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足大竹象虫口密度与虫孔数、竹笋受害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和2008年8月上旬,通过野外调查研究了四川长足大竹象虫口密度、虫孔数、竹笋受害率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长足大竹象平均虫口密度与平均虫孔数、平均虫口密度与竹笋受害率、竹笋受害率与平均虫孔数3对变量用一元三次函数拟合的效果最佳,其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根据最优拟合方程建立了虫口密度、竹笋受害率的预测表,得出长足大竹象的防治指标为虫口密度0.13 头·笋-1、虫孔数0.40 个·笋-1.  相似文献   

2.
大豆甙元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大豆甙元体外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方法用改良的组织块法分离培养新生大鼠颅骨成骨细胞,大豆甙元以不同浓度加入细胞培养体系,作用不同时间后,用MTT法检测成骨细胞的增殖情况;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细胞外骨钙素(BGP)的含量,用改良的Lowry法测蛋白含量。结果大豆甙元1×10(-5)~1×10(-9)mol/L浓度范围内48h,72h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在1×10(-7)~1×10(-9)mol/L范围内48h和72h提高成骨细胞外骨钙素含量。结论大豆甙元体外能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相似文献   

3.
2009年3-5月,在黄河三角洲保护区,运用Vanderploeg和Scavia选择指数和资源选择函数对25个东方白鹳巢址的利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方白鹳偏好选择在芦苇沼泽中的电线杆上筑巢,巢区水面比例较大,样方内水深度>15cm,植被较高,盖度较大,植被密度200-500根/m2,巢址距明水面、芦苇沼泽、树林距离较近,明水面深度<0.5m,距离人为干扰、农田、草地较远。东方白鹳巢址利用的资源选择函数为:logist(p)=-0.206-2.773×距明水面距离+2.200×距公路距离+1.444×距轻度干扰地距离+1.205×距草地距离+1.191×植被密度,模型正确率:88.6%,R2=0.721。食物、人为干扰和植被密度是影响东方白鹳巢址利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江苏金坛地区烟粉虱的发生扩散及寄主适合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系统调查表明,金坛市尧塘花木基地是该地区烟粉虱扩散蔓延的虫源地。该虫4月下旬逐渐从越冬虫源地向外扩散蔓延,首先在葎草[Humulus scandens(Lour)M err]上产卵危害,然后再危害其它植物;距虫源地越近,发生的时间早,虫口密度高,反之,则发生的时间迟,虫口密度低;11月下旬部分种群迁移到温室大棚内越冬。本文还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5.
土壤中甲螨孳生与铬污染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土壤中甲螨孳生的种群数量与土壤铬污染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于某大型化工厂周围土壤 10 m、1km、10 km及远郊农田土壤设立采样点 ,各采集 5 0份样本 ,每份样本采集 (10× 10× 10 )cm3的土壤 ,置 Tullgren电热分螨器中分离甲螨 ,计算甲螨在不同环境中的密度、丰度、优势属 ;同时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分别测定化工厂周围土壤及远郊农田土壤样本中的铬含量。结果 :化工厂周围土壤总体甲螨的密度、丰度和优势度分别为 1975 7(131.71± 2 8.34)个 / m2、131.7个 /样本、嗜草甲螨、门罗点肋甲螨 ,远郊农田土壤甲螨的密度、丰度和优势度分别为 984 5 (6 5 .6 3± 18.36 )个 / m2、6 5 .6 3个 /样本、滑菌甲螨、嗜草甲螨、被盖头甲螨、棒菌甲螨、新小奥甲螨、普通尖棱甲螨 ,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化工厂周围土壤及远郊农田土壤总体铬浓度分别为 (0 .2 5± 0 .0 7) mg/ kg、(0 .0 8± 0 .0 2 ) m g/ kg,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化工厂周围土壤 10 m、1km、10 km、处甲螨的密度分别为 16 4 89(32 9.78± 31.2 2 )个 / m2、2 2 5 7(45 .14± 9.4 5 )个 / m2 、10 11(2 0 .0± 3.33)个 / m2 ,化工厂周围土壤样本的甲螨密度较高 ,与远效农田土壤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结论  相似文献   

