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种不同采样方法对麦田蜘蛛群落结构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于1998年11月到1999年5月和1999年11月到2000年5月间,在位于武汉市武昌区的沙湖边,使用样方和陷阱法系统采样,研究了裸粒大麦田的蜘蛛群落结构。研究结果显示,1998-1999年麦田蜘蛛群落由11科44种蜘蛛组成,1999-2000年麦田蜘蛛群落由14科59种蜘蛛组成;相同年份不同采样方法获得的蜘蛛群落优势种组成不同,陷阱法采样获得的优势种集中在皿蛛科、狼蛛科和平腹蛛科,而样方采样虽然也以皿蛛科和狼蛛科蜘蛛为主,但球蛛科、肖蛸科和园蛛科蜘蛛的比例明显上升;不同的年份使用相同的采样方法获得的蜘蛛优势种组成不同,显示了群落结构的年际变动。对2种采样方法获得的群落相似性分析显示,不同采样方法获得的群落结构相似性较小。  相似文献   

2.
湖南稻田蜘蛛群落生态特点及控虫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总结近年来对湖南省境内不同地理、生态类型的稻田蜘蛛群落结构的研究结果;报道湖南稻田蜘蛛198种,隶属25科87属,及其常见类群和主要优势种:拟水狼蛛、食虫沟瘤蛛、八斑鞘腹蛛。并应用测定群落结构特征的多种指数公式比较分析不同地理、生态类型的稻田蜘蛛群落的时空格局特点、物种多样性差异、主要优势种差异以及农药对稻田蜘蛛群落结构的影响和蜘蛛群落对目标害虫的控制效应的定性定量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3.
1998~1999年、1999~2000年在武汉地区使用陷阱法系统采样,研究了大麦田蜘蛛群落结构,比较了不同的冬天气候因素对麦田蜘蛛群落结构的影响.使用Berger-Parker优势度指数分析了调查时间段大麦田的地面优势种蜘蛛.结果显示,1998~1999年的优势种蜘蛛为皿蛛科蜘蛛,隆背微蛛Erigone prominens Boes. et Str.在大麦的全生长期均为优势种.1999~2000年,主要的优势种蜘蛛为狼蛛科的类水狼株Pirata piratoides Boes.et Str.、沟渠豹蛛Pardosa laura Karsch和拟环纹豹蛛Pardosa pseudoannulata (Boes.et Str.).另外,通过各优势种蜘蛛雄蛛的个体数变化,探讨了各优势种蜘蛛在田间的交配繁殖情况.结果表明,冬天气候对蜘蛛的交配时期有明显影响.在暖冬天气,大多数种类的交配比冷冬提前.一般情况下,各优势种蜘蛛能在麦田繁殖1代.另外,还对平腹蛛科的2种蜘蛛的雄蛛在田间的活动情况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4.
贵州省茶园蜘蛛区系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戴轩  韩宝瑜 《生态学报》2009,29(5):2356-2367
经10多年考查和鉴定,记述了贵州省茶区蜘蛛26科204种,其中优势类群园蛛科50种、跳蛛科25种、肖蛸科20种、蟹蛛科14种、平腹蛛科13种,占总种数60%.全省性种类角类肥蛛、黄褐新园蛛、草间小黑蛛、食虫瘤胸蛛、三突花蛛、鞍形花蟹蛛、机敏蝇豹、纵条蝇狮、悦目金蛛、棒络新妇蛛、八斑鞘腹蛛、星豹蛛、棕管巢蛛、斜纹猫蛛、机敏漏斗蛛、浙江豹蛛、兰翠蛛、黑色蝇虎、茶色新园蛛和锥腹肖蛸等64种,占总种数31%.在我国动物区划中,贵州大部属于华中区的西部山地高原亚区,西部少数地区属于西南区的西南山地亚区.结合茶树适生格局,把茶园蜘蛛区系划分为:黔中山地丘陵区(Ⅰ)、黔东低山丘陵盆地区(Ⅱ)、黔南低山河谷区(Ⅲ)、黔北中山峡谷区(Ⅳ)、黔西高原中山区(Ⅴ).Ⅰ区发现蜘蛛21科137种,占全省总种数67%;常见的优势种有角类肥蛛、黄褐新园蛛、灌木新园蛛、青新园蛛和悦目金蛛等37种,占该区蜘蛛总种数27%;特有种为山地艾蛛、畸形艾蛛、对称曲腹蛛、西山新园蛛、小青新园蛛、四点亮腹蛛、桐庐指蛛、锯胸微蛛、黑底狼蛛、中华刺足蛛、裂额银斑蛛、贵州花蟹蛛和三斑花蟹蛛等13种.Ⅱ区发现蜘蛛26科185种,占全省总种数91%;优势种有角类肥蛛、棕管巢蛛、毁坏管巢蛛、斜纹猫蛛和三突花蛛等31种,占该区蜘蛛总种数17%;特有种有中华蟱蛛、棒络新妇蛛、四斑粗螯蛛、风雅丽蛛和江安七纺蛛等58种.Ⅲ区发现蜘蛛15科92种,占总种数45%;优势种为角类肥蛛、草间小黑蛛、食虫瘤胸蛛、驼背额角蛛和八斑鞘腹蛛等18种,占该区蜘蛛总种数20%.特有种为圆腹艾蛛、椭圆新园蛛、横带隆背蛛和凤振粗螯蛛等4种.Ⅳ区发现蜘蛛15科76种,占全省总种数37%;优势种为角类肥蛛、机敏漏斗蛛、机敏蝇豹、纵条蝇狮和黑色蝇虎等18种,占该区蜘蛛总种数24%.Ⅴ区发现蜘蛛14科64种,占总种数31%;优势种为角类肥蛛、黄褐新园蛛、机敏漏斗蛛、机敏蝇豹、黄斑菲蛛等15种,占该区蜘蛛总种数23%;Ⅳ和Ⅴ区无特有种类.Ⅲ区雨、热和光照条件较优越,但其为新辟茶区,蜘蛛种数少于Ⅰ和Ⅱ区.从西北部高寒山区向东部低丘,海拔明显降低,气候从北亚热带过渡到中亚热带,雨量、光照和积温加大,茶树等农林作物增多,茶园蜘蛛种类增多.  相似文献   

