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重要禾谷类植物转基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双子叶植物相比,禾谷类植物的离体培养和再生主要采用一些胚性组织,对它们的转基因研究发展相对比较缓慢。90年代以来,离体培养方面的经验被有效地融入DNA转移技术;通过筛选和再生少量的转化细胞,已得到了不少可育的小麦、水稻、玉米、大麦等禾谷类转基因植物。本文着重综述了禾谷类植物转化方法和选择体系方面的研究现状,同时讨论了该研究方向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禾谷类原生质体培养研究是植物生物技术的主要内容,也是重要基础之一。许多种遗传操作(体细胞杂交、细胞质重组、DNA直接摄入和转基因植株形成等)都依赖于原生质体的培养与再生。禾谷类植物是世界粮食作物的最主要来源,因而禾谷类原生质体培养也成为当今植物生物工程的主要目标之一。利用原生质体进行外源基因转移是禾谷类作物中少数几种能产生转基因植株的途径之一。遗憾的是,禾谷类原生质体特别难以培养,这方面进展很慢。最近三,四年来,通过利用胚性愈伤组织或胚性悬浮细胞系来分离原生质体这一方法,研究者们才相继在珍珠谷、羊草、紫狼尾草、水稻、玉米、小麦、大麦、甘蔗、谷子、高粱、小偃麦、鸭茅、羊茅、黑麦草和棒头草植物上获得了再生植株。但是,成功的培养方法仍是一  相似文献   

3.
Advances in Pollen Mediated Genetic Transformation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植物遗传转化技术是植物科学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的有力武器,已成为植物遗传改良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目前遗传转化所采用的受体系统,大都需要体外培养和植株再生过程,才能获得转基因植株。其中、基因型限制和遗传变异是该技术不可逾越的两大障碍。花粉管通道法可省去转化体的离体培养,不过、多数植物受花器结构的限制而难以经花柱注射DNA,只能向子房注射,并不是真正的“花粉管通道”。又由于此法外源基因的导入发生在授粉之后,因此该方法亦不属于花粉遗传转化。利用小孢子胚胎发生体系进行遗传转化与利用花粉作为外源DNA的媒介,继而、通过授粉受精获得转基因种子,是目前花粉遗传转化的两个重要方面和活跃的研究方向。前者仍需要离体再生系统,后者则可以利用植物自身的再生机制,本文称之为花粉介导法(polen-mediatedtransformation)。该方法通过自然的胚胎发育过程获得转基因子代,避免了组织培养过程中的遗传变异和转基因植株的嵌合现象。可望成为简便快速的植物遗传转化体系。目前对花粉介导的遗传转化进行专门评述的文献较少,本文对该领域的研究分三个层次进行了综述。一、外源基因转化方法小孢子或由小孢子形成的胚状体是很有潜力的遗传转化受体  相似文献   

4.
生物弹技术在禾谷类植物基因转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植物基因转移,遗传转化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将外源基因导入禾谷类植物细胞,获得转基因单株的成功事例很少,这主要是因禾谷类植物细胞的特殊性和现有基因转移技术固有的缺陷所致。由Sanford等发明的生物弹基因转移技术可克服上述不足,成功地将外源基因导入细胞。本文综述了该技术的发明、作用、特点及在禾谷类植物基因转移中的应用,并分析了该技术的优缺点,认为生物弹基因转移技术可望成为实验室常规的基因转移技术。  相似文献   

5.
我国葫芦科植物离体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葫芦科植物包括多种瓜类蔬菜,对其进行离体培养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综述了国内在葫芦科植物器官培养、体细胞胚胎发生、花药培养、原生质体培养和体细胞杂交及离体遗传转化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并对葫芦科植物离体培养、遗传转化与育种的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葫芦科植物包括多种瓜类蔬菜,对其进行离体培养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综述了国内在葫芦科植物器官培养、体细胞胚胎发生、花药培养、原生质体培养和体细胞杂交及离体遗传转化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并对葫芦科植物离体培养、遗传转化与育种的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禾谷类叶片培养迄今还有一定难度,虽然已有再生植株的报告,但效率并不高,基因型间差异也极大。禾谷类叶肉原生质体培养迄今  相似文献   

