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Logistic回归分析在厚颌鲂生活史类型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34种中国淡水鱼类和近海鱼类的生态参数为基础,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利用该模型研究长江上游龙溪河厚颌鲂的生活史类型,然后用平衡产量模型进行验证,并探讨合理开发龙溪河厚颌鲂种群资源的渔业管理措施.结果 表明:logistic回归模型估算出厚颌鲂属于k选择鱼类的概率为13%,判别标准为29%,因此厚颌鲂应该属于r选择鱼类;Beverton-Holt产量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厚颌鲂平衡产量曲线与典型的r选择鱼类尖头塘鳢极为类似;捕捞死亡系数和起捕年龄的变化对产量曲线有显著影响,因此限制捕捞量和网目大小是控制过度捕捞,合理开发和保护种群资源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厚颌鲂和圆口铜鱼耗氧率与窒息点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封闭静水式装置测定了体重2.3-4.7g厚颌鲂幼鱼的耗氧率和窒息点,用封闭静水式和封闭流水式装置测定了体重9.9-55.1g圆口铜鱼的耗氧率和窒息点。结果表明:在15-27℃条件下,厚颌鲂的耗氧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耗氧率与水温呈线性关系;在水温24.8℃时厚颌鲂的窒息点为(0.91±0.08)mg/L。在水温23-27℃、封闭静水实验条件下,圆口铜鱼的耗氧率随体重增加而降低,两者呈指数关系;圆口铜鱼耗氧率昼夜变化明显,夜间耗氧率大于白天,推测圆口铜鱼夜间活动较多。在水温24.5-26.0℃条件下,体重21.8-46.3g圆口铜鱼的窒息点变幅较小,平均(1.14±0.23)mg/L。研究表明两种鱼都为耗氧率和窒息点较高的鱼类。    相似文献   

3.
从长江上游一级支流龙溪河收集了1382尾厚颌鲂开展繁殖生物学研究。结果表明,厚颌鲂繁殖期为4~7月份,盛期为4~5月份,在繁殖季节可借第二性征辨别性别。繁殖群体主要由2、3龄个体组成,总性比♀∶♂=1∶1.83。厚颌鲂2龄初次性成熟(♀∶75%;♂∶94.7%),3龄个体全部成熟。最小性成熟雌性全长189.0mm,体长158.0mm,体重72.1g,成熟系数2.7%;雄性全长179.0mm,体长149.0mm,体重57.1g,成熟系数2.2%。厚颌鲂绝对怀卵量为(59587.22±59018)粒,相对怀卵量为(212.64±89.50)粒/g或(230.96±137.63)粒/mm,绝对怀卵量和相对怀卵量均在5龄大幅增长。比较繁殖力以3龄组最高,2、4、5龄组相近。集群繁殖需要18℃以上水温和其他一些生态因子刺激,亲鱼追逐约1h左右产卵。  相似文献   

4.
高温季节控温诱导池养鳗鲡性腺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高温季节(6~9月),采用人工控温的方法,通过注射外源激素hCG和CPE,对日本鳗鲡进行了催熟试验.结果表明,在人工控制温度(18±2℃)条件下,雌性和雄性日本鳗鲡均可达到性成熟,诱导成熟率分别为73.33%和67.77%,而常温条件下(25~32℃)的诱导成熟率分别为0和33.33%.同时对控温条件下诱导成熟的部分雌性鳗鲡进行了催产,其排卵率为70%,受精率为32%,均接近或达到了低温季节相应的指标(平均分别为62.1%和3.2%).对胚胎发育过程也进行了观察,受精卵能正常发育,在22和2℃下,分别经过39 h 15 min和3 h 9 min孵化出膜.试验证明,在高温季节采用人工控温的方法诱导日本鳗鲡性成熟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5.
在密封式流水呼吸室内,对厚颌鲂Megalobrama pellegrini幼鱼在pH值分别为5.5、6.0、6.5、7.0、7.5、8.0和8.5试验用水条件下的耗氧率进行了测定.结果 显示:厚颌鲂幼鱼耗氧率存在明显的昼夜变化,白天高于晚上,下午高于上午,夜间变化不大.不同pH值的平均耗氧率为0.7135 mg/g · h,平均耗氧率最高是在pH7.5时,为0.8665 mg/g · h,平均耗氧率最低是在pH5.5时,为0.5397 mg/g · h.在密封式呼吸室内测定pH值在5.5、6.0、6.5、7.0、7.5、8.0和8.5试验用水条件下的厚颌鲂幼鱼的窒息点,分别为1.3920、1.3067、1.1547、1.0683、1.0933、1.1733和1.2331 mg/L,平均窒息点为1.2008 mg/L.  相似文献   

