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种群密度效应对成年东方田鼠内脏器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种群密度对东方田鼠(Microtus fortis)内脏器官(心、肺、肝、脾、肾、肾上腺)的影响,随机选取稳定的同性别饲养群的成年东方田鼠258只,雌雄各半,分A组30笼:2只/笼,B组15笼:4只/笼,C组11笼:6只/笼和D组9笼:8只/笼共4个密度组,饲养90d后解剖,取内脏器官,称重以及测定血浆皮质醇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相同密度内,除B组孕鼠的肝脏重较未孕鼠有极显著差异外,其它各组(A、C、D)怀孕鼠和未孕鼠的各内脏器官重均无显著差异。在不同密度间,怀孕鼠的肝脏重有极显著差异,孕鼠与未孕鼠的其余各内脏器官均无显著差异;雄鼠的肺重、脾脏重和雌鼠的脾脏重、肾上腺重差异显著,其余各器官重在不同密度间虽未表现出显著差异,但均具有随着密度增加而器官重量逐渐增大的趋势。各个密度组中的雄性个体血浆皮质醇浓度分别显著高于雌性,且差异显著;同一性别比较,不同密度间的雌性个体血浆皮质醇浓度差异不显著,而雄性个体血浆皮质醇浓度差异则显著,随密度增大而明显增加。可见高密度压力导致内脏器官重量上有所调节,但不同脏器受密度因素影响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2.
不育雄性对布氏田鼠气味选择和个体选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建军  梁虹  张知彬 《兽类学报》2003,23(3):225-229
在Y型迷宫中进行了动情雌性布氏田鼠对结扎不育雄鼠及正常雄鼠气味和个体的选择实验。气味选择实验以动物的巢垫物为气味源,个体选择直接采用结扎雄性和正常雄性作为被选择个体。记录雌性布氏田鼠对选择源的选择频次以及停留时间。结果表明,无论在气味选择或是个体选择中,动情雌性布氏田鼠在选择频次和停留时间上都具有显的正相关性,而且都没有明显表现出对某—气味或个体选择上的偏好。激素测定结扎不育后雄鼠血清中的睾酮和皮质醇含量有听升高.但这种变化没有对雌性布氏田鼠的选择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鼠类具有密度依赖的行为-内分泌反馈调节机制:当其种群密度升高时,会产生社会应激,增加紧张焦虑、攻击等行为,同时其神经内分泌也产生相应变化。然而,密度升高引起的社会应激可能涉及到视觉、嗅觉、触觉、听觉、味觉等不同感官,而不同感官对社会应激反应产生的独特作用尚不清楚。我们以前的研究发现,高密度饲养可导致雄性布氏田鼠脑部催产素(OT)表达量降低、后加压素(AVP)表达量升高、血清皮质酮(CORT)含量升高,并与攻击行为增加一致,但其中嗅觉和视觉密度信号的作用尚不清楚。嗅觉信号通常用于个体领域标记和社会地位识别,而视觉信号常用于应对竞争者或天敌的群体防御,因此,二者的社会应激效应可能不同。本研究利用巢垫和镜子分别模拟嗅觉和视觉密度信号,对布氏田鼠的行为(旷场、高架十字迷宫和三箱社交测试)、体重、器官、血清生理指标、脑部神经递质表达等变化进行了分析,评估了嗅觉和视觉密度信号对布氏田鼠社会应激反应的影响。研究发现,在高密度嗅觉刺激下,布氏田鼠脑部OT表达量减少、AVP表达量增加,与密度拥挤效应的影响相同(除雄性OT增加外),说明高密度嗅觉信号是社会应激产生的主要信号通路。高密度视觉刺激下,雄性脑部OT表达量增加,雌性脑部糖皮质激素受体(GR)减少,且雌性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下降,焦虑性行为减少,说明高密度视觉信号是减少社会应激反应的主要信号通路。本研究揭示了视觉和嗅觉信号在社会性的布氏田鼠种群密度调节中发挥相反的调控作用,可能对于维持合适的种群密度或群体大小具有一定的生态适应意义。  相似文献   

4.
