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为全面了解我国生态补偿研究的发展脉络及演变趋势,以CSSCI数据库检索到的期刊论文为主要数据源,借助可视化分析工具CiteSpace软件,对国内生态补偿研究的论文分布、研究力量、研究主题、热点演化等方面进行科学文献计量分析,并绘制系列知识图谱。结果显示:①国内生态补偿研究的年度发文数量经历了波动增长(2000-2016)-逐步下降(2016-2019)-缓慢增加(2019-)3个发展阶段;累计发文量表现出持续增加的趋势。②国内生态补偿领域研究文献主要来自少数核心作者群,核心作者的研究奠定了国内生态补偿研究的基础;非核心作者缺乏相互间的合作。③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和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为主要研究机构,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以地缘联系为主,机构间跨区域的合作力度较弱。④国内生态补偿的研究热点指向流域生态补偿、生态补偿机制、生态文明建设及转移支付等方向;研究前沿指向生态系统服务、受偿意愿、绿色发展及生态产品等领域,是今后需重点关注的方面。  相似文献   

2.
《生物多样性公约》(简称《公约》)作为保护地球生物资源的国际性公约, 与生态文明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息息相关。对《公约》进行不同角度的研究, 分析当前生物多样性保护进展中的热点与趋势能为科学制定“2020年后框架”提供参考, 也能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本文以CNKI中的论文为研究对象, 通过CiteSpace软件构建知识图谱, 对《公约》研究的发文量、研究机构、作者、研究热点等进行分析, 探讨中国当前对《公约》领域的研究进展。结果显示: (1)自1992年来, 对《公约》研究的发文呈波浪形上升趋势; (2)对《公约》进行研究的学者及机构众多; (3)关键词词频分析显示生物多样性公约、生物多样性、遗传资源、惠益分享是学者关注的热点, 同时生物多样性公约、生物多样性、知识产权、全球生物多样性、事先知情同意、海洋命运共同体形成聚类知识图谱; (4)知识图谱显示研究始终围绕保护生物多样性、持续利用、遗传资源的获取与惠益分享等《公约》三大目标展开, 同时关键词突现分析显示当前热点已扩展到海洋、公海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国际热点议题; (5)随着COP 15的召开, 《公约》研究将面临新的机遇, 三大目标的平衡推进是履约的重要议题, 跨机构合作和多学科深度融合是拓宽研究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王耕  张挥航 《生态学报》2020,40(7):2496-2505
海洋为人类提供了自然资源和生存环境两方面的基础服务,研究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对提升海洋资本在推进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文献计量方法,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及CNKI数据库为数据源,检索国内外海洋生态系统服务相关文献,运用Bibexcel、Ucient和Netdraw等软件分别得到高频关键词、关键词共现网络可视图,并通过SPSS进行聚类分析。分析结果表明:①国内外发文量均成上升趋势,国外起始于1992年,与国内相比起始时间较早,增长幅度较大;②从关键词频次上看,国外多偏重于对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关系等的研究,国内则多偏重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研究;③国外研究的热点为ecosystem services,climate change,biodiversity,fisheries,marine protected areas等,国内研究的热点为"评估"、"海洋生态补偿"、"价值"等;④根据聚类分析,国外研究方向一是侧重于海洋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生态保护问题,二是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研究单元以各类生态系统为主,国内研究方向集中于定量评估和案例验证,研究单元多为行政区划范围。综上,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定量研究是当前海洋生态系统生态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未来海洋资本的估算是海洋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趋势,我国的海洋生态服务研究需要加强海洋资本估算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分析肠道菌群研究领域进程与现状,揭示研究热点及演化过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WOS)核心数据库中2000至2020年相关文献,通过CiteSpace 5.5软件分析文献作者、机构、关键词、引文情况。结果CNKI检索出3042篇文献,WOS检索出31477篇文献,肠道菌群研究发文量呈指数增长趋势。中文领域主要学者有李宁、张和平、谭周进,研究机构有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作者和机构合作比较松散,没有形成团队规模。英文领域主要学者有Rob Knight、Willem M de Vos、Didier Raoult,机构有Univ Copenhagen、Univ Calif San Diego、Chinese Acad Sci等,作者和机构合作密切,形成了多个核心团队。高频关键词有益生菌、微生态、糖尿病、菌群失调、diversity、bacteria、inflammation、disease等,近年频率突变关键词为菌群移植、抗氧化、短链脂肪酸、16S rRNA、dysbiosis、brain、butyrate、oxidative stress等。引文分析高被引文章大都为方法学文献,引文关键词为高血压和帕金森病。结论国内外肠道菌群研究关键词相似,前沿热点稍有不同,总体差别不大,作者机构间应继续加强合作,促进学科学术交流,共同推动肠道菌群研究领域发展。  相似文献   

5.
