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2017年9月,广东省生态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和人文生态专业委员会联合从化区自然生态农业促进会、从化区退休科技工作者协会等单位,在广州市从化区举办了"发展微生物产业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主题的活动。来自从化区科协、从化区农业局等部门的领导,华南农业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  相似文献   

2.
华南生态秀河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少麟 《生态科学》2011,(Z1):87-92
文章以作者30年来在华南植物研究所生态学研究的工作与部分成果,反映了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30年来生态学科发展的趋势,并以折射广东省生态学会成立30年来生态学科之发展。文章综述认为,华南植物研究所生态科学的发展,与广东省乃至中国生态学学科发展是同步的,经历着由面上研究向定位研究的发展,定性研究向定量研究的发展,野外调查研究向野外实验生态研究的发展,以及中观研究向微观与宏观研究的发展。期间广东省的生态学工作者为学科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国际景观生态学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39,自引:13,他引:26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际景观生态学发展迅速.景观生态学研究最为活跃的地区集中在北美、欧洲、大洋洲(澳大利亚)、东亚(中国),表明景观生态学理论、方法和应用的广泛性和越来越高的认知度.从研究内容上看,景观生态评价、规划和模拟一直占居主导地位,其次是景观生态保护与生态恢复、景观生态学的理论探讨.随着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深入,以科学和实践问题为导向的学科交叉与融合不断加强,促进了景观生态学新的学科生长点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包括水域景观生态学、景观遗传学、多功能景观研究、景观综合模拟、景观生态与可持续性科学.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景观生态学研究也已经取得了长足进展,国际同行开始关注并在重要学术刊物上评介中国的景观生态学研究,标志着中国景观生态学已逐步走上国际舞台.然而,中国景观生态学进一步发展的挑战和机遇并存.中国科学家需要抓住人类对可持续发展和可持续性科学的共同夙求,放眼国际前沿、服务本土需求,从中国自身的特色出发,关注受人类干扰的和以人为主导的景观,以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的多尺度、多维度耦合研究为核心,区域综合与区内分异并重,推动综合整体性景观生态学的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渔业是大农业的一环。在充分合理的利用好水体自然资源,大力发展水产品生产的同时,认真保护好水域生态环境,这不仅是渔业的问题,也完全符合环保这项基本国策。研究渔业生态,发展生态渔业也是当今水产养殖发展的主要方向。“水体生态农业”是依据生态学原理,生态  相似文献   

5.
回顾与前瞻     
回顾与前瞻——广东省生态学会成立十五周年张宏达广东生态学会自1981年成立以来,积极推动了广东生态科学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速和深入,生态学的研究从基础理论逐步走向与生产实践相结合,解决应用生态的课题,并取得可喜的成绩。15年来,生态学在基础理...  相似文献   

6.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与加拿大拉瓦尔大学在海洋微生物酶结构方面经过6a的合作研究,目前完成了海洋微生物蛋白酶、脂肪酶、溶菌酶、酯酶和过氧化氢酶的纯化和晶体生长实验,获得了蛋白酶空间结构和活性催化位点。  相似文献   

7.
中国景观生态学发展历程与未来研究重点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景观生态学从其诞生到现在,已经历了70余年。中国景观生态学的发展从其引入,到发展、壮大、逐渐成熟,也经历了30余年。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中国景观生态学在跟踪国际前沿研究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开展了大量研究,在许多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简述了国际景观生态学会成立与发展过程,通过系统综述中国景观生态学文献,重点分析了中国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历程;根据中国景观生态学研究特点,将中国景观生态学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摸索与酝酿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前)、吸收与消化阶段(1980—1988年)、实践与迅速发展阶段(1989—2000)、发展与思索阶段(2001—2010)、思考与创新阶段(2011—?)。在此基础上,重点从土地利用格局与生态过程及尺度效应、城市生态用地与景观安全格局构建、景观生态规划与自然保护区网络优化、森林景观动态模拟与生态系统管理、绿洲景观演变与生态水文过程、景观破碎化与遗传多样性保护、多水塘系统与湿地景观格局设计、稻-鸭/鱼农田景观与生态系统健康、梯田文化景观与多功能维持、源汇景观格局分析与水土流失危险评价等方面系统分析了中国景观生态学研究的特点。最后从学科发展与理论研究、重点研究地区和应用实践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景观生态学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植被—林业生态三十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少麟  周婷 《生态科学》2011,(Z1):57-62
文章以广东省获自然科学奖和科技进步奖的国家成果奖和省部一等以上重大奖为主要内容,综述了植被-林业生态领域里广东省生态学科技工作者三十年来取得的重大成就.我省植被-林业生态学工作者,在全球变化生态学、生物多样性、恢复生态学和持续发展生态学等生态学前沿领域进行不懈的探索,在林业经营发展和生态建设中勇于实践,为创新学科前沿理论和支撑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正>2015年5月23—24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生态学学会和中山大学、广东省生态学会联合承办的第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分会场"经济高速发展下的生态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研讨会"在广州召开,来自全国的13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大会开幕式由中国生态学学会陈利顶秘书长主持,刘世荣理事长致开幕辞,分析了当今经济快速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和趋势,并对本次会议的支持单位和所有参会代表对中国生  相似文献   

