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7 毫秒
1.
谭莎  查钱慧  黄永芳  洪文泓  薛克娜 《广西植物》2016,36(12):1422-1425
金花茶分类系统尚未完善,金花茶又极具观赏价值,潜在价值极高,该研究应用扫描电镜观察三种金花茶花粉形态,即平果金花茶、直脉金花茶、金花茶,并运用数理统计和图片分析的方法对其花粉形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三种金花茶花粉均属于大花粉粒,花粉平均极轴在50μm以上,花粉极面观为钝凹三角形,萌发孔为三孔沟,即N3P4C5类型.平果金花茶与直脉金花茶花粉外壁纹饰为拟网状纹饰,平果金花茶网眼较密,网脊稍不平,直脉金花茶网脊稍隆起;金花茶为蠕虫状纹饰,短条状突起.花粉形态对其分类有重要意义,通过花粉外壁纹饰的类型可知金花茶与其二者亲缘关系较远,花粉形态各指标具有种间变异性,种内具有保守性,而平果金花茶和直脉金花茶花粉外壁纹饰相同但具体分类还需进一步研究.该研究结果为金花茶种质资源分类和利用提供了参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金花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2.
梁健英  苏宗明   《广西植物》1985,(3):179-182
<正> 顶生金花茶是我们在广西金花茶种质资源调查过程中发现的一个新种。它具有顶生的花朵和合生的花柱以及较小的叶子而区别于金花茶组Sect.Chrysantha Chang的其他种类。在分类上是比较难得的好种;在园艺观赏方面,它具有较大的花,较小的叶,枝叶茂密,枝条细致,树形优美。是一种观赏价值较高的新植物。  相似文献   

3.
几种金花茶花粉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了我国广西原产的10种和3变种金花茶的花粉形态。其花粉外壁纹饰可分为三个类型。一、拟网纹饰:东兴金花茶、武鸣金花茶、(坛洛)金花茶、小果金花茶和陇瑞(玫瑰)金花茶。二、穴状纹饰:毛籽金花荼、(防城)金花茶和毛瓣金花茶。三、突起纹饰:小花金花茶、显脉金花茶,大样(?)岗金花茶、平果金花茶和山墟金花茶。在各个种及变种之间,花粉形态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我国金花茶组植物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苏宗明  莫新礼   《广西植物》1988,(1):75-81
世界产金花茶组植物22种,其中我国20种,特有18种,仅产广西。其分布区在北纬21°30′—23°40′,东经106°40′—108°35′,北界基本上与广西北热带半常绿季雨林、湿润雨林地带北界吻合。该组植物分布于石灰(岩)土的13种,红壤的7种。它们出现的地段比较固定,天然林下,沟谷或溪边处,相对高度10—15米;峰丛圆洼地底部和荫蔽的坡面下部。该组植物个体最多的地区(几何中心)一个在防城县,一个在龙州县;种类最多的地区(最大变异中心)一个也在龙州县,9种,一个在扶绥县,7种。该分布区从南到北分化成六个小分区。其垂直分布一般在海拔700米以下。水平分布种的更替表现为:北纬21°31′为小瓣金花茶等五种;北纬22°10′—22°45′为鼻岗金花茶等八种更替;北纬22°50′为顶生金花茶等三种更替;北纬23°40′为平果金花茶更替。金花茶分布幅度最宽,可由北纬21°31′到22°55′。在土山,东西以东经107°30′为界,以东为金花茶等四种,以西为小瓣金花茶等二种。  相似文献   