张灿灿  孙才志 《生态学报》2018,38(11):4064-4076
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和中国知网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1993—2016年期刊论文作为数据源,以"water footprint(水足迹)"OR(或)"virtual water(虚拟水)"为关键词进行文献检索,利用CiteSpace可视化文献分析工具,对检索出的文献分别进行关键词、作者、发文机构和载文期刊分析,并绘制出相关知识图谱,以此来探讨水足迹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相关研究热点。结果表明:(1)水足迹领域相关研究文献数量不断增长,水足迹越来越受到中外学者的关注;(2)国外水足迹研究主要围绕虚拟水和水足迹展开,且对于水权问题的关注度较高,国内水足迹研究主要着眼于虚拟水贸易和虚拟水消费,应用型研究成为水足迹研究的热点,未来水足迹研究热点可能会围绕"水-粮食-能源"三者的耦合展开,对于水足迹与社会经济问题相结合的研究力度会逐渐增大;(3)水足迹领域中外文文献的发文作者都集中于少数研究人员,主要发文作者的研究奠定了水足迹研究的基础;(4)主要的发文机构有Univ Twente、中国科学院等,主要的载文期刊有ECOL ECON、HYDROL EARTH SYST SC、WATER RESOUR MANAG以及《资源科学》《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生态学报》等。根据水足迹研究现状,给出了关于水足迹领域未来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CiteSpaceV的国内生态工程研究文献可视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永强  刘明阳 《生态学报》2019,39(11):4190-4199
生态工程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CiteSpaceV文献可视化分析工具对1992-2017年《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中生态工程领域文献进行研究,绘制研究作者、研究机构和研究热点关系图谱,分析国内生态工程研究现状并对该领域研究热点进行分类讨论,旨在为我国生态工程研究提供导向。研究表明:(1)国内生态工程领域研究在1997年开始出现井喷式增长,2000年之后波动幅度减小。(2)苗泽华、颜京松、钦佩等8位作者为生态工程领域核心作者,在作者群方面,基本上呈现"部分集中、整体分散"的特征。(3)石家庄经济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黄河上中游管理局是主要发文机构。(4)热点词聚类分为"生态学基础理论"、"生态工程应用领域"和"生态工程监督评价体系",其中"生态工程监督评价体系"是最薄弱的研究方向。(5)强度最高的突现词是"黄河",持续时间最长的突现词是"新农村建设","利益相关者"是出现最晚突现词,表明生态工程领域研究具有较强的政策针对性。  相似文献   

7.
苏飞  应蓉蓉  杨欣  郭文 《生态学报》2016,36(12):3824-3833
旅游发展对当地居民的生计具有重要影响,旅游与生计研究业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领域。以Web of science核心库中1994—2016年间收录相关主题的文献为基础,利用可视化软件Cite Space和Carrot2对旅游与生计研究的前沿热点、知识基础和合作网络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旅游与生计研究涉及多个学科,主要集中在生态、环境、管理和地理等学科领域;"乡村旅游"、"保护区旅游"、"文化旅游"、"海洋旅游"等是旅游与生计研究的热点议题;旅游与生计研究的知识基础主要包括"保护区管治"、"成本效益分析"、"乡村旅游"、"乡村发展"等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8.
