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睡莲科三属植物叶的比较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睡莲科的睡莲属、莼菜属和萍蓬草属三属植物叶的比较解剖学特征。结果表明,莼菜属叶柄仅具一个维管束,其余二个属均有数个维管束,且维管束为有限的、星散排列,这一特征与单子叶植物的很相似;叶柄基本组织中,除萍蓬草属无气道外,其它两个属均有气道;在睡莲属和萍蓬草属中存在星状石细胞,而莼菜属中则无此细胞;莼菜属和萍蓬草属具腺毛,睡莲属无腺毛。由于睡莲科此三属植物叶的解剖学特点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认为睡莲科的这三属可能来源于不同的祖先,因此建议将莼菜属和萍蓬草属从睡莲科中分离出来。分别独立为莼菜科和萍蓬草科。  相似文献   

2.
睡莲科的系统发育:核糖体DNA ITS区序列证据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以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为外类群,使用PAUP4.0b4A软件对睡莲科Nymphaeaceae植物7属11个代表种的ITS区序列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采用最大简约法分析获得了3个最简约树,步长为1125,一致性指数(CI)和维持性指数(RI)值分别为0.7618和0.7214。利用3个最简约树获取严格一致树。结果表明:(1)莲属Nelumbo位于系统树的基部,自展支持率为100%,可从睡莲科中独立出来成立莲科Nelumbonaceae和莲目Nelumbonales;(2)萍蓬草属Nuphar是一单系类群,位于分支Ⅱ的基部,并和睡莲科其他属(不包括莲属)植物聚在一起构成姐妹群,故萍蓬草属仍应置于睡莲科中;(3)水盾草属Cabomba和莼菜属Brasenia聚成一小支并构成姐妹群,自展支持率为99%,说明这两属之间亲缘关系较近;(4)睡莲属和芡实属Euryale、王莲属Victoria聚成一小支并构成姐妹群,自展支持率为94%,说明三者亲缘关系较近,仍应置于睡莲科中。  相似文献   

3.
睡莲科的核型分析及其分类学位置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睡莲科6属6种代表植物的核型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它的分类学位置。结果如下:莲2n=16=9sm+4m+3st;王莲2n=24=8sm+8m+8T,蓝睡莲2n=28,可配成14对,染色体小,第l号染色体上有2条随体;萍蓬草2n=34=18m+16sm;芡实2n=58,可配成29对,染色体小,第l号染色体有2条随体,莼菜2n=72,可配成36对,染色体按大小可分成大,中、小三个类别。除莲外,其它5种植物的核型为首次报道。莼菜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n=72和国外报道的2n=80不相一致。莲的染色体以及形态学特征和其它睡莲科分类群显著不同,可将其从睡莲科中独立出来,并成立莲科和莲目。原归属于睡莲科的分类群仍组成睡莲目,并分别置于莼菜科和睡莲科。  相似文献   

4.
睡莲科的核型分析及其分类学位拿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对睡莲科6属6种代表植物的核型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它的分类学位置,结果如下,莲2n=16=9sm+4m+3st;王莲2n=24=8sm+8m+8T;蓝睡莲2n=28,可配成14对,染色体小,第1号染色体上有2条随体,萍蓬草2n=34=18m+16sm;芡实2n=58,可配成29对,染色体小,第1号染色体有2条随体,莼菜2n=72,可配成36对,染色体按大小可分成大、中、小三个类别。除莲外,其这  相似文献   

5.
从植物化学成份的比较看单子叶植物的起源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单子叶植物和毛茛科以及”睡莲目”植物中生物碱、甾体化合物、三萜化合物、氰甙 和脂肪酸等五类化学成份的比较分析,作者认为毛茛科与百合目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因而支 持单子叶植物毛茛—百合起源的主张,不赞同苏联学者Takhtajan关于单子叶植物莼菜—泽泻起源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对萍蓬草〔Nupharpumilum(Thimm.)DC.〕根、茎、叶的形态结构和腺毛的发育进行形态解剖观察分析。茎中维管束散生、无形成层。茎端周围及幼叶、叶柄部位着生能分泌粘液的腺毛。不定根为多元型,有髓;侧根对着原生木质部脊着生,根表面具短缩的根毛;根顶端原始细胞具有分层特征,属封闭型。  相似文献   

7.
走进莼菜科     
莼菜科(Cabombaceae)很小,只有2属约8种。其中莼菜属(Brasenia)为我们所熟悉。分布美洲、亚洲和大洋洲,为水生植物。它的体态,花、果、形态结构有其各自特点,不同分类学家对它的分类位置历来不统一。莼菜科为什么搬了家?德国恩格勒系统早将莼菜属归入毛茛目睡莲科内,只作为一个亚科处理,这大概是由于莼菜属为水生草本,有浮于水面的盾状的叶子,加上其花有离生心皮,子房上位,颇似莲属(Nelumbo)的缘故。到1926年英国哈钦松发表《有花植物科志双子叶植物》一书,在书中公布了哈钦松系统。其中莼菜属等2属已共同独立为科,名叫莼菜科并归入毛茛目…  相似文献   

