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喀什地区维吾尔族和汉族丙肝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特征,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424例丙肝患者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抗-HCV,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丙肝RNA,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FER、CA125、CA199,采用酶法检测GGT,ALT,AST.结果:维吾尔族丙肝患者HCVRNA的阳性率65.25%明显高于汉族患者54.26%,且维吾尔族丙肝患者血清FER(476.35± 120.50)和GGT(71.22± 21.84)水平均高于汉族患者FER(333.44-105.71)、GGT(55.63± 15.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民族患者间抗-HCV阳性率、CAl25、CA199、ALT、AST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喀什地区维吾尔族和汉族丙肝患者不同,维吾尔族丙肝患者HCVRNA阳性率、FER、GGT水平均高于汉族患者,本研究提示维吾尔族丙肝患者可能肝细胞损害较重,更易发展为肝癌,临床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2.
重组HCV NS5区蛋白抗原在丙型肝炎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HCV NS5区部分基因进行了克隆表达,获得优质NS5区蛋白抗原。通过对不同人群抗-NS5检测表明,随访3年和6年的输血后丙肝病例抗-NS5阳性率分别为70.5%和80.9%,随访8年和11年慢性丙肝病例分别为50.7%和82.4%。一般人群阳性率仅为1.7%,正常献血员中未检出阳性。  相似文献   

3.
丙肝疫苗研究的困惑与希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约80%的非甲非乙型肝炎为丙型肝炎病毒(HCV)所致。与甲肝、乙肝不同的是,约有60%的丙肝呈慢性化,且容易发生肝硬化,并与肝细胞肝癌关系密切”,危害很大。长期以来,对丙肝的治疗一直悬而未决。近几年采用基因工程产物IFN-α、IFN-β等治疗,但很不理想。因此对丙肝的预防很重要。除了加强对抗-HCV及HCV RNA的检测外,人们已注意到HCV疫苗,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该疫苗的研制并不顺利。本文着重就HCV疫苗研制中所存在的问题及  相似文献   

4.
丙型肝炎是仅次于乙型肝炎的病毒性肝炎,具有世界流传的广泛性,尤以我国和东南亚为最严重。在我国,此病阳性率达5%以上,个别地区达10%以上。由于这种病能进一步恶化成肝硬化和肝癌,所以提前检测和预防极为重要。现在武汉大学病毒研究所科研人员已研制出“新型丙肝病毒抗体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可对早期丙肝病毒携带者进行检测,从而告诫携带者或患者提早治疗和消除病毒的侵害。 在研究中,武汉大学病毒所研究人员发现丙肝病毒的电镜结构是由E1和E2两种糖蛋白构成病毒的外层膜,而这种外层病毒蛋白质E1和E2的抗体出现较早,持续时间长,又普遍在患者和携带者体内存在,尤其在携带丙肝病毒健康者体内易于发现和检测。所以武汉大学病毒所科研人员利用E1和E2的特点,采取生物工程高科技表达丙肝病毒E1和E2蛋白、核心抗原和NS3抗原,并-同组配研制成功“丙肝抗体检测药盒”,现已荣获国家卫生部颁发新药证书。此成果可推广应用,特别对血站、血库、饮食行业、食品加工行业和丙肝患者、幼教、小教工作人员、入伍参军人员等的血液丙肝病毒的检查,效果很好。据测算,国内每年约需1亿人份的丙肝病毒抗体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且价值也较贵重,若用此新型检测盒,则市场前景看好。 秦春圃  相似文献   

5.
丙肝病毒IgM抗体检测方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东燃公司的重组结构区和非结构区抗原建立的抗HCV-IgM检测方法,简便、快速、特异性强、重复性好、敏感性高。只在丙肝病人组检出而健康献血员均为阴性,与抗HAV、HBV的IgM抗体无交叉反应,且排除了RF干扰和IgG占位引起的假阳性和假阴性,适用于抗HCV-IgM的临床检测。对24例丙肝病人的抗HCV-IgM检测结果显示,急性丙肝病人血清抗HCV-IgM检出率较高(75%,6/8),且随ALT正常而消失或滴度下降。慢性病人抗HCV-IgM检出率为56.3%(9/16),其中7例IgM持续阳性者为慢性活动性丙肝,说明慢性病人抗HCV-IgM与疾病的活动性密切相关。结果提示抗HCV-IgM的检测在急性肝炎的诊断及慢性丙肝的预后和转归上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用BamHI和HindII将丙肝病毒C+E1DNA片段从其克隆载体pGEM3zf-HCV/C+E1上切下,经Taq酶补齐3’末端后插入到载体pSVL-T中,构建成丙肝病毒C+E1真核表达载体pSVL-HCV/C+E1。本实验中重组效率达64.7%(11/17),正向插入为50%(2/4)。  相似文献   

