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论福建海岸带的灌丛分布在植被区划上的热量指示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林承超  丘喜昭 《生态学报》1996,16(4):414-417
据对福建全海岸带选取8个地区含36处样地,480m^2面积的灌丛群落调查数据,以地区间灌木种多频度杨偏僻生指数作地区聚类和排序分析,得到闽东南部和闽东北部两个地区组合,且它们依温度变化成有规律的分布格局,划分结果同福建省气候区划,福建省植被区划均基本吻俣。另据以上地区灌丛群落的灌木地理成分及其种优势度分析,也都取得地区聚类,排序相对应的结果,这均表明福建海岸带灌丛群落的分布在植被区划上具有热量批示  相似文献   

2.
乌鲁木齐城市半自然植被群落类型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前人的研究结果,结合典型样地调查,对乌鲁木齐城市半自然植被的群落类型进行了划分,并对群落结构、物种组成和植物生长型谱等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城市半自然植类型可划分为4个植被类33个植被型38个群丛组,其中,阔叶林植被类包含8个植被型11个群丛组;灌丛植被类包含12个植被型12个群丛组;草本植被类包含10个植被型11个群丛组;伴人植被类包含3个植被型4个群丛组。属于灌丛植被类的植被型和群丛组均最多,而属于伴人植被类的植被型和群丛组则最少。在该城市半自然植被群落中,阔叶林植被类为二层和三层层片结构,灌丛植被类以二层层片结构为主,草本植被类和伴人植被类为一层层片结构;层片结构类型主要为单一草本型、乔木-灌木型和灌木-草本型。该城市半自然植被群落中共有种子植物24科74属88种,优势科为禾本科(Gramineae)、藜科(Chenopodiaceae)、豆科(Leguminosae)、菊科(Compositae)、蔷薇科(Rosaceae)和十字花科(Cruciferae),共包含47属57种,分别占该群落中种子植物总属数和总种数的63.51%和64.77%。该群落中一年生和多年生草本以及多年生半灌木种类居多,分别占总种数的29.55%、34.10%和17.04%。根据相关研究结果,对乌鲁木齐城市半自然植被与该区域自然植被及人工绿地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3.
根据2013年对乌鲁木齐地区典型灌木群落野外50个样地调查的数据,结合双向指示种分析分类方法,从各群落基本特征、物种组成、区系特征、物种多样性等方面对乌鲁木齐地区典型灌木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被调查的50个样地灌木植被群落中共出现了169种植物(其中灌木植物36种,草本植物133种),隶属于118属,31科,其中以藜科、菊科、禾本科等干旱区的表征科居多。灌木物种的植物区系以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分布和北温带分布为主。(2)采用TWINSPAN分类方法可将50个样方划分为10个灌木群落类型。乌鲁木齐地区典型灌木群落多样性指数偏低,黑果小檗+宽刺蔷薇+金丝桃叶绣线菊群落的多样性指数最大,群落之间水平差异显著;欧亚圆柏群落、宽刺蔷薇+矮锦鸡儿群落和铃铛刺+喀什菊群落次之;多枝柽柳群落和琵琶柴+喀什霸王群落最低。(3)属于灌丛植被类型的灌木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为草本层灌木层;属于荒漠植被类型的灌木群落,物种多样性空间结构为灌木层草本层。  相似文献   

4.
百花山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百花山50个样方的调查资料,从不同类型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及其与海拔的关系等方面对百花山植被进行了分析,并且用DCA排序和海拔高程排序对物种多样性在环境梯度上的分布格局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群落内不同生长型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在森林群落中大小顺序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灌丛群落主要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只有荆条灌丛表现为灌木层>草本层;Shannon-Wiener指数在山杨—华北落叶松群落中表现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其他森林群落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在灌丛群落中主要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只有荆条灌丛表现为灌木层>草本层;均匀度指数在灌丛群落中表现为灌木层>草本层,在辽东栎林和山杨—华北落叶松林中表现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而其他森林群落表现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物种多样性在DCA第一轴排序和海拔高程梯度上都表现出单峰曲线变化趋势,但拟和效果的显著程度不同:丰富度和均匀度指数在海拔高程上曲线的拟和效果优于DCA环境梯度排序效果;而多样性指数则相反。  相似文献   

