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中国血竭基源植物的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竭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目前商品血竭主要来源于棕榈科黄藤属(Daemonorps)植物的果实和百合科龙血树属(Dracaerta)植株茎干的红色树脂.在我国境内发现的、有野生分布的血竭基源植物只为海南龙血树和剑叶龙血树两种.系统综述了我国血竭基源植物的资源状况、血竭形成机理、血竭基源植物的开发利用、人工繁育及栽培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野生血竭基源植物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利用、血竭产生机制的研究等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血竭及其原植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竭,又名麒麟竭,是名贵的传统中药,有活血祛瘀、消肿止痛、收敛止血的功效。提取血竭的原植物已知包括龙舌兰科的龙血树属(Dracaena)、棕榈科的黄藤属(Daemonoropus)、大戟科巴豆属(Crofon)、以及豆科的青龙木属(Pterocarpus)等属中的十余种植物。在国外,血竭多称为龙血(Dragon’s blood),非洲用龙舌兰科的龙血树属的树干割取血竭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而用棕榈科植物黄藤果实  相似文献   

3.
剑叶龙血树树脂中的植物防卫素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1引言剑叶龙血树(Dracaenacochinchinensis)系龙舌兰科龙血树属,常绿乔木或灌木,在云南主要分布于勐连、勐腊、思茅、普洱、沧源、景东等县.在广西也有分布.剑叶龙血树现已成为我国传统中药血竭的主要基源植物之一[3].近几年,对血竭化...  相似文献   

4.
龙血树真菌群及其对血竭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从柬埔寨龙血树(Dracaenacochinchinensis)茎杆中分离到303株真菌,其中镰刀菌属(Fusarium)菌株占总分离频率的52%,其次是短梗霉(Aureobasidium)和枝孢霉(Cladosporium)。通过活体接种对血竭产生的影响试验表明,对血竭形成起重要作用的真菌主要是禾谷镰刀菌龙血树变种(F.graminumvar.dracaena)等4株红色镰刀菌,可使血竭形成量提高66%-120%。  相似文献   

5.
9568D镰孢霉作用于死态龙血树形成血脂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1 引  言剑叶龙血树血竭来自于剑叶龙血树 (Dracaenacochinchinensis)的树脂 ,早年的研究[[2 ] 发现人工割伤可以促进树脂的积累 .江东福等[4] 证实剑叶龙血树血竭的形成与真菌相关 ,用特异性真菌接种活体龙血树 ,激活龙血树的防御反应 ,产生含植物防卫素的血竭[1,3 ,6] .但人们注意到野外自然环境下一些衰老枯死的剑叶龙血树的材质上亦有血竭形成 ,其与真菌的作用是否有关联 ?本文采用分离自剑叶龙血树根部的内生真菌 95 6 8D镰孢霉接种于剑叶龙血树材质(经灭活处理 ) ,保湿培养 4~ 5个月后 ,在接种部位有红色…  相似文献   

6.
该研究以3种龙血树(剑叶龙血树、海南龙血树和岩棕)的DNA和总RNA为模板,采用同源克隆法克隆龙血竭3种基源植物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基因PAL,利用DNAMAN、MEGA7等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探讨龙血竭3种基源植物的分子鉴定方法,为生产实际中对不同来源的龙血竭原料的鉴定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在龙血竭3种基源植物中分别获得长度为718 bp的PAL片段,序列分析发现,3种龙血树PAL片段高度一致(99.69%),仅存在5处碱基突变;系统进化分析表明,龙血树PAL片段与百合科植物PAL基因聚为一类。(2)RT-PCR分析发现,PAL基因在3种龙血树的根、茎、叶中均有表达,同种龙血树不同组织的表达量差异较小,且PAL基因在岩棕中的表达量较高,在剑叶龙血树和海南龙血树中表达量较低。(3)利用保守引物进行分子鉴定发现,同种龙血树PAL序列一致,3种龙血树PAL片段存在5处碱基突变,且这些碱基突变为稳定遗传,表明3种龙血树PAL基因高度保守。(4)根据突变位点建立了龙血竭3种基源植物的分子鉴定方法,进一步分子鉴定结果表明,剑叶龙血树的碱基位置为GCGGG,海南龙血树的碱基位置为CTGGC,岩棕的碱基位置为GTTTG。该研究结果为龙血竭原材料溯源和质量控制奠定了理论与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7.
国产血竭与禾谷镰刀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竭是我国传统中药。它始载于南北朝时代的(雷公炮炙论),迄今已有1500余年的应用历史。由于它具有行瘀止痛、止血、生肌、敛疮之功效,主要用于外伤出血,溃疡不敛,跌打损伤,瘀滞作痛等症,据统计,全国中成药产品中含血竭者计有膏、丹、散、片及气雾剂等共十四种剂型60多个品种。例如:七里散、跌打丸、再造丸、狗皮育、阿魏化痞育等。中药血竭的基源来自于百合科、棕相科、豆科和大教科等4科5属的17种植物不同部位的树脂。但是长期以来,国内和国际币场上血竭主要来源于棕润科黄藤属和百合科龙血树属植物的树脂。如“皇冠牌”和“手…  相似文献   