8.
小麦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小麦作为最重要的3大禾谷作物之一,其离体培养具有很强的惰性,再生频率与水稻、玉米相比要低一些,目前大多通过对基因型和外植体的选择来达到植株的高频再生分化,因此其遗传转化就远远滞后于水稻和玉米,更不用说与其它双子叶植物相比了.重点综述了小麦转基因技术和外源基因在小麦中的遗传转化研究现状,其内容包括几种主要的小麦转基因方法和以基因枪法为主的各种转化技术对品质基因、抗除草剂基因和抗病等基因在小麦中的遗传转化研究进展,并对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9.
施华中 《植物学报》1998,15(3):6-10
以花粉作为外源DNA的媒介,获得转基因植株是有潜力的遗传转化体系。它可避免离体培养过程中的遗传变异和转基因植株的嵌合现象。本文介绍以花粉为外源基因的载体,利用植物有性生殖过程和小孢子胚胎发生两条途径进行植物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辣椒离体再生及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离体再生技术与遗传转化技术促进了传统农作物育种技术的发展并定向改良了辣椒性状.但由于辣椒较其它茄科植物再生困难,导致在利用DNA重组技术改良辣椒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抗性时增加了难度.近年来,辣椒器官再生、花药培养、胚培养和细胞培养等离体培养技术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就辣椒离体培养及相关生物技术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1.
植物遗传转化新技术和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通过遗传转化技术获得了许多植物的转基因植株,一些重要农作物转基因新品种已进入产业化阶段,展现出极好的应用前景。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在如何提高遗传转化效率和转基因安全性等方面,一些新的技术和方法不断出现并得到应用,如胚状体再生系统、叶绿体转化系统、超声波辅助农杆菌介导法、位点特异重组MATvector系统、正选择系统以及新的转基因分子检测方法,使遗传转化技术向高效、安全方向发展,新一代的转基因植物也将会更适应人们和生态环境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草莓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植物离体再生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多种外源目的基因的分离与克隆,转基因技术以目的性强、周期短等优点成为草莓品种改良的重要途径。在草莓上采用的遗传转化方法主要是农杆菌介导法。概述了农杆菌介导法的转化机理以及基因型、农杆菌菌株、侵染时间和菌液浓度、共培养时间、酚类物质等对草莓遗传转化的影响,并从草莓果实贮藏保鲜、抗除草剂、抗病毒、抗虫、抗真菌、转基因疫苗等方面对近年来草莓的转基因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3.
花粉作为外源基因媒介的植物遗传转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花粉作为2外源DNA的媒介,获得转基因植株是有潜力的遗传转化体系,它可避免离体培养过程中的遗传变异和转基因植株的嵌合现象。本文介绍以花粉为外源基因的载体,利用植物有性生殖过程和小孢子胚胎发生两条途径进行植物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水稻组织培养开始于幼胚培养,一般认为禾谷类的组织和细胞培养要比双子叶植物困难,但有关水稻组织培养成功的例子却不少,不少人用去壳的种子、胚、根、和花粉诱导发生愈伤组织,获得了再生植株。日本古桥等人报导从根、胚乳、茎节诱导发生愈伤组织,并分化出植株,印度Bajaj等从水稻未成熟和成熟胚乳培养物获得三倍体植株。在我国,对水稻幼茎、幼穗、叶鞘、枝梗和茎尖的组织培养开展了研究,并获得成功。本试验对水稻的幼穗、幼茎、幼根和幼叶进行了离体培养,并研究了影响愈伤组织发生和分化的若干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丹参的生物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综述了丹参的生物技术,包括离体培养克隆增殖丹参试管苗、人工诱导丹参多倍体、利用丹参细胞培养生产活性成分以及农杆菌转化丹参获得再生植物、利用转化的组织和器官培养生产丹参中的活性成分等.  相似文献   

16.
组织培养和用于研究植物发育的转基因植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产生转基因植物的关键在于所分离的植物细胞或外植体在培养过程中具有的生长及分裂能力,以及在适当条件下再生成完整植株的能力。一旦细胞吸取了外源DNA,只要该外源DNA稳定地保存于细胞中,那么转基因植物就能够得到再生。在过去的几年中,植物转化方面的进展已经为研究植物DNA序列的功能提供了多种可能性。由于植物转化方便可行,短的生活周期,泛义遗传学,以及可产生大量转基因植物个体的简单性均证明在努力探讨基因表达调控的分子基础方面,植物将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全能性  相似文献   

17.
小麦遗传转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植物基因工程研究兴起于本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自其诞生至今,如何将这项技术应用于小麦、水稻、玉米等农作物的遗传改良研究便始终是人们努力的重要目标之一。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需要建立一套高效、可靠、重复性好的基因转化系统。而在植物基因转化系统研究方面,禾谷类相对于其他双、单子叶植物而言,具  相似文献   

18.
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 ssp.chinensis Maki-no)起源于欧洲的野生芸薹,有许多变种和类型,是我国尤其是长江流域及南方各省普遍栽培的重要蔬菜种类之一,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白菜的植株再生频率同其他芸薹属作物相比较低,因此,影响了基因工程技术在白菜品种改良上的应用。虽经国内外多年的研究,白菜的植株再生频率有所提高,但还达不到转基因植物研究80%-90%的植株再生频率的要求。本试验在筛选获得“油冬儿”白菜适宜培养基配方的基础上,比较了“上海青”等8个白菜类蔬菜不同品种在该培养基上的离体培养再生效率,进一步完善了白菜类蔬菜的离体培养再生体系,  相似文献   

19.
自1986年以来,已从所有重要的谷类植物,包括小麦、水稻、玉米和大麦,以及多种禾本科植物例如甘蔗的原生质体再生得到了完整的再生植株。此外,在一些实验室中已得到了谷类植物的体细胞杂种或胞质杂种以及一些带有引入的有用农艺性状的转基因植株。在过去的十年期间,由于两种关键性的技术进步:即建立胚性悬浮培养物作为分离全能性的原生质体的材料以及将外源DNA直接导入原生质体的技术  相似文献   

20.
《遗传》2002,(5)
植物基因工程包括受体系统的建立,目的基因的分离,载体的构建,转化方法的研究和基因的导入、整合和表达等诸多方面互相联系的研究。中国科学院遗传所田文忠、李良材、陈 英实验室在“六五”期间即得到原国家科委的资助,开始了建立水稻、小麦的转化受体系统的研究。1986年开始承担国家“七五”攻关课题“水稻转化系统的建立”,1987年又承担了国家“863”高科技项目“禾谷类转化系统研究”的课题,并于同年参加了美国洛氏基金会组织的水稻生物技术国际合作项目。主要的研究对象是水稻,也扩展到小麦和玉米。 此论文集收集了作者在这一领域中十几年来发表的主要文章,从中可以看出其研究工作的发展过程,总的说来当时是站在国际研究的前沿,对建立一个高效的禾谷类作物的转化系统,特别是水稻的转化系统,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目前,获得的抗稻瘟病等转基因株系已经进入产业化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