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产爵床科芦莉花族植物的花粉形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国产爵床科Acanthaceae芦莉花族Ruellieae芦莉花亚族Ruelliinae 2属7种、假杜鹃亚族Barlerinae 1属3种和马蓝亚族Strobilanthinae 16属34种植物扫描电镜下的花粉形态.芦莉花亚族的地皮消属Pararuellia和喜花草属Eranthemum的花粉均为圆球形,具3孔或3孔沟,外壁为不同的网状结构; 假杜鹃亚族的假杜鹃属Barleria的花粉为长球形,具3孔沟,外壁亦为网状结构;马蓝亚族植物(包含广义的马蓝属Strobilanthes s.l.)花粉形态多样,结构复杂.依据花粉萌发孔和外壁纹饰特征,可将马蓝亚族16属植物和上述两亚族3属植物的花粉形态归纳成3大类型: 1. 具3孔类型.其中又有(1)外壁具网状纹饰者,见于地皮消属; (2)外壁具芽胞状纹饰者,见于黄猄草属Championella; (3)外壁具刺状(棒状)纹饰者,见于南一笼鸡属Paragutzlaffia、叉花草属Diflugossa和假蓝属Pteroptychia.2. 具3孔沟及具3孔沟与假沟类型(肋条带型).其中又有(1)具3孔沟和网状纹饰者,见于喜花草属和假杜鹃属; (2)具刺状(棒状)纹饰者,见于南一笼鸡属、叉花草属和假蓝属; (3)具3孔沟与假沟,外壁纹饰具节隔、肋条带状或网状,网眼纵向排列成行,网眼内有细网纹者,见于耳叶马蓝属Perilepta、马蓝属Pteracanthus(大部分)、金足草属Goldfussia、紫云菜属Strobilanthes(部分)和合页草属Sympagis; (4)具3孔沟与假沟类型,肋条带状,但不具节隔,外壁纹饰网状,网眼不成行或不明显纵向排列,网内无细网纹者,见于尖蕊花属Aechmanthera、板蓝属Baphicacanthus、马蓝属(部分)和糯米香属Semnostachya; (5)具双脊及细网状纹饰者,见于环毛紫云菜Strobilanthes cycla.3. 具(4-)5孔沟及假沟类型(肋条带型),外壁具网状或拟网状纹饰,见于腺背蓝属Adenacanthus.另外兰嵌马蓝属Parachampionella、山一笼鸡属Gutzlaffia和肖笼鸡属Tarphochlamys的花粉有无萌发孔尚不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综上所述,芦莉花族植物的花粉形态具有较高的多样性,是重要的分类性状.利用花粉形态特征能较好地区分高级分类群如亚科、族以及亚族,有时也有助于阐明类群之间的相互关系,甚至也能用于区分属、种和阐明其关系.  相似文献   

2.
中国菟丝子属植物花粉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芝玉  郭澄  苏中武  李承祜   《广西植物》1991,11(4):308-311+393
本文作者用扫描电镜(SEM)对国产菟丝子属(Cuscuta L.)10种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具3沟萌发孔的花粉为本属基本类型。根据萌发孔的数目,外壁纹饰等特征,该属花粉可划分为三个类型:(1)具3沟,外壁具穿孔,表面散生小刺状突起;(2)具3—5沟,外壁具网状纹饰,网脊上散生小刺状突起;(3)具3—6沟,外壁具小刺状突起,穿孔偶见。本文观察结果与刘炳仑等曾报道过光学显微镜(LM)下的结果不完全一致。最后,对菟丝子属的花粉形态的演化趋势以及属内亚属间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中国青冈属花粉形态及其与栎属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研究结果表明,青冈属Cyclobalanopsis与常绿栎类花粉形态特征基本上是一致的, 如花粉的形状和大小,萌发孔的类型以及外壁的结构均很相似。作者支持将青冈属归入栎属, 作为属下等级,即青冈亚属(Subg.Cyclobalanopsis)的分类处理。  相似文献   

