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KC亚型在细胞周期调控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是70年代末由Nishizuka等发现的,它是由相关蛋白构成的一个大家族。目前为止已经发现PKC家族的十三种亚型,各亚型均为单肽链,分子量约为67-83KD,按照它们激活时对Ca~(2+)、PKC的天然激活剂二脂酰甘油(DAG)的需要程度将其划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为经典PKC(classical PKCs,cPKC),包含α、βI、βⅡ和γ四种亚型;第二种为新型PKC(novel PKCs,nPKC),包括δ、ε、η、θ和μ亚型;第三种为非典型PKC(atypical PKC,aPKC),包括λ、ξ和新发现的PKC3亚型。cPKC可以被Ca~(2+)、DAG和佛波酯激活;nPKC不含Ca~(2+)结合位点,不能被Ca~(2+)激活,但可被DAG和佛波酯激活;aPKC则不能被Ca~(2+)或者佛波酯激活(见表1)。  相似文献   

2.
阿片受体有μ,δ及κ三种不同类型。应用选择性拮抗剂以及交叉耐药试验已进一步提出μ受体存在不同亚型。近年来不少学者根据离体受体结合试验的结果,认为κ受体也可能有不同亚型。Iyengar 等在活体动物实验中发现,不同的κ激动剂对大鼠血浆的促甲状腺激素(TSH)、皮质酮水平以及嗅球中多巴胺的代谢  相似文献   

3.
人乳头瘤病毒分型检测在宫颈病变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颈癌是感染性疾病,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主要因素。宫颈上皮内留样病变(CIN)是宫颈浸润癌演变发展过程中的癌前病变阶段,研究发现大多数CIN伴有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不同HPV亚型的致病力不同,因此不同亚型的HPV感染可以导致不同的宫颈病变。对CIN早诊、早治是降低宫颈癌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关键,临床上应用HPV亚型检测对宫颈病变的初筛及治疗追踪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研究发现猪Cidec存在两种可变剪切体,分别为长亚型Cidce1和短亚型Cidec2。Cidec1翻译出的蛋白质有248个氨基酸,而Cidec2翻译出的蛋白质有238个氨基酸。通过定量PCR检测发现,在猪的肝脏和小肠里Cidec1为主要存在亚型,而在猪的肌肉和脂肪中Cidec2为主要亚型,且两亚型在三元杂猪(DLY)各组织中表达量也存在差异。根据不同亚型的组织分布差异推测Cidec1和Cidec2在脂肪代谢中发挥不同作用,后构建其表达载体和定位载体,为进一步研究蛋白功能和亚细胞定位提供后续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5.
于海龙  肖云  艾静  李霞  宫滨生 《遗传》2007,29(10):1280-1288
利用不同类型的生物学数据, 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和策略, 从分子进化、序列相似性、表达相关性以及蛋白互作4个层面对M受体亚型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分析表明, 从分子进化和序列相似性角度,毒蕈乙酰胆碱受体5种亚型可分为2个亚类,分别为M1、M3、M5亚类(第一亚类)与M2、M4亚类(第二亚类),每一亚类内部亚型之间进化距离相对较近, 序列相似性较高。在表达层面发现第一亚类中受体亚型与第二亚类中受体亚型在某些组织中正表达相关, 呈现共表达趋势。在互作层面发现两亚类之间受体亚型存在着间接互作的关系, 呈现协同作用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是细胞内信号转导的重要调控因子,可调节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等多种生理活动。迄今已发现12个亚型。最近研究表明,PKC各亚型参与缺血性脑损伤的发生发展过程,并在其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针对PKC各亚型不同的生物学效应,选择性的调节PKC各亚型的活性有望给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带来新突破。  相似文献   

