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8 毫秒
1.
目的探讨常见毛囊细胞角蛋白在毛囊周期中的表达特征。 方法取毛囊发育期、生长期启动、生长期、退化期和静止期的小鼠皮肤,石蜡切片后通过免疫荧光的方法,检测细胞角蛋白Krt5、Krt6、Krt10、Krt14、Krt15和Krt19的表达情况。 结果Krt5在静止期和生长期启动表达于所有毛囊上皮细胞,在其他时期表达不一致;Krt6表达于所有时期的外根鞘细胞和内根鞘细胞;Krt10表达于生长期和退化期的毛母质和内根鞘细胞,在其他时期表达不一致;Krt14在生长期和退化期表达于所有毛囊上皮细胞,在其他时期表达不一致;Krt15和Krt19表达于毛囊发育期、生长期启动和静止期的毛囊隆突区细胞,在生长期和退化期表达不一致。 结论角蛋白作为毛囊结构或毛囊干细胞标记物仅适用于特定的毛囊周期。研究者在使用毛囊角蛋白作为标记物时,应首先明确其在毛囊周期中的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2.
毛囊干细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囊干细胞被认为是具慢周期性特点,但特定条件下具有较高增殖能力和克隆形成潜能的细胞。它们在形态学和生物化学上处于较原始的状态,常具有多潜能性。利用干细胞标记技术和克隆形成能力检测手段,人们发现毛囊干细胞主要存在于位于毛囊上半部的隆突部位。毛囊干细胞潜在的分子标记包括β1-整合素、α6-整合素、CD71、角蛋白19、p63和CD34,而在体内和体外它们的分子标记也不尽相同。毛囊隆突部位的干细胞能够分化成表皮、上皮性毛根鞘、发杆和皮脂腺。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它们具有分化成其他多种细胞系的能力。对于在毛发形态形成和生长周期中毛囊干细胞的行为,研究者们提出了多种假说,包括隆突激活假说和干细胞迁移假说。如今,毛囊干细胞主要应用于制备皮肤的代替品。  相似文献   

3.
毛囊干细胞是一类位于毛囊隆突区的成体干细胞,对毛囊的周期性生长,表皮和皮脂腺的更新以及皮肤损伤后修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毛囊干细胞的标记物是对毛囊干细胞进行分离和鉴定的重要依据,对毛囊干细胞的基础研究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寻找特异性较高的毛囊干细胞标记物成为了近年的研究热点。本文按毛囊干细胞标记物在细胞中所处部位进行分类,将其分为位于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的标记物,综述了目前国内外主要采用的整合素、角蛋白、CD34、CD200等标记物以及新发现的Lgr5、Sox9、Tcf3等基因标记物。  相似文献   

4.
毛囊干细胞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囊干细胞定位在毛囊隆突部,该部位细胞具有其它成体干细胞的共同特性,即慢周期、未分化、自我更新能力及体外增殖能力强等。CD34,K15,K19和Nestin可能作为毛囊干细胞的表面标记。毛囊干细胞在体外可诱导分化为神经元细胞,神经胶质细胞,角化细胞,平滑肌细胞和黑色素细胞等,而在体内(移植后)可分化为神经元、黑色素细胞等。在毛囊干细胞信号调控中涉及到许多的调控信号,主要包括WNT信号、BMP信号和NFATc1等基因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该研究旨在体外分离培养和鉴定阿尔巴斯绒山羊胎儿皮肤干细胞,为绒毛生长相关研究提供实验材料。以阿尔巴斯绒山羊胎儿皮肤为样本,酶消化和IV型胶原黏附法获得较纯的皮肤干细胞。通过形态学观察、生长曲线、细胞免疫组化、实时定量PCR和体外分化等方法探讨皮肤干细胞体外培养方法和生物学特性。结果发现,皮肤干细胞形态较小,铺路状生长,折光度高且黏附能力强,在体外培养至20代未出现明显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胎儿皮肤干细胞阳性表达Krt15、CD34和Itgβ1。Krt15、CD34和Itgβ1 m RNA相对水平分别为绒山羊角质细胞的5.56、24.37和7.22倍(P0.01)。体外成骨诱导Von Kossa染色呈阳性;成软骨诱导阿尔新蓝染色呈阳性;成肌诱导后,Hoechst 33342染色观察到细胞融合的发生,Myo G免疫组化染色呈阳性。结果表明,成功建立了阿尔巴斯绒山羊胎儿皮肤干细胞系。  相似文献   

6.
