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间歇性缺氧(intermittent hypoxia, IH)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OSA)的重要病理生理特征,但其分子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内源性竞争RNA(competing endogenous RNA, ceRNA)调控网络在OSA大鼠IH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通过缺氧和复氧循环构建OSA间歇性缺氧大鼠模型,对大鼠支气管组织进行circRNA和mRNA检测,分析筛选出230个上调和181个下调的circRNA,1 238个上调和608个下调的mRNA。对差异circRNA和mRNA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 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富集分析,结果提示其主要与代谢途径、PI3K-Akt信号途径相关。通过实时荧光定量法(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RT-PCR)对关键circRNA(差异最大的前六个circRNA)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正常人群与呼吸暂停综合症人群在不同海拔高度低氧环境下睡眠结构的分析,探讨人体内源性摄氧受限与外源性环境缺氧两个不同缺氧因素导致人体睡眠结构的差异。方法:通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筛查16名不存在睡眠问题的男性青年,在常氧环境中测得其睡眠过程中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并根据AHI将其分为正常组(NOR组,n=8)和呼吸暂停综合征组(OSA组,n=8)。本研究采用吸入低O2混合气的方法模拟不同海拔高度,受试者在每次测试中连续吸入10 h低O2混合气进行模拟高海拔环境下睡眠测试。在平原环境下测试的一周进行后O2浓度为16.3%(模拟海拔2 000 m)的常压低氧环境下进行睡眠测试,两周后进行O2浓度为12.7%(模拟海拔4 000 m)的常压低氧环境下进行睡眠测试。结果:随着海拔高度上升,受试者睡眠过程中的REM期睡眠占比从平原时的12.03%降至模拟海拔2 000 m时的9.33%、模拟海拔4 000 m时7.15%(P<0.05),但不同海拔高度下睡眠过程中的浅睡眠和深睡眠占比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NOR组和OSA组的睡眠效率分别是82%、69.5%(P<0.01),睡眠过程中的REM期占比分别是7.56%、11.2%(P<0.05);深睡眠占比分别是30.26%、 19.13%(P<0.01)。但NOR组和OSA组睡眠过程中的浅睡眠占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与海拔高度上升导致的外源性缺氧相比,OSA引起的内源性缺氧还将影响青年男性睡眠过程中的深睡眠和睡眠效率。且轻度的阻塞性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急性暴露在低氧环境下睡眠过程中具有更强的低氧耐受性。  相似文献   

3.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 OSA)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睡眠障碍,表现为上呼吸道在睡眠时反复阻塞,并导致睡眠片段化、间歇性低血氧等症状。本文回顾了针对OSA患者的静息态脑成像研究,包括静息态脑电(electroencephalography, EEG)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在静息态EEG中,OSA主要表现为前额叶和中央区域δ波和θ波增加;而在静息态fMRI研究中,OSA患者在默认网络(default-mode network, DMN)、中央执行网络(central executive network, CEN)和突显网络(salience network, SN)等大尺度脑网络水平上存在改变。综合来自静息态EEG和静息态fMRI的研究,大量证据都共同指出OSA患者前额叶区域的活动异常,并且其异常活动强度与OSA严重程度相关,表明前额叶是OSA患者大脑功能受损的一个关键脑区。最后,本文从治疗效果、多模态数据采集、以及相关共病等方面对OSA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中老年男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的相关性及其危险因素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选择中老年男性急性脑梗死患者(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4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36例及健康对照组患者36例用多导睡眠呼吸监测仪进行监测,对患有OSA的患者根据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AHI)分成轻中重三组,并对其临床指标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ACI组(15.3±12.3)和TIA组(14.7±10.4)患者AHI显著高于对照组(8.2±6.6,P0.01)。OSA在各组中的发病率分别为60.0%,52.8%和22.2%,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体重指数(BMI),血糖,纤维蛋白原(FIB),胆固醇水平(CHOL),高密度脂蛋白(HDL)以及烟酒等不良嗜好与OSA呈正相关。中重度OSA患者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显著高于轻症患者(P0.01)。结论:OSA是影响老年男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的重要因素,其严重程度可能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是一种发病率高,具有一定潜在危险的全身性疾病,同时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其主要病理生理改变是睡眠过程中反复发生低氧和再氧合而引起的氧化应激反应,引发炎症反应而导致心、脑血管为主的多系统损害。