7.
用丙肝病毒C+E1区真核表达质粒pcDNA-HCV/C+E1按400ug/只剂量免疫BALB/C小鼠,14周后同一剂量再加强免疫一次。加强免疫后2周,在50%PEG1450介导下将脾细胞与SP2/0小鼠骨髓瘤细胞(51)融合。实验结果融合率达54.3%(313/576)。阳性率为5.4%(17”313)。克隆化后得到6株稳定分泌抗丙肝病毒C区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这6株杂交瘤均产生IgM抗体,接种BALB/C小鼠后产生腹水的效价为164-1320(ELISA)。  相似文献   

8.
丙肝病毒非结构基因NS_4的基因工程表达祁自柏,谷金莲,李河民(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北京100050)丙肝病毒(HCV)基因由结构区和非结构区(NS1-5)所组成。抗不同病毒蛋白抗体的出现与丙肝发病的关系尚在研究之中。目前,国内丙肝诊断试剂力求包...  相似文献   

9.
丙肝感染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目前尚无预防丙肝病毒感染的疫苗,联合应用靶向丙肝不同复制阶段的药物,即所谓的"鸡尾酒"疗法可能会有更好的疗效。丙肝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过程是药物干预的重要环节,这个过程是由丙肝病毒的包膜蛋白与宿主因子作用介导的,其中病毒的包膜蛋白包括E1、E2,宿主因子包括硫酸乙酰肝素(Heparan sulfate,HS)、膜蛋白CD81、B族I型清道夫受体(Scavenger receptor class B type I,SR-BI)、两种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OCLD)和Claudin(CLDN)、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w densitity lipoprotein receptor,LDLR)、树突细胞特异性细胞间黏附分子-3-结合非整合素分子(Dendritic cell-specific ICAM-3-grab-bing nonintegrin,DCSIGN)、肝/淋巴细胞特异性细胞间粘附分子-3-结合整合素分子(Liver/lymph node specific ICAM-3-grabbing integrin,L-SIGN)和转铁蛋白1受体(Transferrin receptor 1,TfR1)等。病毒的包膜蛋白和这些宿主因子都可以作为靶向丙肝入胞抑制剂的作用靶点,许多研究表明丙肝入胞抑制剂作为一种新颖和有发展前景的化合物与作用于复制阶段药物联合应用能够更有效的治疗丙肝。本文综述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现的靶点和靶向丙肝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
日本将是第一个采用Chiron公司(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丙肝试验检测献血者非甲非乙型肝炎(NANBH)抗体的国家。据报道,这项试验技术将免费提供给日本红十字会。Chiron公司正在等待销售许可证,并很快就会得到它。在日本进行的临床研究中,利用这项技术在75%的输血后急性NANBH患者耳上检测到NANBH抗体。对于偶发性NANBH患者这项检测的成功率则较低,仅为35%左右,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有可能是因为几种病毒或因子均引起这种病。Chiron公司的这项试验只检测丙肝抗体,该抗体被认为是导致NANBH的主要原因。这  相似文献   

11.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全球约7 000万人,是危害公共健康的重要问题。近年来,上市的直接抗病毒药物弥补了传统丙肝干扰素疗法的不足,提高了病毒学应答水平,但存在着治疗费用高、病毒耐药突变等问题。丙肝病毒感染慢性化率高且隐匿性强,高危人群有着较高的新发和重复感染率,因此预防性疫苗的研发对于彻底控制丙肝传播非常重要。然而,由于病毒的高变异性等多种因素,目前仍缺乏有效的丙肝病毒疫苗。该文介绍了丙肝病毒疫苗开发的需求、难点、最新进展和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12.
用DNA重组法表达丙肝病毒部分NS_4-NS_5基因祁自柏,谷金莲,李河民(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北京100050)丙型肝炎病毒(HCV)是一种RNA病毒,为研究其复制机理,制备检测丙肝抗体的诊断试剂,需大量纯化的各种丙肝病毒蛋白,我们在国内首次用D...  相似文献   