5.
应用TWINSPAN和DCA多元分析的方法,对晋西中阳县黄土丘陵与土石山区交错地带森林及灌丛群落中灌木种的数量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分别对样方和物种进行了数量分类和排序。调查样方包括了该地区主要的次生森林及灌丛植被类型,共计31个样方。样方TWINSPAN分类结果表明,第一级分类可以将林下灌丛及阴坡灌丛与阳坡(或半阳坡)喜光耐旱灌丛区分开来。进一步的分类,可将各样方划分为8个组。根据各样方中灌木种的二元属性数据分析,TWINSPAN分类可将29个常见灌木种划分为4个组,这种分类可以比较明确的区分物种的空间分布特征,主要分布在土石山区的灌木种和土石山区及黄土丘陵区均有分布的物种被准确的区分开来。DCA排序结果与TWINSPAN分类结果较为一致。样方DCA排序第1轴反映了生境的水分环境条件,第2轴反应了样方海拔梯度的变化,即热量条件的差异。对角线上各样方的排列顺序综合反映了水分、热量、土壤等环境条件的差异。灌木种DCA排序图第1轴反映了各物种分布生境的水分条件,最左边多为分布在林下阴湿环境中的植物种,如美蔷薇(Rosa bella)、红瑞木(Cornus alba)等;而最右边则多为典型的干旱阳坡指示种,如对结木(Sageretia paucicostata)、山桃(Amygdalus davidiana)等。对角线上物种的排序综合反映了各物种的空间分布特征,左上方各物种多数只分布在水分条件相对优越的土石山地区,而右下方各物种不仅在土石山区有分布,而且在干旱的黄土丘陵区也多有分布。  相似文献   

6.
拉萨河谷植物群落分类与排序及物种丰富度与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拉萨河谷区域的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设置30个样地、90个植物样方,运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进行群落的分类分析,运用除趋势对应分析法(DCA)进行群落的排序分析,运用广义可加模型(GAM)进行转换后的物种丰富度(TSR)与海拔、覆盖度、纬度、经度的关系分析。TWINSPAN分类将拉萨河谷的植物群落分为8组,即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灌丛、根茎苔草草甸和丛生嵩草草甸、常绿针叶灌丛草甸和落叶阔叶灌丛草甸、落叶阔叶灌丛草原、丛生禾草荒漠、落叶阔叶灌丛荒漠、小半灌木荒漠,很好地反映了群落的间断性;DCA排序的样方排序结果与TWINSPAN数量分类结果基本一致,很好地反映了群落的连续性及其生境的异质性,DCA排序结果表明,湿度是拉萨河谷植物分布的主导因素;GAM拟合模型显示,TSR沿海拔梯度的分布格局为低-高-低-高-低的双峰格局。  相似文献   