4.
蜘蛛抱蛋亚族的花粉形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研究并报道了百合科蜘蛛抱蛋亚族的花粉形态,主要结论如下:1.开口箭属含两种花粉类型即:(1)单槽、椭圆形;(2)无萌发孔、球形。具单槽、椭圆形花粉的种类含单型性核型,花形较小,柱头小而花柱短,雄蕊高于柱头;无萌发孔、球形花粉的种类则为单型性核型,花形较大,柱头常高度膨大,雄蕊常着生在花被筒基部。2.万年青属花粉为椭圆形,具单槽;蜘蛛抱蛋属花粉则为球形,无萌发孔;开口箭属花粉一部分与万年青属相似,另一部分则与蜘蛛抱蛋属雷同。3.蜘蛛抱蛋亚族中最原始的花粉类型为单槽椭圆形,具孔状或网状外壁纹饰。球形,无萌发孔,外壁具皱波状、瘤状或芽孢状纹饰的花粉为派生类型。4.蜘蛛抱蛋亚族种下花粉形状、萌发孔类型和外壁纹饰基本稳定,可作为分种特征。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分布于我国的椴树科(Tiliaceae)9属44种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光学显微镜 的系统观察,并对其中10种花粉的外壁细微结构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本科花粉为长球形、 扁球形和球形,萌发孔为长3孔沟、短3孔沟和3(一4)孔三种类型,外壁主要为网状纹饰,个 别属为刺状纹饰。根据花粉资料,本文还探讨了该科植物分类中的某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扫描电镜下研究了茄科天仙子族7属及颠茄属、茄参属和枸杞属3属共10属23种植物的花粉形态学特征。结果表明:天仙子族的花粉粒形状为球形、近球形、扁球形和长球形;萌发孔类型有无萌发孔、不规则的拟孔、3沟、4沟、3~4沟、散沟和3孔沟;外壁纹饰为小刺状、瘤状、各式条纹状、条纹-穴状、条纹-网状、皱波状、细网状和网状。沟膜近光滑、具小颗粒、具小刺状突起或具瘤状突起。各属植物的花粉形态在萌发孔的有无、萌发孔的类型和外壁纹饰等方面有较大的差异,可以作为探讨属间分类和系统关系的重要依据。天仙子族植物花粉萌发孔的演化趋势为:无萌发孔→3、4沟→3孔沟。无萌发孔的山莨菪属是原始类群,三孔沟的马尿泡和天仙子等属是进化类群。还讨论了与前人研究结果不同之处和可能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中国木犀属花粉形态研究及其系统学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观察了中国木犀属4组21种植物的花粉形态。花粉为圆球形或近长球形,外壁表面均具网状纹饰。大多数种类都具有三孔沟的萌发孔,极少四孔沟,或六萌发孔。内孔明显或不明显,有9种植物同时存在具三孔沟和具三沟二种类型的花粉及中间过渡类型(显脉木犀同时存在具三拟孔沟和具四拟孔沟)。很多特点表明,木犀属花粉的萌发孔在木犀科中处于由简单萌发孔向复合萌发孔过渡的阶段。根据网眼从沟间区中央到沟边是否变细,可将本属花粉分为两大类型,与分组有一定的对应关系。综合一些花粉特征,可发现本属花粉形态差异较明显,与一般形态差异有一定的相关性。花粉形态在木犀属具有一定的系统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叶下珠属Phyllanthus Linn.13种植物花粉进行了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的观察。研究表明,本属花粉虽然在大小、形状和外壁纹饰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但差异最大的还是在于萌发孔类型上。可以把本属花粉分为3孔沟,4-5孔沟,多孔沟,散沟(沟短而纺锤形或近圆形)和散孔等类型。这些萌发孔类型虽然与李秉滔在中国植物志第44卷中所划分的组不很吻合,但或多或少有一定的相关性,并且对于属下的分类具有一定的意义。在外壁纹饰方面,均为网状纹饰,可分为具粗网眼,细网眼和中等网眼等几种类型。但纹饰类型在组间或种间的差异不大明显。  相似文献   