13.
HCV全长NS3基因表达及在抗体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引起非甲非乙型肝炎的主要病原因子.被HCV感染的病例中,超过50%以上会引起持续性感染、慢性肝炎,最终可能引起肝硬化和肝细胞癌[1].HCV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但目前对丙肝患者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严格把好血源关,提高对丙肝患者检出的灵敏度,是阻止丙肝血源传播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世界各国医学界均在积极探索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的病原。随着分子克隆技术及特异性丙肝病毒抗原的出现,使特异性丙肝检测手段迅速发展,各种类型的诊断试剂盒不断推出,并在敏感性和待异性方面均有明显提高,日趋发展为简便、快速、可靠的方法。本文特就有关丙肝分子生物学及实验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武汉大学医学院病毒研究所林雨霖教授、周峰副教授等人 ,在我国首次克隆出丙肝病毒非结构区第五区全部抗原信息的蛋白 ,为新一代丙肝诊断试剂的开发提供了“物质基础”。专家认为“这项成果将大大提高现有预防和临床医学丙肝病毒诊断试剂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为建立和开发新一代诊断试剂奠定物质基础 ,具有重大的应用前景和经济价值” ,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丙型病毒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 ,人类直到 1989年才发现它。丙型肝炎极易转化为肝硬化和肝癌 ,世界范围内的感染率极高 ,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10余年来 ,世界各国科学家对丙肝病毒进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丙肝抗体、丙肝病毒(HCV)RNA、白蛋白(ALB)及谷丙转氨酶(ALT)在丙肝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丙肝抗体,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CV-RNA含量,全自动生化仪检测白蛋白和ALT水平,应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77例患者中,丙肝抗体阳性56例,阴性21例;HCV-RNA阳性71例,阴性6例。这2种方法检测出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45例HCV-RNA阳性的标本按拷贝数不同分成6组,检测各组白蛋白的变化,前4组随着HCV-RNA拷贝数的增加,白蛋白含量依次降低。57例HCV-RNA阳性的标本中,有22例ALT含量异常,并且随着HCV-RNA拷贝数的增加,ALT的异常率及平均值也在上升;经相关性分析,ALT平均值与HCV-RNA拷贝数成正相关(r=0.999,P=0.032)。结论:在丙型肝炎的诊断中,HCV-RNA拷贝数是重要的检测指标,同时应联合检测丙肝抗体、白蛋白和ALT。  相似文献   

17.
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基因在大肠杆菌内的表达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从中国丙肝病人血清中扩增克隆的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基因(408bp)酶切处理后插入表达载体pJLA502内,获得高表达核心蛋白的重组工程菌。将重组菌经42℃热诱导5h,SDS-PAGE分析表明,表达的核心蛋白占菌体蛋白总量的20%。经分子筛和吸附层析纯化后获得的核心蛋白,ELISA检测证实有较好的抗原性和特异性。用表达的核心抗原加用表达的NS_3抗原(C_33)装配的抗-HCV试剂盒,经用标准血清验证及与国外第二代抗-HCV试剂盒比较,证实符合丙肝诊断试剂要求。  相似文献   

18.
克隆我国西部丙型肝炎病毒全部结构区基因,为探讨HCV的变异和致癌作用,研制丙肝疫苗作准各。从1名西安市丙肝感染血液中,用Trizol试剂裂解HCV病毒颗粒,用糖原与RNA共沉淀提取HCVRNA,用AMV逆转录酶和随机引物逆转录为eDNA,用RT-PCR方法扩增目的片段并转化到pGEM-T质粒,得到pGEM-T-HCVc、pGEM-T-HCVel和pGEM-T-HCVe2克隆。将以上3个克隆用特定的酶降解,用连结酶进行连接,构建了HCV结构区的完整克隆。将克隆好的质粒pGEM-T-HCVjg从两端双向测广手,得到完整的HCV结构基因eDNA核苷酸序列,总长度为2238bp,与已发表的HCV序列长度一致,未发现缺失或移码突变,序列中间亦未发现转录终止子。本序列与HCVla、lb序列核苷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1.8%、84.5%;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4.2%、86.3%;应为HCVla亚型。以上结果说明我国西部地区存在HCVla亚型,所克隆HCV结构区eDNA克隆可以用于基因工程表达。  相似文献   

19.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病原体,感染人体后极易导致慢性肝炎,并能引起肝纤维化或脂肪肝,可能进一步发展成为肝硬化、肝癌等终末期肝病。尽管已被发现20多年,丙肝病毒的来源以及进化途径一直没有确定。与此同时,缺乏合适的动物模型严重阻碍HCV致病机理的研究。从2011年起,随着新型测序技术的应用,多种丙肝非灵长类同源病毒相继被发现,这些研究成果将在研究丙肝病毒来源、进化途径以及相关动物模型建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病原体,感染人体后极易导致慢性肝炎,并能引起肝纤维化或脂肪肝,可能进一步发展成为肝硬化、肝癌等终末期肝病。尽管已被发现20多年,丙肝病毒的来源以及进化途径一直没有确定。与此同时,缺乏合适的动物模型严重阻碍HCV致病机理的研究。从2011年起,随着新型测序技术的应用,多种丙肝非灵长类同源病毒相继被发现,这些研究成果将在研究丙肝病毒来源、进化途径以及相关动物模型建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