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股骨粗隆间骨折三种内固定方式治疗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及内固定方式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2007年我院骨科收治的获得随访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7例.骨折类型根据Evans分型:一类骨折Ⅰ型12例,Ⅱ型29例,Ⅲ型34例,Ⅳ型26例,二类骨折(R型)6例.其中DHS治疗组36例,Gamma钉治疗组43例,股骨近端解剖钢板治疗组28例.结果:术后随访1~4年,平均2.8年,根据Harris髋关节功能判定标准,优良率86.9%.结论:根据患者全身情况及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型,严格选择不同手术方法,常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经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后的效果,并分析术后隐性失血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3月~2020年7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22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资料,患者经PFNA内固定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所有患者术后隐性失血情况,单因素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术后隐性失血的影响因素。结果:22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了手术,按照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良率为82.73%(182/220),隐性失血量为(787.07±58.92)mL,并发症发生率为4.09%(9/22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经PFNA内固定治疗后,术后隐性失血的发生与年龄、骨折Evans分型、高血压病、糖尿病、术前抗凝、受伤至手术时间有关(P<0.05),而与性别、体质量指数、手术时间、术后输血无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年龄>75岁、骨折Evans分型为Ⅲ~Ⅳ型、存在高血压病、存在糖尿病、术前抗凝、受伤至手术时间>5 d是引起术后隐性失血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疗效较好,术后并发症较少,同时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隐性失血,隐性失血的量与糖尿病、年龄、高血压病、骨折Evans分型、术前抗凝、受伤至手术时间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不同影像方法对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早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aseptic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ANFH)的不同影像方法(X-ray、CT、MRI)诊断价值。方法:34例双侧股骨头行X线、CT和MRI检查,分析其对早期ANFH的显示能力。结果:34例患者均存在早期骨坏死表现。X线发现Ⅰ-Ⅱ期ANFH 14例,诊断准确率41.18%;CT发现Ⅰ-Ⅱ期ANFH 19例,诊断准确率57.35%;MRI发现Ⅰ-Ⅱ期ANFH 27例,诊断准确率为77.94%。结论:X线平片难以发现ANFH的早期表现,MR结合螺旋CT扫描既可发现早期病变,又可进行分期,是研究早期ANFH的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在股骨颈骨折分型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3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23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扫描检查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112例)和观察组(125例),对照组患者行髋关节X线正位扫描,观察组行髋关节正位64排螺旋CT扫描,两组均根据扫描结果进行分型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骨折内固定手术后2年的股骨头坏死率及骨折不愈合率。结果:两组行骨折内固定手术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对照组股骨头坏死5例(22.73%),骨不连6例(27.27%);观察组股骨头坏死1例(3.70%),骨不连1例(3.70%),观察组患者股骨头坏死率及骨折不愈合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成像能够全面、准确显示股骨颈骨折的损伤情况,有助于骨折的正确分型和治疗方法的选择,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CC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78例CCC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MSCT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对CCC的诊断价值。