7.
植物群落的空间分异格局是异质生境条件下物种性状、种间相互作用等生态学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 对其分析有助于深入理解群落构建进程。本文基于金沙江流域干旱河谷116个样点562个样方的植物群落调查数据, 采用自适应仿射传播聚类的方法进行群落数量分类, 运用莫兰特征向量地图, 和方差分解的方法对影响群落结构的空间和环境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1)自适应仿射传播聚类将金沙江干旱河谷的植物群落分为30组, 可归为7个植被型, 23个群系, 以稀树草原(30.0%)、暖性落叶阔叶灌丛(55.7%)为最主要的植被类型。(2)年均温和干燥指数是限制金沙江干旱河谷植物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稀树草原、肉质灌丛、常绿阔叶灌丛是典型的干热河谷植被类型; 暖性落叶阔叶灌丛、常绿硬叶林是干暖河谷植被的优势类型; 暖性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则主要在干温河谷环境占优势。(3)纯环境因子可以解释群落物种组成变化的5.5%, 纯空间因子可以解释的物种组成变化为22.5%, 有空间结构的环境因子部分为6.6%, 未解释的部分为65.4%。在诸多环境因子中, 年均温及干燥指数的不同显示了不同群落生境的重要差异, 并显著影响到群落的分布格局。大尺度的空间因子则主要通过地理隔离对群落结构的差异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
桂西不同灌丛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及其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通过野外设定样方、每木检尺的方法,调查了桂西9个市县的10种不同灌丛类型群落,分析了灌丛群落优势种重要值、物种组成、生长指标和物种多样性指数等生物学特征。结果表明:桂西灌丛资源丰富、分布广泛、类型多样,在调查的10个群落类型中,共有灌木树种87种,隶属于47科78属,以大戟科、蔷薇科和马鞭草科的树种较多;草本56种,隶属于31科48属,以禾本科、菊科和蔷薇科为主。灌丛群落主要分为灌木层和草本层,灌木层盖度为30%~70%,灌木的平均高度介于0.75~3.25 m之间,一般不超过5 m;草本层盖度为3%~90%,草本的平均高度在0.4~1.3 m之间,一般在1 m以下。不同灌丛群落的优势种重要值、物种多样性均不同,单优势种群落的优势种重要值普遍较高;而多优势种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较高,即多优势种群落的物种数量多、分布均匀、结构更加复杂和稳定。物种丰富度S、多样性指数H′、优势度指数D和均匀度指数E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综合分析,群落9(白栎+马桑+火棘灌丛)和群落10(黄荆+灰毛浆果楝灌丛)的组成丰富、多样性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灌木植物在干旱区"山地-荒漠-绿洲"景观构型下的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变化规律以及灌木地景观特点,本文对额尔齐斯河流域典型地区灌木物种进行样方调查和区系分析,运用TWINSPAN分类方法对其进行分类,计算群落多样性指数,分析研究区的灌木地景观的群落多样性。研究区被调查的植物有185种(灌木植物44种,草本植物141种),隶属于33科123属,其中以蔷薇科、菊科、藜科等西北干旱区的优势科居多。灌木物种的植物区系以北温带分布和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分布为主。研究区灌木植物群落可划分为9种灌木群落类型或灌木地景观类型,分属平原和河谷灌丛、山地灌丛和平原荒漠类型,其群落多样性指数中,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优势度指数则与前三者呈负消长的关系;随着海拔升高,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变化均呈现单峰分布格局。灌木群落结构比较简单,物种组成相对稀少,物种分布不均匀,这与研究区所处的干旱区地理背景和灌木植物或群落生境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贵州省普定县喀斯特地区不同植被演替阶段群落的调查, 研究了植被演替过程中群落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 该地区的植被主要处于5个演替阶段, 即次生乔木林、乔灌过渡林、藤刺灌丛、稀灌草丛以及火烧干扰后的蕨类植物群落。本次调查共记录到植物365种, 隶属89科218属。其中, 蕨类植物31种, 隶属14科23属; 种子植物334种, 隶属75科195属。物种分布较多的科主要有蔷薇科、菊科、禾本科、百合科、忍冬科、唇形科、莎草科、樟科、葡萄科和水龙骨科。随着正向演替的推进, 物种丰富度增加, 群落结构趋于复杂化。藤刺灌丛与乔灌过渡林群落层次不明显, 次生乔木林分层明显。从藤刺灌丛向次生乔木林演替的过程中, 小径级个体所占比例明显降低, 高于1.3 m植物的总密度、乔木密度和藤本密度都先升高后降低, 而灌木密度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对喀斯特地区植被的恢复提出了参考措施。  相似文献   

11.
在查阅文献资料和标本的基础上,对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厦门市、泉州市、福州市及宁德市的7个海岸样带的海岸植物组成、生活型及生态适应性进行了调查和分析;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海岸植物园林应用综合评价体系,并据此筛选出适于福建海岸园林建设的原生植物种类。结果表明:7个海岸样带共包含74科229属323种海岸植物,其中原生种有278种、外来种有45种;含种数较多的科包括禾本科(Gramineae)、菊科(Compositae)、莎草科(Cyperaceae)、豆科(Leguminosae)和大戟科(Euphorbiaceae),共包含92属151种,分别占总属数和总种数的40.17%和46.75%。福建省海岸植物生活型大体分为乔木、灌木、草本、藤本及其他5类,其中草本占优势;草本、灌木、藤本和乔木的种数分别为204、64、31和14种,草本和灌木的种数分别占总种数的63.16%和19.81%。按照生态类群可将福建海岸植物分为陆岸沙生生态类群、盐生湿地生态类群、基岩海岸及海岸林生态类群、广生境生态类群4类。福建省海岸植物园林应用综合评价体系共包含5个一级因子和19个二级因子。一级因子中权重值排在前2位的因子为生理适应性和美学特性,权重值分别为0.276 2和0.218 9;二级因子中盐碱适应能力的权重值最高(0.082 7),栽培成本、养护成本、资源数量和植株形态观赏性的权重值也较高(均在0.070 0以上)。采用这一评价体系从福建海岸原生植物中共筛选出适于海岸园林建设的植物40种,这些植物的得分均在3.00以上且观赏性强、生态功能较佳。此外,还针对滨海滩涂地带、沙滩开阔地带和基岩质海岸带提出了几种人工植物群落景观营造的植物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12.
城市低碳转型发展背景下研究国土空间分区,可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优化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以福建省79个县(市、区)为研究单元,分析县域土地利用碳排放量及空间分异特征,基于碳中和目标,结合碳排放经济贡献率、碳吸收生态承载系数和主体功能区划进行福建省国土空间分区划分,并提出差别化国土空间低碳优化策略.结果 表明...  相似文献   

