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河南卢氏盆地的中兽化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记述了河南卢氏盆地的中兽科化石材料,命名了强中兽属一新种———李氏强中兽(Harpagolestesleeisp.nov.)。该种P4后附尖非常发育、向颊侧突出;M2的原尖长,前端偏于舌侧、后端偏于颊侧,冠面轮廓近于长方形。报道了东方强中兽(Harpagolestesorientalis)的第一件下颌标本,并对该种的特征进行了补充和修订。描述的一个厚中兽未定种(Pachyaenasp.)可能是该属已知最晚的代表。还鉴定出两件Mongolestes属的标本及一件属种未定的中兽科化石。  相似文献   

2.
张和兽(Zhangheotherium)的齿列和前肢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和兽(Zhangheotherium)是目前唯一保存完整骨架的对齿兽类。其西列特征表明它属于兽科(Spalacotheriidae),该科为原始兽类中主要繁衍于北方大陆中生代后期一个咀嚼方式以上下日齿对咬为主的单系类群。张和兽骨骼形态显示其前肢姿势处于外展趴卧(sprawling)与内收直立(parasagittal)之间,兼有树上和地面活动的能力,是原始兽类中趋于以地面活动为主的成员。附录列举了哺乳类的主要齿列和骨骼性状序列及分布矩阵。  相似文献   

3.
张和兽的齿列和前肢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和盖是目前唯一保存完整完整骨架的对齿兽类。其齿列特征表明它属于兽科,该科为原始兽学中主要繁衍于北方大陆中生代后期一个咀嚼方式以上下臼齿对咬为主的单系类群。张和兽骨骼形态显示其前肢姿势处于外展趴卧与内收直立之间,兼有树上和地面活动的能力,是原始兽类中趋于以地面活动为主的成员。附录列举了哺乳类的主要齿列和骨骼性状序理信分布矩阵。  相似文献   

4.
真三尖齿兽类是了解亚洲白垩纪哺乳动物群演化和转变的重要成员之一。到目前为止沙海组和阜新组(下白垩统上部)已经发现了两种戈壁尖齿兽科以及两种三尖齿兽科的真三尖齿兽类。描述了这些地层产出的真三尖齿兽类的其他材料,包括一新属新种——常氏阜新尖齿兽(Fuxinoconodon changi gen. et sp. nov.)和一枚左下臼齿(鉴定为?Gobiconodontidae gen. et sp. indet.)。这种新的真三尖齿兽类被归入戈壁尖齿兽科(Gobiconodontidae),其特征为:第一下门齿大、门齿和前臼齿的数目变少、臼齿b尖和c尖较大而独立,以及臼齿具有分别属于Gobiconodon第一代或第二代臼齿上独有特征的组合。新材料与同一地区相同层位已经报道的4种真三尖齿兽类表明,虽然科级和属级的多样性似乎已经减少,但亚洲早白垩世晚期仍存在比较多样的真三尖齿兽类。  相似文献   

5.
本文记述了在湖南衡东下始新统中发现的软食中兽头骨化石——河塘软食中兽 Hapalodectes hetangensis sp. nov.,并根据头骨特征对软食中兽的系统分类位置提出修正意见,订 Hapalodectidae 科 (Szalay and Gould 1966) new rank.对与之有关的中国古新统某些中兽的分类位置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山西省境内沿黄河一带采集到一些新的四足动物化石。在临县白道峪铜川组一段产出的化石中,至少有一种副肯氏兽和一种新的中国肯氏兽——白道峪中国肯氏兽(Sinokannemeyeria baidaoyuensis sp.nov.)。新种以其前额骨向前延伸到达鼻孔后凹一线的特征区别于其他中国肯氏兽。这一材料的长牙未被前颌骨完全包裹,可能是不正常发育所致。在柳林的二马营组地层中识别出不同于中国肯氏兽和副肯氏兽的第三个肯氏兽属。这些新发现增加了中国肯氏兽-山西鳄组合带的组分以及时代延限。  相似文献   

7.
产于潜山盆地中古新统望虎墩组上段的混兽目(Mixotheridia)的新属种─—周氏安徽兽(Waniachowigen.etsp.nov.),主要特征是:齿式?·1·3(?)2+?/?·1·3·3,上颊齿外架窄,外中凹浅,附尖不发育,P5后尖明显,臼齿向后显著变小,P5及M3下跟座均具两个小尖。与该目中两个科Zhelestidae、Zalambdalestidae的成员相比,Wania在牙齿结构上更接近于Zhelestidae的成员,而且它不具有Zalambdalestidae科的典型特征,本文暂将它归入Zhelestidae科中。  相似文献   