流行病学研究证据表明,一些循环水平的炎症因子在OSA患者中升高,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相关。包括细胞粘附分子如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和选择素(selectins),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a)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趋化因子如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 8,IL-8)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此外,动脉粥样硬化是OSA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的机制,OSA后的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及发展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重点对OSA后炎症因子启动及血管内皮调节的新近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果蝇的睡眠活动具有生物节律性,可受到基因的调控.为了寻找影响果蝇睡眠时间的基因,本研究对与果蝇睡眠时间相关的基因型进行了筛选.[方法]选择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基因缺失系5601,8904,7061,7146,27327,669,8103,691,9697,24416,26525,5411,3096,5877和7682的7日龄成虫和野生CS品系7日龄成虫为研究对象,利用果蝇活动监测器系统(Drosophila Activity Monitoring System,DAMS),记录果蝇的睡眠时间,累计计算24h内果蝇睡眠时间,将测得的各品系果蝇睡眠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野生型CS品系7日龄成虫相比,缺失Df(3R)Espl3/TM6C基因片段的5601品系7日龄成虫睡眠时间明显缩短(P<0.001).[结论]缺失Df(3R)Espl3/TM6C基因片段与果蝇睡眠有关.本研究结果为揭示影响果蝇睡眠时间的基因提供数据支持,进而为研究人类睡眠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尚无心血管症状的单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造成的心脏早期损害。方法:将随机纳入的92例OSA患者依照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为轻、中、重三组(轻度25例,中度30例,中度36例),另取正常健康者25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分析血清中脑钠肽N末端前体(NT-proBNP)、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及超声心动参数的变化状况来评估OSA患者的早期心脏损伤。随机选取中、重度30例(重度20例,中度10例) OSA患者予以持续正压通气(CPAP)治疗一个月,比较治疗前、后NT-proBNP、h-FABP及超声心动参数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OSA各亚组患者的h-FABP和NT-proBNP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并与AHI呈正相关;OSA各组患者的Em/Am值和中、重度OSA组的E/A值均明显降低(P<0.01);Em/Am值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对比,CPAP治疗后患者血清中的h-FABP和NT-proBN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Em/Am值和E/A值均明显增加(P<0.01)。结论:OSA患者早期心脏损伤以左室舒张功能损伤和心肌早期微损伤为主,CPAP治疗可显著改善OSA患者的早期心脏损伤。  相似文献   

8.
睡眠是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睡眠失调易引起多种生理和心理疾病。睡眠稳态既受外界因素(昼夜变化、饮食和温度)影响,亦受内在系统(分子钟和促睡眠/觉醒神经元)调控。细胞内有CLOCK、PER、CRY、NPAS2和BMAL1等分子周期性变化控制生物节律;脑内有基底前脑、丘脑、下丘脑、脑桥和延髓等神经元群体特异性地抑制或促进睡眠与觉醒,各核团之间通过突触连接形成神经网络启动和维持觉醒、非快速眼动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睡眠障碍普遍存在,本综述将针对调控生物体睡眠-觉醒的分子、细胞和脑网络机制展开讨论,为防治睡眠障碍类疾病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张可兴  李廷利 《昆虫学报》2012,55(4):371-375
【目的】果蝇的睡眠活动具有生物节律性, 可受到基因的调控。为了寻找影响果蝇睡眠时间的基因, 本研究对与果蝇睡眠时间相关的基因型进行了筛选。【方法】选择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基因缺失系5601, 8904, 7061, 7146, 27327, 669, 8103, 691, 9697, 24416, 26525, 5411, 3096, 5877和7682的7日龄成虫和野生CS品系7日龄成虫为研究对象, 利用果蝇活动监测器系统(Drosophila Activity Monitoring System, DAMS), 记录果蝇的睡眠时间, 累计计算24 h内果蝇睡眠时间, 将测得的各品系果蝇睡眠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野生型CS品系7日龄成虫相比, 缺失Df(3R)Espl3/TM6C基因片段的 5601品系7日龄成虫睡眠时间明显缩短(P<0.001)。【结论】缺失Df(3R)Espl3/TM6C基因片段与果蝇睡眠有关。本研究结果为揭示影响果蝇睡眠时间的基因提供数据支持, 进而为研究人类睡眠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0.