7.
NS1蛋白是流感病毒编码的一种小分子多功能蛋白,可在病毒的复制过程中抑制宿主细胞的抗病毒免疫应答。为研究不同亚型流感病毒的NS1蛋白在细胞内的定位差异,分别用H1N1亚型WSN、PR8和CA04毒株,H9N2亚型SD毒株及H7N9亚型AH01毒株感染A549、MDCK细胞系以及构建的可表达不同亚型流感病毒NS1蛋白的p CMV-Myc-NS1质粒转染293T细胞,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不同亚型流感病毒在不同细胞系和时间点的定位差异,感染后24 h时WSN和PR8毒株的NS1主要定位于细胞质中,而CA04和SD毒株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内。另外,观察过表达的WSN、SD和AH01毒株NS1的细胞定位,转染后24 h时WSN毒株NS1定位于细胞质中,而SD和AH01毒株主要定位于细胞核中。经氨基酸序列比对,对WSN毒株NS1蛋白进行关键氨基酸点突变,结果显示单一位点的改变未导致NS1蛋白细胞定位的改变,其细胞定位的差异不是由单一位点决定的。综上所述,分析不同亚型中的NS1的定位差异,这对进一步了解NS1蛋白同宿主细胞不同区域的蛋白的相互作用、流感病毒的调节机制以及病毒感染细胞中天然免疫反应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1 流感与流感病毒 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由甲、乙、丙3种流感病毒引起.流感病毒易变异,传播迅速,其中甲型流感病毒最易引发大规模流行.根据甲型流感病毒表面抗原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结构及其基因特性的不同分成许多亚型,至今已发现的血凝素有16个亚型(H1~H16).神经氨酸酶9个亚型(N1~N9).  相似文献   

9.
辅助性T细胞17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D4 T细胞根据释放细胞因子不同可分为不同的亚型:辅助性T细胞(T helper cells, Th)1、Th2和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 Treg).最近发现了一种新的CD4 T细胞亚型:以分泌白细胞介素-17为主要特征的Th17细胞.Th17细胞的发现对CD4 T细胞分化、Th细胞漂移等传统理论提出了挑战,同样也为感染、免疫性疾病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尤其是Treg、Th1、Th2和Th17细胞在体内的平衡对于维持正常免疫应答反应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glycerol-3-phosphate acyltransferases,GPATs)催化甘油三酯和甘油磷脂合成的第一步反应。目前在哺乳动物已发现四种亚型GPAT1-4,其中GPAT1和GPAT2定位于线粒体外膜,而GPAT3和GPAT4定位于内质网。GPATs在调节细胞甘油三酯和磷脂含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基因过表达和敲除实验证实GPATs在肝脏脂肪变性、胰岛素抵抗和肥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且部分亚型影响泌乳、精子发生等过程。本文将就GPATs各亚型的功能特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磷脂酶A2(phospholipase A2,PLA2)是参与细胞代谢活动、信号转导等过程的重要酶类之一,广泛分布于哺乳动物机体内。随着对磷脂酶A2研究的深入,目前已有30余种磷脂酶A2亚型被逐一鉴定,磷脂酶A2亚型与男性生殖相关性研究也有了新的发现。该文通过对磷脂酶A2的最新亚型分类及其特征、磷脂酶A2在男性生殖系统中的分布、磷脂酶A2参与精子顶体反应及其信号转导通路以及与男性生殖相关的磷脂酶A2亚型等内容进行分析,研究磷脂酶A2在男性生殖系统中发挥的作用及其机制,为男性不育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思路策略。  相似文献   

12.
HIV-1 gag与gp41基因片段的序列特征与亚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华北地区出入境39例HIV-1阳性样本(中国21例,非洲17例,东南亚1例)的gag和env两个基因片段进行了序列特征和亚型对比分析。发现了A、A1、A3、B、C、G亚型和重组亚型03_AB、01_AE、AG、02_AG、07_BC、08_BC、CD和06_CPX共14个亚型,其中重组亚型占57.2%(8/14)。表明HIV-1基因变异较快,亚型分布广泛,重组亚型有增多趋势。此外发现26.7%(8/30)的样本,其gag和env基因区亚型表现不一致。提示在研究HIV-1亚型中应综合gag和env两个基因区的序列特征进行亚型分析。  相似文献   

