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青海藏族、土族、撒拉族ABO,Rh,MN,P血型系统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青海藏族、土族、撒拉族人群进行了ABO, Rh, MN, P血型系统分布的调查。结果表明ABO:藏、土族r>q>p、撒拉族r>p>q; Rh:藏族、土族各发现Rh阴性1例(分别占0.74%与0.66%),撒拉族未发现Rh阴性者,三个民族表现型均以CCDee、 CcDE较多见;MN:均m>n,但m低于南方一些民族;P;藏族、撒拉族p1基因频率分别是0.2574与0.2703,土族0.1971。  相似文献   

2.
我国撒拉族有人口69102人,主要聚居在 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和化隆县甘都地区, 以及与青海接壤的甘肃大河家一带。其中循化 自治县有49257人,占撒拉族总人数的71多。 据土耳其文的“回族源流考”等书中记载,撒拉 族的先民是元朝从中亚撒马尔罕(今苏联土库 曼境内)东迁到黄河上游谷地定居下来的,距今 约有700年左右的历史〔11。传说初来时人数很 少,只有四五十人,是撒拉族形成的基础和主 体。以后在与藏族、回族和汉族的长期交往中, 通过通婚、迁居等途径,不断引进了其他民族成 分,逐渐发展形成了撒拉族[1,光  相似文献   

3.
采用基于标志点的几何形态学测量方法对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的撒拉族男性82人侧面轮廓形状进行了分析。撒拉族人群额部的变异主要体现在第7、8特征点区域(鼻凹点之上区域),额部其他区域的形态变异较小,而鼻区、嘴唇及下巴区域的形态变异较大,这些特征与土族较相似。同时,撒拉族也显示出明显区别于土族、藏族的形态。如撒拉族额部比较突出,显得前倾,额部相对较长,唇部相对土族较回缩。撒拉族额部特征点集的面积较大,可能反映了撒拉族额部的变异大于土族、藏族。聚类分析显示,男性两类侧面轮廓的差异主要集中在额部,与土族的类别间差异有相似之处。异速生长分析显示,尺寸大小能够解释形状变异的5.51%,随着CS值的增大,额部和下巴部变化明显,额度由陡直趋向于变得平缓,下巴部也随CS值的增大由较突出变为明显回缩。土族、藏族也是随着CS值的增大,额部由陡直趋向于变得平缓,下巴部由较突出变为明显回缩,似乎提示撒拉族、土族、藏族有相似的面部形态变化规律:长面型者的额部较低平,下巴部较回缩。  相似文献   

4.
我国撒拉族有人口69102人,主要聚居在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和化隆县甘都地区,以及与青海接壤的甘肃大河家一带。其中循化自治县有49257人,占撒拉族总人数的71%。据土耳其文的“回族源流考”等书中记载,撒拉族的先民是元朝从中亚撒马尔罕(今苏联土库曼境内)东迁到黄河上游谷地定居下来的,距今约有700年左右的历史。传说初来时人数很少,只有四五十人,是撒拉族形成的基础和主体。以后在与藏族、回族和汉族的长期交往中,  相似文献   

5.
畲族皮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畲族分布在我国的浙江、福建、江西和广东等省的山区或半山区,其中大部分居住在闽东及浙南。据文献报道,不同民族的皮纹类型是有差异的,对汉族、壮族、藏族、青海撒拉族等的皮纹都已有调查。我们对425例畲族的12项皮纹参数正常值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我们的初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舍族分布在我国的浙江、福建、江西和广东 等省的山区或半山区,其中大部分居住在闽东 及浙南。据文献报道,不同民族的皮纹类型是 有差异的,对汉族、壮族、藏族、青海撒拉族等的 皮纹都已有调查。我们对425例舍族的12项 皮纹参数正常值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我们的 初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贵州省少数民族皮纹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吴立甫  谢企云  曹贵强 《遗传》1983,5(6):33-37
皮纹是休质人类学的遗传特征,在人类种 族间和民族伺存在差异。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 国家,开展不同民族皮纹学的研究,不仅为人类 学、遗传学和临床医学提供皮纹正常参数,而且 对民族的起源、识别、迁移和民族间的相互关系 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汉族的研究报 告较多[[1-4],少数民族的研究,只见懂族、土族、 撒拉族和景颇族的3篇报道[5-7]。本研究报告 贵州省汉、伦佬、苗、侗、布依、水6个民族2,522 例12项皮纹参数正常值的测定,并在各民族间 进行了分析比较,为民族皮纹学提供参数。  相似文献   

