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用纯化伤寒沙门氏菌的Vi抗原,以1 μg/ml量致敏鞣化醛化绵羊红细胞,研制成Vi—PHA试剂,用于伤寒病后慢性带菌者的检出及食品从业人员伤寒健康带菌者的筛选。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和稳定性好等特点。本试剂能检出1.16μg/ml Vi-抗体。对健康人群血清无交叉,而与非伤寒病种患者血清仅有0.84%交叉反应。用于检测274例伤寒病后3个月以上和1年以内康复者血清,阳性19例,占6.93%。其中14例粪便培养出伤寒沙门氏菌,占Vi—PHA总阳性率的73.68%o 106例疫区食品从业人员Vi—PHA阳性3例,其中1例培养出伤寒沙门氏菌。255例Vi—PHA≤1:20的伤寒病后康复者,无1例粪检阳性。结果表明,伤寒康复者血清中Vi抗体与其体内带菌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相关性。此外,本试剂所采用的方法操作简便,时间快速,结果判断清晰,易在基层推广。  相似文献   

2.
<正>伤寒病现在仍然是世界上不发达地区的一个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也对来访的发达国家旅游者造成威胁。实际上所有地区的伤寒病,发病率最高是在5—19年龄间的在校儿童。由于学龄儿童是一个容易掌握的人群,根据学校的免疫规划,控制疾病也就有了可能。直到目前,预防伤寒的标准制品是用于  相似文献   

3.
王礼文   《微生物学通报》1989,16(5):287-289
伤寒病的诊断,来自病原学的证据最为可靠。检测伤寒特异性抗体,对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特异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有关抗体,有一定的时间过程,而且受各种因素影响。在一些免疫功能紊乱或缺陷的患者中,检测抗体往往易产生假阳性或假阴性反应,而检测抗原则可  相似文献   

4.
伤寒病的诊断,来自病原学的证据最为可靠。检测伤寒特异性抗体,对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特异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有关抗体,有一定的时间过程,而且受各种因素影响。在一些免疫功能紊乱或缺陷的患者中,检测抗体往往易产生假阳性或假阴性反应,而检测抗原则可更早、更准确地作出诊断。为此,如何提高病  相似文献   

5.
伤寒Vi-rEPA结合疫苗在小鼠中的免疫原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伤寒Vi多糖疫苗及结合物含量分别为20%、40%、60%的伤寒Vi-rEPA结合疫苗经皮下免疫小鼠后眼眶采血分离血清,用ELISA法测血清抗体浓度。血清抗体分析表明,伤寒Vi多糖疫苗和伤寒Vi-rEPA结合疫苗均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但伤寒Vi-rEPA结合疫苗的免疫原性优于伤寒Vi多糖疫苗;伤寒Vi多糖疫苗无加强免疫应答效应,而伤寒Vi-rEPA结合疫苗有加强免疫应答效应;不同高分子结合物含量的伤寒Vi-rEPA结合疫苗免疫小鼠,其结合物含量为40%、60%的伤寒Vi-rEPA结合疫苗比结合物含量为20%的结合疫苗具有更好的免疫原性,而前二者的免疫原性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鼠伤寒沙门菌LH株的发酵培养,热酚水法提取脂多糖LPS,1%乙酸沸水浴水解90m in脱毒,Super-dex 200柱层析,收集第一峰为鼠伤寒O-SP抗原;然后用CDAP对O-SP活化、ADH衍生后,在EDAC的缩合作用下,结合到破伤风类毒素TT上,制备出鼠伤寒结合疫苗;用含2.5μg多糖鼠伤寒结合疫苗免疫小鼠,以2.5μgO-SP多糖生理盐水溶液以及生理盐水溶液为对照组,间隔14天,免疫三针;以LPS为包被抗原,用间接ELISA法测定血清中抗鼠伤寒LPS IgG抗体。鼠伤寒结合疫苗三针免疫后,小鼠血清抗鼠伤寒LPS IgG抗体效价达到1:80以上的比例为84.2%,而总的几何平均滴度(GMT)达到796;说明制备的鼠伤寒结合疫苗有良好的免疫原性,而且鼠伤寒结合疫苗在小鼠和豚鼠体内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正> 在世界许多地区伤寒仍然是一种重要的疾病,并能造成旅游者的一种感染。大部份地区伤寒的发病率在5-19岁年龄组的儿童中最高。在控制伤寒的方案中以学校为基地的免疫接种是恰当的,因为学龄儿童代表着伤寒“俘虏”人群。 虽然热酚灭活和丙酮灭活的不经肠道的灭活全菌体伤寒菌苗提供了有价值的保护,但很少用于系统的控制伤寒计划中,因为它们的副反应高。 抗伤寒免疫接种中的一个重要进展是  相似文献   