8.
近几十年,华北的二马营组上部地层以产出中国肯氏兽-山西鳄四足动物化石组合而闻名.最近在山西临县白道峪于上覆的铜川组一段发现了中国肯氏兽.本文描述了同一地点同一层位产出的主龙型类化石,包括一具山西鳄的部分骨架以及一些可以归入suchian的主龙类.它们是铜川组一段首次记述的主龙型类.最有鉴定特征的suchian材料包括一个大的髂骨以及一个小的、形状很奇特的、可能是跟骨的骨骼.髂骨可能可以归入一个奇异的波波龙类(poposauroid).因为中国肯氏兽与山西鳄同时出现在白道峪,表明中国肯氏兽-山西鳄组合可以向上延伸到铜川组一段.髂骨与跟骨大小悬殊,可能代表两个从未在中国肯氏兽-山西鳄组合报道过的物种.白道峪发现了特化的波波龙类,支持了波波龙类在中三叠世大量分化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江西晚古新世南方有蹄目一新属及其有关问题讨论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本文主要记述了南方有蹄目北柱兽科一新属新种——南方沟柱兽 (Bothriostylops notios gen. et sp. nov.).化石发现于江西池江盆地晚古新世池江组.新属牙齿形态与其他已记述的北柱兽科种类均有一定的差别,但与稀少亚洲柱兽 (Asiostylops spanios) 和原"中华柱兽"进步种 ("Sinostylops" progressus) 在系统关系上比较密切.本文初步讨论了"中华柱兽"属中有关种的分类和归属问题.  相似文献   

10.
描述了江西晚白垩世南雄组产出的两颗大型兽脚类恐龙牙齿。这两颗牙齿的齿冠高度分别为91和76 mm左右。较小牙齿近似圆锥形,齿冠基部比率为0.72,与典型的暴龙类牙齿相似。较大牙齿横向侧扁,齿冠基部比率约为0.47,舌侧和唇侧表面近乎平坦,前后缘冠面基部发育明显的纵向褶皱,区别于已发现的暴龙科、鲨齿龙科和棘龙科成员的牙齿。江西大型兽脚类恐龙牙齿的发现对于全面了解华南地区南雄组多样化的脊椎动物群组成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脑木根地区渐新世啮齿类及相关地层问题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描述了脑木根敖包顶部岩层中所产的啮齿类化石:阿尔泰查干鼠(Tsaganomys altaicus)和中间圆柱鼠(Cyclomylus intermedius)。脑木根敖包顶部地层最初被归人巴润索组。研究表明该层共含5种哺乳动物化石(Tsaganomys altaicus、Cyclomylus intermedius、Paracerotherium tran-souralicum、Ardynia kaxachstanensis和Etelodn gobiensis),其时代为早渐新世晚期。巴润索组的层型是巴润索平台顶部的砂砾岩,其时代为晚始新世。脑木根敖包顶部岩层不应归人巴润索组,而与额尔登敖包顶部的上脑岗代组在岩性上接近,时代相同,因此应归人上脑岗代组。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晚始新世兔形类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记述了采自内蒙古二连浩特、额尔登敖包、扎木敖包和豪斯布尔都等地上始新统的兔形类化石:Desmatolagus vetustus、Gobiolagus tolmachovi和Leporidae indet.。对前两种以前未知的部分作了补充描述。着重讨论了额尔登敖包地点的“下白层”的归属和时代,认为它属乌兰戈楚组,时代为晚始新世。  相似文献   

13.
简要回顾了内蒙古二连盆地古近系研究的历史,介绍了最新的研究进展,同时对主要地点的位置以及地层发育情况进行了讨论,并针对不同地点或地区分析了二连盆地古近系划分对比中存在的问题,对化石产地的地名和岩石地层单位名称的使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河南淅川始新世核桃园组肉齿类和食肉类化石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这里记述了河南淅川核桃园组三种肉齿类: Propterodon sp., ? P. pishigouensis sp. nov.和 Sarkastodon henanensis sp. nov. 讨论了小孑鬣兽 (Prolaena parva Xu et al.) 的分类位置,并记述了卢氏细齿兽 (Miaeis lushiensis Chow) 的新增材料.  相似文献   

