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5-2018年通过普查征集和系统调查,对广西13个地级市、44个县(区)、80个乡(镇)的辣椒种质资源进行了收集、调查、鉴定,并分析其分布情况、类型、农艺性状和优异性状。结果表明,在广西共收集到144份辣椒种质资源,主要分布在桂西、桂北地区,多集中在海拔0~300 m,指形椒、羊角椒是广西辣椒种质资源的主要类型;通过鉴定筛选出了上思彩椒、钟山大泡椒、黄坪辣椒、西林野山椒、荔浦指天椒、宁明辣椒6份特色优异的辣椒种质资源,为进一步利用和创制材料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77份新收集烟草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与整理编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将湖北省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收集到的77份烟草种质资源入国家烟草种质资源中期库进行编目和保存,对其进行田间鉴定,获得各烟草种质资源的主要农艺性状和主要病毒病抗性鉴定等数据,并对各种质资源的株型、叶片、花序、花冠、蒴果等拍摄照片。经鉴定B035、B075和B076等种质抗多种主要病毒病,B025免疫TMV(Tobacco mosaic virus)。利用田间表型鉴定和SSR标记鉴定的结果对拟编目资源进行鉴定整理,剔除重复收集的种质资源。本研究结果为丰富国家烟草种质资源库遗传多样性及烟草育种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3.
中国甘薯种质资源研究现状及发展战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保存的甘薯种质资源约2000份,绝大部分进行了抗性鉴定评价及营养成分含量测定。甘薯种质资源的保存方式有田间种质圃和试管苗库。作为种质利用的资源材料有地方品种、引进品种、育成品种(系)、突变体和近缘野生种等。根据我国甘薯种质资源研究现状,本提出了未来研究重点,包括调整资源收集重点、建立完整的资源保存体系、深入开展鉴定评价、建立核心种质库、进行种质创新等。  相似文献   

4.
辣椒种质资源抗青枯病的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青枯菌FJC100301菌株对田间辣椒(Capsicum annuum)抗病品种76a和感病品种TW-1分别作了不同温度、不同接种量和不同接种方法的接种试验。结果表明,辣椒青枯病抗性的室内鉴定以接种温度28℃、浸根20 min和3×10^8cfu/mL接种浓度为宜;辣椒种质田间抗青枯病接种鉴定宜选择5月上旬进行,浸根20 min,接种浓度为3×10^8cfu/mL。采用田间抗性接种鉴定的方法,用青枯菌FJC100301菌株对106份辣椒材料进行了抗性鉴定。田间接种后每隔10 d统计病情指数,划分辣椒抗青枯病鉴定分级标准,获得了高抗材料14份、抗病材料8份、中抗材料23份、中感材料23份、感病材料20份、高感材料18份;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法对田间筛选得到的高抗和高感纯度较高品种进行抗性分析,结果与田间鉴定一致。  相似文献   

5.
旨在确定一套适于辣椒杂交种纯度鉴定的核心SSR引物,利用17对SSR引物对100份已知辣椒(Capsicum)杂交种进行DNA指纹分析。根据多态性和杂合率两个指标,确定Hpms1-214、Es395和Hpms1-5为辣椒杂交种纯度鉴定的首选核心引物,利用这3个引物进行筛选,97个品种(占97%)能够找到具有杂合带型的鉴定引物,确定5个引物Es330、Es363、Epms923、Es120和Es64为辣椒杂交种纯度鉴定的备选核心引物。筛选出14个品种的特异性引物,可进一步筛选每个辣椒杂交种的双亲互补型引物。  相似文献   

