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四川山鹧鸪于攀枝花市发现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山鹧鸪Arborophilarefipectus是我国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以往仅知分布于四川省的中部 ,南可抵(长江上游的 )金沙江。因其分布范围极为狭小 (直线距离南北约 10 0km ,东西约 150km) ,所以被视为是全球极危物种 (CriticallyEndangered) (Collaretal.,1994 )。基于对山鹧鸪属Arborophila种类在分布型上不应出现明显间断 ,且金沙江亦不应成为对四川山鹧鸪的天然阻隔这一认识 ,作者据 1997年证实该种在云南省的东北部 (至少是在绥江 ,可能还有永善、盐津等地 )确有分…  相似文献   

2.
四川山鹧鸪(Arborophila rufipectus)是中国特产珍稀鸟类,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被列为全球濒危物种。四川山鹧鸪分布范围极其狭窄,仅存于四川南部及云南东北部海拔1000~2200m处的低山亚热带阔叶林中。四川山鹧鸪繁殖资料仅在20世纪90年代有过2例记录(李桂垣,1992),之后未见报  相似文献   

3.
<正>开展野生动物监测是自然保护区的一项基本职责。掌握目标物种及其主要伴生动物的种群状况对于加强野生动物的保护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四川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03°57'~104°04'E,28°39'~28°43'N)位于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境内,主要保护对象为四川山鹧鸪Arborophila rufipectus等珍稀雉科鸟类及其栖息地,海拔范围900~2009 m,总面积约3500 hm2。2013年4月—2014年3月,保护区管理局联合乐山师范学院西南山地濒危鸟类保护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利用红外相机对四川山鹧鸪及其主要伴生动物进行了为期近1年的监测,取得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4.
四川山鹧鸪的分布及生境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四川山鹧鸪(Arborophila rufipectus)的分布区域和栖息地的生境,认为四川山鹧鸪的分布范围比已知的要大,但其实际分布区呈明显的岛屿状,显示出生境的破碎化;指出四川山鹧鸪的适宜生境是原始的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具有较大常绿落叶阔叶乔木树种盖度的多年生次生林,亦可选择部分人工林,而对地表灌丛密度大的次生幼林以及人工幼林生境不喜好。由于天然林的禁伐和生态林的管护,四川山鹧鸪的栖息地趋于稳定并有所扩大。但四川山鹧鸪仍然处于濒危状态。  相似文献   

5.
四川山鹧鸪的巢、卵和鸣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四川山鹧鸪(Arborophila rufipectus)是我国的特产雉类,迄今所知,仅分布于四川省屏山、马边、峨边和甘洛等县,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 该鸟自博尔顿(R.Boulton)1932年根据采自甘洛县大桥乡的一号雄性标本命名以来,至今仅获得14(10,4)号标本,除武汉大学有一号雄性标本外,其余标本均保存于四川农业大学,李桂垣等(1974)首次报道了雌鸟的形态特征。 作者于 1988年 4—5月,1989年 6月和 1990年 4—5月,先后在四川省马边县黄连山林区,对四川山鹧鸪进行了野外考察,获得一些第一手资料。鉴于有关此鸟生态和生物学方面的资料至今仍无人报  相似文献   

6.
四川山鹧鸪Arborophila rufipectus属鸡形目雉科山鹧鸪属,是我国特产珍稀鸟类,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IUCN濒危物种。本文应用卫星遥感影像解译技术对该物种的现实栖息地和潜在栖息地进行了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现存四川山鹧鸪分布格局自四川中南部向云南东北延伸,跨越金沙江,呈现西北-东南走向,分布区涉及大相岭山系南缘、小相岭山系东缘、凉山山系东北部、乌蒙山山系西部,行政区域涉及2省5市(州)19县(区)。栖息地由10片现实栖息地和36片潜在栖息地组成,总面积约5869 km2。"甘洛-金口河-峨边-马边-美姑"片和"雷波-马边-屏山"片是四川省境内呈南北布局的两大核心分布区,"绥江-永善-水富-盐津-大关"片为云南省境内的核心分布区。  相似文献   

