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浙江西天目山的啮齿动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于1963年5-7月,在浙江省西天目山的4个地区,对啮齿动物分布进行调查,为今后研究该地鼠类群落演替作对照,兹将调查结果简报如下: 据1525个铗日统计,共得啮齿动物8种;长吻松鼠(Dremomys pernyi),大仓鼠(Cricetulustriton),黑腹绒鼠(Eothenomys melanogaster),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黄胸鼠(Ra-ttus flavipectus),社鼠(R.confucianus),青毛鼠(R.bowersi),小泡巨鼠(R.edwardsi)。见表1。  相似文献   

2.
白腹鼠属几个相似种的差异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到目前为止,安氏白腹鼠、川西白腹鼠、社鼠、针毛鼠作为独立种没有多大的争议。但在形态上,安氏白腹鼠与川西白腹鼠、川西白腹鼠与社鼠、社鼠与针毛鼠具有较大的相似性,差异微小,有大量的中间过渡类型。因此,要对这些种进行准确鉴定非常困难。本文首先对这4个种的阴茎形态进行了比较,发现它们确实是独立的种。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尿道小瓣形态、位置及阴茎骨形态和长短比例上:(1)安氏白腹鼠,外环层有明显的乳突,尿道小瓣分两叉,位置很低,阴茎骨近支显著长于远支;(2)川西白腹鼠,外环层光滑,尿道小瓣位置较高,阴茎骨近支很细而直,近支明显长于远支;(3)社鼠,尿道小瓣较小,位置很低,呈舌状,阴茎骨近支较粗,显著向腹面弯曲,远支粗大且较长,近支长略大于远支;(4)针毛鼠,尿道小瓣位置较高,呈舌状,阴茎骨近支较细弱,显著向腹面弯曲,远支粗大且较长。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川西白腹鼠与社鼠在眶间宽、上齿列长和下齿列长等方面差异显著;社鼠和针毛鼠在后头宽、眶间宽和听泡长等方面差异显著;安氏白腹鼠与其他3个种均具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六种鼠组织中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变异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新霞  金晓玲 《兽类学报》1997,17(2):136-140
本文研究姬鼠属(Apodemus)2种鼠和鼠属(Ratus)4种鼠的心组织过氧化物酶和肝组织酯酶同工酶等位基因的变异。结果表明,6种鼠心组织过氧化物酶皆为4条区带,其中社鼠和白腹巨鼠的酶带泳动速度略快于褐家鼠和黄毛鼠的酶带;鼠属4种鼠的酶带间距大致相同,而姬鼠属的酶带间距略大于鼠属,这种谱型的区别就所分析的6种鼠而言,可以认为是该同工酶表现的属间区别。肝组织酯酶区带较多,其酶带数和泳动速度的差异具有明显的种间特征;泳动最快的酶带在姬鼠中是2条,在鼠属中是1条,可以认为是属间特征的区别。从9项生化指标的异同作动物配对比较,表明褐家鼠与黄毛鼠亲缘上较近,社鼠与白腹巨鼠亲缘上也较近,而且白腹巨鼠在进化上可能要比其余3种鼠属动物更接近于姬鼠属  相似文献   

4.
本文系统研究了产自广西扶绥岩亮洞与步氏巨猿下颌骨伴生的鼠亚科化石,包括:锡金小鼠(相似种)(Mus cf. M. pahari)、小巢鼠(Micromys minutus)、亚洲姬鼠(Apodemus asianicus)、细狨鼠(Hapalomys gracilis)、原始笔尾树鼠(Chiropodomys primitivus)、先社鼠(Niviventer preconfucianus)、安氏白腹鼠(Niviventer andersoni)、拟爱氏巨鼠(Leopoldamys edwardsioides)和始家鼠(相似种)(Rattus cf. R. pristinus),共计8属9种,其中包括了6个绝灭种,鼠亚科绝灭种的比例高达67%。研究表明,岩亮洞鼠亚科动物群的性质比重庆巫山龙骨坡的相关鼠类显得稍进步,但比湖北建始龙骨洞以及广西崇左泊岳山巨猿洞和三合大洞的鼠亚科组合都要原始,因此推测其时代为早更新世早期(可能距今约200万年)。此外,依据主要属种的形态差异和演化水平,本文还初步建立了广西左江流域更新世鼠亚科动物群的层序,从早到晚依次为:扶绥岩亮洞(距今约200万年)—崇左泊岳山巨猿洞(距今约180万年)—崇左三合大洞(距今约160-120万年)—木榄山智人洞(距今约11万年),这对于深入研究我国南方早更新世巨猿—中华乳齿象动物群的系统演化,以及探讨我国南方第四纪生物地层的划分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海南岛中南部山地林区产的小泡巨鼠(Rattus edwardsi)与分布于华南地区的模式亚种(R.e.edwardsi)、分布于四川的亚种(R.e.gigas)明显不同,与国外产的马来半岛亚种(R.e.ciliatus)、苏门答腊亚种(R.e.setiger)及苏门答腊西部亚种(R.e.siporanus)亦有明显的差别,经研究为一新亚种,定名为小泡巨鼠海南亚种Rattus edwardsi hainanensis Xu et Yu subsp.nov.。  相似文献   