8.
青海土族、撒拉族皮纹学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类皮纹表现具有遗传特征、民族差异和 种族差异,是人类遗传学和医学遗传学研究的 重要内容。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除汉族、壮 族和藏族的皮纹调查已有研究外[1-5,7],其它民 族的皮纹调查资料尚未见报道。为积累我国各 民族正常群体的皮纹学数值,供人类遗传学及 皮纹学与临床医学相关性研究的参考,本文对 主要聚居于青海省的土族、撒拉族儿童的手部 皮纹进行了观察,并与国内其它民族相比较,现 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青海土族体质人类学研究   总被引:33,自引:8,他引:25  
戴玉景 《人类学学报》1997,16(4):274-284
1995年7—8月对青海土族251人(男131、女120)进行了53项活体测量和13项活体观察,结果表明,青海土族的体质特征是:男性眼裂开度中等者较多、女性宽者过半。蒙古褶出现率男性过半,女性占40.8%。94%有上眼睑皱褶。鼻型属中鼻型,头型属中头型。面型,男性以过狭面、狭面和中面型为主,女性以狭面和中面型为主。男身高为1634mm,女为1543mm。通过与西北及其它少数民族比较发现:青海土族与东乡族、保安族、羌族体质相近。  相似文献   

10.
宁夏回族体质特征研究   总被引:40,自引:13,他引:27  
本文调查了宁夏回族成年人394人的体质特征,计算出38项测量项目的均值和标准差,31项指数值和7项观察项目的百分率,总结出宁夏回族的体质特征,并与国内一些群体的体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宁夏回族除具有蒙古人种一般特征外,还具有本民族的独特的体质特点。  相似文献   

11.
甘肃裕固族体质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25,自引:6,他引:19  
本文调查了甘肃省裕固族成年人409人(男210人,女199人)的体质特征。其中活体测量51项,活体观察8项。结果表明:裕固族既具有黄种人的特征,也有本民族的特点,例如头部较圆较高;面部较长偏狭;鼻子高;鼻梁直,属狭鼻型;身材普遍较高,体质较好。这些特征与华北地区的汉族和达斡尔族,羌族及锡伯族的特征比较接近,而与苗族、黎族较远。  相似文献   

12.
甘肃东乡族体质特征研究   总被引:33,自引:16,他引:17  
  相似文献   

13.
新疆察布查尔锡伯族体质特征调查   总被引:44,自引:9,他引:35  
本文调查了新疆察布查尔锡伯族居民220人(男130人、女90人),年龄从20岁到78岁。观察22项,测量65项。调查结果表明,锡伯族居民具有典型的黄种人东亚人种的特征。如头圆宽且高,胡须少,眼裂狭窄、上眼睑褶皱多达睫毛处。耳大、鼻梁较直、鼻高中等,指距长、骨盆宽等。这些特征用等差级数法比较,与达斡尔族、华北地区汉族、蒙古族较接近,与苗族、黎族较远。  相似文献   

