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喂饲高脂高胆固醇饮食是诱发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简称AS)的基本方法。在诱发AS过程中,血清脂质的改变不但有种属差异,也存在个体反应性的差异。猴是用于AS研究最理想的实验动物。喂以高胆固醇饮食后,有些猴血清胆固醇上升速度明显高于一般同种猴,称高反应猴(High-responding rhesus monkey);另一些猴的血清胆固醇上升十分缓慢,低于同种猴的一般反应速度,称低反应猴(Low-responding rhesusmonkey)。关于高反应猴(简称HI)及低反应猴(简称LO)在诱发AS过程中血清胆固醇反应的差别,国外已有报道。(Baker et al.,1981;Bhattacharyya et al.,1977;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人工繁殖恒河猴婴猴生长发育指标的标准数据库。方法随机对90只人工饲养繁殖的恒河猴(从100d至1周岁)进行体重、身长、尾长、前肢长、后肢长发育指标测定。结果测定后的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和绘制生长曲线图,发现人工饲养条件下的恒河猴(1周岁前),其生长发育指标基本均匀一致,只有个别出现发育迟缓或发育不良现象。随时间推移,雄性生长速度要快于雌性。结论所建立的恒河猴婴猴正常生长发育生理指标,为提高人工饲养繁育恒河猴技术和不断改善恒河猴营养与发育健康提供了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4.
猴痘(monkeypox)是由猴痘病毒感染所致的人兽共患病,主要发生在非洲中部、西部地区。猴痘病毒可感染多种哺乳类动物,主要在动物中流行,人接触感染动物后可被传染。猴痘的临床表现与天花相似(发热、皮疹等),但症状较轻。天花疫苗接种可提供预防猴痘的免疫保护力。然而,因全球天花被消灭而停止接种天花疫苗后,猴痘成为最可能威胁人类的正痘病毒性疾病。近期,其散发病例在欧洲多地出现。2022年5月7日英国报道了猴痘疫情。随后,欧洲报道猴痘确诊和疑似病例超过100例。猴痘主要传播途径包括接触感染动物、与患者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2022年5月20日,世界卫生组织就此次猴痘疫情召开了紧急会议,旨在提高对猴痘的认识,做好防范应对准备。世界卫生组织、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英国卫生部门报告了相关疫情并制定了相应的防控措施。截至2022年5月28日我国尚无输入性猴痘报道,但因国际交往频繁等仍须提高警惕。本文介绍了猴痘流行现状及有关防控信息,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6.
人工饲养恒河猴、食蟹猴的繁殖性能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北京地区人工饲养恒河猴与食蟹猴的繁殖性能,为温带地区猕猴的人工饲养和繁殖方式提供借鉴。方法对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饲养的317只恒河猴繁殖群(30只雄猴,287只雌猴)和78只食蟹猴繁殖群(8只雄猴,70只雌猴)近两年的繁殖性状进行观察和统计分析。结果恒河猴母猴妊娠率、繁殖率和成活率分别为60.73%、54.45%和96.89%。食蟹猴母猴妊娠率、繁殖率和成活率分别为79.86%、56.12%和75.00%。结论食蟹猴和恒河猴可以成功的在温带地区饲养和繁殖,但人工饲养食蟹猴的妊娠率与产仔率较恒河猴高,而仔猴成活率则低于恒河猴。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巢式PCR方法检测圈养的食蟹猴(Macaca fascicularis)和猕猴(Macaca mulatta)中猴D型逆转录病毒(Simian Type D Retrovirus SRV)和猴泡沫病毒(Simian foamy virus SFV)。方法针对SRV-env和SFV-pol基因的保守区序列设计特异性外引物,然后再设计特异性内引物。将外引物扩增出的片段克隆到PJET1.2blunt载体中作为阳性对照,运用NCBI中BLAST软件比对测序结果。用巢式PCR方法分别检测食蟹猴和猕猴中SRV和SFV。结果发现食蟹猴中SFV感染率为65.2%,SRV感染率为9.5%,猕猴中SFV感染率为60.5%,SRV感染率为12.8%。结论圈养的食蟹猴和猕猴SFV的感染率均较高,SRV感染率很低。  相似文献   