曹梦  勾宇轩  黄元仿 《广西植物》2020,40(4):592-600
对金花茶研究领域的文献信息进行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可以为研究者准确把握该领域的研究进展提供理论参考。该文利用引文分析软件CiteSpace对1979年—2018年金花茶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计量学和可视化分析,绘制知识图谱,揭示金花茶研究的发展和知识结构。结果表明:(1)金花茶的研究逐渐被重视,年均研究文献逐渐增多;载文期刊的所在地主要为广西。(2)虽已形成核心作者群,但核心作者团队之间合作并不紧密;研究机构集中在广西,已形成"研究机构-高校-企业"的合作方式。(3)研究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即起步探索期(1979年—1985年)、平稳发展期(1986年—2006年)和快速增长期(2007年—2018年)。(4)金花茶化学成分、繁殖技术以及产品研发的研究正在发展为新前沿。金花茶研究中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解决,建议加强对金花茶研究的重视,围绕现实需求深入开展金花茶研究,以实现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基于Web of Science的国际海草研究文献计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草及其与周围环境形成的海草场是近海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种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相较于红树林和珊瑚礁,国内外学者和公众对海草的关注度偏低,至今对国际海草研究的现状、趋势和热点等的认识还较为有限。检索了1983-2017年Web of Science的SCI-E数据库中收录的海草研究相关文献,借助文献计量信息可视化分析方法,从年度发文量、研究力量和研究热点与主题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文献计量评价,以期阐明国内外海草研究的态势与热点。结果表明:1983-2017年间国际海草研究的文献数量总体呈明显上升趋势,该领域发文量排前3位的国家是美国、澳大利亚和西班牙;全球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其次是西班牙高等科学研究理事会与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发文总量较多的作者是Duarte CM、Marba N和Fourqurean JW,近3年发文量最高的是学者Santos R;刊文量最多的期刊分别是《Marine Ecology Progress Series》、《Aquatic Botany》和《Estuarine, Coastal and Shelf Science》,刊文量前15期刊中影响因子最高的是《Limnology and Oceanography》(3.969)。在国家、机构与作者合作方面,西班牙、丹麦、荷兰、墨西哥4个国家形成了关系密切的合作网络,西班牙高等科学研究理事会和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是海草研究机构合作网络中的两个中心,Duarte CM、Marba N等较多学者间有紧密的学术合作关系。通过高频关键词的关联关系分析,表明该领域的3个热点研究主题,即环境(污染)胁迫对海草场的影响、海草的生长与生理生态和海草及其相关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中国科学院、中国海洋大学等机构为我国海草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研究起步较晚,我国学者的发文量、篇均被引频次等与欧美国家学者存在一定差距,但近几年的发文量增长迅速,预计未来的发展趋势良好。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从文献计量学角度对比中外基因组学领域的研究情况,为我国该领域研究提供参考。通过检索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及CNKI数据库中于1985年1月1日至2016年4月30日国内外发表的基因组学相关文献,利用文献计量可视化软件Cite Space 4.0.R5 SE对文献进行发文量分析、作者合作网络分析、研究机构合作网络分析、国家合作网络分析、关键词共现分析及文献共被引分析。国内外基因组学研究的发文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发文量最多的三个国家依次为美国、英国和中国。美国在基因组学领域已形成了颇具规模的核心机构,我国基因组学的主要研究机构为中科院。中外文文献发文量最多的研究者分别为刘家强、Zhang。国外各研究机构间、作者间的合作关系强于国内。文献中突现和共现的关键词主要有药物基因组学、功能基因组学、比较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文献共被引分析中,中心性最高的文献为(Yang,2007),被引频次最高的文献为(Lander,2001),突现值最高的文献为(Altschul,1997)。通过文献计量分析和可视化分析可见,我国在基因组学方面的发文量较多,但研究者之间、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较少,因此我国在加强基因组学研究力度的同时,还应鼓励各研究机构间的合作与交流,紧紧把握该领域研究的前沿与热点,以促进我国基因组学研究向更多元化、更深层化的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11.