9.
对棕榈科(Palmae)省藤亚科(Calamoideae)省藤族(Calameae)省藤属(Calamus)8种4变种、钩叶藤属(Plectocomia)1种、黄藤属(Daemonorops)1种、蛇皮果属(Salacca)2种共4个属16种植物的花粉进行了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省藤属植物的花粉均为两沟型花粉,外壁纹饰为网状、穿孔或小凹穴等类型;黄藤属的黄藤(Daemonorops matgaritae)花粉为近环沟型,外壁纹饰为颗粒状,其萌发孔特征与以前报道不一致。钩叶藤属的钩叶藤(Plectocomia kerrana)花粉为两沟型,外壁纹饰为网状。蛇皮果属的滇西蛇皮果(Salacca secunda)花粉的萌发孔为2沟,外壁纹饰为稀疏的穿孔或者小孔穴,而蛇皮果(S.zal-acca)花粉萌发孔为近环沟型,外壁纹饰为刺状突起,刺之间为密集的小穿孔。研究表明,花粉特征可以反映省藤属内的种间差异,支持褐鳞省藤(Calamus balansaeanus var.castaneolepis)、滇缅省藤(C.erectus var.birmanicus)及长穗省藤(C.palustrisvar.longistachys)作为变种,支持勐腊鞭藤(C.karinensis)作为种的等级地位;另外花粉特征对于探索省藤属和其他属的亲缘关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中国紫草科破布木属花粉形态和外壁超微结构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深入探讨紫草科(Boraginaceae)的分类问题,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该科破布木属(CordiaL.) 10种植物的花粉形态和外壁超微结构。发现该属花粉具三孔、三孔沟、三拟孔沟和三合沟4种萌发孔类型。外壁表面具微刺状纹饰、刺状纹饰、网状纹饰和不规则的条纹网状纹状。破布木属的花粉特征表明,该属花粉在紫草科中既是独特的分类群,又是比较原始的属种。  相似文献   

11.
中国鸢尾属花粉形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本文借助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我国产鸢尾属Iris L.32种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 了观察。该属植物的花粉为舟形或近球形。萌发孔可分为远极单沟、远极单沟-拟沟、二合 沟及无萌发孔等类型。外壁主要为网状纹饰,少数具瘤状或鼓槌状纹饰。本文依据花粉形态 和其它器官特征,对本属花粉外壁及萌发孔的演化趋势及某些种的分类地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研究了茜草科粗叶木属Lasianthus 16种2亚种、1变种及相关的5属5种的花粉形态。粗叶木属的花粉属于广孢型, 单粒。一般中等大小, 绝大多数为圆球形, 少数为近长球形或长球形。花粉形态特征, 特别是在萌发孔和外壁纹饰上表现出多样化。根据孔沟的数目或是否具有内孔, 可以将萌发孔分为(3-)4-(-5)孔沟和3孔。在所观察的这些种中, 萌发孔以3-4孔沟为主要类型, 比例为62.4%。外壁纹饰可分为细网状、粗网状和穴状。有部分种的花粉极面有穴状纹饰, 其余均为网状纹饰。网眼一般椭圆形、近圆形、三角形或者不规则形。少数外壁纹饰网脊上有颗粒状雕纹或模糊的颗粒, 网脊轮廓线呈波浪形, 一般凸出且平滑。大部分种的花粉具有沟膜, 沟膜上具有瘤状突起或小颗粒状, 沟边缘一般较平滑, 或粗糙, 有的种具有沟桥。  相似文献   