6.
家化暗纹东方鲀全人工繁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家化环境下对暗纹东方纯进行全人工繁殖。运用人工调控环境因子和使用适宜的促熟与催产的方法,能诱导雌雄亲鱼性腺发育同步,平均受精率为80.9%,平均孵化率为76.3%。在不同温度下胚胎发育速度有明显区别。本研究技术可为全面开展暗纹东方纯人工繁殖和育苗提供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厚颌鲂(Megalobrama pellegrini)的繁殖生物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长江上游一级支流龙溪河收集了1382尾厚颌鲂开展繁殖生物学研究。结果表明,厚颌鲂繁殖期为4—7月份,盛期为4—5月份,在繁殖季节可借第二性征辨别性别。繁殖群体主要由2、3龄个体组成,总性比♀:♂=1:1.83。厚颌鲂2龄初次性成熟(♀:75%;♂:94.7%),3龄个体全部成熟。最小性成熟雌性全长189.0mm,体长158.0mm,体重72.1g,成熟系数2.7%;雄性全长179.0mm,体长149.0mm,体重57.1g,成熟系数2.2%。厚颌鲂绝对怀卵量为(59587.22±59018)粒,相对怀卵量为(212.64±89.50)粒/g或(230.96±137.63)粒/mm,绝对怀卵量和相对怀卵量均在5龄大幅增长。比较繁殖力以3龄组最高,2、4、5龄组相近。集群繁殖需要18℃以上水温和其他一些生态因子刺激,亲鱼追逐约1h左右产卵。  相似文献   

8.
抚仙金线鲃人工繁殖与鱼苗培育技术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抚仙金线鲃(Sinocyclocheilus tingi)是抚仙湖的特有种。2009年3-4月,有4次繁殖试验取得了成功。先后试验了40尾雌鱼和20尾雄鱼,成功催产19尾雌鱼和15尾雄鱼,分别占雌雄鱼的47.5%和75.0%。获得鱼卵25 547粒,并实施干法受精。有16 810粒受精,平均受精率为65.8%。孵化出鱼苗约6 040尾,平均孵化率为23.6%。经过20日的饲养,仔鱼存活3 056尾,存活率为50.6%。抚仙金线鲃较低的催产率,可能是生殖功能紊乱所致;但也不排除是人工营造的条件离其自然环境需求尚有距离。要使抚仙金线鲃成为鱼康鱼良白鱼(Anabarilius grahami)之后又一当地特色养殖鱼种,突破其人工繁殖瓶颈,培育高品质鱼苗是必由之路。突破其人工繁殖,还可为研究抚仙金线鲃的生活史和保护该物种免于灭绝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9.
软鳍新光唇鱼(Neolissochilus benasi)的人工繁殖与胚胎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2011年,使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2)及马来酸地欧酮(DOM)混合催产剂共催产软鳍新光唇鱼(Neolissochilus benasi)雌鱼60尾及雄鱼100尾,其中,雌鱼成功47尾(78.3%),雄鱼成功92尾(92.0%)。雌鱼产卵量为1 986~5 854粒/尾,卵径为2.2~2.8 mm,平均核偏位率为73.2%。精子密度为(16.32±2.89)×109个/ml,鲜精平均活力为(60.6±3.2)%,平均寿命为(70.2±5.3)s。胚胎发育过程需120 h,分为受精卵期、分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体节期和孵化期等6个阶段,平均孵化率为32.4%,45日龄仔鱼存活率为86.5%。胚胎发育过程中,畸形部位主要为口部、胸腔、脊索和眼部,且以脊索畸形较为常见,卵黄蘘吸收异常及双头亦为畸形表现形式。在上述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软鳍新光唇鱼畸形的原因,并提出在亲鱼培育过程中应尽量提供适合的养殖条件,最大限度降低捕获诱发的压力,以提高繁殖效率。  相似文献   