14.
宁夏回、汉族指纹白线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宁夏回族 390 例 (男 :189 例 ,女 :201 例) 、汉族 425 (男 :217 例 ,女 208 例) 指纹白线的分布特 征。结果表明 : 宁夏回族指纹白线出现率为 : 19103 % (男 : 17109 % ,女 : 20185 %) ; 汉族为 : 17155 % (男 : 16122 % ,女 :18194 %) 。同一民族指纹白线出现率女性高于男性 ,有显著性差异 (回 :χ2 = 81916 ,P < 0101 ; 汉 :χ2 = 51434 ,P < 0105) ;回、汉族间指纹白线出现率无显著性差异(χ2 = 21956 ,P > 0105) 。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新疆伊犁哈萨克族成人身体围度的特征。方法:本次研究中针对新疆伊犁哈萨克族374例(男性192例,女性182例)成人的身体围度进行了测量以及做了相关的分析。对年龄组间围度值的变化进行方差分析,对年龄与围度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并与我国其他26个族群的围度值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该区男性腰围、腹围年龄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该区女性除头围外的12项围度值在不同年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女性围度值各年龄组间的差异比男性更加明显。直线相关分析,男性呼气围、腰围、腹围和臀围均与年龄呈正相关,女性颈围、躯干各部分围度和上肢围度均与年龄呈正相关。新疆伊犁哈萨克族在26个族群中头围、胸围、腹围、臀围、大腿围和小腿围6项围度值均处于较高水平。聚类分析显示,哈萨克族围度值与乌孜别克族最接近,我国20个人群围度比较,表明哈萨克族族围度值较大。结论:伊犁哈萨克族身体围度值较大,具有东亚类型族群的围度特征。  相似文献   

16.
云南苗族的体质特征研究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余发昌  李明 《人类学学报》1994,13(4):321-326
为了解云南苗族的体质特征,我们于1987年5月间,赴昆明市禄劝苗族彝族自治的翠华山区螳螂菁附近山寨进行了有关项目调查,并将结果整理如下,以期对云南苗族的体质人类学特征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17.
广东瑶族青少年学生体表面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瑶族青少年身高、体重及体表面积的生长发育状况, 为建立瑶族中小学生健康指标评价体系提供依据。采用Stevenson公式和胡咏梅公式计算每位学生的体表面积, 并求得7—18岁12个年龄组的男女学生的体表面积均数。结果显示: 瑶族青少年学生的身高、体重及体表面积随年龄增长而增长, 且其增长速度男女生均可分为匀速增长期、快速增长期、缓慢增长期3个不同时期; 男女生身高、体重及体表面积发育曲线均出现双交叉现象。两法统计的瑶族青少年的体表面积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胡咏梅法计算的体表面积大于Stevenson法(P<0.01)。  相似文献   

18.
新疆哈萨克族体质特征调查   总被引:42,自引:17,他引:25  
崔静  李传仁 《人类学学报》1991,10(4):305-313
本文调查了新疆塔城地区托里县哈萨克族成人258例(男152,女106)。观察29项,测量86项,调查结果表明,哈萨克族有其本民族的特征。如头圆、高、阔,眼开度中等,鼻宽大于两眼内角宽,鼻根较高,蒙古褶出现率半数以上,多呈微显型,指距长,体型中等。经比较,哈萨克族与柯尔克孜族、锡伯族、蒙古族和华北汉族较接近,与苗族、满族、黎族和羌族等较远。  相似文献   

19.
白裤瑶体质人类学研究   总被引:21,自引:6,他引:15  
本文对953名(男605人,女348人)生活在贵州和广西接境地带的白裤瑶民族进行了活体调查(观察28个项目,测量63个项目)。调查对象年龄为22—55岁,三代均系白裤瑶。分析结果表明:白裤瑶属蒙古人种南亚类型,具有典型现代黄种人的容貌特征。多为圆头型,以超狭面型多见,属中鼻型,矮型身材。白裤瑶与南方16个少数民族群体10项头面部体部测量数据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白裤瑶人群的体质特征与贵州毛南族、湖南侗族、云南苗族最为接近,与广西苗族、彝族、侗族、瑶族次之,与贵州苗族、水族以及湖南土家族、瑶族等民族较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