大脑需要稳态系统来维持神经元的正常活动。睡眠不足会影响到有机体的生理功能,因此清醒时不断累积的睡眠压力会迫使哺乳动物进入睡眠状态,长时间清醒(睡眠剥夺)则会延长或加深随后的睡眠,这一现象被称为睡眠稳态(sleep homeostasis)。探明睡眠稳态的电生理机制有利于改善睡眠,治疗相关疾病,但目前仍存在许多问题。鉴于此,本文围绕睡眠稳态的电生理机制,首先关注睡眠稳态公认的电生理标志物——慢波活动,接下来介绍神经元放电率的相关研究,最后从脑区差异、睡眠阶段、学习记忆和物种差异几个方面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1.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以上气道的反复塌陷为主要病征.上气道的反复塌陷会引起反复的短暂缺氧、觉醒并最终导致睡眠的片段化.解剖和神经控制因素在OSAS的病理学中起着关键作用.本文的目的在于从力学的观点来研究OSAS的控制机制.为此,本研究建立了一个既包括人体上气道真实解剖形态又包括头颅、颈椎、舌骨及周围软组织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及流固耦合(FSI)算法模拟了正常及呼吸暂停状态下的呼吸过程,其中FSI方法直接用于包括气道周围软组织和骨组织的整个模型.然后对通过这两种数值方法得到的上气道变形及流场结果,尤其是在呼吸暂停发生时极端负压条件的结果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显示,利用FSI方法得到的结果比CFD方法得到的结果更接近实际情况.上气道的凹面形态将加速上气道的塌陷进程,形成正反馈效应,这为OSAS的临床治疗及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2.
大鼠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建立大鼠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动物模型。方法选取Wistar雄性青年大鼠与老年大鼠各30只。各组分为常氧对照组及间歇性缺氧组,每组6只。实验中抽取气体用于气体成分分析,测氧仪监测吸入气氧浓度,在缺氧终点测定右室肥厚指数、右室压力以了解缺氧对右心的影响;取肺、肾组织石腊包埋,病理切片,光镜观察。结果①随缺氧时间延长,出现右室肥大、肺动脉高压。②肺组织学观察:肺血管壁增厚、肺泡间隔增宽;肾小管上皮水肿变性。结论通过模拟间歇性缺氧机制成功建立大鼠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与肥胖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单纯性肥胖儿童120例和体重正常儿童11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统一的体格检查和专科检查,并进行多导睡眠监测记录阻塞性呼吸暂停指数(OAI)、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中枢性呼吸暂停指数(CAI)、最低血氧饱和度(LSa O2)和睡眠效率。结果:肥胖组OSAHS患病率为58.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AI、AHI、CA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LSa O2、睡眠效率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肥胖、扁桃体增生、腺样体增生是导致OSAHS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肥胖是儿童OSAHS发病的重要影响因素,特别是合并扁桃体肿大或腺样体肿大的患儿应注意预防OSAH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NDRG1 的功能及其与癌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细胞生长、分化和多种应激的情况都可以影响NDRG1(N-myc downstream-regulated gene 1)蛋白的表达水平。NDRG1在许多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NDRG1的缺乏可能导致多种疾病,如4D型CMTD(夏-马-图三氏病进行性神经性肌萎缩,Charcot-Marie-Tooth disease)的发生与施万细胞中NDRG1的缺失有关。