8.
云南血竭的化学成分及抗真菌活性   总被引:53,自引:0,他引:53  
云南血竭为剑叶龙血树(Dracaena cochinchinensis(Lour.)S.c.Chen)树脂,从中分离到5个芳香族化合物:对羟基苯甲酸乙酰(1),7,4^′-二羟基黄烷(2),7-羟基-4^′-甲氧基黄烷(3),7,4^′-二羟基黄酮(4)和loureirin A(5)以及1个甾体皂甙(6),并对其中3个酚性成分进行了抗真菌活性检测。另外,用薄层层析法对云南血竭、广西血竭、海南血竭及  相似文献   

9.
血竭是一种名贵的传统中药,疗效显著,资源稀缺。人工种植龙血树并诱导龙血树产生血竭是解决血竭原料短缺的根本途径。以柬埔寨龙血树为材料,采用26种具有诱导其他植物增加抗性能力的化合物分别接入龙血树进行诱导生产血竭。结果表明:草酸、赤霉素、硫酸锌、芸苔素内酯、硝酸镁、5-硝基愈创木酚酸钠、2-硝基苯酚钠、盐酸、硫代硫酸钠、白氨酸、激动素、IAM、草酸钠、4-硝基苯酚钠、复硝酚钠和水杨酸等16种化合物能增产血竭;增产率达到100%以上的化合物有:1%的硫酸锌,1%的草酸,5 mg·L-1的赤霉素,0.1%硝酸镁,0.1%4-硝基苯酚钠;1%的草酸增产率214%,为最高,其次是5 mg·L-1的赤霉素,增产率为157%;生长素和赤霉素混合使用增产率为183%。  相似文献   

10.
龙血树真菌群及其对血褐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从柬埔寨龙血树茎杆中分离到303株真菌,其中镰刀菌属菌株占总分离频率的52%,其次是短梗霉和枝孢霉。通过活体接种对血竭产生的影响试验表明,对血竭形成起重要作用的真菌主要是禾谷镰刀菌龙血树变种等4株红色镰刀菌,可使血竭形成量提高66%-120%。  相似文献   

11.
在许多居室或办公室中,通常都摆放一、两盆巴西木或竹蕉,以美化和点缀室内的环境。这些优秀的室内观叶植物均为龙血树属植物(Dracaena)。该属植物主要分布在亚洲和非洲的热带与亚热带地区,约有40个原生种,它们中的许多种类,不仅是世界各国人民十分喜爱的室内观叶植物,而且有的还是著名的中药材,如具有止血、活血和生肌功能的“血竭”,就是从海南龙血树(D. cambodiana)的茎、枝受伤后,分泌出的红棕色树脂中提取出来的。种的叶片容易发生变异,现选育出了几个优秀的园艺品种,如大白纹竹蕉、银线竹蕉、白条纹竹蕉、月光竹蕉、金边竹蕉、密叶竹…  相似文献   

12.
对棕榈科(Palmae)省藤亚科(Calamoideae)省藤族(Calameae)省藤属(Calamus)8种4变种、钩叶藤属(Plectocomia)1种、黄藤属(Daemonorops)1种、蛇皮果属(Salacca)2种共4个属16种植物的花粉进行了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省藤属植物的花粉均为两沟型花粉,外壁纹饰为网状、穿孔或小凹穴等类型;黄藤属的黄藤(Daemonorops matgaritae)花粉为近环沟型,外壁纹饰为颗粒状,其萌发孔特征与以前报道不一致。钩叶藤属的钩叶藤(Plectocomia kerrana)花粉为两沟型,外壁纹饰为网状。蛇皮果属的滇西蛇皮果(Salacca secunda)花粉的萌发孔为2沟,外壁纹饰为稀疏的穿孔或者小孔穴,而蛇皮果(S.zal-acca)花粉萌发孔为近环沟型,外壁纹饰为刺状突起,刺之间为密集的小穿孔。研究表明,花粉特征可以反映省藤属内的种间差异,支持褐鳞省藤(Calamus balansaeanus var.castaneolepis)、滇缅省藤(C.erectus var.birmanicus)及长穗省藤(C.palustrisvar.longistachys)作为变种,支持勐腊鞭藤(C.karinensis)作为种的等级地位;另外花粉特征对于探索省藤属和其他属的亲缘关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自然界的寿星──龙血树在加那利群岛生长着可高达20米、直径45米的被誉为”Dragontree”的龙血树(Dracaenadraco),它的叶片为剑形、淡蓝绿色、肥厚多汁。据称,龙血树的寿命可长达6000年,算是自然界中的大寿星了。它的树干能分泌一种可供染色、药用的红色树脂——血竭,故  相似文献   