10.
记述了南海北部近海水螅虫总纲4新种和2新纪录,即自育水母纲的顶胃穴水母岛Sminthea apicigastrica Xu,Huang et Du,sp.nov.,水螅水母纲的距拟双手水母Codonorchis calcariformis Xu,Huang et Guo,sp.nov.,南海多管水母Aequorea nanhainensis Xu,Huang et Du,sp.nov.,四手多管水母Aequorea tetranema Xu,Huang et Du,sp.nov.,深水拟单手水母Paragotoea bathybia Kramp,1942和母螅镰螅水母Zanclea medusopolypata Boero,Bouillon et Gravili,2000.并讨论了新种与近缘种的区别,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相似文献   

11.
黄体酮(P4)是一种类固醇激素。为了探究P4的内分泌干扰效应, 选择成年斑马鱼(Danio rerio)作为受试生物, 研究了P4对斑马鱼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轴)相关基因转录表达影响。成年斑马鱼在不同浓度P4(2、11和16 ng•L–1)下处理21 d。结果显示: 暴露于高浓度组的P4能够抑制雌鱼大脑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2(gnrh2)、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3(gnrh3), 卵泡刺激素(fshb)、雌激素受体1(esr1)基因的转录表达; 然而诱导了雄鱼大脑中fshb、黄体生成素(lhb)、雄激素受体(ar)基因的转录表达, 这些转录变化暗示了P4对成年斑马鱼有潜在的弱雄激素效应。此外, P4暴露对雌鱼卵巢和雄鱼精巢类固醇合成途径中固醇激素合成急性调节蛋白(star)、细胞色素p450介导侧链裂解酶(cyp11a1)、17α羟化酶(cyp17)、卵巢细胞色素P450芳香化酶(cyp19a1a)、11β羟化酶(cyp11b)、羟基类固醇3β脱氢酶(hsd3b)、羟基类固醇20β脱氢酶(hsd20b)、羟基类固醇17β脱氢酶3(hsd17b3)、羟基类固醇11β脱氢酶2(hsd11b2)以及受体信号途径中孕激素受体(pgr)、esr1、ar基因的转录表达没有显著影响。可见, 在P4暴露下, 斑马鱼大脑比性腺更加敏感。总而言之, P4能够改变斑马鱼大脑中HPG轴相关基因的转录表达水平, 进而对斑马鱼的内分泌系统具有潜在的危险。  相似文献   

12.
基于GAM模型的阿拉伯海鲐鱼渔场分布与环境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16-2017年中国印度洋围拖网生产数据以及同期的海表温度、叶绿素、表层海流和海面高度数据,采用广义加性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GAM)建立了围网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CPUE)对海洋环境的非线性响应模型,分析了阿拉伯海鲐鱼(Scomber australasicus)渔场分布与海洋环境关系.结果表明:空间因子和环境因子对阿拉伯海鲐鱼渔场有显著影响,GAM模型的方差解释率为30.1%;印度洋季风对鲐鱼CPUE影响大,鲐鱼CPUE在印度洋东北季风高,在夏季季风低;全年阿拉伯海鲐鱼围网渔场主要分布在60°E、13°N-15°N斜向椭圆区域;模型表明,鲐鱼渔场适宜海表温度为26~28℃,叶绿素浓度0.2~0.5 mg·m^-3,海面高度0.2~ 0.4 m;影响鲐鱼渔场的因子按重要性依次为海面高度、经纬度、海表温度和叶绿素浓度.  相似文献   

13.
This study reviews the Ptilocodiidae from South China Sea,including three species.The diagnoses of the family and each genus are provided.A new genus,Tregouboviopsis Guo,Xu & Huang,gen.nov.is erected,based on the monotypy,Tregouboviopsis perradialis (Xu,Huang & Du,2012) comb.nov.,which is transferred from the genus Tregoubovia.A free eumedusoid ofHydrichthella ocellata Xu,Huang & Wang,sp.nov.is described in the present paper.A key to known genera of family Ptilocodiidae is presented.All type specimens are deposited in the South China Sea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Chinese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  相似文献   

