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作者在山西进行野外调查期间,曾在不同地区多次发现灰头鸫(Turdus rubrocanus)的活动。2016年12月至2017年8月在山西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利用红外相机进行野生动物调查期间,在两个地点(38°46′38.16″N,111°54′51.33″E,海拔2 237 m;38°46′39.54″N,111°54′54.39″E,海拔2 298 m)拍摄到灰头鸫的照片及视频,拍摄  相似文献   

2.
2012年9月8日上午,在西藏东南部林芝市林芝县色季拉山东坡(29°39′03.39″N,94°42′52.47″E,海拔3 894 m)的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 var.)林中的西南花楸(Sorbus rehderiana)上,发现并拍摄到1只鸫。该鸟体长约25 cm,上体褐色,下体皮黄而具明显黑点,耳羽后侧具月牙状黑色斑块,2条白色的点状翼斑明显(图1)。  相似文献   

3.
正2012年9月8日上午,在西藏东南部林芝市林芝县色季拉山东坡(29°39′03.39″N,94°42′52.47″E,海拔3 894 m)的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 var.)林中的西南花楸(Sorbus rehderiana)上,发现并拍摄到1只鸫。该鸟体长约25 cm,上体褐色,下体皮黄而具明显黑点,耳羽后侧具月牙状黑色斑块,2条白色的点状翼斑明显(图1)。  相似文献   

4.
正2017年5月30日,在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南风面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6°18′05″N,114°02′34″E,海拔1 483 m)拍摄到1只正在鸣叫体形像乌鸫(Turdus merula)的鸟类在一枯死的松树枝头上,经查阅相关文献(约翰·马敬能等2000,邵明勤等2010),本次发现的鸟类是灰翅鸫(T.boulboul)(图1),属江西省鸟类新纪录。此次发现的灰翅鸫体型略大,体长约28 cm,嘴橘黄色,眼圈黄色,腹部黑色有灰色鳞状纹,覆羽有明显的  相似文献   

5.
正2015年9月30日利用Ltl6210型红外相机(深圳猎科电子有限公司)在贵州省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松林垭口处(28°12′N,107°09′E,海拔1 497m)拍摄到鸫科(Muscicapidae)鸟类1种。照片中的鸟中等体型,具白眉和标志性白色下眼圈,上体、腰及尾上覆羽棕褐色,颏至腹部灰白色,两胁灰色,与白眉鸫(Turdus obscurus)相似,但其胸及两胁灰色而非黄褐色,白色眉纹稍短,经查阅《中  相似文献   

6.
正2018年9月至2019年4月在河南省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使用红外相机监测野生动物,其中1台红外相机(位置信息:114°14′54″E,31°56′10″N,海拔268m)于2019年3月19日拍摄的一段视频中记录到1只鸫科(Turdidae)鸟类。该鸟头和颈部灰色,背部及腹部栗红色,飞羽及尾羽黑色,喙黄色。经查阅《中国鸟类图鉴》(赵欣如等2019)、《中国鸟类野外手册》(约翰·马敬能等2000)等文献,确定其为灰头鸫(Turdus rubrocanus)雄鸟。因从视频中未观察到更多该鸟的形态特征,不能确定其所属亚种。  相似文献   

7.
2004年4月4日笔者在呼和浩特市第三苗圃(40°48.445′N,111°433.49′E)进行鸟类资源调查时,于15:40左右在东侧靠近东墙的灌丛中发现两只体长约30cm的类似灰斑鸠的鸟,在距其约8m的地方,通过8×40倍双目望远镜观察发现:通体粉褐色,头部灰褐色;后颈具宽阔的黑色领圈,其上杂以珍珠  相似文献   

8.
汪青雄  肖红 《四川动物》2020,39(1):90-90
2018年5月25-29日进行陕西省榆林地区鸟类监测时,在陕西省红碱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09°53′33″E,39°04′26″N,海拔1220 m)观察到15只文须雀Panurus biarmicus,其中,雄性成鸟2只,幼鸟13只。用Kowa双筒望远镜(10×42)观察,Canon EOS 7DⅡ和100~400 mm变焦镜头相机拍照(图1、图2),该鸟嘴黄色,脚黑色,上体棕黄色,翅黑色具白色翅斑,尾甚长。  相似文献   

9.
<正>2019年4月18日,在陕西省西安市浐灞生态区西安世博园(109°02′57″E,34°19′23″N,海拔389 m)观察和拍摄到1种鸟类,根据野外观察外部形态特征并结合所拍摄照片(图1),后经查阅《中国鸟类野外手册》(约翰·马敬能等,2000)、《中国鸟类志》(赵正阶,2001),确定为乌灰鸫Turdus cardis。查阅《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三版)》(郑光美,2017)以及相关文献,其在陕西省尚未记述,为陕西省鸟类新记录。  相似文献   

10.
梁斌  周润邦  李波  王宁 《动物学杂志》2017,52(4):726-726
<正>2017年4月25日早晨,市民梁建美女士,在海南省海口市市区距离海岸不到1 km的路边绿篱下(20°01′43.93″N,110°18′29.70″E,海拔12 m)救助1只鸟(图1)。经作者查阅文献(约翰·马敬能等2000),确认为蓝翅八色鸫(Pitta moluccensis),经检查该鸟羽毛完整,几乎没有磨损,排除人为笼养逃逸的可能,判断为自然过境或者迷鸟,确认为海南鸟类新纪录(郑光美2011)。该蓝翅八色鸫,体重62.99 g,体长174.8 mm,翅长121.0 mm,尾长53.3 mm,头喙长67.13 mm,喙长39.50 mm,  相似文献   