6.
四爪陆龟血细胞形态学参数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四爪陆龟的血细胞进行了显微观察 ,并对红细胞和白细胞及其细胞核的大小和面积、血红蛋白含量以及红细胞渗透脆性等参数进行测量。结果表明 :( 1 )四爪陆龟红细胞含量平均值为 62 ( 5 2~ 83 )万个 mm3 血液 ;( 2 )红细胞的平均长度为 ( 1 6 70± 1 2 5 ) μm ,范围 1 5 60~ 1 7 5 2 μm ;( 3 )红细胞宽度为 ( 9 5 3± 0 92 ) μm ,范围 7 2 0~ 1 0 8μm ;( 4 )红细胞核长度为 ( 5 5 9± 0 5 9) μm ,范围 4 80~ 6 48μm ;( 5 )红细胞核宽度为 ( 3 65± 0 5 6) μm ,范围 2 64~ 4 5 6μm ;( 6)血红蛋白含量为 ( 7 3 0± 0 66)g 1 0 0ml血液 ( 6 5 0~8 5 0 ) ;( 7)红细胞渗透脆性 ,开始溶血浓度为 0 2 4%NaCl溶液 ,完全溶血浓度为 0 1 6%NaCl溶液 ;( 8)红细胞平均大小 (长径×短径 )为 ( 1 6 70× 9 5 3 ) μm2 ;( 9)白细胞平均值 0 5 6( 0 42~ 0 70 )万 mm3 ,其中嗜中性粒细胞大小为 ( 1 2 0 8± 1 86) μm ,嗜酸性粒细胞大小为 ( 9 2 5± 2 3 ) μm ,嗜碱性粒细胞大小为 ( 8 75±0 2 3 ) μm ,单核细胞大小为 ( 1 1 40± 1 0 6) μm ,淋巴细胞大小为 ( 7 5 0± 2 1 ) μm ,凝血细胞大小为 ( 4 2 0±1 40 ) μm。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三江自然保护区狍对冬季卧息地的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黑龙江三江自然保护区狍冬季卧息地的选择性结果表明,狍昼间偏好选择位于岛状林和芦苇丛、覆盖度>10%、当年生枝条数>30枝、隐蔽级90%-99%、距水源距离<400 m、距农田距离<500 m、保温性>0.2℃、雪深>31 cm、人为干扰距离>1 000 m等生境因子的卧息地;狍夜间偏好选择位于岛状林、覆盖度>10%、当年生枝条数>30枝、隐蔽级为<90%、距水源距离<700 m、距农田距离>500 m、保温性>0.2℃、雪深>31 cm、人为干扰距离>1 000 m等生境因子的卧息地.狍昼间与夜间卧息地在是否刨走积雪等松软物质、距农田距离、雪深、人为干扰距离和卧息地宽度上差异显著(P<0.05).与夜间卧息地相比,狍昼间偏爱的卧息地具有接近农田、雪覆盖深和卧息地宽度较小等特征.狍对昼间卧息地资源选择函数为:logit(P)=-13.999-0.446×植被类型-0.003×距水源距离-0.003×距农田距离+0.915×保温性+0.487×雪深+0.001×人为干扰距离,选择概率为P=elogit(P)/1+elogit(P),模型的正确预测率为90.9%;狍对夜间卧息地资源选择函数为:logit(P)=-0.009-1.863×植被类型-0.004×距水源距离+0.946×保温性+0.002×人为干扰距离,选择概率为P=elogit(P)/1+elogit(P),模型的正确预测率为91.8%.  相似文献   

8.
五种芳香类挥发物质对酪蝇的引诱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室内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不同浓度(1.0×10-6,1.0×10-5,1.0×10-4和1.0×10-3mL/mL)水杨醛、水杨酸甲酯、苯乙醛、苯甲醛、桂醇5种化合物对酪蝇Piophila casei(L.)成虫的引诱效果。结果表明:1.0×10-6和1.0×10-5mL/mL苯乙醛,1.0×10-6mL/mL苯甲醛,1.0×10-5和1.0×10-4mL/mL水杨醛均对雌、雄虫表现明显的引诱效果。1.0×10-3mL/mL苯乙醛、水杨醛和苯甲醛对酪蝇雌、雄虫具有明显的驱避效果。桂醇和水杨酸甲酯在所测试的浓度范围内对雄虫具有明显的驱避效果。水杨酸甲酯在浓度为1.0×10-6mL/mL对雌虫有明显的引诱效果,其它浓度均对雌虫有明显的驱避效果。桂醇对雌虫有明显的驱避效果。这表明在高浓度时芳香物质对酪蝇成虫有驱避效果,在低浓度时对酪蝇成虫有引诱效果。  相似文献   