结果:所有CCC患儿中均未出现肝门部纤维斑块(TC征)阳性、肝动脉内径增宽,33例出现囊肿内胆泥沉积和肝内胆管扩张,16例出现胆囊异常;囊肿长径、宽径分别为(5.41±0.60)cm、(3.26±0.38)cm,脾脏内径为(1.56±0.17)cm。所有患者的Todani分型结果显示:Ⅰ型67例,Ⅱ型2例,Ⅲ型2例,Ⅳ型5例,Ⅴ型2例。与病理学诊断结果对比,彩色多普勒超声对CCC患儿Todani分型有一定的诊断效能,对Ⅰ型、Ⅳ型、Ⅴ型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3.33%、93.59%、93.59%(P<0.05)。与病理学诊断结果对比,MSCT对CCC患儿Todani分型有较好的诊断效能,对Ⅰ型、Ⅱ型、Ⅲ型、Ⅳ型、Ⅴ型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8.46%、89.74%、93.59%、94.87%、97.43(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MSC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高达96.15%,明显高于两种方法单独应用(P<0.05)。结论:不同Todani分型的CCC患儿具有不同的超声征象,彩色多普勒超声及MSCT对CCC患儿Todani分型均有一定的的诊断价值,且两者联合应用时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普通X线片及CT平扫对于骨折,尤其是隐匿性骨折检出率较低,较易造成漏诊和误诊,随着多排螺旋CT的普及,利用曲面重建(MPR)和容积再现(VR)技术后处理图像,成为诊断隐匿性骨折的理想的影像诊断手段.探讨多排螺旋CT在对骨折的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13例临床怀疑骨折的患者进行CR摄片再进行多排螺旋CT扫描,通过三维重建技术处理后,得到受检部位二维、三维的图像。结果: 相同的对照组经多排螺旋CT、X线检查检查后,新增33例骨折。结论: 多排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较传统X线平片能对骨折病例做出更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从 Cephalotaxus sinensis(Rehd.et Wils.)Li 分离到七种生物硷,通过元素分析、熔点和光谱数据,鉴定其中六种是已知生物硷:cephalotaxine(Ⅰ),Ⅱ-hydroxycephalotaxine(Ⅱ),drupacine(Ⅲ),demethylcephalotaxinone(Ⅳ),c-3 epi:wilsonine(Ⅴ)and wilsonine(Ⅵ)。Cephalotaxine是该植物的主要生物硷。(Ⅰ—Ⅳ)是粗榧型生物硷,另外二种(Ⅴ—Ⅵ)是高刺桐型生物硷。(Ⅶ)可能系一新生物硷,其结构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乳腺分型(Ⅰ型(脂肪型)、Ⅱ型(致密型)、Ⅲ型(中间型)、Ⅳ型(导管型))、不同乳腺厚度与全数字化乳腺X射线摄影曝光条件(kV、mAs)、平均腺体剂量(mGy)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10年6月间采用德国Siemens公司MAMMOMAT Novation DR全数字化乳腺摄影系统、自动曝光控制模式下摄影所获得的2 000例头尾位和内外侧斜位乳腺片,分析7 840幅Ⅰ级乳腺照片中不同乳腺分型、不同乳腺厚度的曝光条件、平均腺体剂量,以研究乳腺分型及乳腺厚度与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曝光条件及平均腺体剂量的关系。结果:当乳腺厚度相同时,Ⅱ型(致密型)乳腺的曝光条件及平均腺体剂量最大,Ⅳ型(导管型)次之,Ⅲ型(中间型)再次之,Ⅰ型(脂肪型)乳腺的曝光条件及平均腺体剂量最小。无论何种乳腺分型,随着乳腺厚度的增加,全数字化乳腺X射线摄影曝光条件及平均腺体剂量随之增加。结论:乳腺分型及乳腺厚度与全数字化乳腺X射线摄影曝光条件及平均腺体剂量关系密切,乳腺腺体组织越致密、厚度越厚,其曝光条件及平均腺体剂量就越大。  相似文献   

9.
应用银染核仁组成区(Ag-NOR)和 IBAS 全自动图象分析仪(西德:Kontron 公司)及组织化学技术,对结肠腺癌Ⅰ级56例(Ⅰ组)、Ⅱ级20例(Ⅱ组),结肠粘液腺癌15例(Ⅲ组),结肠腺癌之癌旁组织30例(Ⅳ组)和正常结肠组织30例(Ⅴ组)标本进行了形态定量和半定量研究。结果发现在上述各组细胞核中 Ag-NORs 颗粒平均数依次为6.14±1.70、7.73±3.50、8.09±2.71、3.90±0.17和2.73±0.42/核.癌的计数明显高于正常结肠和癌旁组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Ag-NORs 颗粒的面积、等效圆直径结果相同,即为Ⅰ组>Ⅱ组>Ⅳ组>Ⅴ组>Ⅲ组;形状因子为Ⅲ组>Ⅱ组>Ⅰ组>Ⅳ组>Ⅴ组;周长为Ⅰ>Ⅳ组>Ⅱ组>Ⅲ组>Ⅴ组。上述各项参数指标作为结肠上皮良、恶性病变的鉴别和结肠腺癌的分类、分级的客观指标具有参考价值。组织学及组织化学染色在本实验中也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的诊疗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08年55例胫骨平台骨折病例.手术前均常规行X线摄片,行螺旋CT三维重建并与术中所见对照。结果所有病例螺旋CT三维重建明确地显示了骨折,并在骨折的分型和关节面碎裂情况的描述上较平片优越,与手术中所见一致。