布氏田鼠(Lasiopodomys brandtii)是内蒙古典型草原区主要鼠种之一。该鼠种在秋季将食物储存在储草仓内,以此来度过植被贫瘠的冬季。为探究储草期增加食物对布氏田鼠越冬存活率的影响,2004年10月,于内蒙古阿巴嘎旗白音图噶苏木的布氏田鼠鼠害草场随机选取两块100 m×200 m的样地,分别设为增食样地和对照样地。增食样地内给每个布氏田鼠洞群补充食物,每天补充500 g小麦,连续补充2 d共计1000 g。对照样地内则不做任何处理。2004年10月,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两块样地内布氏田鼠种群数量,调查显示,增食样地和对照样地内,布氏田鼠数量分别为310只和318只,以该结果作为计算其越冬存活率的基数。2005年5月,返回样地再次进行标志重捕,分别计算两样地布氏田鼠的越冬存活率。卡方检验显示,储草期增加食物能显著提高布氏田鼠越冬存活率。增食样地布氏田鼠越冬存活率为41.3%,显著高于对照样地布氏田鼠越冬存活率(24.2%,P<0.01)。增食样地雌性和雄性布氏田鼠越冬存活率分别为45.4%和37.3%,均显著高于对照样地雌性和雄性布氏田鼠越冬存活率(25.8%和22.6%,P<0.01)。但样地内雌性和雄性越冬存活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补充食物可大幅度提升布氏田鼠冬季存活率,增加布氏田鼠越冬存活基数,对来年种群增长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2005年5月,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北部,研究了肝毛细线虫(Capillaria hepatica)对典型草原区雌性布氏田鼠(Lasiopodomys brandtii)繁殖参数的影响。采用标准夹线法捕获鼠类,对捕获的鼠类进行常规生物学解剖,根据虫卵有无确定肝毛细线虫病感染情况,记录鼠类名称、体长、体重、胴体重、繁殖特征以及肝毛细线虫病感染情况。由于体重是划分鼠类年龄的常用指标之一,结合布氏田鼠的繁殖特征研究数据,采用25.1~55.0 g之间的雌性个体作为本研究分析样本,并将其分为25.1~35.0 g、35.1~45.0 g和45.1~55.0 g体重(年龄)组。采用卡方检验比较分析同一体重(年龄)组内,肝毛细线虫病感染情况与雌性布氏田鼠妊娠率的关系,T检验分析感染情况与胎仔数的关系。结果显示,在各个体重(年龄)组中,感染肝毛细线虫组布氏田鼠雌鼠妊娠率均略低于未感染组,但感染情况与妊娠情况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感染肝毛细线虫布氏田鼠胎仔数低于未感染布氏田鼠,感染情况与胎仔数有显著相关关系(P0.05)。结果表明,肝毛细线虫病对布氏田鼠妊娠率无明显影响,但对布氏田鼠胎仔数有明显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动物出生前后阶段是发育可塑性的关键时期,众多生理或环境因素可长期改变个体的生长发育和代谢表型。双亲效应是造成后代表型差异的重要原因。为研究双亲体重对后代断乳后的生长发育及成年期体重和能量代谢的影响,选取了体重差异显著的布氏田鼠,分别雌雄配对,形成高体重双亲组后代(雌性,51.5 g±1.6 g;雄性,60.4 g±2.5 g;Parental high body mass,HBM)和低体重双亲组后代(雌性,35.5 g±1.2 g;雄性,49.6 g±2.8 g;Parental low body mass,LBM)。检测了后代(胎仔数为6-8)4-13周龄的体重、能量摄入(摄入能、消化能和消化率);12周龄时静止代谢率、非颤抖性产热、葡萄糖耐受;13周龄的血清瘦素水平及身体组织器官重等。发现:(1)低体重双亲组后代发育过程中的摄入能和消化能均显著高于高体重双亲组,雄性后代睾丸湿重和干重显著降低。(2)在雄性后代,双亲低体重导致静止代谢率显著升高,但雌性后代组间差异不显著。(3)成年(12周龄后)时的体重、非颤抖性产热、血清瘦素和葡萄糖耐受在高、低体重双亲组间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双亲低体重导致后代发育过程中将更多的能量用于生长,雄性后代繁殖器官的发育明显受到抑制,表现出生长和繁殖间的权衡。  相似文献   

7.