10.
长江上游龙溪河厚颌鲂种群资源的利用现状和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栖息地被破坏和过度捕捞等人为因素的影响,长江上游特有鱼类厚颌鲂Megalobrama pellegrini的种群资源显著减少.利用单位补充量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长江上游支流龙溪河的厚颌鲂种群资源已经被过度开发,现有的捕捞强度(0.94年-1)远超过种群可承受的水平(F40%=0.18年-1,F0.1=0.20年-1和F25%=0.30年-1);繁殖潜力比为4.50%,低于25%,将造成种群的补充量不足,导致种群资源量下降;限制捕捞强度和捕捞规格是控制过度捕捞、保护种群资源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裸项栉鰕虎鱼全人工繁殖及胚胎发育,为该鱼的实验动物化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对胚胎和仔稚幼鱼各个发育期的连续取样,系统地观察了裸项栉鰕虎鱼各发育期的形态变化及生长特征。结果水温25.8℃~26.5℃,裸项栉鰕虎鱼受精后约82h仔鱼开始出膜,初孵仔鱼全长1.42~1.73mm,1d开口摄食,3d卵黄囊消失,23d第一背鳍形成,鳞片出现;33d全身被鳞;初孵仔鱼经97d发育成熟,繁殖周期约为36d;雌鱼性腺成熟系数可达40%,个体相对生殖力达每克8193.5粒。结论裸项栉鰕虎鱼具有个体小、性成熟早、生殖季节长、繁殖周期短、繁殖力强等特点,可进行室内规模化人工繁殖和培育。  相似文献   

12.
为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季节鳜(Sinierca chuatsi)养殖需要, 实现均衡上市的苗种供应要求, 研究通过对两批亲鱼在不同季节各进行4次交替人工催产, 按月建立苗种繁育模式。结果显示, 池塘中自然培育的亲鱼, 卵巢成熟系数出现2个峰值, 而网箱中培育的亲鱼, 经过4次人工催产, 出现4个成熟系数峰值, 产卵量和出苗量与成熟系数峰值正相关。以二繁的成熟系数、产卵量和出苗量最高, 显著高于其他三次(P<0.05), 二繁、三繁和四繁的受精率、孵化率和苗种培育成活率均较高, 显著高于一繁(P<0.05), 温度是影响一繁受精率、孵化率和苗种培育成活率的主要因素。产后亲鱼成活率随人工繁殖次数增加而下降, 其中以一繁的成活率最高, 达93.33%, 显著高于三繁和四繁(P<0.05)。综上结果表明, 通过按季节分梯次人工繁育模式解决鳜苗种生产的均衡供应是可行的。这为转变鳜的养殖方式提供了科学依据, 也为其他鱼类苗种的均衡生产提供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金鱼对LRH-A反应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在早春(2月)生殖季节开始前诱导的血清GtH含量最高;在生殖季节过后(5—6月)GtH的释放反应减弱,而在夏季(8月)性腺处于退化状况时,反应很弱或者没有反应。LRH-A注射剂量的高低对血清GtH含量增高的影响并不都很明显,但高剂量(1.0微克/克体重)能诱导较高的血清GtH含量并能维持24小时。经过多次注射高剂量以后,脑垂体GtH含量下降。温度、注射剂量、注射间隔时间都和诱导的血清GtH含量有密切关系。连续9—10天每日注射LRH-A,能刺激性腺退化的金鱼恢复性腺发育,但对性腺已开始发育的金鱼,却抑制或减慢其性腺进一步发育。    相似文献   

14.
不同温度对太湖短吻银鱼秋季孵化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朱成德 《生态学报》1984,4(1):65-72
太湖短吻银鱼是太湖的主要经济鱼类之一。本文在1975和1981年对不同温度下太湖短吻银鱼秋季人工授精孵化进行了8次试验,胚胎发育和孵化仔鱼均属正常,并得到如下统计分析结果: 1.在试验温度范围内孵化温度与积算温度(A)的相关为A=3441.97-93.41t; 2.孵化温度与孵化时间(H)的相关为logH=4.3615-1.8946logt; 3.孵化温度与初孵仔鱼全长(L)的相关为logL=1.0917-0.5246logt。  相似文献   