在多种癌细胞系中,NDRG1的转录和翻译与肿瘤的分化和转移有关。在缺氧环境中,NDRG1的表达水平上调,而且在许多肿瘤细胞中都存在缺氧的现象,这使得NDRG1与缺氧和癌症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NDRG1与癌症的关系使得NDRG1可能作为肿瘤演进的标识和癌症诊断的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分析肺癌初治患者睡眠障碍情况及其与生活质量和睡眠卫生意识的关系。方法:选取400例肺癌初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评定患者睡眠质量,采用肺癌生活质量评估量表(FACT-L)评定患者生活质量,采用睡眠卫生意识量表(SHA)评定患者睡眠卫生意识,采用本院自制调查问卷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AIS总分与FACT-L总分、SHA总分的相关性。根据AIS总分将患者分为睡眠障碍组(AIS总分>6分)和非睡眠障碍组(AIS总分≤6分),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400例肺癌初治患者共有252例发生睡眠障碍,睡眠障碍发生率为63.00%(252/400)。睡眠障碍组生理/情感/功能/(社会/家庭)维度、肺癌附加模块、FACT-L总分低于非睡眠障碍组(P<0.05)。睡眠障碍组患者SHA总分、睡前2h剧烈运动、白天睡午觉、定期服用催眠类药物、晚上喝酒得分维度评分均低于非睡眠障碍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IS总分与FACT-L总分、SHA总分呈负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肺癌初治患者睡眠障碍与性别、化疗次数、肿瘤分期、疼痛、焦虑、抑郁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肺癌初治患者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包括焦虑、疼痛、肿瘤分期、抑郁(P<0.05)。结论:肺癌初治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且受疼痛、肿瘤分期、焦虑、抑郁等因素的影响。此外,不良的睡眠卫生意识可导致较为严重的睡眠障碍,从而降低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丁苯酞对慢性睡眠剥夺后大鼠脑部额叶小胶质细胞活化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本实验共分为4组(n=8):空白对照组、大平台对照组、慢性睡眠剥夺组、丁苯酞干预组。慢性睡眠剥夺组和丁苯酞干预组采用改良多平台睡眠剥夺法建立大鼠慢性睡眠剥夺模型,对大鼠进行每日18 h,连续28 d的睡眠剥夺。在这28 d内,空白对照组大鼠不进行睡眠干预,大平台对照组大鼠放于大平台箱内。丁苯酞干预组在睡眠剥夺28 d结束后按100 mg/kg腹腔注射丁苯酞针剂,每日1次,共14 d,其他组大鼠在这14 d内腹腔注射同样剂量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结束后各组大鼠取脑组织,免疫组化检测额叶皮质离子钙接头分子(Iba-1)阳性细胞并计数,Western blot检测额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精氨酸酶1(Arg1)表达,实时定量PCR检测额叶白介素-1(IL-1)mRNA、IL-6 mRN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mRNA。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大平台对照组比较,慢性睡眠剥夺组额叶Iba-1阳性细胞体积增大伴细胞突起增多,且细胞数增加(P均<0.05),iNOS和IL-1 mRNA、IL-6 mRNA、TNF-α mRNA表达增加,而Arg1表达减少(P均<0.05);与慢性睡眠剥夺组比较,丁苯酞干预组额叶Iba-1细胞数减少(P< 0.05),iNOS和IL-1 mRNA、IL-6 mRNA、TNF-α mRNA表达减少(P均<0.05)而Arg1表达无明显改变。结论: 丁苯酞可抑制慢性睡眠剥夺导致的大鼠额叶小胶质细胞活化、减少慢性睡眠剥夺后的炎症因子表达。  相似文献   

17.