李豫悦  李天凯  陈林 《生态学报》2023,43(18):7771-7781
高寒草甸作为我国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极其重要的气候调节和水源涵养等生态功能,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要地和生态安全屏障。为了解高寒草甸的研究态势,本文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基于36年间国内外发表的8505篇论文,分析了有关高寒草甸的论文发表数量、发文来源、被引频次、主要作者、研究机构和研究热点等。结果表明:(1)1999年后关于高寒草甸的论文数量增长较快,年均发表355.09篇,且英文论文的增幅最大,但发文的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2)李英年,周华坤,杜国祯、赵新全等人是高寒草甸研究的主要贡献人,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兰州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等单位在研究机构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相关学者和研究机构间的合作较少,以同一单位或同一课题组的研究团队为主,与国内外不同单位、不同团队间的交流合作较少;(3)研究的热点主要聚焦于高寒草甸植被群落特征及其构建机制、高寒草甸植被退化机理与管理利用、高寒草甸植被-土壤-微生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等聚类方面。今后应重视原创性、突破性的论文,提升和扩大高寒草甸方面研究成果的国际影响力,同时,应加强不同研究机构、不同学科交叉、理论创新-实际应用等方面的多元合作,从而为高寒草甸的研究注入新生力量。期望本文能为拓展高寒草甸研究的广度与深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荒漠草原是我国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了解中国该领域研究态势,运用文献计量方法,基于36年间国内外发表的3651篇论文,分析了发文量、发文来源、被引频次、主要作者、研究机构和研究热点等。结果表明:(1)2000年后关于荒漠草原的论文数量增幅较大,年均发表超160篇,但篇均被引频次、高质量学术期刊发文量和创新性研究成果较少,整体发文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2)具有创新性的评价方法和理论研究一直备受关注,而利用荟萃分析方法对某一研究领域进展的分析得到了学者们的认可;(3)韩国栋、宋乃平、卫智军、周广胜等是荒漠草原研究的主要贡献者,内蒙古农业大学和宁夏大学等单位在发文机构合作间的节点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形成了荒漠草原研究的网络核心,但中文论文研究机构间的合作较英文论文离散程度高,特别是与国外机构的合作相对较少;(4)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荒漠草原植被-土壤系统的影响、荒漠草原植被生产力及其影响因素、利用孢粉研究植被和环境变迁等方面。未来荒漠草原的研究应加强国内外机构和人员间的合作创新,从多尺度、多维度应用多学科知识、多技术手段,加强人类活动和气候条件相互作用对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结构进化过程、地上与地下生态过程耦联关系、不同营养级之间内在机理的分析和探讨。通过深度挖掘荒漠草原基础数据,以促进高影响力、高质量成果的产出,实现科研成果量变与质变并举、基础研究与实际应用并重,期望能给荒漠草原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启发新方向,为中国草地建设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基于文献计量法的中国景观连接度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景观连接度反映了景观对物种或某种生态过程在生境斑块之间运动的促进或阻碍作用,对维持景观格局及生态过程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具有重要指示意义。在当前全球环境变化,自然生境丧失和破碎化不可避免的情况下,景观连接度的评价、模拟与应用已成为景观生态学、保护生物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热点。基于CNK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1999—2015年间国内发表的景观连接度期刊论文,通过文献计量法,分别从年发文量、来源期刊、研究机构、研究区域、研究目的、景观类型、景观尺度以及研究方法等多个视角分析国内该领域应用研究进展以及发展趋势。经检索共得到文献240篇,其中英文43篇。分析发现,近20年国内该领域年发文量总体呈显著增长趋势;《生态学报》、《生态学杂志》和Urban and Landscape Planning为主要刊载期刊;研究力量集中分布在北京、南京等东部18所科研机构,文献量占到43.75%;研究目标区域也以东部为主(52.2%),而对中西部生态敏感脆弱区研究较少;研究目的以景观规划为主,但针对物种保护的研究较弱,仅占11.25%,且主要关注大熊猫等被公众熟知的珍稀濒危物种;城市、城乡等人工景观是常见的景观研究类型,相比之下,自然景观所占比例较低;研究的空间尺度集中在5000 km2的中小尺度域,占72.5%,景观粒度以30 m的中等分辨率居多。识别出14种具体度量方法,常用的包括最小费用模型、基于图论原理的功能连接度指数和网络结构指数,以及景观格局指数等;关注功能性连接和多方法的综合应用已成为当前研究的趋势;度量方法的一些参数,如最小费用模型阻力赋值或距离阈值选择主要依据专家经验或已有文献,而针对目标物种采用实证研究的则较少。最后,对国内当前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不足展开讨论并展望了未来发展,以促进我国景观连接度后续研究。