探讨阿尔巴斯绒山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Arbas cashmere goat 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g BMMSCs)体外分离培养,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系统的鉴定,进一步深入分析体外诱导时多向分化相关基因动态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原代培养的g BM-MSCs呈梭形或纺锤形、放射状排列的细胞集落,能够连续稳定传代至15代以上;免疫荧光及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g BM-MSCs表达间质系特异性表面标志物,如:CD13、CD29、CD44、CD106、CD90及CD166,不表达造血干细胞表面标志物CD45及CD34;体外诱导实验证实该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能够向脂肪细胞、成骨细胞和软骨细胞分化;荧光定量PCR实验结果显示,g BM-MSCs多向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随着诱导天数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实验结果证实阿尔巴斯绒山羊骨髓中分离培养的细胞具备g BM-MSCs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7.
毛囊隆突(bulge)是毛囊干细胞特定的微环境,它维持并调节干细胞的特性,使干细胞在静息态、自我更新和分化上保持平衡。现重点从毛囊隆突的物理结构上来简要揭示微环境对干细胞的调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角蛋白15(K15)在大鼠皮肤发育中的表达状况,定位表皮干细胞.方法以不同年龄大鼠背部皮肤为标本,用组织学方法,观察出生后大鼠皮肤的形态发育变化;以K15单克隆抗体为一抗,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K15在大鼠皮肤中的表达状况.结果(1)组织学方法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大鼠背部表皮细胞层数逐渐变少;在毛囊的生长周期中,以隆突区为界,毛囊上段为恒定区,下段呈周期性变化(2)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毛囊隆突区细胞胞浆表达K15,随年龄的增长,K15阳性细胞出现在毛母质细胞区、毛囊外根鞘和表皮基底层.结论表皮干细胞位于毛囊隆突区,与表皮的更新和毛囊的周期性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9.
实验旨在研究绒山羊(Capra hircus)毛囊生长相关基因的表达规律,为绒山羊分子育种提供参考。本实验采用RT-PCR、组织免疫荧光、Western blot等方法,研究神经营养素受体P75NTR在辽宁绒山羊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在毛囊生长周期的三个时期,均监测到P75NTR mRNA及蛋白的存在,P75NTR的荧光信号在退行期要强于其他两个时期,且在退行期毛囊外根鞘细胞中检测到P75NTR的高表达。以上结果表明,P75NTRmRNA及蛋白的表达与毛囊生长周期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P75NTR受体在绒山羊的毛囊周期性变化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以胎牛为实验动物,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定性检测β-catenin在胎牛蹄边缘表皮和毛囊形态发生中表达的时空变化,探讨胎牛蹄边缘毛囊形态发生中β-catenin表达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显示:β-catenin在胎牛蹄边缘毛囊形态发生早期(68~93天)表达于表皮、基底层、基板和毛芽中,其中基底层、基板、毛芽中呈强阳性,表皮中呈中阳性;在毛囊形态发生中期(94~184天)表达于基底层、表皮和毛钉中,其中基底层、表皮、隆突区、内外根鞘和漏斗部呈中阳性;在毛囊形态发生晚期(184~225天)只在表皮及基底层有表达,其中基底层呈弱阳性,表皮呈强阳性.β-catenin表达的时空变化规律提示,在胎牛蹄边缘毛囊的形态发生过程中β-catenin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已知绒山羊毛囊的发育受Wnt等信号通路控制,但Wnt通路相关基因在绒山羊胚胎毛囊启动和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文采用RNA-Seq技术对45 d,55 d和65 d的绒山羊胚胎体侧皮肤进行了转录组测序,鉴定Wnt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 RNA- Seq技术结合blast搜索,将转录组有效测序数据与云南黑山羊参考基因组序列(http://goat. kiz.ac. cn/GGD/download.htm)比对,获得了已知的Wnt通路(pathway hsa04310)中的123个相关基因(86.0%)。