5.
花生田蜘蛛群落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花生田共采集到蜘蛛41种,隶属于12科、27属。游猎型蜘蛛主要是狼蛛科、跳蛛科、猫蛛科和管巢蛛科的种类,所占比例较高,在春花生田为60.91%~86.21%,秋花生田为50.40%~90.36%。结网蜘蛛主要是皿蛛、球蛛、肖蛸和小型园蛛。在花生的不同生长季节有不同的优势科和优势种。春花生田的优势科是狼蛛科、皿蛛科和猫蛛科,优势种是类水狼蛛、拟环纹豹蛛、脉娲蛛、食虫沟瘤蛛和斜纹猫蛛;狼蛛科、猫蛛科和球蛛科是秋花生田的优势科、脉娲蛛、斜纹猫蛛和八斑鞘蛛为优势种。  相似文献   

6.
在花生田共采集到蜘蛛41种,隶属于12科、27属。游猎型蜘蛛主要是狼蛛科、跳蛛科、猫蛛科和管巢蛛科的种类,所占比例较高,在春花生田为60.91~86.21%,秋药生田为50.40~90.36%。结网蜘蛛主要是皿蛛、珠蛛、肖蛸和小型园蛛。在花生的不同生长季节有不同的优势科和优势种。春花生男的优势科是狼蛛科、皿蛛科和猫蛛科,优势种是类水狼蛛、拟环纹豹蛛、脉蜗蛛、食虫沟瘤蛛和斜纹猫蛛;狼蛛科、猫蛛科和球  相似文献   

7.
红火蚁入侵对玉米地蜘蛛类群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陷阱法和目测法系统研究了红火蚁入侵玉米地对蜘蛛类群多样性的影响.期间共调查到蜘蛛8科16种,其中红火蚁发生区有6科10种,药防区4科5种,对照区8科11种;蜘蛛种类以游猎型为主,隶属于猫蛛科和跳蛛科,优势种包括斜纹猫蛛、乔氏蚁蛛和蚁蛛.在红火蚁发生区,从玉米心叶后期开始红火蚁种群数量不断增加,在玉米抽穗开花期达到最大,为225头,之后缓慢降低,相应的猫蛛属蜘蛛种群数量则逐渐降低,降幅达79.2%;而蚁蛛属蜘蛛的种群数量变化不大.随着玉米植株的生长,红火蚁发生区和药防区的蜘蛛种类、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逐渐降低,生态优势度指数却不断升高,而对照区相关指标则相反.表明红火蚁入侵显著改变了玉米地蜘蛛的类群结构.  相似文献   