基于大脑皮层互信息理论的睡眠分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睡眠的分级研究是睡眠状况分析和睡眠质量评价的前提和基本内容。目前国际通用的睡眠分级方法,是利用脑电信号另加脑功能信号(如肌电图、眼动电流图),且必须由人工来判别分析的。大脑皮层互信息理论是研究脑功能变化的有力工具。通过动态计算睡眠脑电四个导联之间的互信息时间序列的复杂度,并利用一个三层的人工神经网络进行六个级别的分类,6例720个不同时期的睡眠片段的测试表明,系统睡眠分级与人工分级的总相符率达到90.83%,且实现了睡眠动态自动分级。神经网络的学习功能,可使系统的准确率进一步提高,逐渐接近或达到人工分级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正>近日出版的《自然-医学》杂志报道了一种可对抗小鼠体内直肠癌干细胞的治疗药物。癌症干细胞被认为是导致耐药性和肿瘤复发的原因之一,这项新发现或有助于开发更有效的癌症治疗手段。癌症是由各类细胞种群构成,其中包括一种小而顽固的干细胞片段,这种片段能自我繁殖再生并促使更多肿瘤细胞分化产生。要想达到完全根除癌症,消灭癌症干细胞种群是一种必要途径;但是,这些干细胞所具有独特的性质让它们能够对许多癌症治疗手段产生抵抗性,这也使得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孟鲁斯特钠对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治疗疗效。方法:对经电子鼻咽喉镜检查腺样体III、IV级经多导睡眠监测为OSAHS的儿童96例,分成两组:药物治疗组48例,使用孟鲁斯特钠,连续使用1个月以上;未用药物组48例。对其家长进行相关临床表现的问卷调查。结果:两组患儿在年龄、病程、伴有鼻部疾病情况以及临床问卷分值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个月后随访情况为,药物治疗组经治疗后在"响鼾"、"不安宁的睡眠或频繁醒觉"、"鼻阻塞而张口呼吸"以及"鼻腔很多鼻涕"4个症状的改善有统计学差异(P0.05)。未用药物组随访前、后问卷调查,差异均不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孟鲁斯特钠对儿童OSAHS治疗有一定疗效,可先行药物治疗。症状仍无明显改善的再考虑选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影响野生型Canton S果蝇睡眠时间的相关生理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果蝇睡眠时间的相关生理因素。方法选择野生型CantonS果蝇为实验对象,利用果蝇活动监测系统(DAMS),以5min为单位自动统计一次果蝇活动次数,若5min内活动次数为零,认为果蝇处于睡眠状态,计为果蝇的睡眠时间,累积计算果蝇24h睡眠总时间为指标,分别观察了日龄(7日龄)相同,而性别不同和性别(雌性)相同,而日龄(2,7,12,17,22,27和32日龄)不同果蝇的24h睡眠总时间。结果①同一日龄(7日龄)不同性别的果蝇之间白天(12h)及夜间(12h)平均睡眠时间的长短存在着显著差异。雌果蝇白天(12h)平均睡眠时间短于雄果蝇,而夜间(12h)平均睡眠时间长于雄果蝇。雌果蝇白天(12h)平均睡眠时间显著短于夜间平均睡眠时间(P0.05);而雄果蝇白天(12h)平均睡眠时间与夜间(12h)平均睡眠时间基本持平。②同一性别(雌性)不同日龄的果蝇,随着日龄的增加,其白天(12h)平均睡眠时间有逐渐缩短的趋势,27日龄的果蝇睡眠时间减少相对明显,32日龄果蝇的睡眠时间有所恢复,相互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P0.05)。夜间(12h)平均睡眠时间有逐渐延长的趋势,27日龄果蝇的夜间平均睡眠时间有所减少,32日龄果蝇的夜间平均睡眠时间相对有所恢复,相互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P0.05)。结论性别与日龄等生理因素对果蝇24h睡眠时间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