9.
北疆高产棉花密度与打顶时序调控的生态位适宜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北疆棉区高产 (2 0 0 0kg·hm-2 )棉花 (G .hirsutumL .)为研究对象 ,引进生态位适宜度理论对受密度和打顶时序调控的高产棉花生态位适宜度进行了研究。经果表明 ,在密度梯度上 ,随密度增加棉花生态位适宜度值增加。 1 5 0× 1 0 3 株·hm-2 密度下 ,分次打顶降低了生态位适宜度 ,导致减产 ;在高密度种植条件下 ,分期打顶能提高生态位适宜度 ,有利于提高产量。在 2 2 5× 1 0 3 和 30 0× 1 0 3 株·hm-2 密度条件下 ,与同密度下 1次打顶 (7/5 )相比 ,2次打顶增产 4 5 %和 1 1 3%,3次打顶增产 7 5 %和 5 9%。 1 5 0× 1 0 3 株·hm-2 密度下 ,棉田苗蕾期LAI较小、漏光损失大 ,光合势低 ,是实现超高产的主要限制因子 ,花铃期的分期打顶导致减产。在 2 2 5× 1 0 3 和 30 0× 1 0 3 株·hm-2 密度条件下 ,棉花苗蕾期LAI增加 ,分期打顶保证了花铃期较适宜的LAI ,提高了棉花生态位适宜度 ,有利于提高产量 ;1次打顶处理 (7月 5日 )比本区生产上的打顶时间 (7月 1 0日左右 )提早了 5d左右 ,使高密度棉花群体LAI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地限制 ,避免了因密度高群体透光条件的恶化而降低了其生态位适宜度值 ,造成减产损失。  相似文献   

10.
酿酒酵母原生质体融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通过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营养缺陷型菌株H802-9A(a ade~-his~7 cys~2 tyr~1)和H802-3 A(a ade~- cra~1)进行原生质体融合,获得营养互补的重组融合子,选择两亲株的对数生长早期细胞(2-4×10~7个/m1),在0.1%β-琉基乙醇及1-2%蜗牛酶的作用下,原生质体形成率达99-100%,在35%聚乙二醇(MW6000)-10mMCaC1溶液的作用下,可获得融合率为2.6×10~(-6)-2.1×10~(-7)的杂合子,自发回复突变率1.5-7×10~(-9)。  相似文献   

11.
厦门岛海滩海洋线虫数量及其种类分布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了 5个月份对厦门岛海滩的海洋线虫数量和种类分布进行了研究。该海滩为沙、泥质滩 ,其低潮区的表面覆盖一层较厚的泥质。结果显示 ,5个月份中线虫密度最大可以达到 ( 2 6 7± 0 39)× 1 0 6个 m2 ,最小 ( 1 6 1± 0 1 7)× 1 0 6个 m2 ,且 5个月份的线虫平均密度之间没有很显著的差异 (P >0 0 1 )。线虫的数量呈现明显的垂直分层 ,即种群数量的大部分集中于上层 ,并且这种分布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点。 5个月份中线虫的优势种类相对较为固定 ,而垂直分层的较深层中线虫种类有较明显的变化。在比较其它海区类似沙滩资料的基础上 ,对本文的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浙江千岛湖浮游动物群落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1999年1~12月对浙江千岛湖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包括密度多样性和生物量多样性进行了 系统研究。轮虫类的多样性指数最高,并且当湖泊在一定的营养水平范围内(贫营养型向中 营养型过渡)时,轮虫的密度多样性与湖泊的营养水平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以时间和空间 为参照,对千岛湖两种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与群落因素之间进行了相关分析,得到相关关系 如下:月变化密度多样性=-0.922+4.521×密度均匀度,n=12, r=0.872, p<0.001;生物量多样性=1.99-0.348×透明生物量,n=12, r=-0.868, p<0.01;水平变化密度多样性=2.35+0.008×种类数, n=10, r=0.672, p<0.05;生物量多样性=2.88-1.739×生物量优势度, n=10, r=-0.826, p<0.01。  相似文献   