结论CT多种成像后处理技术可清晰显示骨折的部位、骨折线的走行方向、骨质碎裂程度和移位的距离以及关节面塌陷情况等,对术前分型、制订手术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相对于CR片在胸部创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我院2006年1月~2008年3月收治81例胸部创伤,全部患者在伤后10min至5h进行了64层螺旋CT检查,其中58例在初次检查后12~38h内进行了CR或床旁CR检查,CT扫描采用GE LightSpeed 64层螺旋CT机,层厚0.625 mm,螺距为0.984:1。结果:81例中诊断肋骨骨折72例,肺挫裂伤65例,气胸36例,血胸53例,血气胸31例,锁骨骨折12例,肩胛骨骨折13例,皮下及纵隔积气18例,右横膈破裂2例。在同时进行过CR检查的患者中,非错位性及撕脱性肋骨、肋软骨骨折在CR上常显示不佳,而在64层螺旋CT多平面或三维重建图像上显示非常清晰。结论:64层螺旋CT多平面及三维重建对胸部创伤各种病变的检测明显优于x线平片,对临床急救计划的制定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宫颈癌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分布情况及多重感染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8例宫颈癌患者,根据患者宫颈癌的病变程度分为I期组(n=21)、II期组(n=46)、III期组(n=49)、IV期组(n=2)。所有患者均进行HPV分型检测,比较不同程度的宫颈癌患者的HPV感染情况,分析不同宫颈癌病变程度患者的多重感染和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结果:118例患者中有97例患者感染了HPV,感染率为82.20%,且II期组、III期组、IV期组患者HPV感染率高于I期组(P0.05)。II期组、III期组、IV期组患者一重感染率低于I期组,IV期组二重感染率低于I期组,II期组、III期组、IV期组患者多重感染率高于I期组,且IV期组多重感染率高于II期组、III期组(P0.05)。多重感染患者类型有多种,其中尤以HPV16+18+53型最多,占比49.05%,其次是HPV16+18+68型感染,占比32.07%,HPV16+53+58型感染,占比13.21%。年龄在50岁以上、分期为III-IV期、鳞癌、淋巴结转移的患者HPV多重感染率更高(P0.05)。结论:HPV多重感染与宫颈癌病变程度和临床病理特征均有联系,对年龄较大且HPV多重感染的宫颈癌患者进行筛查,预防病情恶化。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应用多普勒超声与CT的诊断价值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接诊的60例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比较多普勒超声与128排螺旋CT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检出率、声像特征比较及两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在术后经过病理证实的60例乳腺癌手术患者中,有38例为腋窝淋巴结转移,有22例未腋窝淋巴结转移,在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诊断中,36例得到确诊,在128排螺旋CT诊断中,30例得到确诊;多普勒超声皮质向心性生长、淋巴结内钙化灶、淋巴结横直径比值及淋巴结边界模糊检出率均显著高于128排螺旋CT检出率,差异显著(P<0.05);将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多普勒超声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比128排螺旋CT结果高,两组方式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中诊断价值高,可帮助临床提供正确诊断,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16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三维重建与数字化摄影(DR)平片检查对外伤性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将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于本院接受诊治的82例外伤性肋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与DR平片检查,观察并记录患者的骨折发生部位,并比较两种诊断方法对外伤性肋骨骨折诊断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漏诊情况。结果:82例外伤性肋骨骨折患者经影像学与临床诊断明确发生骨折179处,多发性骨折发生率为62.20%,单发性骨折发生率为37.80%,骨折肋骨段位中4-10段骨折发生率最高为69.83%,骨折肋骨水平阶段中腋肋骨折发生率最高为59.78%。相较于DR平片,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外伤性肋骨骨折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更高,漏诊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DR平片检查,应用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外伤性肋骨骨折能明显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性,减少漏诊,可为临床诊治提供更可靠的信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可吸收螺钉结合克氏针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可吸收螺钉结合克氏针对17例跟骨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按Sanders分型[1]:其中Ⅱ型6例,Ⅲ型10例,IV型1例。