-35
检测血吸虫抗原较之检测虫体的明显优点是可准确地估计虫荷以及判断是否活动性感染,有助于了解化疗效果。近年来国内已有用双抗体夹心酶联法检测血吸虫循环抗原的报道。使用高效特异的单克隆抗体可望进一步提高检测的敏感性。本文对单克隆抗体(McAb)I-ELISA检测日本血吸虫虫卵抗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作了初步探讨。有关本法检测感染日本血吸虫的动物和病人血中血吸虫虫卵抗原的情况将另文报道。材料与方法McAb制备:用日本血吸虫虫卵抗原(SEA)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SP2/O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经克隆化后获得3株分泌抗日本血吸虫…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东方田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后肝、肺组织病理改变及相关基因表达差异,为进一步研究东方田鼠抗血吸虫机制提供依据。方法东方田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2000条/只),取对照组东方田鼠和感染血吸虫后第6、10、15、20、30天肺、肝组织样品,HE染色后进行病理观察,并提取肺和肝总RNA,对Lyz、RT1-Db1、Cd74、C1qa、Thra、Igf1基因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比较其在肝脏和肺脏的动态表达水平。结果东方田鼠感染血吸虫后6~10d,肺部有大量出血点,肝细胞空泡变性,肝窦高度扩张,肺和肝组织内血管周围及管腔均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及少量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至第20天逐渐恢复。从感染后第6天开始,Lyz、RT1-Db1、Cd74基因在肺和肝内表达均明显上调,在第20天后逐渐恢复,C1qa基因在肺内表达上调,Thra基因在肺内表达下调,Igf1基因肝内表达下调。结论在东方田鼠抗血吸虫感染的过程中,嗜酸性粒细胞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相关基因在东方田鼠抗血吸虫感染的过程中可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钉螺蛳     
一、概述钉螺(Oncomelania hupensis)是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的唯一中间宿主。产于中国、日本和菲律滨。是温带和亚热带的一种雌雄異体、卵生、水陆两棲的淡水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