7.
四川山鹧鸪Arborophila rufipectus属鸡形目雉科山鹧鸪属,是我国特产珍稀鸟类,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2014年4—5月,在四川麻咪泽自然保护区对四川山鹧鸪及其栖息地进行了野外调查。结果表明,四川山鹧鸪分布在海拔1700~2550 m,主要分布在2100~2300 m;其栖息生境主要为天然阔叶林,尤喜原始林;利用的坡度集中在20°~40°;偏好乔木数量多、高大和郁闭度大的森林生境;其中乔木均高是影响四川山鹧鸪栖息地利用的主要因子。保护四川山鹧鸪偏好的天然阔叶林,减少栖息地的人类干扰,是保护四川山鹧鸪这一濒危物种的首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四川动物》2006,25(4):789-789
据四川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秘书处消息,根据专家评审,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决定对全国保护鸟类有贡献或有特色12个市县授予全国“中国鸟类之乡”称号。四川省沐川县荣膺“中国四川山鹧鸪之乡”、若尔盖县荣膺“中国黑颈鹤之乡”殊荣。四川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受中动协委托,代表中动协分别于2006年8月和9月将“中国山鹧鸪之乡”、“中国黑颈鹤之乡”的铭牌授予四川省沐川县和若尔盖县。  相似文献   

9.
四川山鹧鸪(Arborophila rufipectus)是我国西南山地特有的珍稀濒危鸟类,迄今对其越冬栖息地的了解甚少。2013年1月和2014年1—2月,在四川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其冬季栖息地特征进行了研究。野外共测定了48个利用样方和30个对照样方的特征参数。结果表明:四川山鹧鸪偏好选择海拔较低、坡度平缓、乔木盖度较小、竹子较矮、草本低矮稀疏、1.0 m层盖度较大、4.0~5.0 m层盖度较小、距小路和林缘较近的栖息地。此外,四川山鹧鸪还倾向于选择在距水源较近及地表落叶丰富的栖息地活动。安全与食物条件可能是影响四川山鹧鸪冬季栖息地选择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06年4月—2018年6月四川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四川山鹧鸪Arborophila rufipectus固定样点监测数据,对四川山鹧鸪栖息地利用及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不同年间四川山鹧鸪对样点的利用率存在差异,2006—2012年对样点的利用频次呈现下降趋势,2012年后呈现上升趋势;(2)利用样点的平均海拔为1 580 m±183 m,年间差异不大,总体保持稳定;(3)对人工林的利用频次最低,2006—2012年对原始林和次生林的利用偏好不明显,2012年之后对原始林的利用率大于次生林;(4)高频利用的生境具有海拔较高、坡度较小、灌丛盖度和竹丛盖度较大、且为原始林的特点。高海拔区域的原始林是保护区需要重点加强保护的区域;加强对低海拔区域人类活动的管控,促进次生林恢复,同时加强对人工林的改造,促进人工林林下灌丛和竹丛生长,将有利于保护区内四川山鹧鸪的栖息与繁衍。  相似文献   

11.
四川山鹧鸪(Arborophila rufipectus)是中国西南山地特产珍稀鸟类,由于亚热带阔叶林破碎化,其种群数量显著下降。2005年11—12月在老君山自然保护区,共记录四川山鹧鸪非繁殖期栖息地20个。以其新鲜粪便为中心设一个10m×10m大样方和4个1m×1m的小样方,测量每个样方中与栖息地利用有关的12个生境因子(海拔、坡向、坡度、乔木层盖度、灌木高、灌木密度、灌木层盖度、竹盖度、竹密度、雪盖度、林缘距离和道路距离);并在距栖息地100m处任意设对照样方1—2个,共获取30个对照样方,测量相同的生境因子。结果表明,四川山鹧鸪非繁殖期以靠近林间小道和森林边缘的次生落叶阔叶林为栖息地,主要利用海拔高度为1000—1600m,坡度为2—15°的南坡;其偏爱的栖息地竹盖度、竹密度和雪盖度明显小于对照样方,而灌木盖度明显大于对照样方。对栖息地变量进一步分析表明,影响四川山鹧鸪栖息地利用的主要因子依次为地面层食物因子、地型因子、隐蔽因子、温度因子等,其中食物条件的贡献率为29.407%。四川山鹧鸪在利用栖息地时可能面对食物资源与天敌风险的权衡。因此,为了更好地保护四川山鹧鸪栖息地,应重视阔叶林的保护和恢复。  相似文献   