5.
五种金花茶组植物的耐寒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吉涛  谢伟玲  柴胜丰  唐健民  韦霄 《广西植物》2016,36(12):1403-1409
金花茶组植物是世界珍稀、濒危的观赏植物,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为了比较金花茶组植物的耐寒性,以五种金花茶组植物为材料,采用人工模拟低温环境的方法对其2年生叶片进行低温胁迫处理,应用电导法研究五种金花茶种质在20℃(常温对照)、8℃、-2℃、-7℃、-12℃、-17℃、-22℃和-27℃低温下相对电导率的变化,配合Logistic方程,测定其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以及叶片中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和丙二醛的含量.结果表明:五种金花茶的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范围为-14.58~-12.74℃,其中金花茶为-14.58℃、龙州金花茶为-14.27℃、柠檬黄金花茶为-13.44℃、直脉金花茶为-13.09℃、东兴金花茶-12.74℃.低温半致死温度能反映金花茶种质的耐寒性,金花茶和龙州金花茶耐寒性强,其次为柠檬黄金花茶和直脉金花茶,东兴金花茶耐寒性较弱.在降温过程中,五种金花茶叶片相对电导率随温度降低呈S型上升,与温度呈负相关;脯氨酸、可溶性糖和丙二醛含量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同一低温条件下,半致死温度低的金花茶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的含量更高,而丙二醛含量更低.该研究结果为金花茶组植物耐寒种质选育提供了科学依据,为人工种植金花茶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顶生金花茶(Camellia terminalis)是一种濒危植物,主要分布在广西天等县石灰岩山钙质土上的常绿阔叶林内.采用样地调查、统计分析和回归模型预测等方法,对顶生金花茶种群的分布环境、资源量现状、大小和高度结构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种群主要依存于天等县小山乡的蚬木-石山樟林(P1)和任豆-蚬木林(P2)、福新乡的枝花李榄-石山楠林(P3)和齿叶大风子-闭花木林(P4)4种群落,构成灌木层的优势种和共优种;P1、P3和P4种群处于群落较稳定的典型常绿季雨林中,结构较完整,属于稳定或增长型;P2种群由于恶劣环境和频繁人为干扰的共同胁迫,有衰退的趋势;与小山乡生境相比,福新乡相对冷凉湿润的气候条件、丰厚肥沃的土层以及较轻度的人为干扰有利于顶生金花茶种群的发展.目前顶生金花茶种群的资源量有限,建议列为"严重濒临灭绝"(CR)等级.  相似文献   

7.
薄叶金花茶、小花金花茶和小瓣金花茶是三种濒危金花茶植物,为了解珍稀濒危植物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该研究利用微卫星标记对他们的7个种群共184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11个位点共检测到等位基因92个。在物种水平上,小瓣金花茶平均等位基因数(N_A)为3.9、有效等位基因数(N_E)为2.328、观测杂合度(H_o)为0.520、期望杂合度(H_e)为0.501,高于薄叶金花茶和小花金花茶。在种群水平上,有效等位基因数(N_E)在1.788~2.466之间,期望杂合度(H_e)在0.379~0.543之间;种群间遗传分化系数(FST)在0.143 7~0.453 3之间,种群间基因流(N_m)在0.301 5~1.488 9之间。AMOVA分子变异分析显示65.72%的变异存在于种群内。三种金花茶具有较低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和高水平的种群间遗传分化。STRUCTURE和PCoA种群遗传结构分析结果将取样种群分为2组,即薄叶金花茶和小花金花茶大部分个体分为一组,小瓣金花茶大部分个体分为一组。现存所有种群应根据实际情况尽快采取就地保护或迁地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8.
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ma是世界性珍贵稀有植物,因过度采伐致其野生资源急剧减少,野外种群逐渐消失。开展金花茶物种回归试验,对恢复金花茶种群有重要意义。为此,在广西防城金花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内选取适宜的金花茶回归地,建设样地,基于样方调查及生态环境调查等方法,研究金花茶回归自然后的效果。结果表明,两个样地的金花茶回归实生苗成活率为94.57%,部分苗木因阳光照射时间长叶片偏黄,回归移植时需林下遮荫。  相似文献   

9.
十四种金花茶组植物叶总黄酮含量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花茶叶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以70%乙醇为提取溶剂,对14种金花茶叶中的黄酮进行超声波提取,并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于273 nm处测定吸光度,得出各种金花茶叶总黄酮的含量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不同种金花茶叶黄酮的含量差异较大,平果金花茶中新叶的总黄酮含量(22.011%)最高,而东兴金花茶中一年叶龄...  相似文献   