13.
许谦  冯明光 《微生物学报》2001,41(3):372-377
继代培养常被疑为虫霉菌种毒力下降或某些生物学性状发生改变的原因之一。从研究新蚜虫疠霉 (Pandoraneoaphidis)固体平板菌落的液体培养获得的初始菌液出发 ,连续 6次继代液培 ,测定了其在萨氏营养液中继代培养生产的菌丝生物量、产孢量及其对桃蚜 (Myzuspersicae)的毒力。在初始菌液的生物量 8 8mg mL和产孢量 7 2× 1 0 5孢子 mg的条件下 ,以三种转接比 (种液 营养液 ,v v)连续 6次继代培养 ,在 1 2 0转接比下的菌丝生物量和产孢量分别为 6 4~ 1 0 0mg mL和 7 3× 1 0 5~ 1 0 8× 1 0 5孢子 mg,在 2 2 0下为 5 7~ 8 5mg mL和 1 0 0× 1 0 5~ 1 2 1× 1 0 5孢子 mg ,在 4 2 0下为 5 5~ 1 0 9mg mL和 6 4× 1 0 5~ 1 0 9× 1 0 5孢子 mg。方差分析表明 ,继代培养对生物量和产孢量均无显著影响 (P <0 0 5)。用初始菌液和 1 2 0转接比下继代培养的菌液制备而成的接种体对桃蚜进行两组毒力测定 ,每一组测定的接种…  相似文献   

14.
将感染质型多角体病毒的松毛虫中肠分为四种类型 ,研究各型所占比例与病毒产量间的关系 ,结果显示单位虫重的病毒产量随Ⅰ、Ⅱ类比例的增大而增高 ,Ⅰ、Ⅱ类比例为 2 1% - 80 %时 ,每公斤虫的病毒产量为 5.59× 10 10 PIB - 55.2 1× 10 10 PIB ,适宜的采收时机为Ⅰ、Ⅱ类比例为 60 % -80 %时 ,此时采收 ,每公斤虫可产出质型多角体病毒 37.2 1× 10 10 PIB~ 55.2 1× 10 10 PIB  相似文献   

15.
《环境昆虫学报》2014,(6):1051-1053
巴氏新小绥螨Neoseiulus barkeri Hughes释放袋悬挂于板栗树主干后,沿植株枝条由近及远,逐渐扩散,在距挂袋处1 m、2 m、3 m和4 m处的叶片上分别于释放后1 d、1 d、3 d和7 d时达到种群密度高峰,7 d最远扩散距离达到距挂袋处4 m以上。距挂袋处不同距离巴氏新小绥螨的密度相差较大,由近及远,密度逐渐递减,相应的,不同距离处板栗小爪螨Oligonychus ununguis 的密度由近及远逐渐增大,1-3 m处板栗小爪螨的密度明显低于对照株,4 m处的板栗小爪螨密度与对照株相近。  相似文献   

16.
 制备人 β2m转基因小鼠 ,研究HLA B2 70 4基因的表达 .应用显微注射将人 β2m基因注入C5 7BL 6×昆明鼠和昆明鼠×昆明鼠F1代受精卵 .出生动物及其后代经PCR筛选 ,采用斑点杂交和Southern杂交对阳性鼠基因组DNA标本进行进一步鉴定和测定整合拷贝数 ,利用RT PCR检测阳性鼠中人 β2m转基因的表达 .6只原代仔鼠及 7只它们的下一代鼠 (F1)带有人 β2m基因 .由微注射基因后移卵出生的 86只小鼠中 ,C5 7BL 6×昆明鼠杂交仔鼠 35只 ,其中 4只阳性 (11 4 % ) ,昆明鼠×昆明鼠杂交仔鼠 5 1只 ,其中 2只阳性 (3 9% ) ,含有人 β2m基因的原代鼠×昆明鼠杂交仔鼠 2 0只 ,其中 7只阳性 .整合的转基因均为单拷贝 .Southern杂交证实上述阳性鼠确有转基因整合 .阳性鼠的皮肤、结肠、睾丸和脾脏组织中均有人β2m转基因mRNA的表达 .在转基因动物制备中 ,C5 7BL 6×昆明鼠F1代明显优于昆明鼠×昆明鼠F1代 .与人HLA B2 70 4基因相比 ,人 β2m基因不易整合 ,其整合率与整合拷贝数均较低 .得到的人 β2m转基因小鼠能够将人 β2m基困传给下一代 ,并可与人HLA B2 70 4转基因鼠交配 ,研究它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17.
人β_2m转基因小鼠的制备及鉴定(英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制备人 β2m转基因小鼠 ,研究HLA B2 70 4基因的表达 .应用显微注射将人 β2m基因注入C5 7BL 6×昆明鼠和昆明鼠×昆明鼠F1代受精卵 .出生动物及其后代经PCR筛选 ,采用斑点杂交和Southern杂交对阳性鼠基因组DNA标本进行进一步鉴定和测定整合拷贝数 ,利用RT PCR检测阳性鼠中人 β2m转基因的表达 .6只原代仔鼠及 7只它们的下一代鼠 (F1)带有人 β2m基因 .由微注射基因后移卵出生的 86只小鼠中 ,C5 7BL 6×昆明鼠杂交仔鼠 35只 ,其中 4只阳性 (11 4 % ) ,昆明鼠×昆明鼠杂交仔鼠 5 1只 ,其中 2只阳性 (3 9% ) ,含有人 β2m基因的原代鼠×昆明鼠杂交仔鼠 2 0只 ,其中 7只阳性 .整合的转基因均为单拷贝 .Southern杂交证实上述阳性鼠确有转基因整合 .阳性鼠的皮肤、结肠、睾丸和脾脏组织中均有人β2m转基因mRNA的表达 .在转基因动物制备中 ,C5 7BL 6×昆明鼠F1代明显优于昆明鼠×昆明鼠F1代 .与人HLA B2 70 4基因相比 ,人 β2m基因不易整合 ,其整合率与整合拷贝数均较低 .得到的人 β2m转基因小鼠能够将人 β2m基困传给下一代 ,并可与人HLA B2 70 4转基因鼠交配 ,研究它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18.
两种有鳞类爬行动物消化道微生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北草蜥的胃、小肠和大肠中分离出 7个属 8种细菌和 2个属的霉菌 ,从中国石龙子的胃、小肠和大肠中分离到 6个属 7种细菌和 3个属的霉菌 ,酵母菌和放线菌都未发现。北草蜥胃、小肠和大肠中的细菌数量分别为 2 2 7× 1 0 6,2 0 6× 1 0 6和 9 78× 1 0 8个 / g ;霉菌数量为 2 5× 1 0 4 ,2 1 5× 1 0 4 ,1 33× 1 0 4个 /g。细菌在中国石龙子胃、小肠和大肠中的数量分布依次为 3 51× 1 0 6,2 2 5× 1 0 6,1 4 2× 1 0 9个 /g;霉菌分布数量为 2 1 9× 1 0 4 ,1 67× 1 0 4 和 1 61× 1 0 4 个 / g  相似文献   