8.
为揭示不同蜘蛛类群对火干扰的敏感程度及蜘蛛群落外貌对环境变化产生的响应, 本文选取苍山针阔混交林2007年火烧迹地作为调查样地, 以无火烧记录的样地为对照, 运用陷阱法调查地表蜘蛛群落生活型及季节动态。研究结果显示: (1)火烧迹地中朱氏狂蛛(Zelotes zhui)(相对优势度 DV' =33.03)、晨豹蛛(Pardosa chionophila) (DV'=22.53)和西菱头蛛一种(Sibianor sp.1)(DV'=8.75)占明显优势; 而对照样地中龙隙蛛一种(Draconarius sp.2) (DV'=63.50)占绝对优势; (2)火烧迹地的定居型蜘蛛相对多度为25.82%, 显著少于游猎蜘蛛(P<0.001); 而对照样地的定居型蜘蛛相对多度为92.07%, 显著高于游猎蜘蛛(P<0.001); (3)火烧迹地地表蜘蛛优势类群随季节更替明显, 在夏季和冬季多度为低谷期; 对照样地优势类群稳定, 为漏斗蛛科蜘蛛。研究表明, 火干扰改变了苍山针阔混交林地表蜘蛛群落生活型组成, 降低了定居型蜘蛛的相对多度和地表蜘蛛群落的季节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黎健龙  唐颢  周波  方华春 《生态科学》2017,36(3):160-165
茶园生态系统中蜘蛛既是重要的天敌类群, 又是改善生态系统服务的指示标志。为更好地保护与利用天敌蜘蛛进行生态防治, 对亚热带丘陵地区不同栖境茶园的狼蛛科蜘蛛进行调查, 并对其种类、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复杂栖境茶园(JZ)与简单栖境茶园(CK)间狼蛛科蜘蛛数量特征组成存在显著差异 (P<0.001); 狼蛛科蜘蛛优势种JZ茶园有3种, CK茶园有4种; JZ茶园雌蛛、雄蛛和幼蛛个体数分别是CK茶园的4.36倍、3.63倍和7.91倍。JZ茶园狼蛛科的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数量特征影响较大,总个体数量发生动态显著高于CK茶园(P<0.05)。主成分分析表明, JZ茶园明显向家福穴狼蛛(Houa jiafui)、幼豹蛛(Pardosa pusiola)和旋囊脉水狼蛛(Venonia spirocysta)等群落数量分布较多的方向偏移, 而CK茶园则向数量减少方向偏移。研究表明, 基于茶园异质性栖境管理, 采用多样性种植方式来保持生态平衡, 对保护和利用狼蛛科蜘蛛来增强害虫自然控制能力有深远意义, 还有利于成为一种可持续改善茶园生态系统的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0.
斑管巢蛛对柑桔害虫的捕食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颜亨梅 《动物学报》1990,36(1):24-32
在系统观察桔园蜘蛛优势种斑管巢蛛与主要柑桔害虫自然种群数量季节消长相关关系的基础上,采用血清学方法检测了蜘蛛对柑桔害虫的自然控制作用。在不同实验条件下测定了斑管巢蛛对柑桔害虫的捕食量、功能反应,以及相互干扰、温度对蜘蛛捕食作用的影响,建立了模拟模型。  相似文献   

11.
2004年4—10月,在甘肃子午岭天然次生林区采用巴氏诱罐法采集土壤蜘蛛2164头,隶属于19科43种。研究表明辽东栎林(Quercusliaotungensis)、油松林(Pinustabulaeformis)和杨树林(Populusdavidiana)3种森林植被类型中土壤蜘蛛群落组成有明显的差异;不同生境蜘蛛群落的组成成分和多样性指数各异;从各生境中捕获的蜘蛛个体数量分析,皿蛛科、平腹蛛科和科狼蛛科的数量最多,优势类群的组成相似;各生境类型中蜘蛛功能集团的组成及多样性也有明显差异。同时,分析了影响蜘蛛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主要因子是生境的植被类型和生境异质性。  相似文献   