结果 1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42个月,平均11.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疗效优6例,良8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2.4%。结论可吸收螺钉结合克氏针用于治疗跟骨骨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腓骨柱植骨支撑固定防治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坏死机理研究和临床疗效。方法:随访符合标准的56例患者,记录骨折的Garden分型、内固定的全程稳定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生和演变等指标,并采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6例患者均恢复解剖复位,在术后3-6月骨折愈合,平均4个月,愈合率为100%;Harris功能评分51-100分,平均分为84.6分,其中优者(≥90.0分)37髋,良者(80.0~89.9分)14髋,中者(70.0~79.9分)者1髋,差者(70.0分)4髋,Harris功能评分优良率为91.10%,没有发生内固定失效和骨折不愈合;22例根据MRI表现出股骨头坏死症状,坏死率39.30%,其中17例影像学坏死能够在随访期内维持为ARCOⅠ-Ⅱ期或者完全修复。其余的5例进展为临床坏死;晚期出现塌陷4例(7.15%)。Garden Ⅰ、Ⅱ级和GardenⅢ、Ⅳ级相比较,两组股骨头坏死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两组的晚期塌陷率比较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空心加压螺钉与腓骨柱的所具有的生物力学稳定效能,能提供全程可靠的抗挤压、抗拉伸及抗旋转三维度稳定性,可以提供强大的机械稳定性;同时腓骨柱具有较强的生物学修复能力,为股骨头骨头血运重建和坏死区修复持续稳定的血供及持续有效的生物学修复能力。生物学愈合后腓骨柱在软骨下形成一个较大接触面积的支撑效果,可以预防股骨头坏死后塌陷。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人股骨粗隆部骨折的不同内固定术式选择原则。方法:对78例老年人(平均年龄76岁)股骨粗隆部骨折根据Evans分型及健康状况应用不同的内固定治疗,其中动力髋螺钉(DHS)14例、Gamma钉22例、股骨近端防旋转髓内钉(PFNA)42例。结果:78例平均随访16.5个月,按Harris评分标准,优良率84.6%。结论:根据Evans分型及健康状况选择不同的内固定手术方式均可以获得较好的手术效果,而PFNA具有最短的手术时间和最少的失血量,因此更适合高龄的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对隐匿性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及最佳复查时间。方法:选取2017年7月到2018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胸部外伤患者95例,在首次检查时均接受了X线平片和多排螺旋CT检查,比较首次检查时X线平片和多排螺旋CT的检出率,比较首次检查时X线平片和多排螺旋CT对不同类型骨折的诊断情况,比较各个时间段复查病例的肋骨骨折数与首次检查时的差异。结果:95例患者中最终86例确诊存在肋骨骨折,首次检查时多排螺旋CT的检出率为95.35%(82/86),高于X线平片的82.56%(71/86)(P0.05)。86例患者最终确定共存在骨折289处,首次检查时X线平片共检出246处,多排螺旋CT共检出274处,多排螺旋CT对线性骨折、凹陷性骨折的检出率高于X线平片(P0.05)。伤后11-20d、伤后41-50d、伤后51-60d的复查肋骨骨折数与首次检查肋骨骨折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伤后21-30d、伤后31-40d的复查肋骨骨折数高于首次检查肋骨骨折数(P0.05)。结论:多排螺旋CT对隐匿性肋骨骨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首次诊断时的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平片,伤后21-40d这个时间段是进行复查的较佳时间段,可获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256排Revolution多参数调节下低剂量扫描心脏冠脉成像(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CTA)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15日至5月15日间在我院256排CT行CCTA的患者,分为心率稳定试验组(n=54例)和心率不稳定试验组(n=41例),同时选取在我院64排VCT行CCTA的患者为对照组(n=116例),对三组CCTA图像质量行主观和客观评估,比较有效辐射剂量的差异。结果:256排CT检查成功率和图像质量的主观评价均优于对照组(P0.05);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有效辐射剂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256排CT多参数调节下检查冠脉在保证图像质量下可有效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