19.
以冬小麦品种豫麦 34为材料 ,在不同带距条件下对小麦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产量以及三者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带距对蛋白质产量和籽粒产量有显著的影响 ,对籽粒蛋白质含量影响不明显 ;蛋白质产量与籽粒产量呈现极显著正相关 ,与籽粒蛋白质含量关系不密切 ;蛋白质产量与籽粒产量之间存在着直线回归关系 ,二者的模拟方程为 :Y =10 6 80 9+0 10 7X(kg·hm-2 ) ;2 0m带距条件下小麦籽粒产量最高 ;2 4米带距条件下 ,小麦边行优势总值最大 ,与其它作物套作 ,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找出橘小食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在桂林东郊柑橘果园的消长规律,掌握橘小实蝇对不同柑橘品种的危害程度。【方法】2012-2013年,利用橘小实蝇性诱器对桂林东郊柑橘果园的橘小实蝇田间动态进行监测,收集逐旬诱虫数量,并制作周年诱虫消长曲线,分析橘小实蝇消长规律。选取果园内18个早中晚熟柑橘品种进行橘小实蝇危害调查,从果实受害前到果实成熟采收,统计各个品种的逐旬虫果数量,分析各品种受害情况。【结果】田间橘小实蝇成虫5月开始出现,9月下旬-10月上旬达到高峰期,12月中下旬活动减弱或停止。早中熟柑橘品种受橘小实蝇的危害率多在26.72%-73.19%,而晚熟品种多在16.08%以下。宽皮柑橘类受橘小实蝇的危害率多在15.23%以上,而橙类和杂柑类低于10.81%。早熟品种从7-8月开始受橘小实蝇危害,一直持续到果实成熟,受害程度逐步加重。中晚熟品种10月中下旬后开始受害,在11月上旬到12月上旬之间有1-2个受害高峰期,12月中下旬受害减轻。同一品种在不同年份的受害开始时间、高峰期、低谷期不完全相同。【结论】橘小实蝇成虫在春季条件适合时开始活动,在秋季达到活动高峰期,在冬季气温下降等不利条件下活动减弱或停止。橘小实蝇对柑橘早中熟品种的危害率高于晚熟品种,对宽皮柑橘类的危害率高于橙类。在果实生长成熟过程中,早熟品种随果实成熟度增高受害程度加重,中晚熟品种受害高峰期出现在果实成熟中、前期,同年内成熟期相同品种的受害消长走势基本相同,同一品种在不同年份的受害消长走势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