进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验证了差异表达的Sfrp4、Wnt3、Wnt10a(上调)和Apc2(下调)基因在绒山羊胚胎不同时期皮肤中的表达量,初步探索了绒山羊毛囊在胚胎期启动、发育过程中,Wnt通路部分基因的表达模式,为进一步研究Wnt通路部分基因在绒山羊胚胎毛囊启动、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有意义的线索。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简单、可靠的毛囊干细胞体外定向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方法。方法无菌条件下切取1周龄SD大鼠触须部皮肤,Dispase酶和Ⅳ型胶原酶混合液消化,显微镜下分离毛囊隆突部,改良的组织块贴壁法培养rHFSCs,差速贴壁法纯化,流式细胞仪检测及细胞免疫荧光染色联合鉴定。用含10 ng/ml和20 ng/ml VEGF165作为主要诱导因子将细胞分为两种浓度组别,不传代的情况下分别在1、2、3周内观察诱导后细胞形态;通过流式细胞和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分化效率;选取最佳诱导因子浓度和工作时间,对诱导后的细胞进行体外官腔形成实验,并在透射电镜下观察W-P小体。流式细胞术检测分化效率实验数据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独立t检验。结果分离、培养、纯化的rHFSCs克隆能力好,活力强,生长曲线呈S型。流式细胞及免疫荧光染色联合检测β1(98.9%)、α6整合素(97.9%),CK15(68.1%)、P63(98.5%)呈高表达,阴性表达CD31(13.6%)、VE-cadherin(17.9%)。在诱导液的作用下,两组细胞从1周到3周后,均由扁平铺路石样改变到完全被长梭形样细胞占据。流式细胞及免疫荧光染色检测CD31和VE-cadherin显示,CD31在诱导1周时表达最强,两种诱导因子比较无差异[(65.27±0.57%)vs(66.13±0.60)%,t=1.812,P=0.145]。而VE-cadherin在诱导1周时表达也最强,10ng/ml要优于20ng/ml VEGF165的诱导作用[(95.57±0.85)%vs(78.10±1.25)%,t=19.977,P=0.001]。10 ng/ml VEGF165诱导1周后的细胞体外管腔形成实验阳性,在透射电镜下可以观察到内皮细胞特有结构W-P小体。结论毛囊干细胞体外在10ng/ml VEGF165的诱导下,1周后可成功得到性能良好的血管内皮细胞。可为组织工程血管、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疾病等提供理想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探索阿尔巴斯白绒山羊成体干细胞和胎儿成纤维细胞体外生长、增殖能力和胚胎干细胞特性的差异,为成体干细胞的应用提供新的理论基础。研究以胎儿成纤维细胞(fetal fibroblast cells,FFCs)作为对照,检测阿尔巴斯白绒山羊3种成体干细胞,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和肌肉卫星细胞(muscle-derived satellite cells,MDSCs)中多能性(NANOG,OCT4,SOX2)、增殖(TERT,PCNA)、凋亡(P53,BAX)基因的转录和表达。表明g ADSCs、g BMSCs和g MDSCs低表达NANOG、OCT4和SOX2,与g FFCs没有明显差异;TERT在g BMSCs和g MDSCs中的表达量高于g FFCs中的表达量,而在g ADSCs中的表达量则低于g FFCs;PCNA和BAX在g FFCs和g MDSCs中高表达,在g ADSCs和g BMSCs中低表达;P53在g BMSCs中的相对表达量较高,在g FFCs、g ADSCs和g MDSCs中的相对表达量均较低。现象表明,在一定程度上成体干细胞的胚胎干细胞特性及增殖能力优于胎儿成纤维细胞。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并优化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离纯化方法,并对其表面标志与多向分化潜能进行鉴定。方法:收集健康足月产胎儿脐带组织,采用组织块贴壁法进行原代培养,流式细胞仪对其表面标志进行检测,通过向成骨成脂分化对其多向分化潜能进行鉴定,RT-PCR对其干细胞特性基因Oct4、Nanog、Sox2、Nestin进行检测。结果: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可在2周左右获得大量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的细胞经流式细胞仪检测,高表达CD29、CD44、CD105、CD106,低表达CD34、CD45;经成骨成脂诱导2周后可分化为成骨细胞和成脂细胞,RT-PCR检测发现原代细胞表达Oct4、Nanog、Sox2、Nestin基因。结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在体外扩增培养,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可作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5.