8.
荷花与莲     
正荷花与睡莲同为水生植物,因两者的叶及花的形态相似,不仅普通人经常无法识别,还长期被经典分类学家归为同一科——睡莲科。但随着后来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证明莲属植物与睡莲属存在巨大区别,应从睡莲科中独立出来,成为莲科。荷花同睡莲的主要识别特征在于:前者为挺水植物,立叶及花均高高伸出水面,叶片不开裂;后者为浮水植物,叶片及花浮于或略高水面,叶片均有一半径深度V字开口或裂缝。最简单的办法判断,睡莲的叶片肯定有开口,  相似文献   

9.
对萍蓬草(Nupharpumilum(Thimm.)DC)根,茎,叶的形态结构和腺毛的发育进行形态解剖观察分的,茎中维管束散生,无形成层,茎端周围及幼叶,叶柄部位着生能力分泌粘液的腺毛,不定根为多元型,有髓;侧根对着原生木质部脊着生,根表面具有短缩的根毛,根顶端原始细胞具有分层特征,属封闭型。  相似文献   

10.
萍蓬草的开发与利用彭海鹏(湖南省进出口公司,长沙410001)萍蓬草(Nupharpumilum)属睡莲科植物。湖南省分布有萍蓬草、中华萍蓬草、贵州萍蓬草三个品种。别名:黄金莲、鱼虱草、白鳞藕、冷骨风、水荷藕、百莲藕等,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每年3月...  相似文献   

11.
孙阎  张欣欣  王臣  刘玫  刘鸣远 《植物研究》2007,27(4):412-415
研究了中国睡莲科的3属3种即芡(Euryale ferox Salisb.)、睡莲(Nymphaea tetragona Georgi)和萍蓬草(Nuphar pumilum (Hoffm.) DC.)的胚、胚乳及外胚乳。它们的胚的共同特点是苗端发育良好,特别是胚芽具2~4枚胚芽叶,而根端滞育。三个种皆既有胚乳,又有外胚乳,但在成熟种子中作为胚的营养组织则胚乳弱育而外胚乳发达。最后对上述特点在系统发生中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睡莲属植物花粉形态特征,研究利用扫描电镜对18种或品种睡莲属植物的花粉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并对花粉形态及其种间亲缘关系进行分析,同时利用离体萌发法对睡莲品种‘彼得’的花粉活力进行测定,为睡莲杂交育种亲本的选择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18种或品种睡莲属植物的花粉均为单粒花粉,形态均为近球体或扁球体,其中巨花睡莲花粉粒最大,体积指数为30.3;埃及白睡莲花粉粒最小,体积指数为19.2。(2)花粉外壁纹饰类型繁多,包括网纹状、小颗粒状、瘤状、小柱状、长条状、微波纹起伏状。(3)根据聚类分析可将18种或品种睡莲属植物分为4个类群,其中Nymphaea亚属与Brachyceras亚属间亲缘关系最近。(4)‘彼得’的花粉离体萌发率高,可达95%以上。研究认为,睡莲属植物的花粉形态特征,特别是花粉萌发沟类型、外壁纹饰等特征可作为睡莲属植物种间分类、亚属间以及种间亲缘关系、系统进化规律的关键证据。  相似文献   

13.
河南猕猴桃属叶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致明   《广西植物》1988,(2):153-164
本文对河南猕猴桃属Actinidia 14种及变种进行了叶的解剖学观察,结果发现: (1)、果枝叶柄的中心维管束沿着由弧形到圆形,再到圆形具髓内维管束的方向演化;(2)、叶柄近轴皮层中的2个小维管束的发生和连接方式与侧脉相同,为侧脉的一部分;(3)、本属植物叶片横切面的构造可分为三种类型: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分化不明显的高山阴生型,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同样发达的中生型,以及栅栏组织特别发达、海绵组织退化的阳生型。引种驯化时要考虑种间这种不同的生态习性。中华猕猴桃(A.chinensis planch.)果枝叶与营养枝叶差异明显,前者叶的同化组织和输导组织都较后者发达,生产上可作为参考;(4)、脉间区由网眼缺乏一个或几个边缘、脉梢分离末端较多的不完全发育的类型,经过一个中间类型,向网眼大小、形状均匀一致的发育完全的类型过渡;(5)、中间的亲缘关系和毛基部细胞的形状、列数、排列等有密切的关系。亲缘关系较近的种类,其表皮毛也具有相似或相等的基细胞形状、列数等。  相似文献   