15.
通古尔(Tunggur)台地作为20世纪20—30年代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第三中亚考察团研究过的一个经典的脊椎动物化石地点,在亚洲晚新生代陆相哺乳动物学和生物年代学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通古尔地区开展了大量的野外工作,发现了数个以小型哺乳动物为主的动物群,建立了从早中新世至上新世哺乳动物演化序列的框架。这一框架有可能成为东亚新近纪陆相哺乳动物群对比的标尺。通古尔地区动物群的演替,对于深入认识这一地区古环境和动物地理的分化也十分重要。2005年8月的野外工作,主要在通古尔台地的两个地点——奥尔班和阿勒特希热进行,目的是寻找新生代中晚期的脊椎动物化石和根据古地磁极性年代标尺确定化石的时代。最厚的古地磁采样剖面在奥尔班(Aoerban,43°20′21.6″N,113°54′48.6″E)。取样点起自43°20′36.4″N,113°54′48.6″E,终于43°20′52.7″N,113°54′23.1″E。测试结果显示,剖面上50 m的粘土岩、粉砂岩和细砂岩的互层,除近底部5 m厚的褐棕色粘土岩外均为负极性时。负极性段大致可与国际标准古地磁柱的5Dr或6r对比,相当于18—20 Ma。该剖面上同时进行了小哺乳动物化石的采集;据初步鉴定,化石组合包括了晚渐新世和大量早中新世的成员。因此,奥尔班动物群极有可能代表内蒙古中部地区新近纪哺乳动物群序列中时代最早的一个新成员。阿勒特希热(Aletexire,43°47′21.6″N,113°05′25.0″E)采样剖面始于43°47′53.6″N, 113°04′51.1″E,终于43°47′52.9″N,113°04′42.2″E。剖面厚约13 m,以粉砂岩和细砂岩为主,含有与推饶木动物群相同的成员。测试结果显示,整个剖面记录为正极性时。这便与王晓鸣等于2003年把阿勒特希热剖面古地磁测试的结果与默尔根剖面的对比产生了一些矛盾。原因可能是阿勒特希热的采样间隔过大,或两剖面根本就不是同一时代的产物。同样的问题似乎也出现在与推饶木剖面的对比上。看来有必要对这一地区的古地磁测试作更深入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晚始新世的仓鼠化石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描述了产自内蒙古晚始新世地层中的3属5种仓鼠化石(Pappocricetodon antiquus,Pap- pocricetodon sp.,Pappocricetodon?sp.,Eocricetodon borealis sp.nov.和Oxynocricetodon erenensis sp.nov.),建立了Eocricetodon和Oxynocricetodon两个新属。Eocricetodon属的特点是:齿尖较钝,横脊较细;M1前叶中等大小,前边尖单一,原尖前臂伸达前边尖,原脊与原尖后臂连,后脊与次尖连;m1三角座特别短而窄等。Eocricetodon borealis的特点是:M1前叶相对更细窄,具明显的原小尖。m1下原尖和下后尖位置彼此相对,m1和m2的下次脊与下次尖连等。Oxynocricetodon属的主要特征为:颊齿具相对较细锐的主尖和较细长的横脊;上臼齿原脊和后脊均为前连;M1前叶较大;前边尖孤立;原尖前臂不伸达前边尖等。Oxynocricetodon erenensis的特征主要是:M1前边尖为较大的新月形;无中脊和中附尖;M1和M2无原尖后臂;M3较少退化等。对早期仓鼠的演化趋势作了归纳和补充。讨论了产仓鼠化石地点的地层的时代,认为额尔登敖包的乌兰戈楚组的"下白层"的时代较二连浩特的呼尔井组的稍早,为晚始新世的较早期,而呼尔井组的时代为晚始新世的较晚期。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二连浩特呼尔井组的某些啮齿类化石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描述了产自二连浩特呼尔井组的啮齿类化石:Allosminthus cf.A.diconjugatus,A.majusculus,A.ernos,Prosciurus pristinus sp.nov.和Marmotini gen.et sp.indet.。Prosciurus pristinus的特征是P4的前附尖较弱小,p4无下中附尖和下中尖,以及下次脊较低弱等。认为Banyuesminthus是Allosminthus的后出同物异名。上述啮齿类的发现也证明呼尔井组的时代为晚始新世。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晚始新世土克木层发现之原雷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额尔登敖包相当于晚始新世的土克木层中发现了原雷兽(Protitan)化石.这是在该层位中时隔60多年(1926-1991)之后发现的第四种动物.也是首次发现的大型哺乳动物.  相似文献   

19.
<正> The upper cheek teeth of a Late Eocene laporid, Gobiolagus tolmachovi, are described here for the first time.Of 9 genera of Palaeolaginae of Leporidae, it is only the genus Gobiolagus, whose upper cheek teeth have never been reported before.The specimen was collected by the Sino-Soviet Palaeontological Expedition team in Shara Murun area, Nei Mongol in 1960. Its geological age is considered to be of Late oEcene (Shara Murun Formation).  相似文献   

20.
描述了来自内蒙古二连盆地的戈壁兔新材料,并命名了一个戈壁兔新种Gobiolagus aliwusuensis sp.nov.。化石产于额尔登敖包剖面中阿里乌苏地点,传统地层划分中的下红层,时代约为中始新世。该种具有中等个体,P3主尖前壁具有小的附尖,P4颊侧有两个明显的尖。这些化石材料保存了戈壁兔材料中仅有的完整上齿列,其中的P2和M3形态是首次报道,为了解亚洲早期兔形类的演化增加了新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