12.
四川山鹧鸪(Arborophila rufipectus)是中国西南山地特产珍稀鸟类,由于亚热带阔叶林破碎化,其种群数量显著下降。2005年11—12月在老君山自然保护区,共记录四川山鹧鸪非繁殖期栖息地20个。以其新鲜粪便为中心设一个10 m×10 m大样方和4个1 m×1 m的小样方,测量每个样方中与栖息地利用有关的12个生境因子(海拔、坡向、坡度、乔木层盖度、灌木高、灌木密度、灌木层盖度、竹盖度、竹密度、雪盖度、林缘距离和道路距离);并在距栖息地100 m处任意设对照样方1—2个,共获取30个对照样方,测量相同的生境因子。结果表明,四川山鹧鸪非繁殖期以靠近林间小道和森林边缘的次生落叶阔叶林为栖息地,主要利用海拔高度为1 000—1 600 m,坡度为2—15°的南坡;其偏爱的栖息地竹盖度、竹密度和雪盖度明显小于对照样方,而灌木盖度明显大于对照样方。对栖息地变量进一步分析表明,影响四川山鹧鸪栖息地利用的主要因子依次为地面层食物因子、地型因子、隐蔽因子、温度因子等,其中食物条件的贡献率为29.407%。四川山鹧鸪在利用栖息地时可能面对食物资源与天敌风险的权衡。因此,为了更好地保护四川山鹧鸪栖息地,应重视阔叶林的保护和恢复。  相似文献   

13.
李雪娟  黄原  雷富民 《遗传》2014,36(9):912-920
海南山鹧鸪(Arborophila ardens)对生境选择比较严格,种群数量稀少,属于濒危物种。为进一步研究山鹧鸪属的进化和系统发育关系,文章利用Illumina Hiseq2000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得了海南山鹧鸪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从比较基因组学角度分析了4种山鹧鸪鸟类的线粒体基因组特征,并探讨了山鹧鸪属鸟类的系统发育地位。研究结果表明:(1) 海南山鹧鸪线粒体基因组长度为16 730 bp,编码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个核糖体RNA基因、22个转运RNA基因以及1个控制区;(2) 山鹧鸪属物种受到了纯化选择的作用,且在进化过程中积累了更多的非同义替换;(3) 山鹧鸪属位于雉科鸟类系统树的基部位置,其中白眉山鹧鸪与红喉山鹧鸪互为姐妹群,海南山鹧鸪位于山鹧鸪属的基部位置,与其他3种山鹧鸪鸟类的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14.
四川山鹧鸪 Arborophila rufipectus 系由R.Boulton于1932年依据F.T.Smith'.在原两康省某地"Ta Cho.Fu"采获的单独一号雄性标本而定名.中国鸟类学家以往多认为该种的模式标本产地为今四川甘洛县的大桥乡.通过对大桥乡所在地理坐标的实测,并使用Google Earth对该地区进行查检,作者曾提出"Ta Cho Fu"当在今四川汉源县境内,并指出对该地点具体位置的订正和重新定位,使四川山鹧鸪的总分布区域北推了至少100 km范匍.尽管'"Fraylor(1967)曾对"Ta Cho Fu"这一地点给出过一个差异颇大的地理坐标,作者通过进一步研究和对相关史料的分析,认为F.T.Smith当年采得四川山鹧鸪的地点仍应当是在四川汉源县境内.  相似文献   