13.
福建中亚热带闽北部、闽中部两亚地带,气候条件与植被类型特征均有一定的差异,而其常绿阔叶林中占绝对优势的壳斗科树种的分布,具较明显的水平地带性规律。本文为进一步探讨其分布特点,据该地带12个县(市)的共69处调查样地、15000m2面积的壳斗科树种数据,采用调查县(市)间及其树种间的重要值相似性指数作聚类分析,将全地带壳斗科主要树种的分布划分为闽北部与闽中部两个区域类群。用调查县(市)及树种作极点排序表明,不同地理分布区各树种的数量和长势等特征反映出纬度与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温度呈显著负相关。它显示出福建地理因素中的温度与降水量对树种分布的综合作用效果。树种分布的生态幅分析表明,全地带的甜槠等4个树种属于较均匀广布种,而苦槠、乌楣栲与米槠、赤枝栲等,分别属于该地带的闽北部与闽中部亚地带的区域代表种。  相似文献   

14.
井冈山自然保护区栲属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井冈山栲属群落 1 5个样地调查资料为基础 ,研究了井冈山栲属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 :栲属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较高 ,各样地间多样性指数测值变幅不大 ;测度栲属群落物种多样性时 ,各种多样性指数基本表现出相同的趋势 ;总体来看 ,栲属群落物种多样性在群落不同层次的变化规律为 :灌木层 >乔木层 >草本层 ;各层次变化幅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 :草本层 >乔木层 >灌木层 ;群落物种多样性没有表现出一个明显的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规律 ,这表明了井冈山栲属群落物种多样性的一致性 ;井冈山栲属群落物种多样性比中亚热带东部和福建龙栖山常绿阔叶林的物种样性指数高 ,这与井冈山的环境条件优越 ,群落保护较好 ,并可能与井冈山处于由南亚热带至中亚热带的过渡地带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有关 ;人为因子的干扰对栲属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中国边境地区蚊虫群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我国边境地区的15个省区的蚊虫群落的优势种组成及分布,集中性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蚊虫优势种共有12种,包括背点伊蚊,刺扰伊蚊,哈萨克斯坦伊蚊,白蚊伊蚊,圆斑伊蚊,凶小库蚊,三带喙库蚊,致倦库蚊,淡色库蚊,薛氏库蚊,中华按蚊,骚扰阿蚊,优势种的分布在各地存在差异,蚊虫多样性指数的变化顺序为:云南〉浙江〉广西〉辽宁〉福建〉江苏〉广东〉天津〉山东〉西藏〉内蒙古〉新疆〉吉林  相似文献   

16.
三峡大老岭地区主要木本植物分布的地形格局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对三峡大老岭地区山地森林群落的深入调查,选择样方乔本层重要值大于1.00的190种木本植物,依次根据生活型和植物在群落中的地位分成常绿针叶树种,常绿阔叶树种、落叶阔叶的建群树种、伴生种和珍稀树种共6组,采用DCCA排序分析各组植物种在复合地形梯度上的空间格局特征;然后分别统计常绿或落叶的乔木或藻木4组物种沿具体海拔高度的整体分布特征,研究反映了6个生态种组之间在山地地形上鲜明的格局差异,并显示  相似文献   