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的水域生态学研究在近几十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广东省拥有一批在水域生态学研究上颇具优势的科研单位,如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广东海洋大学、暨南大学水生生物研究中心以及其他省内或驻粤各高校的相关研究所或研究中心,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创新性成果。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生态科学》发表的与水域生态学相关的论文,可以看出广东省近年越来越重视水域生态学的相关研究,涉及海洋生态、淡水生态、河口与湿地生态、水域养殖生态等。广东省水域生态学研究中的一些课题仍需进一步地深化与加强,以缩短与国际研究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为我国水域生态学的发展做出更多开创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景观结构和空间格局一直是景观生态学的核心问题,图论的应用为景观格局的分析提供了一种研究框架,基于图论的景观图逐渐被应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连通性建模和景观规划的决策支持研究,景观图的表达、分析和应用已成为保护生物学和景观生态学研究的热点。本文首先介绍了景观图的图论基础,在Scopus数据库的基础上,检索了1993—2019年在标题、摘要和关键词中出现 “landscape graph”、“connectivity”和“network”词汇的257篇已发表的期刊论文。从年发文量、来源期刊、研究区域、研究机构、景观类型等方面分析了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分析发现,2017年之前,发表的期刊论文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2017年之后年发文量逐年下降;主要研究力量集中在美国、西班牙、法国、加拿大和中国,发文量占到86.8%。大部分研究成果发表在“Landscape Ecology”、“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和“Biological Conservation”期刊上。在研究内容上,景观图表达主要包括点的定义、边的度量和景观的模拟3方面,景观图分析研究包括分析指数、景观图划分两方面。我们重点关注了景观图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景观(生态网络)规划和管理、景观影响评价等科学与实践中的应用。基于图论的景观图通过帮助理解景观连通性变化、动物行为和栖息地保护,影响着保护科学和规划实践者。图论对保护科学和规划的影响来自于丰富的理论基础和成熟的研究方法,基于图论的景观图为景观结构和格局的生态学理解提供了跳板,并将继续成为全球研究人员和实践者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6.
In this work, I evaluate the impact of species distribution models (SDMs) on the current status of environmental and ecological journals by asking the question to which degree development of SDMs in the literature is related to recent changes in the impact factors of ecological journals. The hypothesis evaluated states that research fronts are likely to attract research attention and potentially drive citation patterns, with journals concentrating papers related to the research front receiving more attention and benefiting from faster increases in their impact on the ecological literature. My results indicate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umber of SDM related articles published in a journal and its impact factor (IF) growth during the period 2000–09. However, the percentage of SDM related papers in a journal was strongly and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the percentage of papers on climate change and statistical issues. The results support the hypothesis that global change science has been critical in the development of SDMs and that interest in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in particular, rather than the usage of SDM per se, appears as an important factor behind journal IF increases in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Finally, our results on SDM application in global change science support the view that scientific interest rather than methodological fashion appears to be the major driver of research attraction in the scientific literature.  相似文献   

17.