该实验以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为研究对象,探讨维生素A对其体外培养的影响。结果显示,添加维生素A培养后,hUCMSCs仍维持其本身生物学特性,表达其标记基因CD29、CD44和干细胞标记基因Oct4、Sox2、Nanog。维生素A促进hUCMSCs的体外增殖,上调增殖基因PCNA、C-myc和干细胞标记基因Nanog的表达,下调凋亡基因Bcl-x的表达。该研究证明了维生素A具有促进hUCMSCs增殖和维持其干细胞特性的作用,对继续探索hUCMSCs的体外快速增殖和维生素A对hUCMSCs增殖调控的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该实验以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为研究对象,探讨维生素A对其体外培养的影响。结果显示,添加维生素A培养后,hUCMSCs仍维持其本身生物学特性,表达其标记基因CD29、CD44和干细胞标记基因Oct4、Sox2、Nanog。维生素A促进hUCMSCs的体外增殖,上调增殖基因PCNA、C-myc和干细胞标记基因Nanog的表达,下调凋亡基因Bch的表达。该研究证明了维生素A具有促进hUCMSCs增殖和维持其干细胞特性的作用,对继续探索hUCMSCs的体外快速增殖和维生素A对hUCMSCs增殖调控的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并优化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离纯化方法,并对其表面标志与多向分化潜能进行鉴定。方法:收集健康足月产胎儿脐带组织,采用组织块贴壁法进行原代培养,流式细胞仪对其表面标志进行检测,通过向成骨成脂分化对其多向分化潜能进行鉴定,RT-PCR对其干细胞特性基因Oct4、Nanog、Sox2、Nestin进行检测。结果: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可在2周左右获得大量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的细胞经流式细胞仪检测,高表达CD29、CD44、CD105、CD106,低表达CD34、CD45;经成骨成脂诱导2周后可分化为成骨细胞和成脂细胞,RT-PCR检测发现原代细胞表达Oct4、Nanog、Sox2、Nestin基因。结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在体外扩增培养,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可作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出生后小鼠不同部位皮肤毛囊早期发育生长差异及细胞色素C的表达分布。方法对新生1~9日龄的KM小鼠背部、尾部和触须部皮肤取材,进行HE染色,用二步法免疫组织化学对组织进行细胞色素C进行表达分布检测。结果新生小鼠不同部位皮肤毛囊发育差异很大,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形态差异上,而发育时间的差异也十分明显。小鼠出生后背部皮肤和尾部皮肤的毛囊发育都经过了一个非线性的发育和生长期,过了非线性的发育和生长期才开始快速生长,相比较尾部发育略迟于背部。触须部毛囊发育特征和背部尾部差异很大,一出生便可看到较成熟的触毛,没有经过稳定期便开始发育。结论通过形态学比较,结合CytC表达分布水平,发现新生小鼠不同部位皮肤毛囊早期发育存在形态和时间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在软骨发生过程中基因突变引起骨骼畸形躯干发育异常。在患者体内首次发现了转录因子Sox9。随着后续研究,在胚胎发育中证明了Sox9是细胞命运决定因子。胚胎发育时期,Sox9能使不同胚层的细胞向特定的组织分化。最新的研究发现,在一些由内胚层和外胚层发育而来的成体组织和成体干细胞中Sox9仍表达。这表明Sox9在成体细胞维持和特化中起作用。Sox9功能多样性应结合转录后调控、结合蛋白、所表达的组织类型来解释。因其在胚胎和成体中的重要作用,Sox9异常表达会引发多种疾病。这篇综述总结了Sox9在细胞命运决定、干细胞学和人类疾病中的多种不同功能,希望对今后Sox9在干细胞失调或器官损伤引起的疾病治疗研究提供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PF4及其小肽PF417 70对新鲜脐血CD34+细胞的趋化作用及对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磁珠法 (MACS)分选CD34+细胞 ,利用Transwell穿孔板测定PF4对CD34+细胞的趋化作用 ;流式细胞仪检测免疫荧光标记的粘附分子及CXCR4的表达。结果 :①PF4对脐血CD34+细胞有趋化作用 ,PF4组的趋化百分比为 15 7.43%± 5 0 .0 6 %(P <0 .0 5 ) ,PF417 70组为 187.0 2 %± 10 .6 9%(P <0 .0 5 )。②PF4作用于CD34+细胞时 ,CD49d和CXCR 4表达增加 ,对其它粘附分子CD31,CD44 ,CD11a ,CD6 2 p ,CD6 2E的表达没有影响。 结论 :PF4对脐血CD34+细胞有趋化作用 ,促进整合素CD49d及CXCR4的表达 ,PF4有助于脐血干细胞的归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