6.
为鉴定我国红麻种质资源对根结线虫病的抗病性,在对120份红麻遗传资源进行田间自然发病鉴定的基础上,选择25份有代表性(22份高抗和3份感病)的种质进行盆栽根结线虫病接种鉴定。田间自然发病鉴定结果:120份红麻遗传资源中5个高感、19个中感、25个中抗、71个高抗;其侵染的根结线虫主要为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爪哇根结线虫(Meloidogyne javanica)和花生根结线虫(Meloidogyne arenria)的混合种群。进行盆栽接种鉴定的25份遗传资源中,7份为中抗,其余分别为中感和高感品种,未发现高抗或免疫品种。本研究可为红麻种质资源发掘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浙江项目组共新收集到瓠瓜地方种质资源51份。本研究对该51份瓠瓜种质进行田间种植鉴定,共调查了15个主要农艺性状,发现这批种质在多个性状上变异丰富;基于农艺性状的聚类分析将这批种质分为3个类群,其中第I类群的综合农艺性状表现优异,可直接或间接开发利用。利用22个瓠瓜核心SNP分子标记对这批种质进行基因型鉴定,基于基因型的聚类分析和群体结构分析均将这批种质划分为2大类群,发现类群分布主要与种质资源的地理位置相关。综合比较2种种质资源聚类分析方法,认为在二者并非完全吻合的情况下,采用分子标记的方法区分种质资源更加准确和客观。本研究结果为瓠瓜地方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品种(系)资源的疮痂病抗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出高抗疮痂病马铃薯品种(系),本研究以36份马铃薯品种(系)资源为材料,分别在南宁市和玉林市种植,通过调查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用隶属函数法对36份材料的疮痂病抗性田间自然病圃鉴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发病率(x)和病情指数(y)呈正态分布,y是x的指数函数;明确了其中有2份高抗疮痂病马铃薯品种(系)和1份高感疮痂病马铃薯材料,田间种植法与人工接种鉴定结果基本一致,为马铃薯疮痂病情预测和抗疮痂病育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辣椒苗期对烟草花叶病毒(TMV)和黄瓜花叶病毒(CMV)的抗性作评判因子,应用Fuzzy相关综合评判模型,对品种田间抗病毒性表现进行评判。结果表明:与田间抗病毒性表现符合率为92.31%,说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可作为其他作物抗病性鉴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辣椒苗期对烟草花叶病毒(TMV)和黄瓜花叶病毒(CMV)的抗性作评判因子,应用Fuzzy相关综合评判模型,对品种田间抗病毒性表现进行评判。结果表明:与田间抗病毒性表现符合率为92.31%,说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可作为其他作物抗病性鉴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为了系统评价广西葛种质资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特色薯类研究团队对广西全区50个县市,67个乡(镇)的153个村进行考察,共收集到葛种质资源283份。对收集的葛种质资源分布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西葛种质资源主要分布于山区较多的桂北、桂西和桂东南各地。垂直分布结果显示:广西葛种质资源分布最集中的为海拔100~199 m的低海拔区域,占收集资源总数的44.52%。植物学鉴定表明,广西葛种质资源以粉葛及葛麻姆两个变种为主,其中粉葛数量占所有收集资源的62.20%,且形态学差异比葛麻姆丰富。鉴定评价获得了适用于食用、淀粉加工、药用及开发花茶的各类优异葛种质资源。本研究对收集到的广西葛种质资源的分布、植物学分类、差异性及利用价值进行了评价,分析了广西葛地方品种现状,为广西葛种质资源的保护、挖掘和创新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依托"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利用巢式PCR(Nested PCR)检测技术,对从湖南各地区采集的甘薯种质资源进行甘薯曲叶病毒的调查、检测、统计与分析,获得该地区甘薯种质资源曲叶病毒的感染和分布情况。对收集的246份甘薯种质资源进行了甘薯曲叶病毒病症状的调查,记录了每份种质资源的田间生长特性;建立了一种甘薯曲叶病毒巢式PCR检测技术,该技术相对其他技术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检测通量大、检测成本低的特点。利用建立的巢式PCR检测技术对选取的样品进行甘薯曲叶病毒检测,分析检测结果发现:(1)巢氏PCR共检测出14份甘薯种质资源感染甘薯曲叶病毒,根据病毒基因测序结果分析湖南省至少存在2种曲叶病毒株系。(2)田间调查共发现8份甘薯种质资源的叶片具有甘薯曲叶病毒病典型的卷曲症状,但是其中仅有4份资源与曲叶病毒巢氏PCR检测结果一致;另外4份资源虽然具有明显的卷叶现象但是未检测出曲叶病毒。(3)曲叶病毒检测呈阳性的14份甘薯种质资源分别来源于邵阳市、长沙市、永州市和株洲市4个地区,占种质资源总数的5.7%;4个地区甘薯种质资源的病毒感染率分别为17.6%、14.5%、7.1%和6.7%;全省范围内的种质资源染病情况具有较大的地域差异性;综合甘薯种植情况和地理环境分析,商品薯的跨区域流通和农民自留种的种植习惯是影响甘薯病毒传播的主要因素。本研究首次利用巢式PCR技术对湖南地区甘薯曲叶病毒进行检测和调查,为甘薯种质资源的保存、繁殖、鉴定与利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也为湖南地区甘薯曲叶病毒侵染情况及相关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将"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重庆项目组收集到的63份烟草种质资源入国家种质资源库进行编目和保存,对其进行田间鉴定和拍照记录。形态特征和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供试种质的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遗传多样性丰富,质量性状以叶形的多样性指数最高,数量性状中叶长、叶宽和茎围的多样性指数较高。聚类分析将新收集烟草种质资源分为4个类群,其中第Ⅰ类群以黄花烟为主,第Ⅲ类群的植株最高、叶片最大,可用于高产育种。主要病毒病的抗性鉴定发现,有11份种质TMV和CMV的抗性均较强,其中2份种质对TMV免疫且高抗CMV,可用于抗病育种。另外,通过田间表型和SSR分子标记对拟编目资源进行鉴定整理,剔除了重复的种质资源。因此,烟草种质资源的普查收集工作对于丰富国家烟草种质资源库和新品种选育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2016-2018年"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广东省项目组对省内59个县(市、区)的水稻地方品种资源进行了系统调查与收集,共收集到水稻资源269份,并对其中的261份进行了鉴定评价.调查发现,收集到的水稻地方品种资源基本遍布整个广东地区,在珠三角周边的深圳市、东莞市、中山市和珠海市等4个地级市未收集到水...  相似文献   