10.
基于ITS序列探讨山茶属金花茶组的系统发育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唐绍清  施苏华  钟杨  王燕 《广西植物》2004,24(6):488-492,487
测定了分布于我国的 2 2个山茶属金花茶组的种或变种的nrDNAITS区序列 ,它们的序列长度在 476~ 496之间。GC含量都超过了 70 % ,应用Kimura2 模型计算了序列间的分化程度 ,构建了最大简约树、邻接树和最大似然树 ,分析结果表明 :( 1 )淡黄金花茶、毛籽金花茶、陇瑞金花茶、弄岗金花茶、大样金花茶和凹脉金花茶的关系较近 ;( 2 )小瓣金花茶、小花金花茶、薄叶金花茶、多瓣金花茶、夏石金花茶和龙州金花茶的关系较近。ITS区序列分析结果与AFLP分析结果相近  相似文献   

11.
广西金花茶花粉形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邹琦丽  梁盛业   《广西植物》1984,(3):223-226+269
<正> 本文报道广西金花茶(Camellia Sect.Chrysanthae)8个种1个变种花粉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扫描显微镜下观察的结果。 材料和方法 材料取自在广西采集的腊叶标本上的花粉。制片方法采用G.Erdtman的醋酸酐分解法,在光学显微镜下测量其大小。扫描电镜观察材料采用醋酸酐分解,后用蒸馏水洗净,再用纯酒精脱水,上铜台,喷金,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并照相。  相似文献   

12.
河南玉兰属两新变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表河南玉兰属两新变种,即:①狭被望春玉兰(Yulania biondii (Pamp.) D. L. Fu var. angustitepala D. L. Fu, T. B. Zhao et D. W. Zhao,var. nov.);②椭圆叶罗田玉兰(Y. pilocarpa (Z. Z. Zhao et Z. W. Xie) D. L. Fu var. ellipticifolia D. L. Fu, T. B. Zhao et J. Zhao,var. nov.)。  相似文献   

13.
广西金花茶叶解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邹琦丽   《广西植物》1987,(1):45-47+91
<正> 金花茶是世界珍稀的观赏植物,仅分布于广西一隅。自从金花茶被发现之后,金花茶的新分类群不断增加,导至中山大学张宏达教授于1981年在《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论丛(1)》的专著中建立了金花茶组(sect Chrysantha Chang),该组共包含9个分类群。近年来新的金花茶分类群仍陆续被发现,目前金花茶组的分类群己达到20个以上。蒋承曾等  相似文献   

14.
青荚叶〔Helwingia japonica(Thunb.)Dietr.〕种下新组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荚叶〔Helwingiajaponica (Thunb .)Dietr.〕为山茱萸科(Cornaceae)青荚叶属 (HelwingiaWilld .)植物 ,我国民间常将其髓部、叶及果实作为药用。该种主要特征为叶片纸质 ,卵形、卵圆形、长卵形或卵状披针形 ,背面粉白或淡绿色等[1 ] 。作者在对馆藏的青荚叶标本进行整理时 ,发现《中国植物志》中的个别变种描述与该变种原始文献的描述有出入 ,而且该种种内的一些分类依据不明确。为此作者查阅了有关标本及文献 ,对该种的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青荚叶Helwingiajapon…  相似文献   

15.
报道了贵州种子植物地理分布新记录属2个,即獐耳细辛属Hepatica Mill.、扭柄花属Streptopus Michx..新记录种14个,即金佛铁线莲Clematis gratopsis W.T.Wang、川鄂獐耳细辛Hepatica henryi (Oliv.) Steward、网脉唐松草Thalictrum reticulatum Franch.、阴山荠Yinshania acutangula (O.E.Schulz) Y.H.Zhang、大花杠柳Periploca tsiangii D.Fang et H.Z.Ling、钻萼唇柱苣苔Chirita subulatisepala W.T.Wang、南川橐吾Ligularia nanchuanica S.W.Liu、鸢尾叶风毛菊Saussurea romuleifolia Franch.、圆叶风毛菊Saussurea rotundifolia Chen、莲座狗舌草Tephroseris changii B.Nord.、少花黄鹌菜Youngia szechuanica(Soderb.) S.Y.Hu、地杨梅Luzula campestris (L.) DC.、疏花粉条儿菜Aletris laxiflora Bur.et Franch.、小花扭柄花Streptopus parviflorus Franch..新记录变种2个,即扇叶虎耳草Saxifraga rufescens Balf.f.var.flabellifolia C.Y.Wu et J.T.Pan、空心柴胡Bupleurum longicaule Wall.ex DC.var.franchetii H.de Boiss.  相似文献   