15.
四川山鹧鸪Arborophila rufipectus是中国特有的珍稀濒危鸟类.本研究对1只成年雄性四川山鹧鸪个体的心脏、肝脏和肾脏进行了转录组测序、组装和注释.其原始序列过滤后分别产生了5.70 G、4.60 G和5.16 G数据.286661条转录本经过Trinity组装并去掉冗余后共得到234488个基因.BUS...  相似文献   

16.
我国特产——四川山鹧鸪雌鸟的发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四川山鹧鸪,屏山一带叫做砣砣鸡,也有叫笋鸡的。1932年博尔顿(R.Boulton)根据史密斯(F.T.Smith)2月间在今四川省甘洛县大桥公社采到的一只雄鸟,定名为 Arborophila rufipectus。由于帝国主义对我国资源的掠夺,将模式标本送存国外。 作者于1964年5月和1973年5、6及10月,在甘洛县东边的屏山县(位于大凉山东麓)五指山采到 10(6,4)只标本,并收集了有关资料;1974年 2月 13日和3月 31日,我们又在甘洛县大桥公社贫下中农的大力支持下,于海拔1,700和1,800米处采到2()只地模标木。鉴于过去对四川山鹧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幅员辽阔,自然条件优越,气候类型多样,野生动物资源十分丰富,是我国野生动物的主要产区之一,仅野生脊椎动物就有1007种。占全国种别的28%。大熊猫、金丝猴、牛羚、白唇鹿、四川山鹧鸪、绿尾虹雉等特有的具有极高知名度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主要分布于我省,  相似文献   

18.
四川山鹧鸪的冬季生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四川山鹧鸪调查在四川省马力县黄连山林区。冬季单只、成对活动。其数量在原始林为每平方公里2.75只,人工杉木林和自然更新林为每新林为每平方公里0.75只。主食草子、根等物,夜栖树上。冬季的主要天敌为猛禽。野外考察还发现沐川县为新的分布。  相似文献   

19.
四川山鹧鸪Arborophila rufipectus系由R.Boulton于1932年依据F.T.Smith在原西康省某地"Ta Cho Fu"采获的单独一号雄性标本而定名,中国鸟类学家以往多认为该种的模式标本产地为今四川甘洛县的大桥乡。通过对大桥乡所在地理坐标的实测,并使用GoogleEarth对该地区进行查检,作者提出"Ta Cho Fu"当在今四川汉源县境内,对该地点具体位置的订正和重新定位,使四川山鹧鸪的总分布区域北推了至少100km范围。  相似文献   

20.
2006年4月~5月,对四川省老君山自然保护区鸡形目鸟类种群的鸣叫雄鸟的密度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了4种鸡形目鸟类:灰胸竹鸡(Bambusicola thoracica)、白腹锦鸡(Chrysolophus amherstiae)、四川山鹧鸪(Arborophila rufipectus)和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采用鸣叫计数的方法,在调查区域的3种生境(原始林、人工林和次生林)中记录了鸣叫雄鸟的数量和距调查点的距离。应用距离取样法对数据的计算估计,4种鸡形目鸟类的鸣叫雄鸟在调查区域的密度(只/km2)分别为20.19±6.07、1.48±0.46、4.24±0.60和11.19±2.97。在原始林、人工林和次生林3种生境的鸡形目鸟类密度,灰胸竹鸡分别为7.19±4.19、26.89±8.92和17.79±9.49;白腹锦鸡密度分别为0.74±0.43、2.92±1.42和1.19±0.58;四川山鹧鸪密度分别为7.94±0.99、1.99±1.63和3.06±0.60;红腹角雉密度分别为17.66±5.98、0和12.58±4.85。鸡形目鸟类群落Shannon-Weiner物种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大小依次均为次生林>人工林>原始林,Simpson优势度指数大小则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