13.
报道了中国爵床科Acanthaceae爵床亚科Ruellioideae鳞花草族Lepidagathideae 1属、穿心莲族Andrographideae 2属和爵床族Justicieae 8属共14种植物的花粉形态。根据花粉萌发孔类型和外壁纹饰特征,可将这些植物的花粉归为4个类型: (1)具3孔沟,外壁具网状纹饰。该类型见于色萼花属Chroesthes (采自广西样品)和穿心莲属Andrographis植物。(2)具3孔沟及假沟(肋条带型)类型,外壁具网状纹饰,网眼纵向排列成行,网眼内有细网纹。该类型见于色萼花属(采自云南样品)和鳔冠花属Cystacanthus。(3)具3孔沟,沟两侧各有1条假沟,外壁具网状纹饰。该类型见于瑞丽山壳骨Pseuderanthemum shweliense、狗肝菜属Dicliptera和驳骨草属Gendarussa植物。(4)具2孔沟,沟两侧具斑块。该类型见于山壳骨属Pseuderanthemum 1种、纤穗爵床属Leptostachya、鳄嘴花属Clinacanthus、鸭嘴花属Adhatoda、杜根藤属Calophanoides和野靛棵属Mananthes植物。  相似文献   

14.
中国钩藤属9种植物的花粉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中国钩藤属(Uncaria Schreb)9种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钩藤属植物的花粉为单粒,小型,辐射对称,赤道面观圆球形至近长球形,极面观3-裂圆形,具3孔沟,萌发沟裂缝状,长达两极.萌发沟中央有"内壁加厚突出"结构.外壁具条纹至细网纹饰,表面光滑无附属物.钩藤属花粉大小、形状、萌发沟和纹饰类型都较接近,属于单一型花粉.钩藤属植物的花粉形态特征是茜草科(Rubiaceae)中较为原始的类型.  相似文献   

15.
白头翁属的花粉形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头翁属(Pulsatilla Mill.)花粉共有4个萌发孔类型:1.三沟类型; 2.散沟类型; 3.散孔类型; 4.二型花粉类型。各类型之间的演化趋势是:三沟→散沟→散孔类型。外 壁表面具大、小两型小刺和小穿孔。根据外壁表面小刺的粗细和小穿孔的分布,可将本属分 为两个类群,即一类为表面呈波浪状,小刺较粗,基部具垫状隆起,小穿孔分布在隆起之间的低 凹处; 另一群外壁表面平,刺较细,排列稀,小穿孔均匀分布在花粉的表面上。利用透射电镜观 察本属三沟型和散孔型的外壁内部结构是一致的,即都由薄的内层与厚的外层组成。内层在 沟和孔下面均加厚,在沟间区和孔间区变薄。外层包括覆盖层、柱状层和基层。  相似文献   

16.
国产黄耆属簇毛黄耆亚属花粉形态及其系统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了国产黄耆属簇毛黄耆亚属6组12种植物的花粉形态。这些花粉的外壁表面纹饰可分为网状纹饰,穿孔或小沟渠状,以及穴网状纹饰3种类型。所有种类都具三孔沟的萌发孔,根据内孔明显与否可分为两类。虽然萌发孔类型与分组并没有严格的对应关系,但综合一些花粉特征,仍然发现6个组间花粉形态差异较为明显,与一般的形态差异有一定的对应性。特别是Sect.Robusti比较特殊,根据花粉大小等特征,推测它和Sect.Phyllolobium等有可能是本亚属的原始类群。Sect.Sesbanella的两个近缘种Astragalus heydei和A.hendersonii,花粉形态却很有区别。Sect.Bibacteola种类较多,有24种,花粉形态呈多样性。总之,花粉形态在簇毛亚属中具有一定的系统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青藏高原东缘28种风毛菊属植物花粉形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扫描电镜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风毛菊属28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的花粉进行了形态观察和比较,结果显示,该属植物花粉形态较为一致。花粉近球形或长球形,极面观三裂圆形,三孔沟,外壁表面具刺状突起。刺间纹饰可分为4种类型:穴状、颗粒状、网状—颗粒状和网状。花粉形态没有大的差异,但刺间表面纹饰、萌发沟的宽窄、刺的大小、分布密度和花粉大小在种间存在差异,可作为种的分类依据。花粉特征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此28种风毛菊属植物花粉大致划分为明显的5个类群,所包含的种分别隶属于风毛菊属的四亚属:雪兔子亚属、雪莲亚属、附片亚属和风毛菊亚属。  相似文献   