16.
广东竹亚科新组合及新异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广东竹亚科13新组合,1新名称和3新异名,其中筋竹属3新组合1新名称,牡竹属4新组合,青篱竹属5组合1新异名,箬竹属2新异名及方竹属1新组合.  相似文献   

17.
竹亚科刚竹属植物的修订(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模式材料、实物照片或采集物观察比较以及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结合原始描述,对竹亚科Bambusoideae刚竹属Phyllostachys Sieb.et Zucc.中最后一批存疑或悬而未决的拉丁双名进行了考订。分别将彭县刚竹P.sapida并入石绿竹P.arcana,P.balansae并入桂竹P.bambusoides,金竹仔P.subulata并入寿竹P.bambusoides f.shouzhu,广州刚竹P.cantoniensis并入水竹P.heteroclada,大节刚竹P.lofushanensis和刺芒刚竹P.aristata均并入笔笋竹P.nidularia f.basipilis,贵州刚竹P.guizhouensis并入毛金竹P.nigra var.henonis,台湾石竹P.lithophila并入刚竹P.sulphurea var.viridis,均作为异名处理;讨论了产于越南的3个种的归属问题,推测P.caobangensis可能与桂竹P.bambusoides为同种,而P.baccanensis和P.vietbacensis可能均与假毛竹P.kwangsiensis为同种。  相似文献   

18.
Wikstroemia anhuiensis D. C. Zhang et X. P. Zhang and W. monnula Hance var. xiuningensis D. C. Zhang et J. Z. Shao of the family Thymelaeaceaeare described as new from Anhui Province, China.  相似文献   

19.
竹亚科刚竹属植物的修订(V)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模式材料、实物照片或采集物观察比较以及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结合原始描述,对竹亚科Bambuso-ideae刚竹属Phyllostachys Sieb.et Zucc.中最后一批存疑或悬而未决的拉丁双名进行了考订。分别将彭县刚竹P.sapida并入石绿能P.arcana.P.balansae并入桂讯P.bambusoides,金销仔P.subulata并入寿讯Pbambusoidesf.shouzhu,广州刚竹P.cantoniensis并入水竹Pheteroclada,大节刚竹P.lomsnanensis瞎和刺芒刚竹Paristata均并人笔笋竹Pnidulariaf.basipilis,贵州刚竹P.guizhouensis并入毛金竹P.nigra var.henonb,台湾石竹Pfithophila并入刚竹P.sulphureavar.viridis,均作为异名处理;讨论了产于越南的3个种的归属问题,推测P.caobangensis可能与桂竹P.bambusoides为同种,而P.baccanensis和户.vietbacensis可能均与假毛竹尸.kwangsiensis为同种。  相似文献   

20.
用气相色谱保留指数定性法、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测定和标准品迭加法分析了木里香橼叶精油的化学成分。从分离出的59个色谱峰中鉴定了31个化合物。其中主要成分是柠檬烯(31.730%)、芳樟醇(1.554%)、香茅醛(23.383%)、香茅醇(1.189%)、橙花醇(11.777%)、香叶醛(16.544%),乙酸香茅酯(1.427%)、乙酸橙花酯(2.258%)、乙酸香叶酯(4.714%)等。把木里香橼叶油与木里香橼果皮油与云南野香橼叶油分别作了比较。结果表明木里香橼叶油中含氧化合物醇、醛、酯的含量相当高,是精油的主要成分,可能作为进口橙叶油的较好的代用品,是一种很有潜力的天然香料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