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原尾虫是土壤动物的重要类群之一,然而目前对其物种多样性及生态特征的了解仍然十分有限,岛屿生态系统中原尾虫的研究尤为欠缺。为深入探讨原尾虫的栖息地选择、空间分布、种群密度、繁殖策略及其与土壤真菌的相互作用等生态特征,于2015年秋季在大金山岛竹林、乔木林和灌木林等3种不同的植被中进行了定量采样研究。结果表明,大金山岛共发现8种原尾虫,隶属2科4属,这些物种在上海市陆域植被中均有分布,且均为东洋界种类;大金山岛秋季原尾虫的总密度为竹林(696头/m~2)乔木林(479头/m~2)灌木林(213头/m~2);竹林中原尾虫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灌木林(P0.05),而不同植被类型中原尾虫的Pielou均匀度、Simpson优势度和Margalef丰富度等指数无显著差异;大金山岛的原尾虫在土壤中为隔离分布,具有在适宜的微生境中集中分布的特点;发现原尾虫在野外受到病原真菌感染的直接证据;通过对原尾虫的性比和幼虫比的分析,发现其繁殖可能采取介于k对策和r对策之间的生态策略。  相似文献   

2.
河南伏牛山自然保护区原尾虫群落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96-07对河南伏牛山自然保护区土壤动物进行调查,发现原尾虫9种,隶属于4科6属,其中天目巴元和高绳线毛元为群落优势中。EBP-分析表明原尾虫群落多为B型。群落多样性以落叶阔叶林为最高,针叶林次之,草地最低。  相似文献   

3.
原尾虫终生生活在土壤中 ,是真正的土壤动物 (尹文英 ,1992a) ,对环境变化极为敏感。对其生态学进行研究 ,在环境监测与保护方面具有一定的意义。在我国 ,原尾虫研究多为分类学 ,而生态学研究较少 (尹文英等 ,1981,1988;尹文英 ,1992b ;张骏等 ,1996 ;傅荣恕等 ,1999)。本文拟对 1996年 4月~ 1997年 4月泰山地区原尾虫群落调查结果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讨论。1 材料与方法1 1 调查地点 设在泰山地区北部的莲台山、千佛山及华山。采样点的设置主要考虑植被、坡向、海拔高度等因素。调查共设样点 8个 ,其中莲台山 4个 ,千佛山 2个 ,华山 2个…  相似文献   

4.
在甘肃中南部设置12个样区,对该地区原尾虫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发现原尾虫11种,隶属于2目6科7属。其中包括1个甘肃新记录属、4个甘肃新记录种和1个未定名种。古蚖科Eosentomidae、檗蚖科Berberentulidae为优势类群。华山蚖Huashanentulus huashanensis为广布种;檗蚖科Berberentulidae有2属3种;古蚖科Eosentomidae有3属7种,占甘肃原尾虫总数的44%;始蚖科Protentomidae有1属1种;夕蚖科Hesperentomidae有1属2种;日本蚖科Nipponentomidae有1种,中华雅娃蚖Yavanna sinensis是甘肃的新记录种;蚖科Hesperentomidae有1属2种,包括1个华山蚖属未定名种Huashanentulus sp.,只分布在临夏太子山自然保护区。对甘肃原尾虫区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古北界种类占总数的20%,东洋界物种占53.3%,广布种类占总数的26.7%。  相似文献   

5.
《动物学研究》2006,27(2):220-220
尹文英院士尹文英,女。1947年毕业于中央大学生物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研究员。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早年从事鱼类寄生虫和鱼病防治的研究。1960年后系统地进行原尾虫的分类、形态、生态、胚后发育、生物地理、比较精子学和亚显微结构等研究,记述我国原尾虫164种,其中141新种,18新属和4新科,提出原尾虫系统发生新概念,并据此建立了原尾纲新的分类体系,1999年出版了《中国动物志:原尾纲》。1985年后,主持和推动土壤动物学的系统研究,联合60多位学者在6个气候带完成土壤动物组成(3000多种)、变动规律及…  相似文献   