12.
棉田蜘蛛群落的组成及生态位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1997年对山西太谷棉田的蜘蛛群落进行了调查研究,共发现蜘蛛7科、17种、群落主要成分是星豹蛛和草间小黑蛛;对7种棉田主要蜘蛛的时间、空间及时空二维生态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星豹蛛和草间小黑蛛的时空二维生态位宽度值和重叠值均较大,说明这2种蜘蛛不但发生时间长,而且分布范围广,是棉田蜘蛛的优势种;根据生态位重叠值,利用模糊聚类法将7种棉田主要蜘蛛划分为4个类群。  相似文献   

13.
任海庆  陈建  袁兴中  刘杰 《生态学报》2016,36(6):1774-1781
为探索天然林和橡胶林蜘蛛多样性现状,于2010年8月在海南黎母山自然保护区选取天然林和橡胶林,采用扫网法、陷阱法和单位面积法收集蜘蛛标本,分析两种林型之间蜘蛛组成、多样性和功能群差异,并以蜘蛛科和数量分布为属性进行主成分分析(PCA),探讨林型中样方之间蜘蛛群落的相似性。共采集蜘蛛标本3609头,用于统计分析的成蛛969头,归属于23科,162种。天然林20科,100种,优势类群为跳蛛科、球蛛科和园蛛科;橡胶林17科,87种,优势类群为肖蛸蛛科、狼蛛科和猫蛛科。从蜘蛛的数量分布看,橡胶林蜘蛛个体密度显著高于天然林;而天然林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显著高于橡胶林。橡胶林中结圆网型和游猎型蜘蛛显著高于天然林,结皿网型显著低于天然林,伏击型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CA分析结果表明,24个样方趋于分成天然林和橡胶林2组,并且天然林样方之间相似性极高,而橡胶林样方之间相似性相对较低。以上结果表明:(1)橡胶林替代天然林后蜘蛛群落结构发生变化,多样性降低;(2)增加生境结构的复杂性和减少人为干扰对保护和恢复物种多样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圆网蛛类(妖面蛛总科 园蛛总科)是否为单系,圆网究竟经历一次进化还是多次进化,这是多年来有争论的、悬而未决的蛛形学难题之一。本文测定了包括妖面蛛总科、园蛛总科和非圆网蛛类等类群在内的9科10种蜘蛛线粒体12S rDNA、16S rDNA及核18S rDNA、28S rDNA等4个基因片段序列,并基于4个基因序列的整合数据,分别通过邻接(NJ)法、最大简约(MP)法、最大似然(ML)法和贝叶斯法(Bayesian)分析,对园蛛总科和妖面蛛总科蜘蛛之间的分子系统关系进行了探讨。系统发生结果表明:1)园蛛总科和妖面蛛总科蜘蛛不是姊妹群,从而支持这两个类群的圆网是平行演化而非同源演化的观点;2)筛器类蜘蛛并非单系发生而为多系发生。另外,依据编码大壶状腺丝蛋白-1(MaSp1)C末端非重复氨基酸序列区段的核酸序列重建的系统发生树也证实圆网蛛类并非单系发生。  相似文献   

15.
荷兰蛛形学家Christa L.Deeleman—Reinhold女士新著《Forest Spiders of South East Asia(东南亚森林蜘蛛)》一书已于今年初出版,全书591页。本书对东南亚地区的管巢蛛科、圆颚蛛科、光盔蛛科、平腹蛛科、粗螯蛛科和转蛛科等6个科蜘蛛首次进行了全面的分类学记述。据作者介绍,这几科蜘蛛约占本地区种类总数的12%。本书共记述10亚科57属。对各科、亚科和属的鉴别特征均有详细的记述。在书的开始部分有本地区已知47个科的检索,然后在本书述及的类群有亚科和属的检索。各分类阶元均有引用文献和分类讨论。书中发表了许多新属和新种,为搞清楚本地区的蜘蛛区系增补了大量新资料,是作者多年来对本地区蜘蛛研究成果的部分总结。凡本书记述的类群的全部种类的分布在书中50幅地图上分  相似文献   