17.
白龙江上游地区森林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71,自引:3,他引:6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白龙江上游地区属长江防护林工程重点地区之一。根据36个样地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森林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特征:群落内各层物种丰富度指数的大小顺序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均匀度指数变化比较复杂,在杜鹃巴山冷杉(Rhododendron fastigiatum-Abies fargesii)林中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在苔藓巴山冷杉林中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其余群落中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多样性指数的大小顺序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而灌木层与草本层的多样性指数随林分郁闭度变化而变化,在郁闭度30%的杜鹃巴山冷杉林中,草本层大于灌木层,在郁闭度47%的箭竹巴山冷杉林中,草本层和灌木层相当,在郁闭度55%以上的各个群落内,灌木层大于草本层。同一海拔不同坡向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表现为分布于阳坡的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林大于分布于阴坡的草类云杉(Picea asperata)林。物种多样性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表现为随海拔升高先降低后增加,从海拔2 400 m的栎类阔叶林,2 600 m的草类云杉林,2 800 m的箭竹(Sinarundinaria nitida)巴山冷杉林,到3 000 m的苔藓巴山冷杉林和3 200 m的杜鹃巴山冷杉林,物种多样性依次下降,到海拔3 400 m的高山杜鹃(Rhododendron fastigiatum)灌丛,物种多样性增加。物种多样性在紫果云杉(Picea purpurea)林的演替系列中表现为随群落演替发展而增加,后降低,在针阔混交林阶段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8.
锦鸡儿属植物在鄂尔多斯高原区系和植被中的作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锦鸡儿属植物在鄂尔多斯高原分布有9种。是物种多样性相对丰富的一个地区。其中中间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 var. intermedia,在鄂尔多斯高原东部和毛乌素沙地被当作优选的、广泛栽培的、习见的固沙和水土保持灌木树种。从植物区系成分上分析,主要是中亚成分和东亚成分,中亚成分有蒙古高原分布,阿拉善分布,戈壁-蒙古分布,内蒙古草原-黄土高原分布;东亚成分有华北分布,华北-青藏高原分布,以及蒙古高原南部-青藏高原成分。这些成分充分反映出这一地区与相邻地区的联系和过渡性。形成明显替代现象是本区东部的C. korshinskii var. intermedia与西部的C. korshinskii之间的替代。灌木种类是鄂尔多斯高原的优势生活型植物。在鄂尔多斯高原分布的14个主要灌木群落中,其中有4个重要的锦鸡儿群落,即中间锦鸡儿群系Form. Caragana korshinskii var. intermedia,狭叶锦鸡儿群系Form. Caragana stenophylla,柠条锦鸡儿群系Form. Caragana korshinskii,藏锦鸡儿群系Form. Caragana tibetica。中间锦鸡儿群系为优良的固沙和水土保持灌木。藏锦鸡儿群系则主要分布在西鄂尔多斯,为自然分布。在硬地及覆沙梁地形成高达40~80 cm的小沙丘包,在灌丛中占绝对优势,是锦鸡儿属植物在鄂尔多斯高原最典型的景观之一。这些锦鸡儿属植物群落对于揭示植被从东到西典型草原-荒漠化草原-荒漠的地带性分布具有典型的表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黑脸琵鹭的分布及栖息地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3月~2006年4月,对福建省海岸湿地的黑脸琵鹭(Platalea minor)及其栖息地进行了研究。在福建省越冬的黑脸琵鹭约60~90只,每年迁徙停歇的种群数量在80只以上,黑脸琵鹭主要选择河口的滩涂湿地作为越冬和迁徙停歇地。栖息地的丧失和破坏是其面临的最大生存威胁。实施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工程,并帮助当地政府和民众寻找到发挥湿地更高经济效益的产业是保护黑脸琵鹭栖息地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闽北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可塑性面积单元问题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朱锦懋  姜志林 《生态学报》1999,19(3):304-311
分析闽北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可塑性面积单元问题(MAUP),结果表明,闽北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存在尺度效应和划区效应,其影响随着取样面积增大而减小,长期封禁保护的森林群落和森林群落和近期受人为干扰的退化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受MAUP影响趋势相同,文中应用ackknifing方法估计群落物种多样性的近似正态分布置信区间和划区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