6.
安徽的原尾虫研究迄今未见文章报道,尚属空白。一九八三年作者从上海昆虫研究所调入安徽工作后,先后对皖西的大别山及合肥近郊的蜀山进行了初步调查,获得原尾虫标本近400只。经过鉴定,共有5科9属18种,其中有两新种和一新记录,现报道如下。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作者处。 一、安徽省18种原尾虫的名录 (一)始蚖科Protentomidae Ewing,19361.短附新康蚖Neocondeellum brachytarsum(Yin,1977)Tuxen et Yin,19822.尹氏新康蚖Neocondeellum yinae新种  相似文献   

7.
上海东佘山竹林土壤中原尾虫区系和生态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首次在欧洲发现原尾虫以来,迄今已有七十余年的历史,在此期间虽然五大洲均有原尾虫的发现,但有关生态方面的报道却很少见。偶或在土壤昆虫区系研究中涉及一些,往往非常笼统,大多只有一项“原尾目”,连分科的资料也没有。直到今立源太良(Imadate,1973)才做了出色的报道,Tuxen(1978)也发表了在巴西亚马逊河流域调查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从核糖体RNA基因序列探讨双尾虫的系统进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双尾虫是否单系, 以及双尾虫与其他六足动物系统关系是多年来动物分类学家争议的一个关键问题. 测定了双尾虫的两大类群: 康虫八类和铗虫八类, 以及原尾虫、跳虫和蝗虫等核糖体RNA基因18SrDNA全序列和28SrDNA部分序列(D3~D5区), 并选用甲壳动物卤虫为外群, 采用最大简约(MP)法构建分子系统树. 结果表明: (ⅰ) 18SrDNA和28SrDNA数据整合分析含有较强的系统发育信息, 支持双尾虫单系性观点; (ⅱ) 双尾虫与原尾虫在系统树中构成姊妹群, 且支持率很高.  相似文献   

9.
尹文英 《昆虫学报》1980,(4):408-412
自1973年以来,先后五次在杭州玉泉附近的山坡上,采集到一批原尾虫标本,其中一种甚为奇特。经观察后发现这种标本的颚腺为三分枝,这是迄今已知原尾虫中尚未记载过的特征。同时它还兼具蚖科两大类型(Acerentulus型和Acerella型)的许多特征,成为一个奇特的混合种,我们拟将此种定为一新属,其主要特征描述如后:  相似文献   

10.
一九七八年秋,日本原尾虫学家今生源太良博士访华讲学、交流学术经验,在杭州共同考察过程中,于玉泉、灵隐和梅家坞等地采得一批原尾虫标本,经鉴定发现其中有两个新种,并商定在中国和日本各发表一种,以志中日友谊。 正模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研究所,副模标本保存于日本东京国立科学博物馆。  相似文献   

11.
根据以往多年及近期对西双版纳甲壳动物包括介形类,枝角类,挠足类,陆生等足类,虾类,蟹类等的研究结果,将其种类组成,地理分布及区系特点予以分析探讨,指明该地区在世界动物地理区划中,应归入南亚-东南亚亚区中的印支-巽他分区,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占应为一个独立的小区。  相似文献   

12.
常艳芬  张碧波  陆树刚   《广西植物》2006,26(5):546-550
对云南水龙骨科星蕨亚科植物种类的地理成分进行了划分,并对云南与邻近地区的区系联系进行了比较,对云南该亚科植物的区系起源也作了探讨。得出如下结论云南是中国水龙骨科星蕨亚科植物的现代地理分布中心;该亚科植物是典型的热带亚洲的区系成分;与广西和越南北部的区系联系最密切;云南东南部和越南北部是水龙骨科星蕨亚科植物的多样性中心。  相似文献   