6.
福建高海拔山区啮齿动物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8-1995年于福建高海拔山区不同景观进行啮齿动物区系组成与分布调查。共捕获啮齿动物标本4079只,经鉴定属2科5属12种。以古北界种类(黑线姬鼠、黑腹绒鼠、东方田鼠)3种占25%,东洋界种(针毛鼠、社鼠、青毛鼠、黄胸鼠、黄毛鼠、田小鼠)6种占50%,广布2种(小家鼠、褐家鼠)占167%,外来种1种(黑家鼠)占83%。  相似文献   

7.
川西林区社鼠与白腹鼠种间差异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57年5—7月在川西阿坝藏族自治州马尔康附近卓克基的纳足沟采得一批长尾岩栖亚属(Maxomy Sody)的鼠类,从形态、生态及内部繁殖器官等方面进行研究,发现虽然它们外形和毛色及一般形态特征十分相似,极易混淆,但还可以从一些新发现的指标来确定 其一为社鼠(Rattus niviventer Hodgson,1836),另一种为白腹鼠(Rattus coxingi Swinhoe,1864)。 经生物学特性对比,发现它们栖息习性不同,社鼠多栖于桦树林及桦栎混交林中,白腹鼠多栖于高山栎林及人房中。在年龄组成上也有显著性差异,白腹鼠繁殖季节开始比较早。在体外寄生螨相方面也有显著性差异,社鼠带有土耳其斯坦恐螨(Laelaps turkes-tanicus Lange,1955)的个体占76.2%,而白腹鼠带有这种螨的个体只有19.4%; 白腹鼠带有刺恐螨(Laelaps echidininus Berlese,1887)的个体占66.7%,而社鼠只有6.4%。 在形态方面,经过细致的对比,发现虽大同,却仍有小异。如后足长、颧宽、后头宽、上齿列长、M~1宽、M~2宽和M~3长,社鼠均小于白腹鼠。最重要的是在性成熟时期两种鼠类睾丸长有显著的差异,社鼠睾丸长为18.2±0.13毫米(17.2—20.0毫米),而白腹鼠为12.3±0.31毫米(10.0—15.0毫米),二者平均值有显著差异,分布范围也没有重迭。 这两种鼠类同域分布,形态虽大同,却仍有小异,  相似文献   

8.
两种家鼠的热能调节与地理分布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的生存与地理分布格局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其中包括热能调节的生理功能与环境的和谐适应。 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属全球性分布的动物,黄胸鼠(Rattus flavipectus)则主要栖居在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广大地区。此两种鼠也是上海市室内的主要害鼠。我们通过对这两种鼠的热能调节的研究,观察到动物的热能调节对策与其地理分布格局具有密切相关的生态学特点。  相似文献   

9.
最近在广西崇左木榄山智人洞遗址采集到1件具有现代智人解剖特征初始状态的下颌骨和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啮齿类中的鼠科化石有锡金小鼠(Mus pahari)、中华姬鼠(Apodemus draco)、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似德氏狨鼠(Hapalomys cf.H.delacouri)、笔尾树鼠(Chiropodomys gliroides)、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针毛鼠(Niviventer fulvescens)、爱氏巨鼠(Leopoldamys edwardsi)、印度板齿鼠(Bandicota indica)、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和黄毛鼠(Rattus losea)共8属11种。这种全部由当地或邻近地区现生种类构成的组合显然比当地早更新世的三合大洞和川黔地区中更新世歌乐山期的鼠类组合进步, 而与广西田东雾云洞的鼠类组合相似, 其动物群的时代为晚更新世早期, 与不平衡铀系法得到的测年结果(距今约11万年)相吻合。智人洞鼠科动物的组合明显具有东洋界热带-亚热带动物群的特点, 其中林灌和草地型所占比例较大表明当时的森林面积可能减少、林灌和草地面积可能增加, 反映出当时的气候相对干旱。  相似文献   

10.
种子中的单宁影响鼠类的取食和贮藏策略。高单宁假说认为鼠类倾向于优先贮藏单宁含量高的种子、取食单宁含量低的种子。同域分布的鼠类对种子的取食和贮藏选择是否符合高单宁假说的预测尚缺乏足够的实验证据。本研究通过围栏实验研究了四川都江堰地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的小泡巨鼠(Leopoldamys edwardsi)、针毛鼠(Niveventer fulvescens)、北社鼠(N.confucianus)、高山姬鼠(Apodemus chevrieri)、中华姬鼠(A.draco)对单宁含量高的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种子和单宁含量低的锥栗(Castanea henryi)种子的取食和贮藏偏好,旨在进一步验证高单宁假说。结果表明:(1)5种鼠均偏好取食锥栗种子,很少取食或不取食栓皮栎种子;(2)仅具集中贮藏习性的针毛鼠和北社鼠偏好集中贮藏锥栗种子;兼具集中和分散贮藏习性的小泡巨鼠和高山姬鼠也倾向于贮藏锥栗种子;(3)兼具集中和分散贮藏习性的中华姬鼠偏好分散贮藏栓皮栎种子,集中贮藏锥栗种子。研究结果并不完全支持高单宁假说,表明同域分布的鼠类对种子取食和贮藏偏好表现出种间分化,高单宁假说在同域分布鼠类中可能不具有普遍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