14.
广义拂子茅属(Calamagrostis)是一个世界温带广布的大属,有些作者又分为拂子茅属和野青茅属,但近期的研究表明处理为一个属较为合适。中国共有37种广义拂子茅属植物,但至今没有任何染色体的研究。本文报道了其中产于中国西南6种野青茅的染色体数目,其中Deyeuxia petelotii 4个居群,D.diffusa,D.moupinemis,D.nivicola和D.flvens各一个居群都是四倍体(2n=4x=28),D.neglecta为六倍体(2n=6x=42)。根据广义拂子茅属植物染色体倍性特征,该属植物中至今未发现二倍体,四倍体是该属中倍性最低和最普遍的,广义拂子茅属的演化很可能是在四倍体的水平上进行的。由于以上几个四倍体种均是狭域分布的类群,所以可能是由四倍体的祖先隔离分化形成的。  相似文献   

15.
海南龙血树是国产血竭的主要基源植物,其血竭主要化学成分为类黄酮化合物。为进一步了解DcWD40-1在类黄酮生物合成中的潜在功能和作用机制,该研究根据海南龙血树转录组数据,利用RT-PCR技术在海南龙血树中克隆了一个WD40基因DcWD40-1,该基因全长1 550 bp,包含一个1 353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450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量50.77 kD,理论等电点5.71。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DcWD40-1属于WD40蛋白家族成员,具有5个保守的WD40结构域,和其他植物WD40蛋白同源性高,保守性强。利用Genome Walking方法分离了1 503 bp的DcWD40-1启动子序列,该区域具有典型真核生物启动子结构特征,并含有多个应答激素和胁迫的响应元件。表达分析显示,血竭诱导剂能够诱导Dc WD40-1的表达,DcWD40-1的变化与血竭形成及类黄酮积累正相关。此外,DcWD40-1也能对茉莉酸甲酯、细胞分裂素、油菜素内酯和UV-B处理做出积极响应。  相似文献   

16.
红边龙血树(Dracaena marginata)是一种在全球广泛种植的龙血树属园艺植物,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本研究首次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红边龙血树叶片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组装得到完整的叶绿体基因组序列,并进行注释、序列特征比较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红边龙血树叶绿体基因组包含一个典型的四分体结构,长度为154926 bp,是目前已报道的龙血树属中叶绿体基因组最小的物种;共拥有132个基因,包含86个编码蛋白基因、38个转运RNA基因和8个核糖体RNA基因;密码子偏好性分析发现存在偏好使用A/U碱基结尾的现象,整体上密码子偏好性较低;共鉴定出46个简单重复序列位点和54个长重复序列,分别在大单拷贝区与反向重复区有最大检出率;种间边界分析发现边界区域基因存在相对位置差异,扩张收缩情况总体较为相似;与近缘种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红边龙血树与细枝龙血树聚为一类,关系最近,符合形态学分类特征。对红边龙血树叶绿体基因组的解析为龙血树属植物的物种鉴定、遗传多样性和叶绿体转基因工程等提供了重要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7.
几种热带观叶植物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名称:1.剑叶朱蕉(corsyline fruticosa)2.柬埔寨龙血树(Dracaena cambodiana)3.越南龙血树(Dracaenasp.)4.金心龙血树(D.fragra-ns var.massangana)5.金边龙血树(D.fragransvar.victoria)6.非洲龙血树(D.draco)7.山花龙血树(D.elliotica)。材料类别:直径1.5—2cm未木质化茎段切成2mm厚的切片。  相似文献   

18.
中国火棘属植物的数量分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数量分类方法进行了中国火棘属植物种质资源数量分类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属植物的形态分类与其数量分类研究的结果基本相吻合,并对一些分类群作了合理的修正.该属植物计8种、1变种和1变型,其中2新种、1新级变种和1新改级变型,即①匍匐火棘PyracanthastoloniformisT.B.ChaoetZ.X.Chen,sp.nov.,②异形叶火棘PyrancanthaheterophyllaT.B.ChaoetZ.X.Chen,sp.nov.,③圆细齿火棘Pyracanthafortuneana(Maxim.)Livar.crenulata(D.Don)Z.X.Chen,var.comb.nov.,④甘肃火棘Pyracanthafortuneana(Maxim.)Lif.kansuensis(Rehd.)z.x.Chen,f.comb.nov..  相似文献   

19.
无色花色素还原酶(leucoanthocyantin reducase,LAR)是植物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中的一个关键酶。本研究根据海南龙血树(Dracaena cambodiana)转录组数据,利用RT-PCR技术克隆1个编码无色花色素还原酶基因DcLAR1,结果表明:该基因全长1 355 bp,包含一个1 011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36个氨基酸。DcLAR1蛋白具有典型的植物无色花色素还原酶结构特征,包含3个保守的结构域RFLP、ICCN和THD。表达分析结果表明,DcLAR1在根、茎、花、叶和果中具有不同程度的表达;DcLAR1表达受到血竭诱导剂的诱导,与血竭积累正相关,推测该基因可能在海南龙血树类黄酮生物合成过程中具有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20.
利用龙血树产脂部位获得的真菌菌株和细菌菌株共同转化龙血树白木质,形成了木质成分中原来没有的黄酮类化合物,表明龙血树体内存在着一类能被转化成黄酮类化合物的前体物质,龙血树这种独特的抗性机制,可能与血竭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