16.
浙江稻田狼蛛,前已报道有9种,据在加善县调查,早稻田狼蛛占蜘蛛总量的10%左右;晚稻一般占20%左右,高的年份占40%,是稻田蜘蛛的优势种类,由于捕食害虫能力强,数量  相似文献   

17.
转Bt基因棉田蜘蛛的时空动态及控害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8-1999年在河北棉区系统调查转Bt基因棉棉田中的蜘蛛发生时空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转Bt基因棉田中,全年百株累计数量为3984头,占棉田总捕食性天敌数量的49.7%。其中优势蜘蛛温室希蛛,狼蛛和草间小黑蛛分别占53.6%,16.7%和18.6%。季节动态表现为棉田前期少,中,后期多,最高可达百株454头;棉株下部和地面的蜘蛛增加快,而上,中部蜘蛛增加慢,空间分布表现为下部和地面占优势,丰富度分别为0.464和0.303,而上部蜘蛛的丰富度仅为0.067。地面蜘蛛中以狼蛛和草间小黑蛛占优势,分别占52.6%和40.6%。基于蜘蛛的数量,时空动态及与棉铃虫的配合程度认为,对棉铃虫起主要控制作用的为草间小黑蛛,温室希蛛和卷叶蛛,分别占蜘蛛总控制指数的41.3%,25.2%和10.9%。其中2代棉铃虫发生期,草间小黑蛛贡献最大。占67.7%。3代棉铃虫发生期,温室希蛛和草间小黑蛛分别占29.0%和25.4%的贡献率,4代棉铃虫发生期温室希蛛起主要作用。占45.3%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18.
食虫瘤胸蛛、草间小黑蛛的发生和抗药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虫瘤胸蛛和草间小黑蛛是川东地区稻田和旱地蜘蛛种群中的优势种,是稻田和旱地部分主要害虫的重要天敌,对稻飞虱日食量为3—6.5头。现将这两种蜘蛛的发生和抗药性测定结果报道于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揭示在不同景观结构下,麦田地面甲虫和蜘蛛物种多样性及优势种分布的时空动态,为实际小麦生产过程和害虫种群控制提供理论上的依据和方法。【方法】采用地面陷阱法调查,对不同景观结构下地表甲虫和蜘蛛物种多样性的田间分布和时间动态进行分析与模拟。【结果】所得银川平原4种不同景观结构下麦田生境中地表甲虫和蜘蛛17科,92种,计5 683头。蜘蛛和步甲分别占总个体数的15.61%、31.15%。对不同景观结构下地表甲虫和蜘蛛物种多样性的田间分布和时间动态进行分析与模拟,得出:复杂景观结构较简单景观结构的调查区,表现出明显较高的物种多样性。步甲在5月上旬多样性指数最大,随后出现先降后升的趋势;蜘蛛在6月下旬多样性指数最大,之后一直呈现下降趋势。其原因主要是灌水影响了部分地表甲虫和蜘蛛活动所致。【结论】通过绘制了毛青步甲Chlaenius pallipes和星豹蛛Pardosa astrigera种群密度的田间分布图,可看出复杂景观结构调查区较简单景观结构调查区二者种群数量明显较高。  相似文献   

20.
2004年4—10月,在甘肃子午岭天然次生林区采用巴氏诱罐法采集土壤蜘蛛2 164头,隶属于19科43种。研究表明:辽东栎林(Quercus liaotungensis)、油松林(Pinus tabulaeformis)和杨树林(Populus davidiana)3种森林植被类型中土壤蜘蛛群落组成有明显的差异;不同生境蜘蛛群落的组成成分和多样性指数各异;从各生境中捕获的蜘蛛个体数量分析,皿蛛科、平腹蛛科和科狼蛛科的数量最多,优势类群的组成相似;各生境类型中蜘蛛功能集团的组成及多样性也有明显差异。同时,分析了影响蜘蛛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主要因子是生境的植被类型和生境异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