13.
用内引物法自pHBVNC-1质粒DNA经Sau3A1降解的1.3Kb片段中,快速、连续测定了HBV adr NC-1表面抗原基因全顺序,与其它三株adr亚型S基因比较,顺序同源性为99%,与adw及ayw亚型比较,同源性为94%。不同亚型间的错义突变比同一亚型不同毒株间的错义突变多。比较11株adr亚型、2抹adw亚型与2株ayw亚型的S基因全顺序,发现在第47,110,113,126,160位的密码子在r亚型中有同源性,在w亚型中也有同源性,所以是w/r亚型决定簇的候选部位。第46,68,134,159,168位的密码子在d亚型中有同源性,而在y亚型中也有同源性,所以是d/y亚型抗原决定簇的候选部位。  相似文献   

14.
【背景】LePV1为中国香菇种质资源中携带的主要病毒之一。在前期研究中,根据分子序列特征将LePV1带毒菌株群体分为两个分子类群(亚型I和亚型II),亚型I包含大部分带毒香菇菌株,而亚型II仅包含少数几个供试带毒香菇菌株,在地理上相距遥远的不同遗传背景香菇菌株中发现了同一LePV1分子类型。【目的】探究担孢子介导传播对香菇双分体病毒LePV1群体形成的影响。【方法】比较不同亚型菌株的有性担孢子后代带毒率差异,并采用单单杂交和单双杂交方式分析杂交对LePV1群体形成的影响等。【结果】亚型I中栽培菌株ZP51和野生菌株YS94的担孢子带毒率分别为70%和100%,亚型II中栽培菌株ZP28和野生菌株YS5的担孢子带毒率分别为45%和55%,暗示亚型I菌株担孢子传毒效率高于亚型II;当杂交配对的任一亲本携带LePV1时,无论是单单杂交还是单双杂交,获得的杂交子带毒率为100%。【结论】不同亚型担孢子病毒携带率的不同和杂交在香菇双分体病毒LePV1群体形成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LePV1不能在杂交不亲和的单核体之间传播,也不能在不亲和的单双杂交配对中进行传播;在杂交可亲和的单双杂交配对中,杂交成功的杂交子在与亲本双核体菌丝接触一段时间后,可以将病毒LePV1通过胞质传播传给亲本双核体菌丝体。该研究为明确香菇双分体病毒LePV1传播规律及LePV1群体形成机制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15.
国际上被誉为"海洋药物宝库"的芋螺毒素(CTx),具有特异结合动物体内各种离子通道和受体的特殊功能。其中的α*-芋螺毒素(α*-CTxs)能特异性地作用于乙酰胆碱受体(n ACh Rs),对其亚型具有极高的选择性阻断活性。不同的亚基组合形成的各种乙酰胆碱受体亚型,在正常健康状态下和多种疾病状态下起着很重要的生理和病理学功能,这些功能至今尚不很清楚,因而发现和开发各种亚型的选择性分子探针,如α*-CTxs将有助于阐释各个亚型的精细结构和功能。深入研究特异阻断乙酰胆碱受体不同亚型的α*-CTxs的结构与功能,及其与受体相互作用的机理具有很重要的科学意义,将有助于研发出与n ACh Rs相关的多种疑难杂症的治疗药物,包括神经痛、癌症化疗、成瘾、痴呆、重症肌无力、精神分裂症、癫痫、乳腺癌、肺癌、脑脊髓炎,以及其他神经疾病等。近年来,我们实验室经过大量筛选研究,鉴定出5个海南产新颖α*-芋螺毒素,对它们的人工合成、三维结构、作用靶点、与受体相互作用机制、药理药效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现对上述特异阻断乙酰胆碱受体不同亚型的5个海南产α*-芋螺毒素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动物肌动蛋白基因中内含子的来源及存在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加金  吴晓霞 《遗传学报》1998,25(5):409-415
对动物界演化过程中肌动蛋白家族内含子插入位置分布的演化规律作了分析,并对相同插入位置的内含子序列按同亚型和不同亚型作了比较。结果得出:从整个肌动蛋白家族的外显子序列高度保守性推断整个肌动蛋白家族可能是从共同的祖先蛋白进化而来的;从同亚型肌动蛋白内含子序列的类似性随进化距离而变化,但在短进化距离的物种间,类似性都较高,不同亚型肌动蛋白内含子序列的类似性都较低,即使是同一物种(如人),类似性也远低于同亚型但进化距离较近的物种,由此可推断,同亚型肌动蛋白的内含子序列可能从共同祖先进化,不同亚型肌动蛋白的内含子序列从不同祖先进化,综上推断可导出内含子可能是在蛋白异化过程中获得的:还发现内含子在肌动蛋白家族编码基因中位置的分布随进化方向不同而逐步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模式,