18.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中国鸡矢藤属(Paederia L.)6种1变种植物的花粉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鸡矢藤属植物的花粉均为单粒,辐射对称,小型或中型,极面观3-裂圆形至钝三角形,赤道面观呈长圆球形或近长球形,具3个萌发沟,无内萌发孔。外壁纹饰网状、细网状或穿孔状,孔边缘具小刺状突起或无。臭鸡矢藤(P.foetida)和白毛鸡矢藤(P.pertomentosa)具有花粉二型现象,其中白毛鸡矢藤(P.pertomentosa)是首次报道。花粉二型现象与花柱二型现象可能没有直接的关联性,与前人的观点一致。推测鸡矢藤属外壁纹饰的可能演化趋势为:穿孔、网状、细网状→粗网状;网眼内无棒状突起→网眼内有棒状突起。鸡矢藤属花粉的外壁纹饰变化较大,且无内萌发孔,是茜草科花粉过渡类型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对15种,透射电镜对2种国产酸模属植物的花粉进行观察与研究。本属花粉为球形或近球形,大小为15~40×18~40μm。具3孔沟、4斜孔沟、散孔沟、散沟等;沟或外沟狭长,几达两极,内陷或不内陷,内孔圆形、稍横长或纵长;表面具皱波状纹饰;外壁厚1.0~3.5μm,外层明显厚于内层。在透射电镜下,花粉外壁分3层:覆盖层最厚,具穴状或穿孔,颗粒状或刺状纹饰,内面均匀;柱状层明显,厚,小柱为钝圆锥体或圆柱状,基层和内层不分,最薄,但在萌发孔处明显增厚。根据花粉形态,本属花粉可以分成7个组,它们是:小酸模组、滨海酸模组、酸模组、土大黄组、荒地酸模组、巴天酸模组和钝叶酸模组。对萌发孔分布规律的研究,基本支持Wodehouse(1931)的观点,同时据花粉萌发孔演化的规律,认为本属花粉可能是蓼科花粉由少数萌发孔向多数萌发孔演化的过渡类型。  相似文献   

20.
该研究采用光学显微镜与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山芹属(Ostericum Hoffm.)8种17个居群的花粉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和分析,为山芹属分类鉴定与属下系统关系研究提供依据。结果显示:(1)山芹属17个居群的花粉类型包含椭圆形、近长方形、超长方形和赤道收缩形4种类型。(2)花粉赤道面观有近椭圆形、近长方形与超长方形,极面观多为三角圆形,少数为三角形。(3)花粉极轴长度为24.7~35.6 μm,赤道轴长度为10.6~17.4 μm,极轴与赤道轴的比值P/E为1.7~2.5,体积指数P×E1/2为18.2~22.6。(4)花粉萌发孔均具三孔沟,且多为边萌发孔,角萌发孔较少,沟细长且均匀。(5)花粉赤道区外壁纹饰分为3类,即片状脑纹、长条状脑纹和短棒状脑纹,少数具有颗粒状或疣状的附着物。研究认为,山芹属植物花粉的形状与赤道区外壁纹饰类型存在较高的种内一致性,萌发孔类型、花粉中部是否凸出以及纹饰条纹长度、密集程度、附属物等特征则存在一定的种内差异性;花粉形态特征可为山芹属植物不同层次的分类鉴定与亲缘关系研究提供重要的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