8.
越南仰鼻猴被重新发现刘诗峰(西北大学生物系西安710069)关键词越南仰鼻猴,重新发现,数量分布越南仰鼻猴(RhinopithecusavunculusDollman,19l2)又名东京仰鼻猴或越南金丝猴。与我国特产的3种金丝猴同属,为金丝猴属(Rh...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SAdV特异的PCR检测方法并研究实验猴群和猴源性生物制品中SAdV感染或污染情况。方法比对分析多株SAdV序列,设计SAdV特异引物,优化PCR实验条件,建立的PCR方法经验证后检测实验猴群和猴源性生物制品,阳性产物测序并构建进化树。结果经特异性和敏感性鉴定,在设计的5对引物中确定一对最佳引物,可以区分SAdV和MAD,ICH,CELO且可以检测到的最小DNA量为47.9 pg/mL。PCR方法检测实验猴群,阳性率49.2%,测序及进化分析表明,SAdV感染型别呈广泛基因多样性。主要分布在G亚属和以SAdV-49为代表的分支。结论经测序验证,PCR检测方法具有很好准确性,初步应用表明我国实验猴群中SAdV高度流行,应加强实验猴群及相关生物制品中SAdV的监测,避免人类感染SAdV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0.
袁建华  王勇军 《动物学报》1990,36(1):100-102
自发现卫氏并殖吸虫存在二倍体和三倍体两种类型以来,有关它们对不同动物宿主及人体的致病性及其机理的研究报告已见陆续发表。本文报告两种类型卫氏并殖吸虫对恒河猴和短尾猴的寄生适宜性和致病性的实验研究结果,试图为阐明两型卫氏并殖吸虫的致病机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中国猕猴逆转录病毒的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首次从捕自中国三个地区的猕猴分离到三株逆转录病毒,经ELISA、免疫荧光检查与SRV-1呈阳性反应。免疫蛋白印迹试验加以证实,血清抗体与SRV-1呈阳性反应,其中有一株与SRV-1和STLV血清抗体有交叉反应。电子显微镜下见有大量病毒颗粒,具有典型逆转录病毒结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一株人工哺育期引发恒河猴婴猴腹泻的奇异变形杆菌进行了鉴定,为实验猕猴疾病检测、鉴别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培养特性、菌落形态、染色、生化试验和血清学诊断鉴别等检查,对分离菌株进行初步鉴定,同时,对分离菌株进行致病性试验及药敏试验。结果通过表型生物学特性鉴定,并结合血清学诊断鉴别方法,确证该分离菌株为奇异变形杆菌,应用药敏试验筛选出了高度敏感的抗菌药,控制了该病的继续发生,致病性试验证明,该分离菌株对小白鼠有高致病性。结论分离到的奇异变形杆菌是导致本次婴猴腹泻死亡的病原菌,该菌为条件致病菌,对实验猕猴和研究人员均有潜在的危害,尽管该菌不是国家标准要求排除的病原菌,但该菌引发的传染病将对动物实验造成严重影响,故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中国熊猴的分类整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查看国内收藏的标本对M.assamensis进行了分类整理,认为M.a.coolidgei的亚种地位应予恢复,滇西地区熊猴可能代表一个新类群。通过t检验,滇南和越南等地与滇西北和西藏东南部等地熊猴头骨的某些特征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作为区分coolidgei与assamensis的指标:coolidgei体型较小,肩背毛较短,35—75mm,背毛环纹略显或不明显,0—2环,体色更为灰暗;assamensis体型较大,肩背毛较长,85—110mm,背毛环纹明显,3—4环。  相似文献   

14.
藏猴(Macaca thibetana)皮纹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四川省峨眉山的18只(♀:10;♂:8)及凉山雷波县的19只(♀:7;♂:12)藏猴手足面上皮纹显示,该种的皮纹与其他猕猴属动物基本相同:其指趾端上的花纹几乎全是原始花纹;掌面上,大小鱼际主要为箕形和开放形花纹,指间Ⅰ—Ⅳ区主要为斗形纹;跖面上,大小鱼际及趾间Ⅰ—Ⅱ区则主要是箕形纹,趾间Ⅲ—Ⅳ区主要是斗形纹。左右端指间Ⅱ—Ⅳ区及趾间Ⅲ—Ⅳ区花纹分布有一定差异。性别之间在指间Ⅰ区有显著差异。两地猴则在掌面大鱼际、指及趾间Ⅰ区具(极)显著差异,可能与地理和社会隔离相关,趾间Ⅳ区的特征性Da花纹及弓形纹缺失似可作为藏猴皮纹的一个特征。  相似文献   

15.
针对猴泡沫病毒SFV(Simian FoamyVirus)多聚酶区(pol区)设计两对引物,以猴血DNA为模板进行嵌套式PCR扩增,得到500bp左右基因片段,克隆进入pUC-19载体,经测序鉴定为SFV465bp的pol区基因片段。将此段序列与SFV各型425bp的pol区基因片段进行同源性比较,它与SFV-1型的同源性最高,为92.00%。在此基础上,用这两对引物对158例猴血DNA进行检测,阳性54例,阳性率为34.2%。发现在猴群中有较高的SFV病毒的感染。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分布于中国云南省的懒猴头骨形态作初步研究,并与树鼩及部分灵长类动物的头骨在某些方面进行比较。 懒猴的头骨整体表面光滑,成体骨缝紧密愈合;肌嵴发达,雄性有发达的矢状嵴。吻鼻部稍长;眼眶与颞孔直接相通,无骨片形成骨墙封闭。头骨长宽比有性别差异;前上颔骨不与额骨相连。懒猴的腭指数有性别差异并且比值较高;颞窝中的骨间关系属于顶一蝶缝相接型。  相似文献   

17.
云南发现的猴类化石及其地层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相似文献   

18.
人类甲型肝炎动物模型(狨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以不同剂量的不同HAV毒株,经静脉和胃肠道分别接种普通狨猴和白须狨猴后,其血清ALT、AsT和LDH活性均见升高。对酶活性比接种前增加,大于十3SD值的6只狨猴作肝活组织检查,见有与急性病毒肝炎相一致的组织病理变化。此外,用免疫电镜法检出狨猴粪便中HAV颗粒,狨猴接种HAV后36天,血清IgM类和总抗HAV抗体均阳转。上述结果提示,普通狨猴有可能作为研究甲型肝炎的理想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