8.
<正>早在二十世纪初根据巴斯德及其学生创建的原理发展了用灭活的伤寒菌制成的伤寒菌苗。将分离到的伤寒致病菌试用了许多方法来灭活。以前的菌体菌苗在预防伤寒上是有效的,但受以下三个主要限制:(1)伤寒菌是革兰氏阴性菌并含有一种脂多糖(LPS)成分,在大多被接种者中引起局部和全身反应,菌体菌苗甚至在伤寒高发的国家也不受欢迎;(2)菌体菌苗只有约70%的有效率;(3)免疫力持续不超过3—5  相似文献   

9.
<正>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伤寒在发展中国家最为常见而且病情严重。接种伤寒沙门氏Vi荚膜多糖预防伤寒已在两个控制伤寒的随机双盲研究中得到证实。在5—44岁的儿童和成人中一次注射Vi,可提供大约70%的抗伤寒保护作用。在尼泊尔和南非德兰土瓦东部大约有75%的接种者Vi抗体效价升高4倍以上,Vi抗体的升高与Vi菌苗的有效率相似。 Vi是半乳糖醛酸(1→,)的线形同种聚合体,有与其它荚膜多糖特有的相同特性,即在动物和人类中重复注射并不引起加强应答。 接种Vi刺激产生的保护性免疫成份是血清抗体。两种试验结果证明,Vi抗体的临界水平可提供对伤寒的免疫保护作用。为了增强免疫原性,从而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嗜酸乳杆菌的S-层蛋白(S-layer protein)进行提纯,研究嗜酸乳酸杆菌和S-层蛋白对鼠伤寒沙门氏菌黏附和入侵的拮抗作用。【方法】应用阴离子交换柱(DE52)对嗜酸乳酸杆菌的S-层蛋白进行提纯,然后分别研究了嗜酸乳酸杆菌和S-层蛋白对鼠伤寒沙门氏菌黏附及入侵Caco-2细胞的作用。【结果】S-层蛋白能显著地抑制鼠伤寒沙门氏菌的黏附及入侵;在竞争、排斥、置换3种黏附试验中,S-层蛋白可显著降低鼠伤寒沙门氏菌的黏附,其相对黏附力分别为1.17%±5.97%、8.71%±1.36%、10.56%±0.92%,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竞争试验效果最好;并且S-层蛋白对鼠伤寒沙门氏菌黏附抑制作用极显著高于嗜酸乳酸杆菌(p0.01);此外,S-层蛋白也能显著抑制鼠伤寒沙门氏菌入侵。【结论】乳酸杆菌S-层蛋白对鼠伤寒沙门氏菌可产生显著的拮抗作用,这可能与S-层蛋白和鼠伤寒沙门氏菌的宿主黏附受体存在竞争作用有关;提示乳酸杆菌S-层蛋白可用于预防和治疗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并有望成为抗生素的替代品。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辽宁省不同来源鼠伤寒沙门氏菌噬菌体型的分布情况。实验结果表明:151株鼠伤寒沙门氏菌能分型者147株,分型率高达97.35%;147株鼠伤寒沙门氏菌可分成14个噬菌体型,其中4774型(46.26%)、7777型(24.49%)、6774型(11.56%)、4000型(6.80%)。上述4型为辽宁省鼠伤寒沙门氏菌优势噬菌体型(89.12%)。辽宁省各种来源鼠伤寒沙门氏菌均以4774型最为常见,肠炎病人和健康带菌者型别众多,医院交叉感染病人型别相对集中,食物中毒鼠伤寒沙门氏菌流行型别为4774型和6774型。  相似文献   

12.
本文定量检测40只小鼠新鲜大便中的优势菌群。依次为类杆菌、乳杆菌、大肠杆菌和肠球菌。作者用抗生素抑制小鼠肠道正常菌群,再以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这些小鼠,加重了肠道菌群失调,小鼠失去定值抗力。然后将鼠粪制剂,丽珠肠乐进行分组调整,并以抗生素 伤寒沙门氏菌不治疗作阴性对照组;肉汤+鼠伤寒沙门氏菌不治疗作对照组,连续观察一周。  相似文献   

13.
短双歧杆菌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抑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梓雯  杨虹 《微生物学通报》2019,46(10):2673-2688
【背景】鼠伤寒沙门氏菌是主要的肠道病原菌之一,利用益生菌治疗肠道病原菌感染已成为一种新型、绿色的微生态疗法。【目的】研究筛选出的短双歧杆菌无细胞发酵上清液(Cell-free supernatant,CFS)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的体外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短双歧杆菌YH68 CFS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亚抑制浓度(Sub-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SIC),并从鼠伤寒沙门氏菌的细胞形态、细胞膜通透性、膜完整性以及毒力基因表达的变化探讨YH68 CFS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抑菌机理,同时检测YH68 CFS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粘附和侵袭肠上皮细胞HT29的影响。【结果】YH68 CFS (3×109 CFU/mL)对鼠伤寒沙门氏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抑菌圈直径为22.27±0.44 mm,最小抑菌浓度为250μL/mL,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抑制机制是通过增加其细胞膜通透性破坏其完整性,形成难以修复的孔洞,最终达到抑菌的目的;亚抑制浓度为62.5μL/mL时YH68 CFS并不能影响鼠伤寒沙门氏菌的生长,但仍然能通过下调毒力基因表达的方式抑制其对肠上皮细胞的粘附和入侵。【结论】短双歧杆菌YH68对鼠伤寒沙门氏菌具有良好的抑菌作用,可作为治疗沙门氏菌感染的潜在益生菌。  相似文献   