11.
2008年8月10日,笔者前往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N46°52′8.5″,E124°26′29.1″)西南32 km处的四合村(N46°45′11.8″,E124°3′14.5″)进行调查,发现一处苍鹭(Ardea cinerea)集群繁殖地.此繁殖地位于四合村西南400 m左右的一处林带中,此林带南北长约100 m,东西长约400 m,南临连环湖明水面,北面依次为农田和苇塘.  相似文献   

12.
西藏墨脱发现灰头钩嘴鹛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林植  何芬奇 《动物学杂志》2016,51(2):336-336
正2015年10月20日08:46和09:33时,于西藏林芝市墨脱县巴日村仁青崩附近(29°20′N,95°21′E)海拔1 380 m及1 450 m处以SWAROVSKI 8.5×42双筒望远镜分别观察记录到有钩嘴鹛个体(2只)和小群体(4只)在灌丛间活动觅食并拍摄到照片,其羽色明显有别于当地所曾记录到的数种钩嘴鹛,经查阅相关野外手册(约翰·马敬能等2000,Robson 2005,Collar et al.2007,Grimmett et al.2011),认定为灰头钩嘴鹛(Pomatorhinus schisticeps)。  相似文献   

13.
洞庭湖区湖沼植被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生态环境洞庭湖位于荆江南岸,地理位置在北纬28°39′20″—30°14′18″,东经111°42′44″—113°39′35″之间。其间内湖667个,面积1.0×10~5ha,最大的大通湖面积在6,670ha以上。外湖洲浃甚多,皆为水生植被的繁衍发展场所。海拔一般为26—27m。湖底基质多为泥质或泥沙质,内湖水深多在1—3m,较清,外湖湖浃水深随洪水涨落而变化。  相似文献   

14.
正在对湖南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科学考察的过程中,我们采用了红外相机(Ltl-6210MC,Ltl Acorn,珠海市猎科电子有限公司)陷阱法。其中,安放在天平山保护站的第676号相机(位点坐标:29°46′46.11″N,110°5′44.63″E,海拔1 463 m)分别于2015年11月26日、11月28日和12月19日拍摄到1种鸫科鸟类(图1)。其主要形态特征为:上体呈单一  相似文献   

15.
2006年4~8月,在海南省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位于E108°47′05·8″~108°47′12·0″、N19°05′55·7″~19°05′58·1″,面积为10400m2的围栏内6只半散放条件下赤麂(Muntiacus muntjak)的卧息生境进行了研究。将围栏内的面积划为104个10m×10m的样方,作为收集数据的基本单元。将有赤麂卧息的样方定义为卧息单元,反之为非卧息单元。赤麂选择在14个样方卧息,卧息地平均长(1·6643±0·6197)m、宽(1·1679±0·3123)m、高(0·8143±0·1445)m。采用逻辑斯蒂回归模型作为赤麂卧息地特征分析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在14个卧息单元中收集的11类生态因子。结果表明,赤麂卧息地的选择与草本高度、隐蔽度、灌木高度及灌木密度正相关。赤麂卧息地选择的预测模型可用以下数学表达式表示:ln[P/(1-P)]=-26·888 0·089×灌木密度 0·253×草本高度 0·114×隐蔽度 0·079×灌木高度。  相似文献   

16.
正2017年11月4日上午11时左右,在天津市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万亩鱼塘(38°47′15.33″N,117°25′3.98″E,海拔3 m)观察到1只白额鹱(Calonectris leucomelas)飞过,并拍照记录。此后数日前往观察,均未能再看到此鸟。被观察到时,该白额鹱的飞行高度约60 m;当时同域空中有红嘴鸥(Chroicocephalus ridibumdus)、红嘴巨燕  相似文献   

17.
<正>2013年4月24日、6月9日和6月27日,在青海省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玛可河地区友谊林场(32°40′N,101°2′E,海拔3 240 m)、格日则沟原始林区(32°44′N,101°10′E,海拔3 480 m)针叶树干以及玛可河干流岸边(32°40′N,100°57′E,海拔3 270 m)杨树上共观察到7只?形目鸟类,并拍摄到清晰数码照片。该鸟体形中等,  相似文献   

18.
黄秦  林鑫  梁丹 《动物学杂志》2016,51(5):906-906
正2015年6月在湖南省桂东县八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5°54′02″~26°06′59″N,113°37′39″~113°50′08″E,900~2 048 m)发现两种雀形目鸟类,通过查阅文献(郑光美2011,邓学建等2012),确认为湖南首次发现。1灰冠鹟莺Seicercus tephrocephalus2015年6月16日傍晚,在湖南桂东八面山保护区金银铺保护站到主峰之间,海拔1 400 m处的矮林中发现1只小型的莺。该莺体长约11 cm,上体灰绿色而下体黄,黄色的眼圈显著,具黑色的头侧线,顶冠灰色。通过外  相似文献   

19.
2012年4月17日,笔者在四川省成都市四川大学华西校区的药用植物园(30°38″24’N,104°03″59’E)进行成都春季林地迁徙野鸟调查时,观察到一只与白眉鸫Turdus obscurus结伴觅食,但形态存在明显差异的鸫属鸟类,经拍摄图片鉴定确认,为四川省鸟类新纪录——褐头鸫Turdus feae。野外观察该鸟体型、白色眉纹和眼下白斑、飞行时发出嘶声等均与白眉鸫近似,但头部、  相似文献   

20.
正2017年2月27日,在位于江西省宜春市靖安县的九岭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利用红外相机(猎科Ltl-6210MC)监测到了灰头鸫(Turdus rubrocanus),经作者查阅文献(黄族豪等2010,邵明勤等2010,郑光美2011,黄慧琴等2016,涂飞云等2016),确定这是江西首次记录到该鸟种。发现地坐标为115°16′37.89″N,29°0′23.91″E,海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