14.
该文采用光学显微镜,首次对九种瘤足蕨属植物的叶柄和羽片横切面进行了解剖学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九种瘤足蕨属植物在叶柄中部横切面的表皮、基本组织和中柱以及营养叶羽片的表皮、叶肉和主脉等结构特征是相似的,如叶柄中部横切面的表皮不被毛或是鳞片,表皮细胞形状呈类圆形,具有厚壁组织,中柱为周韧型维管束;营养叶羽片横切面的气孔只分布于下表皮,表皮细胞形状呈扁平状,主脉的结构类型属于周韧型维管束。在系统的演化中,瘤足蕨与桫椤科植物有一定的亲缘关系,两者既有相似的特征但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支持瘤足蕨属是一个自然分类的观点。九种瘤足蕨属植物叶柄中部横切面形状有梯形、椭圆形和三角形,叶柄中部横切面维管束的形状成"U"字形、"V"字形或"品"字形;维管束数目1个或3个;维管束结构中的木质部成"八"字形、"U"字形或"一"字形;羽片主脉下侧形成了以三角形、弧形或梯形的突起;叶柄中的木质部形态有两种,即典型的海马形状以及非典型的海马形状,其中典型的海马形状的特点为叶柄的木质部两侧都呈现弯曲成钩的形态,非典型的海马形状特点为2个木质部束的两侧都未出现弯曲成钩的形态或者是其中的一个木质部一端无弯曲成钩的形态,这些形态解剖特征稳定且具类群特异性,为瘤足蕨属植物的分类和系统学研究提供了新的依据。同时,依据其叶柄和羽片横切面解剖叶柄学特征列出了瘤足蕨属植物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5.
木犀属植物叶柄的比较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木犀属(Osmanthus)26种植物叶柄的解剖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木犀属植物叶柄的解剖特征存在比较丰富的变异,叶柄横切面形状有3种类型(U型、V型、Y型),周缘波状、浅波状或近平滑;表皮毛有或无;维管束一般为1大2小,维管束轮廓在种问变异丰富,维管束类型有周韧、近周韧、外韧3种;小叶月桂、牛矢果、厚边木犀、美洲木犀叶柄中央具髓腔,部分种叶柄有硬化细胞或石细胞存在.木犀属植物叶柄的解剖结构特征比较稳定,可作为该属的分种特征.  相似文献   

16.
睡莲科的属间关系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本文用谱系分支法分析睡莲科的属间关系,35个衍征中,分析了31个特征的进化趋势,根据分析将睡莲科提升为睡莲目,分为3个科,莲科、水盾草科、睡莲科。  相似文献   

17.
碧波仙子——睡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分布与学名来源睡莲,是睡莲科睡莲属(Nymphaea)植物的泛称。全世界睡莲属植物有40-50种,我国有5种。按其生态学特征,睡莲可分为耐寒、不耐寒两大类,前者分布于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后者分布于热带地区。睡莲属植物的学名Nymphaea源于拉丁语Nymph,意为居住在水乡泽国的仙女,在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睡莲与中国的荷花一样,被视为圣洁、美丽的化身,常被用作供奉女神的祭品。在新约圣经中,也有“圣洁之物,出淤泥而不染”之说。二、国内外发展动态我国植物学家对睡莲的关注程度远不如荷花。而国外的植物学家则对此颇为关注,…  相似文献   

18.
报春花属 (PrimulaL .)藏报春组 (sect.AuganthusPaxexBalf.f.)和毛茛叶报春组 (sect.RanunculoidesChenetC .M .Hu)的界定一直是没有解决的问题。应用核糖体DNAITS序列数据探讨其系统发育关系。取样包括藏报春组和毛茛叶报春组的全部 5个种以及其他一些相关组的代表种。ITS系统树表明 ,陕西羽叶报春 (P .filchneraeKnuth)应与藏报春 (P .sinensisSabineexLindl.)和野藏报春 (P .rupestrisBalf.f.etFarrer)一起置于藏报春组 ;毛茛叶报春组只含两种 :毛茛叶报春 (P .cicutariifoliaPax)和安徽羽叶报春 (P .merrillianaSchltr.)。这两组并不具密切亲缘关系 ,它们在报春花属中与其他组的关系还需进一步研究。研究也表明ITS序列可以为报春花属的系统发育重建提供大量可靠资料  相似文献   

19.
睡莲目的数量分支分类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数量分支分类学的Farris-Wagner方法,研究了睡莲目10个已知属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唾莲目可分为3个科:莲科、睡莲科和金鱼藻科。本文还讨论了数量分支分析在植物分类学中的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20.
沿阶草亚科植物的叶表皮特征及其在分类学上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用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观察研究了沿阶草亚科(Ophiopogonoideae)3属39种1变种叶 片远轴面的表皮特征。认为这些气孔器周围的邻近细胞和表皮细胞特征在分类上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主要是:(1)有助于沿阶草属、山麦冬属和球子草属种间和属间种类的鉴别;(2)给这些植物类群的分类提供了有用的性状;(3)对沿阶草属的归类有着比较重要的意义;(4)为探讨沿阶草亚科内3个属间的亲缘关系提供了有益的证据。并认为,这三个属的气孔器邻近细胞和表皮细胞特征的演化趋势为无气孔带类型→无角质突起类型→具角质突起类型(具气孔带)。根据这些特征和外部形态性状认为这三个属 的亲缘关系比较密切,应归属于同一个大类群—沿阶草亚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