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CForBio)作为我国生物多样性科学综合研究平台, 其发展过程和研究成果对促进我国生物多样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掌握其研究态势与热点变化可为CForBio的长远发展以及其他生态监测研究提供参考。本文对2007-2017年间CNKI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CForBio发表的论文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文献计量分析。结果表明: 2007年以来, CForBio发表论文的数量整体上呈快速上升趋势, 从2007年的3篇增长到2017年的55篇, 其中SCI收录论文的增长较为明显(从2007年的1篇增长到2017年的34篇)。金光泽(70篇)、马克平(68篇)、郝占庆(68篇)等学者发表论文数量较多, 中国科学院的植物研究所(104篇)、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67篇)、华南植物园(59篇)等是CForBio中相对活跃的研究机构, 但各样地负责机构和学者间的合作仍较少, 跨机构间的协同研究还有待提高。CForBio的研究热点主要体现在树木空间分布格局、植物功能性状、树木密度制约、群落系统发育等方面, 为揭示我国不同气候带森林群落构建机制提供了大量的理论依据。未来CForBio的研究应加强国内外机构间的合作创新并建立数据共享途径, 注重近地面遥感、多源数据融合等新技术的应用, 在生物多样性格局的多尺度与多维度解析、植物-土壤反馈机制、树木冠层和根系的结构与功能等方向持续开展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中国园林生态学发展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艺婧  马锦义  袁韵珏 《生态学报》2013,33(9):2665-2675
运用文献计量等方法对已有科研成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近50年园林生态学科领域科研发展经过了起步探索(1962-1981)、缓慢发展(1982-2001)、快速发展(2002-2011)3个时期,园林生态学作为生态学一个新的分支学科,于20世纪90年代末初见端倪,作为一门新兴独立的应用生态学分支学科于21世纪初已基本形成.中国园林生态学领域的研究包括园林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关系问题、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关系问题以及园林生态系统与其他生态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关系问题.当代园林生态研究主要有生态效益研究、生物与环境研究、人的需求与行为研究、生态规划与生态管理研究4个方面,目前园林生态学研究主要侧重生物与环境研究和生态效益研究,两方面的研究成果占总体研究成果的76.3%.不同研究方面也有各自的侧重点,如生物与环境研究侧重对植物的研究,生态效益研究侧重净化环境、水土保持和防灾减灾,生态规划与生态管理研究则侧重生态规划与设计.对四个研究方面的论文主题词检索和高频主题关键词的分布进行统计,结果显示,研究的热点有多样性、群落、水土保持、防灾避险、净化环境、生态规划与设计等.对CNKI中4个研究方面成果中获基金资助项目论文进行统计(不排重),总体成果中基金项目论文所占比重为10.8%,国家和地方基金是园林生态学科研基金资助的主要来源,基金论文比例之和达到85.4%,且国家和地方基金资助论文较多的是“生态与环境研究”和“生态效益研究”,合计占基金论文79.1%.SCI-E中收录的文献基金论文率为47.1%,是CNKI数据库收录的文献基金论文率的4.3倍,且国际基金是基金论文的主要资助来源之一,说明中国园林生态学领域部分科研成果得到国际学界关注.基于CNKI相关主题词统计,“园林生态学”的研究成果只有“景观生态学”的1%,“城市生态学”的8.3%,“园林生态学”学科系统理论研究在相关生态学科研究中所占比重很低,其理论和方法研究还较薄弱.今后在进一步完善学科理论体系、持续开展生态效益和园林植物研究的同时,为更好地研究和解决人-自然复合生态系统问题,提供更多的科学理论支撑,还需拓展交叉生态心理学或环境心理学等其他相关理论,更多地关注人与环境互相作用关系以及生态规划与生态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既使环境更好地满足人的行为需求,也使人认识到改变一些行为能更好地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19.
基于Citespace软件的生态风险知识图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祝薇  向雪琴  侯丽朋  王保盛  唐立娜 《生态学报》2018,38(12):4504-4515
伴随着重大环境事件频发,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现象的日益严峻,生态风险研究受到各国学者和政府的广泛关注。对整个生态风险研究领域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旨在探究研究热点及趋势,归纳研究主题演进,了解当前国际研究现状。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为数据源,利用Citespace软件,绘制生态风险研究知识图谱,进行文献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1)国际生态风险研究的发文数量经历了缓慢增长-平稳增长-迅速增长3个阶段;(2)生态风险研究分为奠基期,成长期,拓展期3个阶段,各阶段研究热点不同,当前研究热点是"空间分布、生态系统服务、城市土壤、源解析、海洋沉积物";(3)生态风险研究由单一风险源、风险受体、小尺度的评价演化为多种风险源、多种风险受体的大尺度综合评价;(4)欧美国家、学者奠定了该领域的研究基础,中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