布氏田鼠雄性的优势地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实验条件下对雄性成年布氏田鼠(Microtus brandti)相遇后的优势地位及生理指标的研究结果表明:布氏田鼠雄性之间存在严格的等级关系;优势雄鼠生理指标中睾丸重量和血清睾酮激素含量高于从属雄鼠,而血清中皮质醇激素的含量低于从属雄鼠。优势雄鼠的探究、攻击和修饰等行为频次显著高于从属雄鼠,而从属雄鼠在跳跃频次上多于优势雄鼠。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不论优势个体还是从属个体,其探究频次都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其他行为的频次则没有显著差异。相关性检验说明,除攻击行为可以作为判断区分雄鼠等级的依据之外,修饰行为也可以作为判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长期低浓度七氟醚吸入对雄性小鼠生殖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C57小鼠20只随机分为吸醚组和对照组,吸醚组给予连续45 d,每天4 h吸入0.2%七氟醚。吸醚第36 d起每只雄性小鼠与4只雌性小鼠合笼交配。合笼结束后,雄性小鼠称重,计算睾丸指数,观察睾丸形态学变化,检测附睾精子活力和血清激素水平,统计子代小鼠数量和性别比例。结果:长期低浓度七氟醚吸入后雄性小鼠体重增长明显减少,精子活力显著降低,血清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瘦素(LEP)显著升高,雄激素(T)水平无显著差异。雌性小鼠受孕率、子代数量及性别比例无显著差异。结论:长期低浓度七氟醚吸入对雄性小鼠具有一定的生殖毒性,影响其血清激素水平和精子活力,但受孕率和子代性别比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配偶数增加对布氏田鼠社会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建军  张知彬 《动物学报》2003,49(4):432-437
为研究配偶数量对布氏田鼠 (Microtusbrandti)社会行为的影响 ,设置了 6组处理方法 :对照组 1♂+1♀配对组 ,只增加雌性配偶的 1♂ +2♀处理组和 1♂ +3♀处理组 ,只增加雄性配偶的 2♂ +1♀处理组和 3♂ +1♀处理组以及同时增加雌雄配偶的 2♂ +2♀处理组。每个处理各设 10个重复。记录各实验组中布氏田鼠在观察箱内 (两个大小为 37cm× 2 7cm× 17cm的有机塑料箱合并而成 ) 10min内发生的非对抗行为频次和对抗行为频次。结果表明 :与对照组相比 ,其它各组布氏田鼠的非对抗行为频次都明显降低 ,而对抗行为频次都明显增加。有效性比和密度与布氏田鼠社会行为的相关性研究表明 ,配偶数增加主要通过密度的改变来影响布氏田鼠的社会行为 ,配偶数增加引起密度的升高 ,密度的升高导致布氏田鼠社群内非对抗行为显著减少 ,对抗行为显著增加 ,从而引起布氏田鼠社群关系的紧张 ,加大了社群的竞争强度.  相似文献   

10.
鼠类种群动态:食物资源影响力的实验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在美国伊利诺斯州中东部测定了中等食物质量(莓系属的牧草)和低食物质量(高杆草牧场)栖息地内橙腹田鼠(Microtusochrogaster)和草原田鼠(M.pennsylvanicus)种群对附加食物的响应。在中等食物质量栖息地内投放附加食物,橙腹田鼠种群的波动幅度高于对照样地,但同类型食物质量栖息地内,种群平均密度和波动模式无显著的差异。仅在低等食物质量的高杆草栖息地内,投放附加食物可导致草原田鼠的种群密度高于对照样地。附加食物不直接影响两种栖息地内橙腹田鼠的成活率或成熟率,在中等食物质量栖息地中投放附加食物,繁殖活跃的成熟雌性个体比例及雄性成体的体重高于对照。附加食物不影响莓系属牧草内草原田鼠,也不能影响该动物在高杆草环境中的存活率。然而,投放附加食物,可缩短低等食物质量栖息地内草原田鼠的成熟期,提高繁殖活跃雌性的比例和迁入个体比例,增加并引起雄性个体体重增加。据此,本研究证明食物资源在橙腹田鼠和草原田鼠种群动态中只起极小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