14.
于2017年5和6月以及9和10月在怒江西藏段收集了怒江裂腹鱼(Schizothorax nukiangensis)194尾、裸腹叶须鱼(Ptychobarbus kaznakovi)152尾,热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thermalis)117尾。综合运用3种多元分析方法分析3种鱼类摄食及消化器官形态的种间差异,结果显示,主要种间差异部位为头部及肠道;种间形态指标均为显著性差异(P <0.05);3种裂腹鱼的头部形态已有了一定程度的分化。鱼类食物组成及食物竞争情况研究表明,怒江裂腹鱼和裸腹叶须鱼属杂食性偏动物食性鱼类,两者食物重叠指数较高(0.91);热裸裂尻鱼属杂食性偏植物食性鱼类。食物多样性指数的种间差异明显。3种裂腹鱼营养及空间生态位均有分化,摄食与水温、流速和海拔等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家蚕Bombyx mori的潜在驯化基因——转录因子ZnF-706在鳞翅目(Lepidoptera)昆虫进化过程及家蚕驯化过程中的分子进化格局;并基于CRISPR/Cas9家蚕基因组编辑平台,探讨ZnF-706基因在家蚕中的功能。【方法】首先分析了家蚕ZnF-706序列特征,并利用已发表芯片数据调研该基因在家蚕幼虫组织中的表达格局;利用Phylogenetic Analysis byMaximum Likelihood (PAML)分支检验方法,分析该基因在鳞翅目不同类群中的分子进化格局。基于已发表的家蚕-野桑蚕Bombyx mandarina群体基因组多态性数据,对ZnF-706进行基因区域人工选择信号分析;对ZnF-706基因上游2 kb的调控区域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频率检测,发掘在家蚕群体中固定下来的突变位点;针对突变位点所在区域进行转录因子结合活性预测。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敲除ZnF-706基因,获得纯和突变体;以野生型家蚕为对照,检测突变体的茧重及蛹重变化。【结果】家蚕ZnF-706的编码蛋白具有典型的锌指蛋白结构域。ZnF-706在家蚕5龄第3天幼虫各组织中广泛表达,尤其表皮、脂肪体和生殖腺中有很高的表达量;该基因在鳞翅目、蚕蛾总科(Bombycoidea)及天蚕Antherea yamamai 3个分支中均呈现快速进化信号,在家蚕中有强烈的人工选择信号。该基因所在基因组区域的家蚕-野桑蚕种群分歧度参数Fst明显升高,家蚕群体中的群体多样性π明显降低,表明它位于一个选择扫荡区域内;该基因在家蚕-野桑蚕中的9个SNP位点存在于上游调控区,并位于转录因子结合活性区域内。该基因的纯合家蚕突变体ΔZn F-706生存力减弱,并且茧重以及蛹重与野生型家蚕相比都显著降低。但与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中不同的是,家蚕中该基因的突变并不致死。【结论】ZnF-706可能在鳞翅目尤其是泌丝昆虫中进化,并在家蚕驯化过程中受到选择压力,提示其对于特征性状茧丝的变异可能发挥作用。该基因可能通过对丝蛋白基因的直接调控,或通过影响家蚕的生长发育而间接地影响茧丝性状。本研究不仅为探究家养动物人工选择机制提供了来自昆虫类材料的独有证据,也为后续深入开展家蚕重要经济性状的转录调控研究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褐飞虱响应麦黄酮刺激的分子机理,应用差异蛋白质组学方法分析褐飞虱唾液腺响应麦黄酮刺激处理的蛋白质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麦黄酮处理褐飞虱6 h差异蛋白数量90个,其中上调蛋白62个,下调蛋白28个;处理褐飞虱24 h差异蛋白数量27个,其中上调蛋白10个,下调蛋白17个,6 h的差异蛋白数量显著大于24 h。麦黄酮处理可以引起褐飞虱唾液腺丝氨酸蛋白酶及其同系物产生显著变化。通过对差异蛋白进行GO功能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发现麦黄酮处理褐飞虱引起褐飞虱唾液腺蛋白变化主要集中在应激蛋白和代谢这两大类上,分别占了所有差异蛋白的50%以上,麦黄酮处理引起褐飞虱唾液响应蛋白主要参与了氨基酸代谢、唾液分泌系统、能量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等通路。  相似文献   

17.
果实蝇Bactrocera是危害经济作物的一类重要农业害虫,研发有效的果实蝇防控技术是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雄性不育技术是防控果实蝇高效绿色的防控方法。深入研究果实蝇求偶行为是雄性不育技术顺利开展的前提,也能为开发新防控技术提供有效的生物学靶标。本文将以果蝇研究作为对照,对果实蝇求偶行为与求偶歌的研究相关进展进行总结。果实蝇求偶行为基本属于预交配求偶行为,但其求偶歌中是否具有物种特异性的特征参数还有待验证。这为下一步开展果实蝇求偶行为与求偶歌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基本依据与方向性引导。  相似文献   

18.
1 South China Botanical Garden,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Guangzhou 510650, China; 2 Graduate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 China; 3 Key Laboratory of Plant 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South China Botanical Garden,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Guangzhou, 510650, China; 4 Institute of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Ecology,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42, Ch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