由此提出了内含子的位置分布与动物演化方向之间可能具有某种必然联系,为内含子的存在提出了某种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浆uPA、uPAR在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乳腺癌患者治疗、预后等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SA方法测定的女性乳腺癌初治患者86例的血浆uPA、uPAR水平,所有患者均经组织病理学确诊,以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提供的免疫组化结果为基础进行分子分型,结合二者进行分析。结果:血浆uPA在乳腺癌不同分子亚型中表达有统计学差异(P<0.01),uPAR在乳腺癌不同分子亚型中表达有统计学差异(P<0.05);乳腺癌患者血浆uPA和uPAR呈显著正相关(P<0.01,Pearson相关系数r=0.735)。结论:乳腺癌患者血浆uPA和uPAR的水平与分子亚型密切相关,他们和分子亚型联合,可能对乳腺癌个体化治疗及判定预后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核因子E2相关因子1 (nuclear factor-erythroid 2 related factor 1,Nrf1/Nfe2l1)在个体正常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维持细胞内稳态和器官完整性的作用。其功能缺失会产生严重的氧化应激和基因组不稳定等,继而导致肝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多种疾病。近年研究发现,Nrf1存在多种具有不同程度活化活性甚至相反活性的亚型,这些亚型的分布可能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了解Nrf1在组织细胞中所发挥的功能,本文简要介绍Nrf1的发现历程,并从选择性剪切加工、内部选择性翻译起始、翻译后剪切加工等方面阐述Nrf1亚型的产生机制,同时详细阐明“跨膜动态加工”、“位点特异性剪切加工”、“泛素依赖性剪切加工”3种翻译后加工模型的差异。最后,介绍Nrf1各亚型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产生过程出现异常时在疾病中的作用。本文着重对Nrf1各亚型产生机制及其在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力求为寻找肿瘤治疗的新策略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肺炎衣原体与诸多慢性临床疾病相关,是否像沙眼衣原体那样存在不同的亚型导致不同的临床疾病,由此引起的肺炎衣原体亚型研究从未间断。已有学者发现世界各地分离的肺炎衣原体菌株抗原性并不一致,而新近的全基因组测序提示在不同菌株之间基因组存在差别。在AR-39基因组中首次发现整合有噬菌体基因,研究初步证明整合有噬菌体基因的肺炎衣原体与血管疾病相关。  相似文献   

20.
Zhao L  Feng Y  Xia XS 《遗传》2012,34(6):666-672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是导致慢性肝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全球感染人数大约为1.7亿。HCV基因组具有高度变异特性,利用现代遗传分类方法,可将HCV分为6个基因型和80多个基因亚型。不同HCV基因型、亚型的分布与流行具有明显地域特性:1型、2型呈全球流行态势,3型主要流行于亚洲、北美及欧洲部分地区,4型主要流行于中非、中东和欧洲地区,5型主要发现于非洲和欧洲部分国家,6型则主要在东南亚和北美地区流行。我国流行的HCV有1、2、3和6四种基因型,北方仍以1b和2a型为主要流行基因型,近年来3型和6型在华南、西南地区快速传播。据推断,云南将可能成为我国HCV流行与传播的重要源头,引起目前HCV基因型/亚型分布的较大变化,并呈现多样化的传播方式。通过溯祖理论和进化分子钟等分析方法,了解HCV不同基因型差异性流行与进化,对研究HCV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对应性制定丙型肝炎的预防控制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