14.
<正> 伤寒在发展中国家是一种多发的烈性病。过去通过使用清洁水、污水处理和对患者及未发病的病菌携带者进行及时诊断、隔离和治疗等方法控制这种病的流行,但今后几十年内,局部或大面积流行此病的国家仅用这些方法还不够。对发展中国家来说,伤寒是最常见的烈性传染病。从病原学角度看,沙门氏菌属中唯有沙门氏伤寒菌具有荚膜多糖(Vi抗原),而沙门氏副伤寒菌C株偶尔才有同样的荚膜抗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在伤寒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我院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期间78例确诊的伤寒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治疗组给予莫西沙星,对照组给予盐酸左氧氟沙星,均静脉滴注,每日1次,体温正常后7 d停药。结果:治疗组痊愈率94.8%,总有效率100%;对照组痊愈率92.3%,总有效率100%,两组痊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开始退热和体温降至正常的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莫西沙星在伤寒治疗中具有疗效确切、无复发、副作用少等特点,在治疗非耐药和耐药伤寒中有重要作用,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正>伤寒杆菌是引起人类严重疾病伤寒的病原菌,为了构建有用的伤寒菌苗,人们在实验室和现场试验中已负出了很多心血。总的来说,非肠道使用死伤寒杆菌是一种有效的菌苗,但副作用比较常见,有时还比较严重。这个问题促使人们想构建和试验口服菌苗,由于死的伤寒杆菌作为口服菌苗时没有保护作用,所以,人们设计和制备了许多无毒的,带有突变的伤寒杆衍生株,并对其中的一些菌株在现场试验中作出了评价。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 了解大连市伤寒沙门菌耐药性及分子分型特点,建立沙门菌分子特征本底信息,为今后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46株伤寒沙门菌进行8种抗生素敏感试验;运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方法对46株伤寒沙门菌进行分子分型及聚类分析。结果 46株伤寒沙门菌对萘啶酸(NAL)100%敏感,对氯霉素(CHL)和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TMP/SMZ)耐药率为4.35%,对庆大霉素(GEN)耐药率为47.83%,发现多重耐药株1株;BioNumerics分析结果显示,46株伤寒沙门菌共产生30种PFGE带型,有7株表现为同一PFGE型别。结论 大连地区存在耐庆大霉素的伤寒沙门菌;PFGE结果表明这些菌株存在遗传多态性,并有优势菌株的存在。  相似文献   

18.
<正>引言 引起腹泻、痢疾、伤寒的肠道细菌性感染是整个世界的主要的卫生问题,尤其是对不发达地区的儿童来说,威协严重;这些感染对来自发达国家的参观不发达地区的旅游者也是潜在的危险。最主要的肠道致病菌有:(ⅰ)肠毒原性大肠艾希氏菌(ETEC),它引起旅游者和不发达国家中的婴儿腹泻;(ⅱ)O_1群霍乱弧菌,引起地方性或流行性霍乱;(ⅲ)肠弯曲菌,是幼儿腹泻及旅游者腹泻的一个主要原因;(ⅳ)痢疾杆菌,引起水泻及痢疾(具血性及粘液性便);(ⅴ)伤寒沙门氏菌,系伤寒的病原,为最常见的肠热病(一种网状内皮系统及肠淋巴组织的伴有持续性发热和菌血症的综合性感染);  相似文献   

19.
伤寒和副伤寒流行强度与区域人口数、发病率、病死率、高危人群、污水系统及卫生设施、地表水系及环境污染、健康教育与人群习惯的关系密切。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出、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国际学者引用的流行区域划分法是根据伤寒和副伤寒每年发病率的高、中、低水平来划分的,该划分法不能真实反映100万、100~1 000万、1 000万人口数的伤寒和副伤寒高、中、低流行强度和相应区域。本研究对全球伤寒和副伤寒流行强度区域文献作一综述,分析伤寒和副伤寒流行强度、流行强度区域及其指标体系,为查明相应流行强度区域危险因素、进行风险评估和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应用免疫学原理,将伤寒沙门菌O901、H901和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分别制成全菌体抗原,免疫实验兔获取免疫血清。依据伤寒沙门菌和副伤寒沙门菌的抗原成分的异同性,选择适当的吸收菌除去免疫血清中的交叉反应抗体和类属凝集素,而保留其特异性的抗体。通过对诊断菌液的验证试验,证实吸收充分的免疫血清具有质控血清的特性。具备可靠性能的质控血清,适用于伤寒沙门菌与副伤寒沙门菌的菌种检定及其效价检测;亦有利于肥达氏诊断菌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