15.
陈志麟 《昆虫知识》1997,34(5):302-303
辣椒实蝇Bactroceralatifrons(Hendel)鉴定以成虫为主,而对辣椒的田间调查或商品贸易中,往往以幼虫出现。因此,幼虫是重要虫态,国外已有准确报道[1],国内尚未见到有关辣椒实蝇幼虫准确鉴定的记载。作者于1993~1995年对该央进行了养殖,并对其幼虫形态进行了观察。现将其结果报道如下。l材料和方法1.三蝇种:采自泰国产辣椒(指天椒)CapsicumfrutescensVar.conoides。1.2幼虫培养:将采集的虫果,放入装有湿沙的养虫缸中,然后置在网笼中,在温度20~25℃,相对湿度75%~85%的条件下培养。当老熟幼虫离开寄主,钻入沙中化蛹…  相似文献   

16.
广西玉米种质资源系统调查与收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广西项目组从2015年11月至2018年7月,采用访问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广西53个县(区)、71个乡(镇)、190个村(屯)的农作物种质资源现状及利用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并对种质资源进行了收集,共收集和征集玉米地方品种资源308份,鉴定评价玉米资源270份。对收集的玉米资源分布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西玉米地方品种主要分布于桂西北和桂北地区,桂东和桂东南分布较少。凌云、乐业、田林、凤山、东兰5县最集中。垂直分布结果显示:玉米地方品种分布最集中的区域为海拔400~800 m的中高海拔山区,占收集总数的39.6%。农艺性状初步鉴定结果:收集的玉米资源数量最多的是糯玉米,籽粒颜色最多的是白粒。鉴定评价获得墨白玉米、九节黄、珍珠糯玉米、忻城白糯、隆安爆玉米和天等爆玉米等6份玉米资源,分别在抗病虫、抗逆、品质等方面有优良的表现,对种质改良,选育高产、优质、广适的新品种有较高的利用价值。本文对收集到的玉米资源种类及利用价值进行了评价,对调查地区玉米地方品种现状、消长情况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广西玉米地方品种保护和开发利用进行了讨论,为广西玉米种质资源的发掘和创新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2002-2004年对中国10省(市)221个县(市)的一年生野生大豆资源进行了考察,新发现有野生大豆分布的县(市)45个,收集野生大豆资源814份.通过考察发现野生大豆在中国分布面积锐减,濒危状况严重.  相似文献   

18.
采用苗期人工接种鉴定法,在大棚种植条件下对12个亚蔬中心(AVRDC)绿豆品种白粉病抗性进行了鉴定评价。结果显示,VC1560C、V4785和VC2768A三个品种高抗(HR)白粉病,VC6173-14、V1132为中抗(MR)白粉病品种。其它品种对白粉病表现高度感病。在田间种植条件下对亚蔬中心16个抗豆象回交9代品系(BC9)进行了成株期白粉病抗性鉴定。与对照感病品种 VC1973、VC1178A 相比,VC6459-3-6-37和 VC6458-6-3-16对白粉病具有一定抗性,但白粉病感染程度仍很严重,其它14个 BC9品系均对白粉病表现高度感病。  相似文献   

19.
亚蔬中心绿豆品种(系)抗白粉病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苗期人工接种鉴定法,在大棚种植条件下对12个亚蔬中心(AVRDC)绿豆品种白粉病抗性进行了鉴定评价。结果显示,VCl560C、V4785和VC2768A三个品种高抗(HR)白粉病,VC6173—14、V1132为中抗(MR)白粉病品种。其它品种对白粉病表现高度感病。在田间种植条件下对亚蔬中心16个抗豆象回交9代品系(BC9)进行了成株期白粉病抗性鉴定。与对照感病品种VCl973、VC1178A相比,VC6459—3—6—37和VC6458—6—3—16对白粉病具有一定抗性,但白粉病感染程度仍很严重,其它14个BC9品系均对白粉病表现高度感病。  相似文献   

20.
"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浙江项目组从全省32个县(市/区)共收集到豇豆地方资源76份。本研究通过对76份种质43个基本农艺性状的田间调查,发现76份种质包括30份长豇豆(Vigna unguiculata(L.)Walp.ssp.sesquipedialis)、46份普通豇豆(Vigna unguiculata(L.)Walp.ssp.unguiculata)。浙江地方豇豆种质在生长习性、嫩荚商品性及产量相关性状均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利用101个在染色体上均匀分布的SNP标记对该群体的基因型进行鉴定,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这些种质可以依据荚长分为长荚和短荚2大类,长荚类群以长豇豆种质为主,短荚类群以普通豇豆种质为主。本研究进一步丰富了我国豇豆遗传基础,为地方豇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