13.
云南西部实蝇的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鹏  叶辉 《生态学报》2009,29(6):2953-2961
2005和2006年,在云南西部瑞丽、潞江坝、六库、保山、大理5个地区,采用信息素引诱法及被害瓜果内实蝇收集法对5个地区实蝇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个地区实蝇丰富度的发生模式明显分为2种类型:瑞丽和潞江坝实蝇全年发生;六库、保山和大理实蝇季节性发生;瑞丽的实蝇种类丰富度最高,有20种,其次是潞江坝,11种,而保山、大理的实蝇种类丰富度低,分别为4种和3种;该区域实蝇优势种为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和南亚果实蝇(B. tau);2年实蝇多样性指数均以六库最低,以潞江坝最高.各地实蝇种类相似性变化较大, 相似性系数在0.15~1.00 之间.结果为了解云南西部实蝇种类分布以及预防实蝇危害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4.
滇桂两省中越边境地区藓类物种多样性及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12~2015年间采集自滇、桂两省中越边境地区的2 600余份藓类植物标本进行物种鉴定和文献研究,分析了中越边境地区藓类植物的物种组成和区系特点,并将中越边境地区与邻近地区和国家的藓类植物进行物种丰富度、属种相似性和区系谱的比较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滇、桂两省中越边境地区共有藓类植物51科、155属、452种(含种下单位),其中卷边麻锦藓[Taxithelium kerianum(Broth.)Broth.]为中国新记录种。(2)中越边境地区的藓类植物共有优势科9科,优势属12属。(3)中越边境地区的藓类植物区系以热带亚洲成分所占比例最高,达31.19%,其次为东亚成分(25.46%)和北温带广布成分(13.76%)。(4)与中越边境地区的藓类植物属及种的相似性最高的分别是越南和中国贵州。(5)中越边境地区的藓类植物区系与贵州、广东、福建及台湾的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的越橘属植物资源遗传多样性十分丰富,具有较好的利用价值。通过野外调查以及标本和查阅文献,越橘属在云南省有45种,12变种,其中9种和7变种系云南特有,主要分布在海拔400~4300 m范围内。本文较为系统地总结了其地理分布、植物学特征和遗传多样性,并且介绍了其中8个具有药用价值和育种潜力的种,同时对越橘属植物的收集、保存及利用情况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建议。本文旨在为深入越橘属种质资源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基础数据和信息。  相似文献   

16.
HennigdividedInsectas.lat.(=Hexapoda)intotwowelldefinedtaxonomicgroups:Entog-nathaandEctognatha[1].ThemostdistinctivecharacterofEntognatha(includingProtura,Col-lembolaandDiplura)liesintheenclosedmouthpartscondition,whereasthepresenceofexposedmouthpartsisthemainfeatureofEctognatha(includingMicrocoryphia,Zygentomaandtheptery-goteinsects).ControversiesaboutthephylogeneticrelationshipsofhightaxaEntognathahavekeptgrowinginrecentyears,withthemonophylyofDipluraandthephylogeneticpositionsofDiplur…  相似文献   

17.
18.
金宇  周可新  高吉喜  穆少杰  张小华 《生态学报》2016,36(23):7702-7712
准确可靠地识别国家重点保护陆生脊椎动物物种的优先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问题之一。采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s)模型,基于12个环境变量,对中国263种国家重点保护陆生脊椎动物建模,并预测各个物种在背景点的适生概率,迭加计算得到国家重点保护陆生脊椎动物物种的生境适宜性指数。此外,基于对生境适宜性指数的空间自相关分析,识别和确定国家重点保护陆生脊椎动物物种优先保护区,并对优先保护区目前的被保护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国家重点保护陆生脊椎动物物种的优先保护区的面积为103.16万km~2,约占我国国土面积的10.90%。优先保护区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部地区,包括西南地区的秦岭-大巴山山区、云南省与印度及缅甸的交界地区、武陵山山区、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山区、阿尔泰山脉山区、天山山脉山区、昆仑山山脉山区;东北的大、小兴安岭、东北-华南沿海地区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有少量分布。优先保护区中被保护的面积为50.40万km~2,占优先保护区总面积的48.86%,保护率偏低,未被充分保护。利用系统聚类分析,将未被保护的优先保护区划分成3种优先保护顺序,以期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更好地保护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