15.
葛洲坝和三峡水利枢纽是世界上著名的大型水电工程, 对长江中下游防洪、发电、航运、水资源利用等产生了巨大的综合效益。如何减轻葛洲坝-三峡工程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及水生生物的影响经历了漫长而激烈的论证过程。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以下简称“水生所”)自始至终参加了这两个工程的水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和鱼类保护工作, 并且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葛洲坝工程的救鱼对象讨论中, 水生所指出救鱼的主要对象是中华鲟; 在救鱼的措施方面, 水生所科学论证了葛洲坝工程不必修建过鱼设施, 中华鲟在葛洲坝下能够自然繁殖, 中华鲟的救护措施以人工繁殖放流和产卵场的保护为主。在葛洲坝工程建设后, 水生所进一步预测了三峡工程对长江珍稀特有鱼类、重要经济鱼类以及渔业的影响, 并且建议在赤水河建立自然保护区, 作为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的庇护所; 提出最早的生态调度想法, 通过三峡水库的调度形成人造洪峰, 刺激“四大家鱼”产卵等等。实践证明, 水生所做出的工程影响评价和鱼类保护建议是科学的、符合客观实际的, 对国家的决策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中华鲟繁殖群体资源现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根据1994—1998年获得的246尾标本,对中华鲟繁殖群体的性比、性腺发育成熟个体比例、年龄结构、体长和体重特征等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历史资料,对其种群资源现状进行评价,提出了相应的资源保护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7.
贝氏高原鳅胚胎和仔鱼的形态发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人工授精获得受精卵,对贝氏高原鳅胚胎和仔鱼的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和描述。结果表明,成熟卵淡黄色,卵径较小(直径0.94-1.10mm),遇水后产生强黏性。在水温9.0-12.8℃下,胚盘在受精后4h20min开始分裂,在19h50min和27h40min时达到囊胚期和原肠期,64h40min胚孔封闭,287h时部分胚胎开始出膜,405h30min全部出膜。初孵仔鱼全长(4.32±0.23)mm,肌节36-38对,眼和躯干部黑色素细胞明显,胸鳍原基发育良好。出膜后第5天仔鱼体侧和头部出现浓密的感觉芽。到第8天时全长(6.05±0.41)mm,卵黄吸收完全。仔鱼鳔一室和鳔二室分别于出膜后第30天和第50天形成。第55天的仔鱼全长(14.05±1.01)mm,肌节52-53对,体侧出现7-8条黑色素带,各鳍鳍条数目与成鱼基本一致,但仍有少量鳍褶存在。仔鱼的卵黄囊体积减小速度为0.027mm3/d,鱼体长度生长、鱼体长度性状间的比例关系并不相同,其中,肛后长/全长比例随胚后发育逐渐增加,由初出膜时的31%增加到最后的42%左右。  相似文献   

18.
综合分析比较了温度、外源激素和亲本规格3种因子对野生大刺鳅(Mastacembelus armatus)人工催产及孵化的影响, 结果显示: 大刺鳅催产及孵化的适宜水温为24—32℃, 最佳繁育水温为28℃, 效应期为(39.43±2.87)—(58.43±1.25)h, 孵化历时为(44.35±0.5)—(75.74±0.63)h, 效应时间和孵化历时随着水温升高逐渐缩短, 呈负相关; 亲本规格直接影响其催产及孵化效果。经外源激素催产后小规格亲本比大规格亲本性腺更早成熟, 催产效益期较短。产卵量、受精率和孵化率3个指标与亲本规格呈正相关, 规格越大产卵量越高卵子质量越好; 在适宜的剂量范围内3种外源激素组合均能部分实现催产。综合分析各项指标, 2种激素混合配方(DOM+LRH–A2)的催产和孵化效果均较差, 3种外源激素混合使用(HCG+DOM+LRH–A2)的效果最好, 适合用于大刺鳅繁育, 最佳催产剂量为1000 IU+5 mg+6 μ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